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醫藥司司長熊先軍:希望為老百姓討到一個儘量低的價格

2021-01-19 新京報

2020年12月28日,經過歷時四個多月的企業申報、專家評審、標準測算、現場談判等環節,國家醫療保障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本輪醫保目錄調整,共對162種藥品進行了談判,其中119種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藥品平均降價50.64%,新目錄將自2021年3月1日起執行。

2021年1月7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擬訂醫保目錄和支付標準、制定醫保目錄準入談判規則並組織實施都是他所在部門的職責。這位臨床醫學出身的學者型官員自2000年中國制定第一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以來,一直參與目錄調整工作。

在兩個多小時的採訪中,熊先軍提到「百姓」25次。「我們醫保目錄調整的目的不是為了省錢,而是提高老百姓的用藥水平,能夠讓老百姓活得更健康,活的時間更長。」熊先軍說。

1月7日,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新京報記者 杜寒三 攝

「擴大參保人對於新藥好藥的獲得感」

新京報:2020年醫保目錄進行動態調整的原因是什麼?更多藥品進入目錄,是否會給醫保基金帶來壓力?

熊先軍:我們通過有進有出的原則,調出部分藥品,對一些高價藥進行談判,來減少醫保基金的支出,同時,近年來通過集中帶量採購引導藥價大幅降低,也節省了醫保基金的支出。節省的基金空間一部分用於擴大藥品目錄的範圍。目的是優化目錄結構,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使那些確實療效比較好、價格也比較合理的藥品,在臨床廣泛使用,進而擴大參保人對於新藥好藥的獲得感。

從這次調整的情況看,減少的基金支出和目錄所要增加的基金支出,基本上是相當的,所以不會對醫保基金產生很大壓力。無論怎麼調整,我們每年醫保基金支出還是增加的,只是支出更加合理而已。醫保目錄調整的目的不是為了省錢,是為了提高老百姓的用藥水平,讓老百姓活得更健康,活得時間更長。

新京報:2020年醫保目錄調整較往年有哪些區別?

熊先軍:第一個重大的改變是採取了企業申報制度。第二是完善了專家的評價制度。專家必須是在職的,專家條件、臨床權威性以及個人品行狀況要由他所在單位出具意見;每個專家只參與評審、測算、現場談判中的一項評審程序;所有的專家活動都集中封閉辦公,在這個期間,不得與外界有溝通聯繫。

此外,本次評審實行專家投票制,每人一票,多數人贊同就可以通過評審環節。過去專家討論制的時候,可能一個權威專家會影響其他人的意見,他建議藥品通過評審,別人不敢說話了。投票制後,每個人自己投自己的,解決了以往權威專家可能會影響其他人的問題。

第三個是藥品品種方面,納入的品種範圍比較廣,幾乎涉及臨床的所有領域。第四是我們對藥品目錄裡邊的一些獨家品種,特別是對那些比較貴、佔用醫保基金量比較大的獨家品種進行談判。這14個藥品在原來藥品目錄評審的過程中,沒有對價格進行談判,之前一直以比較高的價格維持在目錄裡。

新京報:為鼓勵創新藥,這次目錄調整將藥物獲批的截止日期延長了近8個月,在2020年8月17日前獲批即滿足申報條件。此前您曾經預計新藥為追求經濟效益,談判成功率不會很高。但數據顯示,本輪談判的成功率比2019年高近8.79%,然而降價幅度比2019年低了近10%,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熊先軍:2018年我們進行過腫瘤藥專項談判,2020年這次對包括腫瘤藥在內的目錄內藥品進行續約或再次談判,成功率幾乎是100%,拉高了新藥的談判成功率。本次在談判前的專家測算階段,我們還針對具體產品,從藥物經濟學、全球最低價、市場競爭性等角度,一對一地跟企業溝通,讓企業心裡也有一些譜。企業根據前幾年的談判經驗,知道了我們談判的規則、程序和考慮的要點,出價也與我們預期比較接近。

至於談判的降幅沒有那麼大,2018年專項談判的藥品,已通過談判降過一次價,而原本已經在目錄內的藥品,降幅也不可能非常大。還有很多企業原始定價時,考慮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定的價格相對合理,談判取得的空間也不會很大。

2020年12月16日的醫保談判場外,眾多媒體及機構人員在外等待消息。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攝「談判是一門藝術」

新京報:有網友認為,醫保談判時,談判專家相對強勢,企業處於弱勢地位,您怎麼看?

熊先軍:這次談判的所有企業,都反映我們專家的態度比較平和。我們是希望為老百姓討到一個儘量低的價格,企業是想賣一個較高的價格,先要談攏才能實現我們的目的,談不攏老百姓就要自費。我們談判的時候貫徹市場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公平、對等、相互尊重。

新京報:本次談判從全國抽調了25名專家,他們有哪些共同特點?談判時要運用哪些技巧?

熊先軍:這25名專家都是經各個地方推薦的,曾經參與過談判或是談判有一定經驗,對我們的醫保知識和政策掌握比較透徹,對藥品相對比較熟悉。

談判是一門藝術,不僅僅是個技術。我經常跟人說,我們有時候就像女同志買衣服,看完了以後就要問人家打幾折,對不對?打幾折談完了以後,再反覆地看這個衣服,突然發現掉了一個扣子,就要再跟人家說,你看,扣子掉了,是不是再給我一點折扣?然後問人家是不是最後一件,是最後一件又得給我折扣,還要把零頭給抹掉。最後走之前還問人家有沒有禮品,帶一本雜誌回去,帶點香水回去。

新京報:具體到某種藥品,談判底價是如何確定的?前期有哪些調研和評估?

熊先軍:凡是納入談判名單的藥品,我們都會組織兩個專家組進行測算,一個是藥物經濟學專家組,一個是由各地醫保部門的同志組成的基金測算組,背對背算帳。

藥物經濟學組主要是通過病人的獲益程度,充分考慮藥品不良反應、國際價格、競爭性等因素,提出一個藥物經濟學測算的底價;基金測算組相當於進行一個壓力實驗,測算這些藥品納入目錄後對基金壓力有多大。兩邊測算完了以後,我們按照一定的規則來確定談判價格。

新京報:藥企研發一款創新藥,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較大。如何保證既能降價,又讓創新藥企有錢可賺,不打擊他們生產研發的積極性?

熊先軍:我們價格是談下來的,我也不能強迫他降價,企業也沒辦法強迫我們提價,所以我們兩方面需要談判。企業在談的過程中,一定會考慮到研發成本和今後的成本。有句老話叫「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所以談成功的藥品,都是企業在保證合理利潤的情況下出現的價格。我們不是追求價格最低,我們只是追求價格合理,那麼合理的尺度是怎麼把握的?就是靠談出來。

另外,企業還有其他賺錢的渠道,還有資本市場。他的藥品被納入醫保目錄後,從資本市場上也能得到資金,支持下一步的新藥研發。

新京報:國家醫保局成立三年,您在組織醫保目錄調整工作時,什麼時候壓力最大?

熊先軍:我覺得壓力最大的可能是廉政風險,我這個弦一直沒有放鬆下來。廉政風險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我們的工作人員,他們的一舉一動,我們怎麼管控好?我們按照國家醫保局的10條禁令,做了相應的規定,比如嚴禁跟企業私下接觸,家屬不能在企業工作,嚴禁收禮、收卡等。我還當婆婆嘴,幾乎每一次會上都要說:拜託大家下班以後趕緊回家,不能跟企業吃飯,不能跟企業透露任何信息。

第二個是專家的廉政和保密風險,我們制定了專家守則,規定了在藥品評審期間的行為等;要求專家必須在職,由工作單位給我們背書;採取專家投票制,一個專家只能投一票;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期間,對相關專家進行封閉式管理,在此期間絕對不能出去。

2020年12月16日下午,藥企談判代表進入全國人大會議中心。新京報記者 李雲琦 攝

「罕見病藥品為什麼要定天價?」

新京報:本次醫保談判另一個關注焦點是PD-1抑制劑,包括它在內的17種抗癌藥被新增納入醫保目錄,2018年主要也是抗癌藥物的專項談判。醫保為什麼那麼關注抗癌藥物?

熊先軍:惡性腫瘤是排在我國死亡率前三位的疾病。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腫瘤已經變成了一個常見病、多發病,相應醫藥企業開發的重點也放在腫瘤治療上。因此,我們儘快把抗腫瘤藥物納入目錄,使病人能夠用到這些好的藥品,儘量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延長他們的生命。

不過,疾病面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腫瘤藥、罕見病藥、呼吸道藥、消化道藥,我們無法決定哪個先納入,只要它是好藥,患者能夠很好的獲益,它價格又很好,符合條件,我們就把它納入進來。在疾病面前獲得必要的治療,是老百姓的一個權利。

新京報:您提到了罕見病藥物,今年亨廷頓舞蹈症等罕見病藥物被首次納入醫保,但還有很多罕見病藥物沒有被納入,這背後是怎樣的考慮?

熊先軍:現在討論很多的都是罕見病藥,價格很貴,我要問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藥品要定天價,你企業為什麼要定這個價?好像認可了罕見病的藥就必須是天價藥,這個我不同意。

價格降到合適的時候,我來提供保障。你不能借自己是罕見病的產品,就向市場要價過高。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你要定一個適合發展中國家的價格水平,然後我才跟你談。結果你定那麼貴,我怎麼跟你談?前一陣子某個藥炒得很厲害,一針要70萬元,第一年要打6針,以後每年要打3針,這個定價合理嗎?

所以現在不要討論天價藥怎麼去醫療保障,要討論為什麼他要定天價這個問題。有些品種在市場定價的時候,他考慮了中國發展的實際情況,這樣的話我們就把它納入談判。

新京報:醫保談判如何兼顧價格和藥品療效?

熊先軍:老是在說低價就質量不好,這個不對。首先我不是要低價,也不是高價,要的是通過談判機制確定的合理價格,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價格。我們專家評審,通過看說明書、治療和臨床資料等,那些臨床效果好的藥品才能進入談判的範圍,這是進到目錄的一個基本條件。

新京報:最新版的新冠診療的藥品已全部納入醫保,今後如果出現新型治療藥物,醫保目錄會增補嗎?

熊先軍:只要它有。我們希望有治療新冠肺炎的特效藥出來,可是沒有,我們很著急。目前沒有什麼好的手段。說實話,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抗病毒的藥就那麼幾種,還有幾種中成藥本來就在我們目錄裡面。藥品目錄可以滿足現有的新冠治療的所有手段。

新京報記者 杜寒三

編輯 王婧禕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司長鍾東波擬回北京任職
    曾長期在北京工作、擁有豐富醫改經驗的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司長鍾東波有望重回北京任職。11月25日,北京組工網刊發了《鍾東波同志任前公示通告》。通告稱,現任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司長、一級巡視員鍾東波擬任北京市政府工作部門正職。
  • 國家醫保談判:天價藥更加「接地氣」
    據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介紹,2018年至2020年,醫保談判平均降價幅度保持在50%以上。加上醫保報銷,現行目錄內114種談判藥品的監測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共有2312.84萬人受益,實際報銷比例達到68.05%,累計為參保患者減少支出558.72億元。隨著每年一次的國家醫保談判進入常態化,或從支付端探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解決路徑。
  • 精麻藥品定價權移至醫保局
    但醫保直接結算貨款同樣隱含「長拳」:即推進醫保和醫藥企業結算貨款的同時,完善醫保支付標準與集中採購價格協同機制。那麼,這一全新組合拳要義何在?2019年6月,河北在邯鄲市第二批帶量採購中要求採購部門對非競爭性品種發布通知,若不比全國最低價低,醫保就不直接和藥企結算,企業的回款成本就會增加,現金流壓力就會增加。也就是說,國家為企業節省現金流成本,企業則需用讓價來做回應。
  • 醫藥集採「靈魂砍價」的背後:事關國家民生大帳
    當下我國的背景: 按照此前國家醫保局消息顯示,首輪全國聯盟採購選擇冠脈支架的原因,是因為其技術成熟、市場競爭相對充分,並且其用量大,價格存在虛高,佔醫保資金額度高,約佔全國高值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
  • 國家林草局種苗司楊連清副司長到瓊考察調研
    國家林草局種苗司楊連清副司長到瓊考察調研12月10日至11日,國家林草局種苗管理司楊連清副司長到瓊考察「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海南分庫項目」及調研紅樹林種苗相關情況。隨後,楊副司長考察了三亞市林科院國家熱帶蘭花種質資源庫、中藥材引種栽植示範基地、熱帶珍貴藥材用材樹種檀香栽植基地等。
  • 借力中國醫藥創新大勢,「藥王」修美樂挺進國家醫保
    經過多年的努力,美國生物企業艾伯維公司旗下明星產品、免疫治療藥物修美樂終於在2019年被納入中國國家醫保目錄。修美樂以「藥王」在業內被廣為人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以最終確定的醫保價格計算,修美樂進入醫保後,藥價最高降幅超83%。
  • 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出爐,支付規則大改變,抗生素營養劑等受限
    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昨天(8月20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了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常規準入部分的藥品名單。這也是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首次對國家醫保目錄進行調整。
  • 心臟支架價格是怎麼降下來的?均價1.3萬降至700元背後發生了什麼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的副司長 丁一磊:過去傳統的集中採購中,有些企業可能報了一個低價,把別人淘汰了以後,醫院下單,他卻不供應,造成不能採購,這就相當於這個產品死掉了。高價的沒中,低價的不供應,醫院和老百姓用不著。失信的行為也是破壞市場的行為,這方面我們也高度關注。沒有談判環節的採購 誰能中選?
  •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關於印發《醫藥價格和招採...
    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關於印發《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的操作規範(2020版)》的通知醫保價採中心函〔2020〕24號各省級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機構:為促進公平有序開展醫藥價格和招採信用評價工作,統一信用評價工作規則,提升信用評價標準化規範化水平,經國家醫療保障局同意
  • 冠脈支架集中招採價格降至千元以下 看國家如何出手解決「看病貴」
    而冠脈支架的總費用就達150億元左右,佔到全國高值醫用耗材總費用的十分之一。 目前,醫療機構使用的冠脈支架價格在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去年江蘇曾率先進行省級招採,中選支架價格平均降幅51%,支架價格被壓縮在2850元至8666元之間。這次與去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了93%。
  • 古代六部的「司長」與如今各部委的司長,從級別上看不是一個概念
    因為在古代,至少在大部分朝代,都是將官員分成了九品十八級(這還不包括一些超品爵位或職位),而我們現在從正國到副科僅僅只有十級,差不多隻相當於古代的一半;因而,作為我們如今的縣長(從正國排到正處、恰好居於第七個層級)、從級別上則大致相當於古代的正六品到從五品官員。圖片來源於網絡!
  • 萬元心臟支架雪崩,呼籲價格和職業回歸
    山東吉威支架報價低至469元,與最新掛網價格13300元相比,降價超過96%。消息一出,網友調侃道:「昨天一個支架可以買6瓶茅臺,今天一瓶茅臺可以買6個支架。」大白財經觀察注意到,此次集採之前,國產品牌價格在7500到18500元之間,中位均價為14000元,進口品牌價格則高到11400元到23300元。
  • |中紀委|醫保局|投案|醫藥|...
    近日,就醫藥招採信用評價制度的建立問題,國家醫保局給出了最後的時限——2020年底前。也就是說,根據國家醫保局的要求,目前僅剩今天一天時間,各省就需要全部建立醫藥招採信用評價制度——用信用約束藥企商業賄賂的制度,開始進入落地階段。
  • 國家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尤勇調研中偉新能源
    工信部節能司副司長尤勇(前排右一)調研中偉研究院10月26日下午,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司副司長尤勇率隊赴中偉新材料中部產業基地調研,湖南省工信廳副廳長張治平,寧鄉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黃瑤等相關領導參加調研,中偉新材料董事長、總裁鄧偉明,中偉新材料常務副總裁吳小歌等領導陪同調研。
  • 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將於3月1日啟用 談判成功藥品平均降價五成
    2020年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0年)》的通知。新版目錄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正式啟用。預計2021年可累計為患者減負約280億元去年8月,《2020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印發。共對162種獨家藥品進行了談判,共119種談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