【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速讀
潮汕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品,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
食王國的版圖上,有一道亮麗斑斕的奇特風景線——粿品。通常,人們把她列入「小食」的行列,殊不知,她的高貴卻來自神壇。由於扮演著作為祭祀祖先的祭品角色,粿品在海外潮人的心目中更蒙上了一層思鄉的情愫。潮汕的粿,不僅是滿足口腹的精美食品,更凝結著一種本土文化,體現著潮汕的精神。
潮汕民諺云:「時節做時果」「時令防時病」,潮汕人選擇性地利用適合節氣防治常見病、多發病的中草藥,用操作工藝拌入米粉(俗稱粿志)加工研製烹調成可口粿品,以預防疫病。如鼠曲粿,可用於春天御春寒咳嗽;紅桃粿,可消食健脾;菜頭粿,可去邪熱氣;麥粿,可利便養肝;桅粿,助消化、增食慾,祛疾病。這些粿品不僅使人享受美食口福,又成為適合時令的藥膳,起到增進食慾,提供營養,調攝養生和醫藥保健,益壽康寧之功。
「粿」,《康熙字典》釋為:米食也。但是潮汕粿的概念可遠不止「米食」這麼簡單了。首先,粿的原料除了米,還有面、薯粉等,其次,粿的類別很多,僅就其形式分,分為有皮無皮兩大類。皮包餡的有紅桃粿、鼠曲粿、樸枳粿、無米粿、菜粿、豬朥粿、豆粿、筍粿等;沒有粿皮的有粿條、甜粿、草粿、菜頭粿、芋粿、梔粿、酵粿、麥粿、糕粿等;還有分不清皮餡的鱟粿,還有按照季節、按照功效等的分類以及歸不了類的水粿、炸粿肉、粿汁等等,洋洋大觀,不一而足,潮汕到底有多少種「粿」?恐怕沒人說的全。
但潮汕有哪些出名的粿呢?小編這就為你道出幾樣來。
紅桃粿
紅桃粿又名紅殼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所以製作紅桃粿則反映了潮人祈福祈壽的願望。潮汕家庭的婦女,一般都能掌握這類食品工藝,由於整個過程必須從舂搗米粉開始,故又稱為舂粿。
紅桃粿的餡料一般是糯米蒸成香飯或甜飯充用,也有用豆沙花生等餡料。皮餡包製成後,還須用雕刻花紋圖案的木質桃形印模印製,再入蒸籠蒸熟即成。
鼠殼粿
鼠曲粿,也稱茨殼粿,取用天然鼠麴草,從田間採集後,選摘芯葉入鍋熬煮,瀝去澀水之後,放入石臼舂爛。再以糯米粉摻和揉製成團塊,作為粿皮。再將團塊分成小塊,捏成圓餅,中包粿餡,餡有鹹、甜、雙烹數種。甜餡有紅豆或綠豆加糖製成豆沙;鹹餡有糯米飯加香菇、肉丁、蝦米、花生仁、香料等;雙烹則一半是甜的一半是鹹的。包製粿餡之後入木模壓印,墊在蕉葉上入蒸籠蒸熟。吃時可再蒸熱或在鍋中用油煎,入口軟香甜潤。
在所有的粿品中,鼠曲粿產生的年代最為久遠,是潮汕一種很重要的食俗。鼠曲粿既是人神共飧的美食,更是寄託著先人庇佑賜福的保健品,鼠麴草又名白頭翁,性甘、平,能清肺除塵,祛痰止咳,養胃去火,降血壓,祛風溼,治療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和蠶豆病,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潮汕民間相信鼠曲粿能調中益氣,去胃腸瘀積。
樸籽粿
樸枳粿,又稱樸籽粿,是無人不知的清明節必備傳統的糕點。清明節,遠在異鄉、海外的潮汕鄉親回鄉掃墓時都會供奉上樸枳粿,這是潮汕緬懷先人的特有方式。
民間採食樸樹葉,傳說最早源於饑荒年,百姓採摘樹葉充飢,其它樹葉苦澀難以入口,唯獨樸樹葉別有滋味,而且吃後,胃、腸感覺舒適。因此,每逢饑荒年,樸樹葉均被一掃而光。後來,每逢清明時節,正值樸樹萌發新葉,民間採其嫩葉,和粳米舂製成粉末,加上發酵粉、白糖,和水拌成漿狀,舀入陶模,蒸熟成粿品,祭祀祖先。
蒸熟的樸枳粿,不但色澤青翠,還有一股誘人撲鼻的樸樹葉濃香,吃上一口,妙如吃蛋糕一樣,口感鬆軟,味道甘甜。而且樸枳粿還有藥膳的作用,因樸枳葉具有消風去邪、消食去積健胃的功效,故男女老少吃之,對於身體健 康均會有益處。
酵粿
酵粿和樸枳粿最大的特徵就是表面由於酵粉發酵膨脹開裂,形狀像一朵盛開的花,有時會在酵粿分出的花瓣上點上一點紅色,潮汕人把這種現象稱為「笑嘴」。
「笑嘴」可不是人為處理形成的,所以要做出合格的粿,可不是件容易事,「笑嘴」是檢驗粿成功與否的必備條件之一,發得越大,裂痕越深,象徵發大財、發好運,即代表運勢越好的象徵。
梔粿
梔粿,又稱梔粽,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傳統的應節食物。端午節吃梔粿,是潮汕人自古以來的傳統習俗。因為端午時節天氣炎熱,蚊蠅滋生,食物容易變質,而梔子可以清熱瀉火、解毒涼血,梔粿有助消化、預防腸胃疾病,所以潮汕民間把吃梔粽又稱為「吃壯」,寓意吃了身體強壯。
梔粿微帶棕黃色,吃起來有點苦香。梔粿的原料為糯米,潮汕人吃的時候,通常都是用紗線拉割成薄片,粘上白糖,甜潤爽口。
甜粿
甜粿的外表和梔粿很像,在每年的一個固定日子或隆重的拜神集體活動,甜粿是拜神祭祖供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甜粿可冷吃,亦可蒸著吃,還可以裹上蛋液煎炸來吃。
鱟粿
鱟粿是潮陽區棉城、海門特有的漢族傳統小食,最傳統的做法是取鱟肉與米漿混合,加入豬肉末、香菇、鷓鴣蛋等食材一同炊制,最後再經油浸高溫烹製而成,極具潮陽鄉土味。通常回鄉探親的華僑、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潮陽,就會去嘗嘗鱟粿的滋味。
關於鱟粿,有幾種說法,一是說鱟粿是潮陽一位媳婦為孝敬無牙的婆婆而創製出來的;二是說鱟粿的最原始形態應該是淋上鱟醬的粿品;還有一種說法是以前物資匱乏,殺了鱟後,覺得藍色的鱟血不可浪費,於是便將之加入了冷米、番薯粉等漿水原料中一起製成了粿品,嘗試之後發現當中有了一種特殊的鮮味,於是就成為了鱟粿。
以前的鱟粿裡面是沒有餡料的,後來食材豐富了,大家才根據自己的口味往裡面加蝦、肉、蛋等各種餡料。再後來,鱟稀少並且被列為國家保護動物,人們不再用鱟血添入製作粿皮,也就演變成現在用米漿製成的鱟粿。
鹹水粿
鹹水粿 又名水粿,也稱為豬朥粿。外觀是一個由米漿做成的如同小碟子的粿皮,中間是盛放著熱的菜脯幹,色澤嫩白,口感潤滑。粿皮無味但有嚼勁,配上菜脯幹的香甜和芳鹹,成為一道具有潮汕特色的民間小吃。
筍粿
將大米和糯米洗淨,用冷水浸泡後磨成漿,再用布袋裝好控淨水份,放進蒸籠蒸10分鐘取出,加冷開水揉拌成團,製成粿皮。把赤肉、白肉、蝦米、竹筍、香菇切成粒,加入油煎蔥珠、方魚末、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魚露、精鹽、豬油等拌勻製成餡料。將每粒粉團壓薄成圓形粿皮,包裹餡料捏成半圓形,放進蒸籠蒸12分鐘取出。食時在平底鍋中用油煎至底部金黃,盛盤淋上浙醋。特點是上皮柔軟,底部酥脆,竹筍甘美,肉鮮香醇。
來源:潮汕舊時光
整理:潮汕圈編輯組
往期精彩好文推薦,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1.陳良賢:「媒體為創文強管帶來滿滿正能量」
2. 同道大叔3億賣了 潮汕青年蔡躍棟成為億萬富豪
3.中國最man舞蹈跳進潮汕機場 場面太震撼了…
4.潮州籍80後博士邢立達發現「琥珀恐龍」
5.文化傳承 | 潮汕平原上,有一個古寨叫德安裡
6.90後十大富豪榜揭曉 龍光地產紀凱婷身家80億蟬聯榜首
7.陳偉南:我有1塊錢,會把5毛錢捐給家鄉
8.超火的斌姨潮汕童謠動畫片又出新的啦~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歌仔」
【免責聲明】本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絡,由潮汕圈進行整理編輯, 所有權利屬於原作者及原出版單位,本平臺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