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美食」:明確電商平臺責任,守護網購食品安全

2020-12-13 正義網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據12月10日《北京商報》)

近年來,網絡購物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方式之一,尤其是今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外賣餐飲等空前活躍。在電商平臺的「穿針引線」下,通過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外賣小哥,食客與美食完美相遇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新課題。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購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得到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受理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

網購食品問題多發,維權卻非常困難。最常見的是,一旦發生網購食品問題,電商平臺與商家往往互相「踢皮球」,不願承擔賠償責任。銷售問題食品屬於一種消費侵權行為,商家和平臺均負有責任。此次最高法發文,明確電商平臺責任,為消費者「撐腰」,讓其承擔起應有的監管責任,減少「不幹我事」的旁觀心態,壓縮其推卸責任的空間,促進電商平臺連帶責任的具體化。《解釋》第3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實踐中,電子商務平臺經營包括提供平臺服務和開展自營業務兩種模式,兩種經營模式存在根本的差別。《解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標記了自營,或者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以致消費者相信系平臺自營的食品,消費者都有權主張平臺承擔賠償責任。《解釋》採取了消費者友好型的外觀主義解釋方法,督促平臺企業見賢思齊、加強食品標識管理、放棄惡意吸引消費者眼球的失信混淆行為,實乃雙贏之舉。這既是「網際網路+美食」時代網購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途徑,也是平臺型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政企協同治理的創新之舉,更是緊跟市場創新步伐,守護好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題中之義。

有了以上條款的「撐腰」,意味著問題食品消費糾紛裁決將向消費者傾斜,維權難的困窘將得到緩解,有利於促進消費者放心網購。電商平臺更要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和管理責任,認真審核、管理網售食品,做好食品安全的「把關人」,為消費者把好安全關口,為消費升級保駕護航。

(來源:檢察日報 作者:高斌)

相關焦點

  • 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
    原標題:強化電商平臺責任 保障網購食品安全吳學安最高法日前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今日介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 最高法: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 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_新聞中心_中國網
    ,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二是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明確了!網購食品權益受損,電商平臺要承擔連帶責任
    《解釋》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解釋》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及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最高法:電商平臺要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否則承擔連帶責任
    12月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及典型案例。最高法民一庭庭長鄭學林表示,《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
  • 給食品網購戴上安全「緊箍」
    網購已成為公眾日常的消費方式之一。昨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明確電商平臺責任承擔。電商平臺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 最高法:網購食品出問題電商平臺須擔責
    北京12月9日電,網購到問題食品,電商平臺該不該擔責?買到「黑作坊」食品找誰賠償?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司法解釋明確電商平臺應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黑作坊」食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 最高法司法解釋: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時,可向電商平臺索賠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簡稱《解釋》),對網絡購物中食品安全糾紛的責任承擔主體進行了明確,以後消費者在網購食品維權時,即使找不到網店和店主,也可以依法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
  • 最高法:網購食品有問題 電商平臺須擔責
    本報北京12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今天上午,最高法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明確規定電商平臺應承擔責任,把好網購食品安全關;「黑作坊」食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都要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 網購食品、航空餐出問題誰擔責?這個司法解釋守護「舌尖安全」
    公共運輸提供的食品出問題,承運人不能免責  火車飛機上提供的食品出問題,誰擔責?  《解釋》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
  •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有底氣
    摘要:12月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為食品網購平臺和商家戴上了「緊箍」,明確了電商平臺責任,進一步維護消費者在網購中的權益。
  • 網購進口食品安全嗎
    很多人喜歡網購進口食品,認為其性價比高,質量可靠。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司法實踐中,進口食品領域是網售食品安全案件的高發區。那麼,網購進口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突出的法律問題?消費者又該如何防範?案例一無檢驗檢疫合格證的進口奶粉能買嗎?
  • 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德陽171所學校進駐「網際網路+校園食安」平臺
    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德陽171所學校進駐「網際網路+校園食安」平臺 2020年12月15日 15:06:16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為著力構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新機制,全力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2020年12月15日,德陽市組織召開「網際網路+校園食安」智慧共治現場會。
  • 最高法發布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電商平臺未盡義務將承擔...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長春 董凡超法治日報見習記者 趙婕最高人民法院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及典型案例。《解釋》明確,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解釋》明確責任承擔主體,及時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網上買到不安全食品,有7種情形,消費者可向電商平臺索賠
    據最高法統計,近3年半,全國新增一審食品安全類網購糾紛案1.5萬多件,再次引發人們對網絡食品安全的擔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公開發布,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後,消費者在網上買到不安全食品,除了向網店(入網經營者)索賠外,在6種情況下,還可直接向電商平臺(網絡交易平臺)索賠,將獲得法律支持。
  • 首府計劃三年構建「五大體系」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12月15日,記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呼和浩特市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方案(2020—2022)》,聚焦當前校園食品安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明確目標化任務清單,力求通過落實三項責任,構建起「五大體系」,全力守護校園食品安全。
  • 15樓財經 外賣、網購、進口食品的安全誰來負責?最高法給出司法解釋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這一解釋明確了食品不合格生產者、經營者不得推諉責任;提供免費餐食,安全責任不能免;電商銷售食品安全問題,在平臺對商家未履行審查義務的情況下,也要承擔連帶責任;進口食品必須符合我國相關標準要求等。
  • 電商平臺成食品安全「重災區」 食品類糾紛案件佔比接近半數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共14條,對涉網絡購物食品安全糾紛中電商平臺的責任承擔、「黑作坊」等現實問題都作出了規定,並明確不以人身受到損害為懲罰性賠償要件。《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電商平臺需擔責電商平臺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
  • 社會應重視網銷食品安全,生鮮電商產品質量差成為投訴熱點
    近年來,生鮮食品的網銷成為電商平臺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大數據顯示,電商平臺已經成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雙十一」網絡購物的高峰剛剛過去,許多有關食品安全的問題就逐漸暴露,近3年來,全國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30.78%的案件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司法解釋和典型案例
    平臺共擔,明確責任,守護網購食品安全關  「近年來,網絡購物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最常見的消費方式之一,尤其是今年遭遇新冠疫情以來,外賣餐飲等空前活躍。」鄭學林說。據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購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