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是不分根、莖、葉,不含葉綠素為特徵的一大類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菌種類很多,分布極廣,其中有許多與人類日常生活有著密切聯繫。少數真菌可以感染人體形成真菌病。真菌引起的疾病是多種多樣的,以皮膚、毛髮和指甲等淺部疾患居多,但近年來,深部致病的真菌也日益重要。
一、真菌基本形態及菌落特點
【實驗原理】
真菌的形態有單細胞和多細胞兩種類型。前者細胞呈圓形或橢圓形,結構較為簡單,如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大多數真菌為後者,多呈絲狀,基本結構分為菌絲和孢子。真菌的菌落也與一般細菌不同,掌握真菌的形態結構和菌落特點對菌種的分類鑑定有重要意義。
【實驗材料與儀器】
1.新型隱球菌墨汁負染標本片。
2.白色念珠菌塗片標本。
3.須癬毛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塗片標本。
4.新型隱球菌沙保斜面培養物。
5.白色念珠菌沙保斜面培養物。
6.絮狀表皮癬菌沙保斜面培養物。
7.普通光學顯微鏡、鏡油、擦鏡紙。
【實驗方法】
1.取新型隱球菌墨汁負染標本片、白色念珠菌塗片標本片,置顯微鏡下觀察,注意其形態特點。
2.分別觀察須癬毛菌及石膏樣小孢子菌培養物標本,新型隱球菌、白色念珠菌及絮狀表皮癬菌沙保斜面培養物,注意其菌落特點。
【實驗結果】
1.形態特點新型隱球菌菌體為球形,壁厚,大小不等,菌體周圍有寬厚、透明的大莢膜;白色念珠菌菌體呈卵圓形,產生分枝的假菌絲,有厚膜孢子和芽生孢子;須癬毛菌可見小分生孢子群集於分枝菌絲末端,呈葡萄狀,亦有圓形小分生孢子位於菌絲的側旁;石膏樣小孢子菌可見梭形具有橫隔的大分生孢子。
2.菌落特點新型隱球菌菌落屬酵母型菌落,圓形、較大、白色、邊緣整齊、表面溼潤光滑,與一般細菌菌落相似。白色念珠菌菌落屬類酵母樣菌落,圓形、較大、白色,菌落底層有假菌絲長入培養基內。絮狀表皮癬菌菌落屬於絲狀菌落,表面有不規則隆起和淺溝,並有白色棉絮樣氣中菌絲,菌落的基底部呈茶褐色。
二、淺部真菌病臨床標本直接鏡檢方法
淺部真菌病,臨床上極為常見。淺部真菌病的病原性真菌屬於多細胞真菌,通稱皮膚絲狀菌或皮膚癬菌,侵犯人體皮膚、毛髮和指(趾)甲等而引起癬病。臨床上採用的診斷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鏡檢和分離培養。本實驗介紹直接鏡檢法。
【實驗材料與儀器】
1.髮癬或足癬患者的毛髮或皮屑。
2.10%~20%NaOH溶液。
3. 載玻片、蓋玻片、酒精燈、接種環、普通光學顯微鏡等。
【實驗方法】
1.將病發或皮屑放於載玻片上,滴加1~2滴10%~20%NaOH溶液。
2.加以蓋玻片,在弱火上微微加熱,以不沸為度(加速角質溶解,使標本透明)。
3.在蓋玻片上輕輕加壓,按一下蓋玻片,用濾紙吸去周圍溢液。
4.先在低倍鏡下觀察到被檢物後,轉換高倍鏡觀察。
【實驗結果】鏡檢時,陽性標本常可看見明顯的分枝菌絲或孢子。鏡檢找到菌絲或孢子時,可確立癬症的診斷;若需確定由何種真菌所致,則有待培養後鑑定。
【思考題】
1.真菌有什麼生物學特性?常見的致病性真菌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