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廚出鳳城」,你大概聽過這句話,鳳城就是指的順德。所以順德應該就是一座吃之城吧!腦補出了一副畫面,滿大街都有好吃的,隨便走到一家餐廳裡,衣著樸素的主廚就是退隱江湖的名廚傳人(星星眼)。一直摩拳擦掌要去吃一趟,在看完「尋味順德」的紀錄片之後更忍不住了,劃拉了一大堆list,吆喝了幾個朋友一起,去順德吧,就為了吃!
非常滿足的一趟行程,吃到了皮脆肉嫩的燒鵝、鑊氣十足的各式小炒、深夜人聲鼎沸的豬雜粥宵夜、最濃鬱嫩滑的雙皮奶。我在高鐵上寫這篇文章,寫到一半簡直想從高鐵上跳下來回去再吃過!
也第一時間把驗證後的list給列了出來,供愛吃的你取用。注意:
順德的各家餐廳距離非常遠,這個行程一定要租車才方便;
雖說是順德美食,可是周邊好吃的也太多啦,會稍微輻射開的。不過開車去都方便,文章末尾做了具體的行程設計;
整個行程綜合考慮到口味、時間和交通的因素來選擇餐廳,類似的餐廳可能會有多家,我儘量給出細節一些的建議,方便根據自己口味來調整;
順德好吃的太多了,這篇攻略掛一漏萬,我一定會再去的。握拳。
1. 燒鵝,剛出爐的燒鵝
來廣東你得吃燒鵝,皮脆肉嫩,滿滿汁水,一口咬下去唇齒留香。
我們選的是大頭華燒鵝,開車卡在下午四點半之前到,剛剛好趕上四點半出爐的一爐,迫不及待給剛剛從燜爐裡取出來的燒鵝拍了一張——你看這個油亮油亮又光滑飽滿有脆度的皮。
大頭華用的是五斤左右的鵝,根據天氣不同把處理好的鵝肉晾乾12-24個小時,為的就是皮要酥脆。但是晾乾時間太長也不好,水分流失過多肉質就會發乾。反正這種根據天氣來調整食材處理的手法就是一門「老師傅才知道」的玄學,食客能做到的就是找準時間去吃。
務必要趕上剛出爐的燒鵝,然後讓鵝肉醒上十分鐘。如果一出爐就剁的話,鵝皮、鵝肉會收縮和「瀉汁」,那就太糟糕了。所以不管店裡有多香,都忍住吧,忍過十分鐘。燒鵝晾涼到六十度斬件上桌,也剛剛好入口。
好吃的燒鵝要皮脆肉嫩多汁,一旦老了、韌了、粉了、散了,都不是好燒鵝。剛出爐的大頭華非常好,調味也不會太濃,就夾一塊兒空口吃下去,餓了大半天都沒法運轉的大腦瞬間回血。這是我們下飛機後的第一頓主食,差點吃到浪費晚上後續的行程。
Tips:
燒鵝的最佳品味期很短,如果店裡的兩張小桌子有空位的話,強烈建議在店裡現吃。打包放太久、打包盒悶著之類的因素都可能導致燒鵝皮坍塌、燒鵝肉變幹。燒臘吃不到最佳狀態其實很可惜,感覺燒臘會死不瞑目。
店裡的其它燒味滷味也不錯,我們還點了叉燒、滷鵝肝、滷鵝胗,老闆娘特別叮囑說要把叉燒和鵝肝一起吃!我的媽啊,就是一種膽固醇爆炸的快感!
在微博上發大頭華的時候,很多廣東的朋友拿新會恆益的燒鵝來比較。只能說各有特色,大頭華用五斤鵝、恆益用七斤鵝,鵝的大小直接影響鵝肉的風味濃鬱程度,大鵝肉味濃鬱但是腥臊味兒也會相對重一點,這些都直接影響調味。據同時吃過兩家的朋友來說,大頭華明顯調味要清淡一些,可以突出小鵝的清甜。新會恆益的燒鵝醬汁更濃鬱,尤其適合配飯。都很好吃,但是首要的還是吃到最佳狀態的燒鵝,才不辜負它們。
2. 松記火鍋,清水打邊爐,食材好鮮
都說粵菜要吃原味,清水打邊爐就是對於食材原味的極致表達之一。點了醃製過的肥瘦豬肉泥,用類似蝦滑的方式入鍋;大條但毫無土腥味的鯽魚和魚籽;牛舌牛展豬肝豬展豬牙肉;散養兩年不超過三斤重的小土雞、夾起來就有呲溜感覺的滑滑的水蛇肉……老闆自己會控制火候和食材下鍋的順序,不要妄圖插手,打亂老闆的節奏會挨罵。
豬肉丸最早下鍋,略微燜煮一會兒更顯香甜嫩滑。後面的食材大多是開鍋煮,牛肉醃製得好多汁,嚼起來又夠彈牙。雞肉滑、爽、鮮香,魚肉好嫩。所有內臟類的食材更是毫無腥臊氣,新鮮爽脆得好像沒認識過他們一樣。明明都只是清水煮而已啊喂!吃到嘴裡,每種食材的味道和口感都表達得非常清晰,並且吃完之後嘴裡還是清清爽爽的,舒服。
Tips:
3. 你可能沒吃過順德菜,但你一定吃過雙皮奶
雙皮奶大概是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認識順德的第一道小吃,這次終於回歸雙皮奶的祖籍吃了兩家,金榜和仁信。金榜的是這樣:
這款桃膠雙皮奶來自仁信:
我自己在家做雙皮奶的時候總覺得... 牛奶第一次煮過凝結的那一層奶皮真是薄得尷尬,不太能感受到雙皮奶的「雙」字。而真正看到、吃到了由8%脂肪含量的水牛奶製作的雙皮奶,入口就只有「Hmmm...」,滿口都是飽滿濃鬱的奶香。
兩家都很好吃,比較下來覺得金榜的口味會更醇厚也更濃鬱,適合奶香重度偏好者。但是如果你口味清淡,就可能會覺得有點兒太甜。仁信的一些新式雙皮奶做法還蠻討喜的,椰子水雙皮奶、桃膠雙皮奶好看之餘,吃起來也不單調。
Tips:
4. 有鑊氣的順德菜
炒菜吃了豬肉婆、了能館和奇哥私房菜,我最喜歡「了能館」。「了(liao)能」意即刁鑽,一聽這名字我就喜歡上了,有真本事的人自帶傲骨。
愛這些菜:
煎焗竹生腸、煎焗魚臉、白灼魷魚和苦瓜炒魚籽
「煎焗」是順德菜的特色技法,食材掛漿之後高溫油煎出香氣,再加入調味汁。調味汁一入鍋就要馬上蓋上鍋蓋,高溫「焗」的方式可以讓味汁迅速滲入食材裡面。焗過的食材很多汁很豬兒c的,入味也夠深。
剛剛出爐的煎焗菜式鑊氣十足,一口咬下去燙得不行!但是就是要這一口。而不同的食材如何掛漿、如何調味,就是分分鐘迸發出新火花的排列組合。在不同的餐廳點過好幾次,我覺得挺有意思的。白灼魷魚沒什麼好說的了,食材夠好。
另一家類似風格的餐廳「豬肉婆」:
炒沙蟲,生菜包蜆肉,柚子皮,油鹽飯
豬肉婆也是很好吃的館子,對比其它餐廳也吃過的同樣菜式:柚子皮、花椒魚、煎焗竹生腸,甚至是點心裡的倫教糕,豬肉婆都做得更勝一籌。其它好吃的餐廳打出85分的話,豬肉婆是可以打90分的。但是也有缺點,人均相對偏高,並且太難定位,完全看你願不願意為了這5分去折騰了。
Tips:
豬肉婆和了能館比起來,我個人覺得豬肉婆更好吃,但是太難定位,遊客行程的話我建議吃了能館。售價平一點,位置也沒那麼緊張。
還吃了奇哥私房菜算是均安菜,又是另外一個子菜系,可惜吃到的菜式不算特別出彩,行程限制的話可以不去。
點菜還是看個人喜好,可以搭配一個湯水(讓服務員推薦)、煎焗類的菜式、小炒類的菜式、河鮮海鮮、特色點心或主食。
5. 好滑好薄好彈好韌的陳村粉
作為一個米粉愛好者,對陳村粉也是仰慕已久。外地的陳村粉真的做得不好,太厚、又油膩。來到了陳村的黃但記老店,抱著一種終於了了十來年心願的心情,一口氣點了六份。
所以原來正宗的陳村粉是這樣的!薄到只有半毫米,均勻透光。但是又不容易斷,韌性很好,米香味也足夠。六份陳村粉四種做法,傳統的排骨/牛腩蒸陳村粉軟糯,涼拌粉清爽,撈粉入味。#求開發可以快遞可以長期保存的真空包#
Tips:
6. 紅泥小火鍋,白粥涮牛肉
「杏壇公平靚正」,一人一個粥底小火鍋,涮醃製過的牛肉、豬肉、魚肉、各式內臟。和「松記」類似,粥底火鍋也是突出食材本味的做法。食材口感有脆有嫩有彈,再蘸一點醬汁,鮮得不得了。
第二天還吃到了另外一家「聯豐美食沙灣豬什王」,有點類似:
不過這家涮的是新鮮豬雜。人聲鼎沸的半夜,大排檔裡坐滿了人,都乖乖地等到11點45分,準時去搶剛剛宰殺後送來的,新鮮的、觸手還溫熱的豬雜。要吃什麼就自己徒手抓到不鏽鋼盤子裡——抓了腰肝腸各種臟器的小夥伴表示食材挺好,異味不重,嗯=.= ,老闆再給稱重拿去煮粥、鐵板炙、做腸粉。
看到我在拍照,老闆對旁邊的小夥計說:「攞多D出來咯,俾佢影像~」老闆你好nice喔。
和清水涮火鍋不同,粥底涮火鍋自帶「包漿」。我們平時經常說肉要嫩就要醃製,醃肉的時候經常會用到澱粉。而粥底火鍋它就是一大鍋澱粉水嘛,涮出來的肉一定會更嫩。在杏壇公平靚正吃的時候,大部分食材都是醃製過的,再入粥底火鍋煮,久煮不老,口感很好。而沙灣豬什王的食材未經處理過,下鍋剛剛好燙熟了就得撈出來。
更別提涮過食材的粥底有多鮮,記得讓老闆給一小碟芹菜末+香菜末倒進粥裡。
兩家都非常好吃,完全看你的行程哪個更順路就選哪個好了。杏壇公平靚正吃的是口感,沙灣豬什王吃的是野性。
Tips:
7. 奇妙的茶餐廳,得點對菜
在番禺的一家奇妙茶餐廳,是規划行程之外的驚喜。因為看到這個菜單的時候,其實我心裡是黑人問號臉的……
好黑色是多黑色!!!比誰會打嘆號麼……
結果因為到得太晚,黑色幹炒牛河沽清了……(在微博上發黑色牛河圖片給我的你出來一下,我保證不打死你)。點的其它幾個菜都非常驚喜。
我最愛的炒滑蛋咖喱牛肉飯,咖喱是自己調配的比例,香味、辣味、甜味的均衡程度非常好,辣度我尤其喜歡,不衝,但是特別點睛。一勺子同時舀到滑蛋、牛肉、咖喱汁和白米飯,都晚上九點半了我就這麼吃掉了好多米飯。
從豬油這一步就開始自己做的傳統桃酥,非常酥脆,極香,是老式點心做到極致的典範。薯條配芝士肉醬,以及奶油西多士一開九,也都是明知道熱量爆表但就是停不下來的菜式。
Tips:
8. 有空氣感的倫教糕
朋友打包了倫教糕來接機的時候,我是拒絕的……我要留著肚子吃燒鵝好麼!不要來佔我的quota。
結果在某天晚飯吃「豬肉婆」的時候,點了一個倫教糕,順手掰了一小塊兒,誒!和我想像中的白糖糕完全不一樣誒!味道是微微發酵之後的酸甜,關鍵是空氣感十足,一口咬下去松鬆軟軟,但又不是尋常的松鬆軟軟,是鬆軟之餘略帶彈性,口感非常好。
Tips:
關鍵的行程規劃部分來了:
1. 再次強調最好要租車,餐廳都分布得比較分散;
2. 豬肉婆、了能館最好提前定位;
3. 松記火鍋、杏壇公平靚正、豬肉婆這三家距離非常近;
4. 大頭華燒鵝、了能館、金榜牛奶店這三家非常近,可以先吃個雙皮奶,再吃半隻燒鵝,再去吃晚餐;
5. 大哥茶餐廳、沙灣豬什王都在番禺,要去的話可以一起去,時間安排不過來可以都不去;
6. 強烈建議多叫上幾個人組團去,這樣才能吃更多!轉發給愛吃的小夥伴唄~~
最後,這一趟行程多虧尹兩燦、林珂兩位朋友的指點和安排,悉心安排了每一頓不重樣兒的好吃的,真的非常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