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老偷拿錢怎麼辦?」李玫瑾:教你三招!

2020-12-18 晴媽說育兒

文|晴媽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

你家孩子有偷拿過錢或偷拿別人的東西的行為麼?

你是否也很苦惱?

孩子為什麼會偷拿?如何預防和制止呢?

關於孩子偷拿,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你弄懂孩子偷拿行為背後的原因和解決方法!(請搬好小板凳準備圍觀)

孩子偷拿的原因:

原因① :孩子年幼時父母或帶養人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有少數爺爺奶奶或者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沒有教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農村經常有一些愛貪小便宜或者不懂教育的奶奶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或串門,走的時候孩子拿了別人的玩具不肯放手,主人也不好意思要回來,奶奶也不跟孫子講道理要求歸還,就任由孫子把別人的東西帶回自己家。還有個別的奶奶帶孩子去別人家玩,順手就把人家的玩具帶走了。

圖文無關

這種做法容易讓孩子認為別人的東西可以隨便拿,沒有「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概念,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養成偷拿別人東西的習慣。

預防和解決方法:

√預防:在孩子年幼時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觀念。李玫瑾教授說,「觀念樹立得越早,孩子的印象越深。好的父母在孩子小時候一定是嘮叨的。」這裡的「嘮叨」指的就是對孩子為人處世正確觀念的灌輸。

預防孩子偷拿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以身作則,同時告訴孩子一句簡單好記的道理時常提醒,讓孩子銘記於心,比如「別人的東西我不要,自己的東西保管好。」

解決:從現在開始,父母和帶養人給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當孩子偷拿時及時制止,並和孩子一起把偷拿的東西還回去。還回去以後跟孩子說「別人的東西不能拿,如果老是偷拿東西,以後是要被警察當成小偷抓走的。」3歲以前的孩子不建議使用暴力,儘量用言語和行動去糾正孩子。

原因② :孩子第一次偷拿時父母沒有及時教育和制止導致孩子養成習慣

父母在孩子第一次偷拿時的反應和做法很重要。

有很多爸爸媽媽在第一次發現孩子偷拿後沒有當回事,想著反正就拿了幾塊錢,沒什麼大不了。就是因為第一次父母的「不重視」,讓孩子有了放心大膽偷拿的勇氣。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覺得「偷拿」也是理所當然。俗話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事不過三,一旦超過三次,就會養成習慣。

解決方法:10歲以前發現孩子偷拿一定要及時糾正。如果屢教不聽,建議該打就打,打一次狠的長記性(也不要太過了,孩子感覺疼了眼淚包在眼眶裡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打完之後抱抱他,告訴他「媽媽是愛你的,不想你以後成為小偷被抓走,我相信你以後一定不會再偷拿了。」

注意教訓孩子的時候要在只有你和孩子兩個人的封閉空間(如臥室)裡,保護孩子的自尊很重要。

(此方法6歲孩子寶媽親測有效)

原因③:青少年時期孩子沒有零花錢

在孩子11-18歲的青少年時期,由於社交圈擴大,交的同學和朋友也越來越多,孩子們之間會有一些課外的社交活動。

這個時期的孩子自尊心和保護隱私的概念增強,不願意跟家長透露錢用在哪裡。所以如果這時孩子沒有零用錢,就很可能會出現偷拿錢的情況。

解決方法:每周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不要太多,根據孩子年齡和實際情況來定。上學的時候不能在身上帶很多錢,容易被一些不良同學打劫。

給孩子零花錢以後告訴孩子:「這個零花錢是這周的,如果你花完了,這周我不會再給你,如果你存起來,那它就歸你支配了,你可以把它攢起來買件貴的東西,也可以留著以備不時之需。」

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並適當引導孩子有理財規劃的概念。給孩子準備一個存錢罐或者小保險箱都是不錯的選擇。

兒童保險柜

12歲以前孩子的偷拿行為都是心智不成熟的表現,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留孩子的尊嚴,人前不教子,不宣揚孩子的缺點和不好的行為。

只要父母既有心又有行動,相信我們的孩子都能成功回到正軌!

我是晴媽,家有倆娃的老師、寶媽,倡導親自撫養與情感撫養理念。旨在與學習型父母一起攜手成長,關注我解鎖更多育兒好文!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沒朋友,容易出現三個問題!孩子不會交朋友怎麼辦?
    文|凝媽李玫瑾教授說過,當孩子沒朋友的時候,會出現三個問題:孤獨、沒有安全感、缺少很多生活的樂趣,孩子容易厭世。李玫瑾教授提到的三個問題很有道理!兒子表示沒人說話的時候,我說「你看書不行嗎?」兒子說「不行,我想說話!」一個人的世界該有多麼無奈。有朋友很重要,但有的孩子不願意交朋友,有的孩子不會交朋友,有的孩子不知道怎麼和朋友相處,那該怎麼辦呢?
  •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告訴你
    上周五,朋友萌萌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剛開學沒幾天,她家孩子就跟同學打架,還下手不輕。孩子回家之後萌萌訓了幾句孩子,孩子還生氣打她,她一下子就有點崩潰,她不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她還問我她家孩子是不是有點暴力傾向。
  • 孩子被同學被欺負,你還在教「告訴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的辦法
    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表示,打回去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就是,告訴老師唄!孩子去了學校,監督、教育、照顧孩子的責任就是老師的,老師應該顧及到每個孩子才對。雖然說,老師的確是有責任,但是家長難道就什麼都不做了嗎?這樣真的可行嗎?對此,李玫瑾教授有著不同的見解。
  • 孩子在學校被「打」,告訴老師「沒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但是面對孩子在學校被"打"大多數家長都只會教孩子:"你要告訴老師,讓老師幫助你。"其實,孩子在學校被"打",告訴老師是沒有用的,告訴老師並不能抹去孩子的心理陰影。案例小E的女兒最近剛上幼兒園,女兒剛上幼兒園時,小E也教過女兒:"如果你在學校被欺負了,你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
    在公開場合,李玫瑾教授不止一次這樣公開呼籲。 源於美國的「哭聲免疫法」曾一度風靡全球,年輕的中國父母也追捧不已——孩子哭鬧時不能馬上抱起,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獨立睡覺的好習慣,避免養成哭鬧的習慣。 李玫瑾教授不同意這種觀點。
  • 小學生「早戀」現象頻發,家長應該怎麼辦?看看李玫瑾是怎麼說的
    小學生早戀聊天記錄曝光,全程高能,老阿姨、老叔叔們望塵莫及男生:萬一你要是跟我吃苦怎麼辦?女生:有你我就不怕吃苦,笨蛋……男生:嗯吶,愛你。男生:你有打火機嗎?女生:我一個女生怎麼可能有?你要打火機幹什麼?男生:沒有打火機,那你是怎麼點燃我的心得?女生:愛你呀!
  • 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教育專家李玫瑾給出三招,實際又有效
    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教育專家李玫瑾給出三招,實際又有效在上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不想上學的情緒,這可是愁壞了不少的家長,有時候打罵都不管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對此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既現實又有效果。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很多家長都不明白,青春期究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魔力,讓孩子瞬間變臉!要知道青春期還被稱為「心理危險期」、「第二個反抗期」。也是出現違法犯罪的高峰期。你會發現14歲的孩子,開始偷偷的曠課,15、16歲的孩子開始沉迷於網絡世界,總之青春期的問題接踵而至,處理不好,父母與孩子的隔閡也會越來越深。所以這個階段,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並且採用正確的方法和孩子相處。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太低,父母大多也是如此,怨不得旁人
    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情商不同?對此,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不妨好好應對,好好反省,對被招的人迅速做出改變,以救孩子,怨天尤人。李玫瑾教授說,一般來說,孩子的情商與家庭和父母密切相關。如果父母是那種對與錯的人,那麼孩子很可能情商很高。而且如果父母整天抱怨別人,充滿負面情緒,那麼孩子的情商就不高,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李玫瑾:如何培養出快樂、溫暖、人格健全的孩子?值得一看
    五歲時,家長要在誘惑訓練中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身體力行地示範給孩子如何與他人分享; 六歲時,孩子要在體育運動中,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你已經長大了,有什麼需求可以說出來,哭鬧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李玫瑾提醒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特別要做到「四個不要」: 不要罵孩子,不要打孩子,不要跟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不要離開孩子。
  • 李玫瑾:方法不對,你越管,孩子越叛逆?父母做好這3點才有用
    李玫瑾育兒提起李玫瑾教授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很受大家喜愛的老師,很多寶媽都是她的粉絲,李玫瑾教授在育兒上的觀點和看法被很多人追捧,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聽完都有一種受教了的感受,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於青少年的心理研究,主要的研究對象就是不同年齡和不同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孩子,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孩子的性格養成和原生家庭有很大的關係。
  • 鞋子發黴了怎麼辦?教你三招,招招能讓黴菌完敗
    鞋子是我們生活必備之一比如皮革製成的鞋子發黴了怎麼辦白布鞋髒兮兮了怎麼辦如果你的鞋子髒了
  • 想要更多地解了自己的孩子,李玫瑾的語錄道出了一個方法,很經典
    你讓他寫作業,他說讀書有什麼用?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讀書,還問你那個偷電瓶的讀了大學嗎?為什麼如今卻成網紅, 吸粉百萬,還能賺很多錢。這些,我們可能自己都沒有去關注過,可沒想打孩子上網玩手機,卻關注了這些事,讓你都不知道怎麼說他好。
  • 孩子偷拿家裡200塊,媽媽說了一句話,從此錢再也沒少過!
    只要孩子不是偷拿外人的東西,就不用過於擔心孩子會是在進行偷竊。對於孩子偷拿錢這件事情,父母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聲色俱厲的呵斥孩子。而是要運用一定的方法,巧妙地處理,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懂得自己做錯了,並且以後都不會再這麼做了。 幫媽在這裡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位成熟有智慧的媽媽是怎麼解決孩子偷拿錢這件事的。前幾天,蓉蓉媽發現自己錢包有動過的痕跡,因為是蓉蓉爸剛發的工資,一摞錢都沒有用過一張,仔細檢查後發現裡面少了兩百塊錢。
  • 李玫瑾:孩子「人緣好」,困難時有人幫他!社交能力從3歲起培養
    這些孩子的表現,俗話說就是「人緣好」,專業一點說就是「社交能力強、情商高」。李玫瑾教授說過:好人緣,在危難的時候就會有人幫他。李玫瑾教授還說:有朋友的人,你只要有點事,肯定有很多人來幫你。傷害了小朋友怎麼辦?看到小朋友的不良行為應該怎麼辦?......不要小看這些問題,不要一股腦兒的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孩子初次進入社會,遇到這些問題,會感覺局促不安。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分析 李玫瑾教授是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進行研究,因此李玫瑾教授對於育兒領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 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是個孝子,這樣晚年才能過上舒服幸福的日子,但有些家長由於錯誤的育兒觀念,導致了孩子未來成為了一個「白眼狼」!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不到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呢?
  • 李玫瑾:孩子六歲前,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上,費時費錢還沒用
    她家女兒從6歲開始學排球,大約一年半的時間,家長和老師想盡辦法都沒能讓孩子感興趣,還讓孩子落下了一身傷。孩子爸爸看不下去了,指責道:「你這麼盲目地給孩子報興趣班,絲毫不了解孩子的優勢和興趣,孩子不想學的你還在堅持,浪費錢還浪費時間。」
  • 李玫瑾: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得快快樂樂
    李玫瑾教有個女兒,她曾說過:我寧可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也一定讓她活的快快樂樂。她表示她並不很看重女兒的成績,女兒上學的時候,成績不是很好。有次數學考試,150分的總分,她女兒只考了15分,面對女兒數學差時,並沒有像有些父母那樣暴跳如雷,責怪她不努力;也沒有對女兒大失所望,從此不管不問。反而是很淡定的接受女兒數學不好這個事實。
  • 李玫瑾教授:一個自信心強的孩子,都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能教出又陽光又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是這四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