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食療養生的人也都能大概地說出各種豆類食物的功效,比如黑豆、黃豆、紅豆、綠豆、豌豆、蠶豆、白芸豆、扁豆等,每一種食材都有各種的功效,其中最熟悉的豆類食物應該屬於綠豆,相信大家都知道綠豆湯能解毒清暑,綠豆不但是一種功效性食品,也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綠豆具有消暑益氣、清熱解毒、潤喉止渴的功效,能預防中暑、治療食物中毒,促進生發、構成組織、使骨骼和牙齒堅硬、幫助血液凝固等作用,具有消炎殺菌、促進白細胞的吞噬功能等藥理作用, 所以,綠豆的功效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有很多益處。
有關實驗還表明,脾胃虛弱的人以及正在服用各類藥物的人並不適宜喝綠豆湯,值得注意的是,綠豆湯也不宜喝冰鎮的,否則會影響脾胃功能,造成脾胃失衡、腹瀉,吃綠豆還必須煮爛,其實,很多的豆類食物都在強調相同的一點,就是脾胃虛弱者不宜食用,因為豆類不容易消化,所以脾胃功能弱儘量少吃豆類食物,先要健脾養胃,並非只是豆類食物強調脾胃,許多的食療也有禁忌,脾胃虛弱的人不宜食用,因此,選擇食用的時候也要照顧好脾胃,不能因為功效而加重了脾胃的負擔。
中醫認為,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歷代中醫文獻記載與民間實際應用,總結綠豆的功效為:清熱解暑,止渴利尿,消腫止癢,收斂生肌,明目,解毒;在《本草綱目》裡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痔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毒。
在諸多的豆類食物中,每一種顏色的豆類都有其獨特的功效,綠豆補肝、黑豆補腎、黃豆健腦、蠶豆護肺、豌豆護心、扁豆強肌、大豆護耳等,除此之外綠豆還有很多的治療功效,前面說過綠豆也是一味中藥,不僅僅具有補肝的功效,還對消腫止癢、皮炎溼疹、去除褐斑、頭昏眼花、視物不清、跌打損傷、腹疼腹瀉、食物中毒等都有治療功效,因此對於綠豆的功效和作用我們應該重視,熟記綠豆的這些功效,不光對自己有用,說不定對身邊的人也有用,我們關注的目的就是多了解一些有用的常識,綠豆除了清暑解毒之外,補肝的效果也很好。
綠豆最補肝的奧秘,綠豆集食用與藥用於一體,享有「濟世良谷」之譽稱,含有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及鈣、磷、鐵等礦物質,為肝臟提供充分的營養;並有排洩體內毒素之功,堪稱為肝臟的益友,最佳吃法就是煮湯,煮沸10分鐘飲用最妙,此時豆湯碧綠,溶出的物質主要是豆皮中的活性成分,而且氧化程度最低,補肝能力最強,另外,煮湯最好用砂鍋,鐵鍋可能干擾綠豆皮中的類黃酮等成分,減低保健效果,所以平時喝一點綠豆湯對肝臟有好處。
黃豆最健腦的奧秘,黃豆富含卵磷脂,卵磷脂是大腦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尤其是卵磷脂中的甾醇,可增加神經機能和活力,有助預防老年痴呆症,黃豆最好的吃法就是做豆漿,因為整粒的黃豆不利於消化和吸收。
白芸豆有瘦身功效,白芸豆含有α-澱粉酶抑制物質,通過抑制胰澱粉酶活性來減少澱粉在腸道的消化吸收率,因而有一定的瘦身作用,最佳吃法就是煮粥或煮熟碾粉末晾乾衝水喝,或用水泡發後用攪拌機打碎煮熟當豆漿飲用。
蠶豆有護肺的功效,蠶豆含有抗癌成分,特別有助於預防肺癌,吃蠶豆的吃法比較多,煮、炒,或浸泡後剝去種皮炒菜或做湯,還可以製成蠶豆芽、醬油、豆瓣醬、甜醬、辣醬等形式食用,味道更鮮美。
扁豆有強肌的功效,扁豆以富含蛋白質見長,每100克扁豆中蛋白質高達21.4克,有助於增強肌肉,吃法一般有燒、燉、幹煸,但含有一種凝血物質及溶血性皂素,須用沸水焯透或熱油煸,直至變色熟透方可食用,否則有中毒之虞,另外,與穀物或麵食結合,營養將更為全面、豐富。
豌豆有護心的功效,豌豆以氧化氫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抗氧化成分豐富而著稱,可有效減低膽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減少心臟病發生危險,堪稱心臟的保護神,平常都是做成豆泥、豆餅或豆湯。
綠豆的功效作用:
消腫止癢:用綠豆、荷葉,冰糖,燒湯飲食;外用熟綠豆塗搽患處,有止癢消腫效果。
皮炎溼疹:用綠豆粉加少許冰片和勻,外敷即可。
祛除褐斑:常吃綠豆,百合可消退。
治腮腺炎:綠豆60克,白菜心2個,水煮每日2次服湯。
食物中毒:多喝飲綠豆濃湯,至毒解止。
視物不清:用綠豆皮15克,水煎服。
頭昏眼花:用綠豆作枕頭,數日可效。
跌打損傷:生綠豆、研末,調米醋敷患處。
腹疼腹瀉:綠豆、胡椒各等量,共研末,每次5克,一日三次,開水送服。
雖然綠豆有這麼多的功效,但是脾胃虛寒洩瀉者不宜食用,因此,任何時候保護好脾胃是首要任務,同時也不要忽略了綠豆的其他治療功效,收藏起來,說不定那一天也許會用得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