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粒土豆如何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

2020-12-14 新華社新媒體

▲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半山腰的「福州亭」(9月11日攝)。照片均為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鄧倩倩攝

▲位於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鎮中川村的「福州林」(9月11日攝)。

▲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的土豆粉條生產線上,定西員工正在接受培訓(9月14日攝)。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記者塗洪長、鄧倩倩)11月18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的報導。

在甘肅省定西市區東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座特別的紀念館。300多年前,清代福州籍官員許珌在此當縣令並長眠在了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濟民興學的功德和清正廉潔的官聲,贏得了定西人民的深切感恩和緬懷。

福州與定西,一處東南海濱,一在西北高原。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小標題)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在現代化的生產車間內,定西盛產的土豆變成一袋袋水晶粉條銷往福建和全國。作為中華老字號的福州「聚春園」將企業生產模式複製到定西,也將定西特色與福州工藝完美結合。

這場協作故事要從三年前說起。2017年10月,中央確定由福州市對口幫扶定西市,兩地受命「結親」後,一批批扶貧幹部、技術專家、企業家乘著「福定」協作的東風去往定西。

「這條先進生產線的落地,有望助推整條產業鏈升級。」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賀慶銀介紹,以前當地的土豆加工多是作坊式的,規模小、技術落後、競爭力差,如今全面達產後可實現年產馬鈴薯粉絲、粉條2000多噸,年營業收入5000多萬元,帶動約1000戶種植戶增收。

從食品、藥材到服裝行業,類似的協作項目已在定西遍地開花,成為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孵化器、助推器。福州倉山區赴定西臨洮縣的掛職幹部趙朝暉說:「產業振興是脫貧致富的關鍵支撐,是扶貧幹部的重任所在。」

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戶李桃花成了甘肅榕發服裝智造有限公司的一名員工。這是由福建春暉服裝科技有限公司與臨洮縣農投公司合作成立的東西部協作扶貧項目,引進福州的管理模式、技術人才和自動化流水線,吸納了150多名當地勞動力。

「我在這裡學會了服裝車邊手藝,每個月掙三四千元,不僅工作環境好還離家近。」李桃花說,以前跨省外出打工,既照顧不了小孩,收入也不穩定,是「福定」協作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福音」。

三年多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牽引下,「去定西」的承諾讓100多個扶貧車間在定西拔地而起,帶動困難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同時,「來福州」的召喚也讓更多定西青年走出大山,既鼓了腰包更長了見識。

去年,27歲的張剛剛和妻子馬金芳進入位於福州長樂的福建東龍針紡有限公司。一年多的時間,張剛剛從基礎工成為技術骨幹,每個月收入7000多元,妻子作為打樣輔助工每月也能掙4000多元。夫妻倆說,在這裡幹一個月抵得上在老家幹一年。

「定向、定崗、定製」,就業扶貧的精準化設計讓越來越多定西青年來到福州。據統計,福州市人社部門已累計組織輸轉定西貧困勞動力來榕就業13972人次,人均月收入達4500元,直接帶動3萬多貧困人口脫貧。

 (小標題)從綠起來到富起來

入冬後的西北高原寒冷襲人,而位於定西市北部山區的幾座山頭卻依然鬱鬱蔥蔥,成片的雲杉和油松在黃土中傲然挺立。

很難想像,如今這片長勢良好的「福州林」曾是一片不毛之地。由於地處黃土高坡,水土流失嚴重,定西曾以「十年九旱,廣種薄收」而聞名。因為生態惡化,過去不少定西山區農民連日用柴火都難以保證。

福州市在深入考察調研後認為,要解決定西的深度貧困問題,必須將生態治理作為重點,為老百姓拔掉「窮根」。2017年3月,福州與定西東西扶貧協作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生態林項目啟動,福州先後派出高校、林業、水利等多部門專家和技術人員赴定西造林添綠。

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張國防便是其中一位造林專家,他將閩西山區縣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經驗帶到了定西。「長汀的紅壤區與定西的黃土坡自然條件不同,但把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有機統一起來的做法是一樣的。」張國防說。

種植耐旱樹種,增施有機肥,建設水利設施……幾經試驗後,生態林存活率高達98%,曾經光禿禿山頭逐漸綠了起來。同時,生態林的建設也催生了育苗、護林、水利施工等需求,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增加務工收入的機會。

安定區石泉鄉呂坪村的劉淑梅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靠務農和打零工維持一家老小生計,忙活一年也就1萬餘元的收入。去年,夫妻兩人開始在「福州林」務工,因為表現良好被穩定聘用,每人每月工資3000多元,一年算下總收入超過了8萬元。

像劉淑梅這樣的受益貧困戶不在少數。「福州林」副場長包小蘭介紹,生態林惠及退耕還林118戶,戶均增收11633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吸納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8000元;帶動9戶貧困戶育苗21畝,每畝年增收1655元;吸納390戶貧困戶參與造林務工,戶均年收入3280元。

「種樹就是造水,造水就是造錢。」張國防說,通過四期工程,福州在定西建設生態林兩萬畝以上,在發揮生態效應的同時,更努力把樹木「種」出財富。

目前,「福州林」正在探索林下經濟發展,嘗試套種水果、中藥材和培養蜜源花養蜂等模式,讓短期經濟效益與長期生態效益相結合,讓「搖錢樹」效應可放大、可持續。張國防說,未來計劃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規範化、品牌化發展,惠及更多定西百姓。

 (小標題)從手牽手到心貼心

11月3日,一場盛大的集體婚禮在福州工人文化宮廣場上舉行。其中,10對在榕工作的定西新人應邀參加,在福州傳統「喜娘」的喝彩聲中踏上紅地毯。來自隴西縣鞏昌鎮的汪富剛說:「沒有東西部扶貧協作,我就不可能來福州就業,就沒機會認識現在的妻子。這樣的幸福場景我會銘記一輩子!」

隨著「福定」兩地產業協作、人員往來越來越頻繁密切,福州和定西兩地工會組織聯手,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持續拓寬幫扶領域和內容,著力為定西市來榕務工人員提供更多人文關懷,目前累計幫扶定西職工3409人次以上。

對於定西職工迫切的技能提升需求,工會組織師徒「一對一」結對子。「來福州後,公司安排陸雲擔任我師傅,他在生活上幫我儘快融入,在技術上更是有求必應。」福建騰龍鞋業公司的定西職工侯訪明說,「有了師傅的傳幫帶,我工作上手很快,收入也穩步提高,很快就緩解了家庭債務,感覺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為確保定西務工人員安全返崗,福州市與定西市人社部門精準對接,在全國率先開通扶貧返崗免費定製高鐵專列,「點對點、一站式」幫助3810名定西貧困勞動力安全、快速返榕就業。

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收官階段,福州市堅持不獲全勝、絕不收兵,兩地扶貧協作正向最後的「硬骨頭」衝刺。目前,定西通渭縣和岷縣由於惡劣的自然條件仍未脫貧摘帽,還有8個村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掛牌督戰村。為此,福州市積極整合黨、政、企、社各方力量加大扶持力度,「一對一」「多對一」掛圖作戰,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標任務。

10月中旬,剛剛履新的福州市委書記林寶金率團來到定西,他說,多年的對口幫扶,兩地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錘鍊了過硬幹部隊伍,結下了深厚山海情誼,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了強大動力。越是最後關頭,越不能鬆勁。

據統計,定西貧困人口已從2016年底的46.36萬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4.16萬人,貧困發生率已從17.65%下降到1.58%。福州與定西的生態扶貧經驗被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評為「聯合國全球減貧案例」之一。

「對標定西所需,傾盡福州所能」,三年多來的「福定」扶貧協作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共實施項目700多個,取得了良好成效。從全面幫扶到精準施策,從對標所需到聚焦難點,「福定」之間扶貧協作既保持力度,更體現溫度。

「老百姓的笑容就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這句在福州、定西兩地扶貧幹部中廣為流傳的話,道出了「福定」扶貧協作成功經驗的重要「心得」。從手牽手到心貼心,「福定」協作之路上的精彩故事和動人情緣仍在繼續。(完)

相關焦點

  • 山海偕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福定」故事
    三年多前,相距2000多公裡的兩個地方攜手前行,在產業、生態、就業等各個領域開展深度協作,先賢開闢的「福定」情誼之路越走越親、越走越寬,見證了中國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生動實踐與豐富成果。  從「去定西」到「來福州」  10月中旬,甘肅聚春園福定公司土豆粉條生產線正式投產。
  • 杭州下城巴東東西部扶貧協作譜新篇
    在全面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戰略行動中,「巴東所需,下城所能。」這簡短的八個字,表達了杭州市下城區人民對巴東人民的深情厚誼和全力以赴的援助態度。依據《下城—巴東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幫扶合作框架協議》,圍繞「巴山圓夢工程」,依託「五招十勢」全力支援巴東。
  • 定西隴西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原標題:隴西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中國甘肅網4月27日訊 據定西日報報導 (通訊員 王惠華) 今年來,隴西縣把勞務輸轉對接工作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工作來抓,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紮實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
  • 龍田村的脫貧故事——東西部協作扶貧見成效
    這個目標是如何實現的呢?也許我們可以從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龍田村的脫貧致富故事中管中窺豹。 2017年以前,萬山區下屬龍田村是一個被稱為窮鄉僻壤的地方,屬於山區一類貧困村。全村一條泥土路是聯繫外界的唯一道路,拿當地村民的話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裡沒有自來水,大部分時間,供水都要靠政府來送水。
  • 貴州黃牛走進上海市區 東西部扶貧協作進一步加強
    貴州黃牛走進上海市區 東西部扶貧協作進一步加強 2020-11-28 0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即墨·甘肅文縣:東西部扶貧協作共圓小康夢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意見和山東省、甘肅省統一安排部署,從2017年即墨區與文縣建立對口幫扶關係以來,兩地積極主動對接,通過強化組織領導、促進人才交流,高效使用資金、優化產業合作,拓展銷售渠道、推進勞務協作,力推結對關係、深化社會幫扶等工作的高效開展,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深層次、立體化的協作合作格局,有力助推文縣2019年整縣脫貧摘帽、2020
  • 連江隴西:譜寫東西扶貧協作的「山海經」
    2017年,福州市連江縣、定西市隴西縣正式確立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關係,一場跨越2000多公裡的攜手同行就此展開。兩地不同的自然稟賦,造就了地域差異,跨區域結對幫扶,如何優勢互補?近三年來,在兩地各界人士的積極推進下,連江、隴西通過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產業培育、消費扶貧等多種方式開展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協作,譜寫東西扶貧協作的「山海經」。
  • 山海情深譜新篇 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自2018年以來,杭州動員各方力量帶著感情、帶著資源投身凱裡扶貧開發。既主動「輸血」,又幫助「造血」,協作機制不斷健全,資金支持成效顯著,產業協作跨越發展,人才交流深化推進,勞務協作緊密聯動,消費扶貧進展迅速……兩地按照國家、省、州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助推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要求,堅持「優勢互補、互幫互學、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在西湖區、錢塘新區的大力幫助下,構建全方位、多領域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大格局,為凱裡市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 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進一步加大 今年「湘字號」特產在濟南市銷售額...
    華聲在線4月16日(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彭亮瑜)東西部扶貧協作力度進一步加大。今天,省扶貧辦統計顯示,截至4月15日,濟南市克服疫情影響,今年已幫助銷售「湘字號」特產超6070萬元。加大援助力度,加快項目實施。
  • 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創新文化教育人才扶貧的...
    2017—2019年連續3年,廈門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考核中獲得「好」的等次並排名前列,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揚。去年6月,省委副書記、廈門市委書記胡昌升率隊深入東鄉、積石山、廣河、和政、臨夏等五縣市,走村入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研究深化幫扶舉措,確保2020年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東西部協作】東西部協作新希望六和關嶺新牧標準化生豬養殖項目...
    【東西部協作】東西部協作新希望六和關嶺新牧標準化生豬養殖項目開工儀式在關嶺舉行 2020-04-30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4年來,佛山市集中優勢資源打好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攜手探索出一條「佛涼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 雲陽縣龍角鎮: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帶來農戶收入「新增長」
    位於重慶市雲陽縣龍角鎮泉水村、新立村,近來發生了不小的變化,2個貧困村自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落地建設後,給當地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收入帶來了「新增長」。    「今天,我收到了全龍農業有限公司打給我的4200元工資,兒子的醫藥費有著落了。」泉水村3組貧困戶譚詩德終於露出欣喜的笑容。
  • 白雲區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一片桑芽菜撬動一個新產業
    廣州市白雲區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引進廣東企業落戶貴州荔波,利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精準扶貧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和集體經濟積累壯大的新路。 在貴州黔南州荔波縣小七孔鎮堯花村,貴州粵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粵盛公司」)流轉的1000畝田裡,桑樹枝頭冒出了嫩芽。
  • 「東西部扶貧協作」「姚望」四千裡 山海融深情——浙江省餘姚市...
    今年是望謨縣脫貧摘帽的關鍵之年,餘姚與望謨兩地黨委政府在東西部扶貧協作上更加重視,高密度互訪確定幫扶合作協議,及時召開雲端會議進行專題部署,進一步強化資金幫扶、產業引進和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再投入,為望謨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堅實基礎。
  • 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大篇幅發文點讚濟南東西部扶貧協作:泉潤湘西拔...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跨越千裡兄弟情,泉潤湘西拔窮根,4年來,苗家山寨換了人間,湘西州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退出,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一去不復返。
  • 「東西部扶貧協作」白果樹村,產業路上「黃金果」
    「今年椪柑+柚產量2.5萬斤,林下養殖總收入10萬元,有把握,如今景陽椪柑能賣好價錢,得益於這條扶貧產業路結出『黃金果』……」12月23日,景陽鎮白果樹村二組柑橘大戶黃大明指著穿過椪柑林間水泥路,說起了悄皮話。景陽鎮物產資源豐富,是遠近聞名特色水果小鎮。
  • 橫跨山海的浙川協作故事:讓「老農業」煥發「新生機」
    張磊 攝中新網舟山9月24日電(林波 石豔虹)在四川省萬源市固軍鎮大地坪村,浙江「黃金葉」正徐徐展開,訴說著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故事;在四川省達州市塔河蜀宣花牛示範養殖場,一頭頭肥嫩的小肥牛正等待天氣轉涼運往浙江舟山,帶動當地黃牛銷售;在四川省宣漢縣普光鎮的藍莓谷,一顆顆小藍莓正如一粒粒閃亮的鑽石,成為遠近市場的寵兒……一邊是波瀾壯闊的大海
  • 福定好物等你來購「海峽姐妹集市」邀大家線上趕集
    福州新聞網11月8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由福州市婦聯和定西市婦聯聯合舉辦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巾幗電商助農活動——「定西好物」,將於11月11日上午登錄「海峽姐妹集市」網絡平臺直播間,一大波福定兩地好物等你來購。
  • 東西協作 | 中山鹽津扶貧協作:「三聚焦」傾情幫扶 「雙心結」同奔...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廣東、雲南兩省安排,2016年9月起中山市與昭通市鹽津縣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戰略部署,猶如一條跨越時空的紅線,將中山市與鹽津縣緊緊地連在一起,雙方結緣牽手,圍繞共同使命,如今交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高質量的「鹽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