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重慶市大力推進「垃圾分類、高層撤桶」。12月10日,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從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了解,兩江新區已率先實現了8個街道所有居住小區樓層撤桶全覆蓋。
今年年初,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牽頭召開了全區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和培訓會,專題部署樓層撤桶工作,要求各街道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年底前實現撤桶全覆蓋。
由於疫情影響,今年4月初,人和街道和睦路社區棕櫚泉小區率先開始宣傳,標誌著樓層撤桶工作正式開始實施。
有的居民在初期對撤桶表示了反對。「我支持垃圾分類,但為什麼一定要撤桶?」「為什麼不能在樓道內進行分類?」「撤桶也可以,但必須降低物管費!」……在凡爾賽花園小區,居民都快把社區辦公地點「圍攻」了。
不少市民選擇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投訴,包括媒體爆料、網上問政平臺等等。「剛剛撤桶的那幾天,甚至有居民將垃圾直接扔在樓道、電梯甚至消防通道內。」民心佳園三社區黨支部書記陳先義介紹。
對此,兩江新區城市管理局局長段燦東介紹,撤掉樓層垃圾桶,逐步推行定時定點投放是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撤桶後,大家都到集中點分類投放垃圾,同時我們的分類指導員在早晚尖峰時段進行定點指導。
其中,天宮殿街道與暄潔公司合作推出了「時間銀行」,居民可以參與和垃圾分類相關的志願者服務活動,並按照服務時長兌換相應積分。同時,該街道加大了清運頻次和力度。以招商花園城為例,物業公司增加了保潔人員,延長了上班時間,最後一波保潔人員9點半才下班,避免垃圾桶冒桶的現象發生。翠雲街道在尚格錦園等3個小區試點投用了密閉收集箱體。
禮嘉街道是兩江新區重點打造的智慧社區示範點。街道書記、主任共同抓這項工作,經常不打招呼到小區檢查分類情況。同時,街道大力開展「敲門行動」,加大宣傳。
今年7月,兩江新區康美街道率先完成原來設置有樓層垃圾桶的23個小區,727棟樓,29521戶居民的樓層撤捅工作,共計撤除樓層垃圾桶5564個,撤桶完成率達100%。
撤桶帶來的成效也十分顯著。以康美街道康莊C區為例,撤桶前後,廚餘垃圾量由16.94噸增長為30.68噸,垃圾分類參與率也由18.35%增長為41.4%。
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完成了8個街道所有372個居住小區樓層撤桶全覆蓋,辦理了分類智慧卡26.9萬戶,參與率達到97.5%,每天家庭廚餘垃圾收運量約110噸,居全市前列,分類減量率達35%。
此外,線上積分商城線下分類宣教館即將啟幕。以後,居民不用到分類服務站兌換禮品,直接在微信上,關注「兩江垃圾分類」公眾號,綁定你的智能分類卡,就可以實現線上積分兌換,還可以送貨上門喲!金山街道正在建設的垃圾分類宣教館,可以喝咖啡、可以玩分類遊戲、還可以看看環保類書籍、積分兌換禮品,就像是一個小型商業綜合體。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實習生 宋沁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