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網購食品「半斤」保鮮劑!如何網購食品才不會「少稱」呢?

2020-12-23 東北農業觀察

近日一個朋友在網購食品的時候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就是其所購買的花生之中居然有高達半斤的保鮮劑,這讓我這位朋友十分的惱火。網購食品缺斤少兩的問題你遇到過嗎?我們該如何避免網購食品缺斤少兩這個問題呢?

東北農業觀察出品

首先我們要看得好自己所購買商品的說明,有些商家是非常狡猾的,他把」淨重「和」毛重「的概念給偷換了,我們看到的價格是淨重的價格,但是在我們購買商品的時候看到的卻是毛重的價格。

我們買回去之後發現上當了維權都沒有辦法維權,這也是主流的騙人手法。

我們在網購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商品介紹,這一點最為重要。

第二點就是找誠信的商家去購買商品,商家誠信我們才不至於吃虧,這是不變的準則。

第三,直播帶貨不可信

我們很多消費者都有在直播平臺買貨的習慣,其實我們最不建議在直播平臺買貨。因為直播平臺的費用是很高的,其貨品的價格往往是高於網購平臺的。所以我們在直播平臺買貨需要十分謹慎。

很多人可能以為自己很精明不會上當,那我問問大家辛巴,和其他大主播的直播間上當的人有沒有?還不少呢吧!他們為什麼會花錢賣假貨或是貴的東西?這個問題我們不深說,大家自己想想。

第四,違背正常價格的東西不要買

便宜有沒有好貨?答案是有!但是便宜的農產品絕對沒有好貨。因為農產品的利潤是極低的,我們在購買農產品的時候其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們如果購買到低於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商品,大家就要注意了不是缺斤少兩就是質量有問題。再不就是網際網路大佬給我們的誘餌。

第五,網購農產品不易運輸的商品儘量不要購買

我們大商場運輸的這些不易保存的果蔬其實都是有」專門「的運輸渠道的,這些商品的運輸成本是非常高的,就是因為量大所以成本平攤下來才不會那麼高。而我們網購的這類果蔬要不就是非常貴,要不就是用大量的保鮮劑或是沒有成熟的時候就發貨了。

這樣的果蔬你敢吃嗎?你願意花這個大頭錢嗎?

大家還有哪些網際網路購物」避坑「的訣竅呢?一起來分享吧!

我是農民,我為農民發聲。您的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

相關焦點

  • 給食品網購戴上安全「緊箍」
    網購已成為公眾日常的消費方式之一。昨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電商平臺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 冷鏈食品如何放心吃 各縣區發布提醒 建議不網購冷鏈食品
    冷鏈食品如何放心吃 各縣區發布提醒 建議不網購冷鏈食品 2020-12-23 10: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
    原標題: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吳學安最高法日前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案例一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
  • 網購自製食品悄然走紅 真的可以放心吃嗎?
    像這種手工食品店鋪、美食團購群,基本上每個「吃貨」的手機裡都會存上一些。隨著網購的興盛,新媒體傳播手段的興起,自製手工食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許多微商也抓住了這個機遇,打著純天然、無添加的旗號,或在網上開店、或在朋友圈賣起自製食品,有自製蛋糕、壽司、酸奶,還有各種果醬、醃菜、葡萄酒、酵素等,許多自製食品更是價格昂貴,但是仍然不乏買家,頗受歡迎。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有底氣
    摘要:12月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為食品網購平臺和商家戴上了「緊箍」,明確了電商平臺責任,進一步維護消費者在網購中的權益。
  • 最高法:網購食品出問題電商平臺須擔責
    北京12月9日電,網購到問題食品,電商平臺該不該擔責?買到「黑作坊」食品找誰賠償?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司法解釋明確電商平臺應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黑作坊」食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 「網際網路+美食」:明確電商平臺責任,守護網購食品安全
    在電商平臺的「穿針引線」下,通過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食客與美食完美相遇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新課題。對於消費者而言,網購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得到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受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 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
  • 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冷凍飲品、蜂產品、網購食品不合格率較高
    其中肉製品抽檢合格率較2018年提高;網購食品抽檢不合格率比上年升高;冷凍飲品不合格率仍處於較高水平,主要是微生物汙染問題。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產品和食品交易場所依法抽取併購買食品樣本,完成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24.4萬批次,覆蓋33大類食品,檢驗微生物、農獸藥殘留、食品添加劑、生物毒素、重金屬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指標558項,檢出合格產品23.8萬批次,不合格產品5773批次;監督抽檢的總體合格率為97.6%,與上年持平,較2014
  • 湖北居民網購冷鏈食品遭罰款,網友:圖便宜惹的禍
    (見南方周末2020年11月26日《16省市50餘起,防疫指向進口冷凍食品——冷鏈查「毒」》)冷凍食品早已經作為普通居民飯桌上的美食,面對這些被查的有「毒」的冷鏈,大家應該怎樣避免呢?廣大消費者認為只有去正規渠道購買,方能保證食品的安全。但是湖北黃岡的24戶居民卻遇到了一件煩心事。
  • 網購進口冷鏈食品,請按下你的「暫停鍵」
    然而,近期以來進口冷鏈食品攜帶新冠病毒已是不爭的事實。據媒體報導,12月份以來,在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案例已經涉及湖北、浙江、山東、河南、山西、安徽、遼寧、黑龍江等多個省份。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就應該及時按下「暫停鍵」——終止各種網上進口冷鏈食品採購活動,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這也是每個公民應具有的「國家責任」。
  • 網購食品大開箱【一】
    衝杯青汁粉,嚼著奇亞籽蘇打餅,Vivian盤腿坐下,準備和你們嘮嘮最近吃過的網購食品。每一套包含四種口味:番茄肉醬、黑椒牛柳、奶油培根、咖喱雞肉。這套是朋友送的,試吃完可以直接反饋建議給老闆。。兩款烘焙食品,口感上有些類似,所以放在一起說。雞胸肉絲幹無油乾脆,用海藻糖代替白砂糖,所以吃起來挺清淡的,嚼著嚼著會停不下來。官網宣稱蛋白質含量是新鮮雞胸肉的3倍,通過加工後蛋白質有沒有被完整保留有待考證。除了幹吃,也可以象Vivian這樣和自製吐司一起做成早餐。王飽飽酸奶水果烘焙麥片今年紅遍全網,單吃拌沙拉皆宜。
  • 值得常備的網購食品推薦 我是流著口水整理出來der
    值得常備的網購食品推薦 我是流著口水整理出來der 宅家的特殊時期裡 更知道常備網購美食的好處了 我們特別整理了這些【網購美食清單】 米粉、泡麵、自熱鍋 零食、飲料、冰淇淋 從飽腹的主食到打牙祭的零嘴 康康你想囤點啥 網購飽腹主食 ①米粉   原標題:90後自救指南!
  • 最高法:電商平臺要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否則承擔連帶責任
    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及典型案例。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網絡科普】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網絡科普】網購「自營」食品出問題誰賠償?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
  • 15樓財經 外賣、網購、進口食品的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給出司法解釋
    網購食品和外賣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平臺要承擔擔責外賣食品已經網購的食品安全,電商平臺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此外,對於飛機餐食等免費提供的餐食,也有相關規定。
  • 最高法司法解釋: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時,可向電商平臺索賠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簡稱《解釋》),對網絡購物中食品安全糾紛的責任承擔主體進行了明確,以後消費者在網購食品維權時,即使找不到網店和店主,也可以依法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
  • 網購食品、航空餐出問題誰擔責?這個司法解釋守護「舌尖安全」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於子茹)食品安全無小事。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仍屢禁不止。最高法9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劍指食品安全問題。
  • 網購食品、航空餐出問題找誰?請看這條司法解釋
    食品安全無小事。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仍屢禁不止。最高法9日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劍指食品安全問題。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