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久等了,憋了好久的潮汕特輯終於出現啦。
既然說到潮汕,就先來分清潮汕的界限吧。很多非潮汕的小夥伴一直以為潮汕只是一個市,有的還以為它不屬於廣東省……我的媽媽咪呀,聽到這些誤解的時候,我內心是有點慌的。其實呢,潮汕不是一個市,它是一個挺大的範圍,它大概位於廣東省的東邊,離福建省很近。我們喜歡稱它為潮汕地區。潮汕地區包括了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三個地級市,這些市裡面又分了好多個區,面積大概可達10000平方公裡。
潮汕是一個在許多人看來都充滿新奇的地方。有鹹甜雙拼的粽子,有五顏六色的粿品,有彈牙的牛肉丸,還有吃遍牛各個部位的牛肉火鍋……好多好多,潮汕大地孕育了深厚的美食文化底蘊,讓許多人一提起它的時候,腦袋裡跳出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美食。
在我的幾期特輯裡,我打算詳細介紹幾樣潮汕的美食,也分享一些我吃過並且鍾愛的潮汕美食小店。順帶介紹些潮汕的小風俗。莉莉在這也歡迎潮汕的資深吃貨來幫我一起完成這個特輯,讓更多人了解認識潮汕的美食與文化。
Ps.因為我手上的素材有限,有些圖可能會從網上找到,來源或不詳或見水印,如有不妥,立馬刪文,請原作作者見諒。
廢話了這麼多,趕緊進入我們的正題。今天,我將給大家介紹潮汕粿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鼠殼粿!
鼠殼粿,也有人叫茨殼粿。在潮汕地區,過年過節祭祖時很多人家都會自己做鼠殼粿。
聽到鼠殼粿這個名字的時候你會不會有點毛骨悚然?用老鼠殼去做的嗎?吃完會中毒嗎?哈哈,其實,鼠殼是一種植物來的,這種植物叫鼠殼草,用它做成的粿品就叫鼠殼粿了。
▲這個就是鼠殼草了
鼠殼草分為小米種和大米種,小米種比較小株,做出來的粿皮更有韌性,所以潮汕人家喜歡選用小米種來做鼠殼粿。
潮汕的許多粿品,因為裡邊有加糯米粉,所以腸胃不好的人有時會覺得吃了後胃難以承受。但鼠殼粿是個例外,因為所用的原料鼠殼草具有去瘀,調和胃氣作用,所以對於腸胃不好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食物。
首先是將鼠殼草燙熟濾掉澀水以後搗爛,再加入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揉搓均勻後再加入黑芝麻與麵團混合。這樣就做成了鼠殼粿的粿皮啦。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小細節,在這裡就不一一跟大家說了,如果有興趣自己動手的小夥伴,歡迎後臺私聊我。
接著就要做鼠殼粿的餡料了。一般做鼠殼粿都是做鹹甜雙拼的,也有人喜歡單獨做豆沙餡或者直接加炒飯。莉莉最喜歡鹹甜雙拼的,所以就跟大家介紹鹹甜雙拼餡料吧。
甜的餡料一般是會提前在菜市場的包子店裡買人家做好的甜豆沙,而鹹的餡料就自己做一鍋用糯米飯、豬肉丁、花生、蝦米等等炒成的炒飯。如下圖
接著用特製的模具(之前多為木製,現在為了方便,大多都是用塑料模具)把包好餡料的粿團輕輕摁入模具中再扣出,一個完美的鼠殼粿就做成啦!
最後把做好的鼠殼粿整齊放到鋪了香蕉葉的蒸屜上,入鍋蒸大概5分鐘後晾涼,沿著邊緣一個一個剪下香蕉葉並整齊放好,鼠殼粿的製作就圓滿結束了!
▲做好的鼠殼粿整齊疊放在竹筐裡
看起來是不是很整齊很賞心悅目呀?等到想吃的時候拿出來蒸一下,或者放油鍋裡煎一下,香噴噴的鼠殼粿就出爐啦。
可能有的人看到鼠殼粿長得烏漆抹黑的,會在心裡質疑它的味道。但這就是體現人不可貌相的時候了。鼠殼粿的粿皮口感較軟,但加入了鼠殼草後,又帶著韌性,吃的時候還會帶著草本植物特有的清香。鹹香的炒飯和著甜度剛好的豆沙,一口咬下去,三個毫不相同的味道一齊衝擊你的味蕾。嘭!難以置信的味道,卻讓你欲罷不能。沒吃過雙拼的小夥伴一定會覺得鹹的東西和甜的一起吃會很奇怪,但你大可以相信潮汕人民對美食的特殊品味。我相信你吃到的時候也會和我一樣喜歡上它。舉個身邊的例子,莉莉有個室友自從吃了我帶來的鼠殼粿後,經常念叨著想吃鼠殼粿,儼然已經成為鼠殼粿的忠實粉絲了。
寫在文末
鼠殼粿對於很多潮汕人來說都應該算是特別的存在。遠離他鄉在外打拼的遊子們,逢年過節回家都喜歡帶點鼠殼粿走。而在莉莉的記憶中,最懷念的就是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在過年的時候做鼠殼粿,奶奶會教我做一隻小鴨。自己靈感一來,還可以拿著麵團做各種小動物。等到粿都蒸熟了,就第一個把自己做的挑出來,不讓別人毀掉自己的得意之作。就算現在長大了,春節前都會空出一天回老家陪奶奶一起做鼠殼粿。它是一種食物,一個粿品,更是很多潮汕人心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情懷。
▲奶奶教我做的鴨子
你吃過鼠殼粿嗎?
你想吃鼠殼粿嗎?
你喜歡鼠殼粿嗎?
你有什麼想和我分享嗎?
我在後臺,等著你來。
莉莉,一個愛笑愛吃的平凡女大學生
人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做一個平凡快樂的女子
在這裡我與你分享每一個我喜歡的東西
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吧
也歡迎你在後臺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