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沁:未來實體店:只能看,不能買?

2021-02-13 入流

人們可以穿下午在Zara買的裙子,當晚在夜店裡搖擺起舞。但對於一些年輕品牌來說,把線下實體店當成展時間的做法是非常理想的,不光是因為它們的成本更低,而且可以開更多,開的更快。


在紐約下城第五大道的Bonobos店的周圍擠滿了那些我們熟悉的品牌J.Crew,Zara,Gap……Bonobos乍看上去跟這些店沒什麼不同,人們可以在一排排的貨架上淘貨,在試衣間裡試穿褲子或短裙,不過你最後卻不能像在其他商店裡那樣把它們買回家。Bonobos最早在2011年的時候嘗試這個點子,剛開始人們以為那是開玩笑。到現在,Bonobos在全美已經擁有了20家這種純展示間風格的店鋪,今年他們還打算至少再開七家。

我們可能常常聽到的新聞是,實體店要不行了。來自電子商務給零售業帶來的衝擊使得線下實體店不得不提供一些增值的服務和體驗,而不僅僅是個賣東西的載體。Lululemon除了賣瑜伽服,還在店裡辦起了瑜伽課,LV把零售店當成博物館一樣展示高檔藝術品。不過,跟他們比起來,Bonobos在店裡不賣衣服的做法還是有點瘋狂。

這個概念的出發點是將購買產品的行為和分銷區分開來。事實上,它也並不是頭一回出現。我們去家具店買大件家具的時候,並不會在現場直接把一臺沙髮帶回家,這種模式因而對於銷售那些大型的,不便搬運的產品極為合適,因為你無法將他們漂亮的裝在購物袋裡。

時裝零售商看到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弊端。通常,一家商店的大量空間要用來擺放庫存,而店鋪的選址又必須在市中心地帶,租金當然不會便宜,一家實體店必須為了商品展示區和後臺庫存區支付同樣高昂的租金。店內的員工有可能還需要負責隔夜收貨的工作,成本還要進一步抬升。我們通常會看到店員們忙著理商品,排貨架,都沒空搭理顧客。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永遠也不可能完美估計哪種商品在哪家店裡會特別好賣,不可不免的一些商品就會成為積壓品。

這個概念的出發點是將購買產品的行為和分銷區分開來。事實上,它也並不是頭一回出現。我們去家具店買大件家具的時候,並不會在現場直接把一臺沙髮帶回家,這種模式因而對於銷售那些大型的,不便搬運的產品極為合適,因為你無法將他們漂亮的裝在購物袋裡。

時裝零售商看到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弊端。通常,一家商店的大量空間要用來擺放庫存,而店鋪的選址又必須在市中心地帶,租金當然不會便宜,一家實體店必須為了商品展示區和後臺庫存區支付同樣高昂的租金。店內的員工有可能還需要負責隔夜收貨的工作,成本還要進一步抬升。我們通常會看到店員們忙著理商品,排貨架,都沒空搭理顧客。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永遠也不可能完美估計哪種商品在哪家店裡會特別好賣,不可不免的一些商品就會成為積壓品。

那些純粹的電商就沒有這樣的煩惱了。不過,還是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在實體店內的體驗,在支付之前感受一件產品的質感。眼鏡品牌Warby Parker很早就推出線下體驗店和線上購買相結合的模式,現在連電商界的巨頭亞馬遜也開起實體店來了。

Bonobos的故事有些類似。起初他們是一家純線上的男裝品牌,現在他們也認識到實體店的重要性。在Bonobos的店裡,不是每件商品的款式或碼數是齊全的,銷售員的全部工作就是幫助顧客挑選他們喜歡的商品,確定合適的尺碼,並在網上下單。Bonobos的創始人Andy Dunn認為,正是由於沒有庫存,他們才能更好的賣東西。Bonobos也不需要去估計哪家店哪件商品好賣,因為所有的商品都會從一個中央倉庫裡統一發貨。

還有一些品牌則是採用開設臨時店的做法,這樣的成本會更低。Zalora在亞洲一些城市開設臨時性的裝置展,消費者可以試衣,在造型師的幫助下選購,並在網上下單,而這種臨時展示本身就起到了話題炒作的效果。

不過,那些大型的傳統零售商短期之內還不太可能嘗試這種模式,直接向個人發貨而不是批量向店鋪供貨意味著他們花大成本建設的分銷體系要被徹底顛覆。同時他們也向消費者販賣著一種「即時享樂」的理念,人們可以穿著下午在Zara買的裙子,當晚在夜店裡搖擺起舞。但對於一些年輕品牌來說,把線下實體店當成展時間的做法是非常理想的,不光是因為它們的成本更低,而且可以開更多,開的更快。

Burberry利用Iphone5s發布其2014春夏系列

在數位化上一向激進的Burberry或許可以給那些不敢行動的大品牌一些啟發。在Burberry的零售店內,每一個銷售人員都有一臺iPad,這可不是為了看起來很炫。消費者如果需要網上訂購的話,銷售人員就可以幫他們直接登陸Burberry的網站上下單,除此之外,Burberry還自己開發了一個App,僅供員工使用。銷售人員只需要登陸顧客的Burberry帳戶,就可以查詢到他的購買歷史記錄,在什麼地方,買了什麼,他們的購物車裡有些什麼,他們最後在Twitter和Facebook上說了些什麼……從而能給出有針對性的購買建議。這個App還可以實時查詢一個地區所有零售店內的庫存情況。當顧客需要的某個產品在這家店裡缺貨的話,就可以建議他們去哪家店買,或是直接幫他們在網上下單。銷售人員的考核也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整合,因為結帳的終端基本都是通過iPad,這樣也就鼓勵他們引導消費者到Burberry的網上。iPad在Burberry整個網上銷售份額中佔到30%,為實體店的銷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開設大成本旗艦店的趨勢並不會停止,不過,對任何類型的零售商來講,最大的旗艦店一定是在線上。

注釋:

*頭圖來自Dior 2015 春夏高定秀場圖。



相關焦點

  • 【小牛悠遊】未來實體店:只能看,不能買?
    在紐約下城第五大道的Bonobos店的周圍擠滿了那些我們熟悉的品牌J.Crew,Zara,Gap……Bonobos乍看上去跟這些店沒什麼不同,人們可以在一排排的貨架上淘貨,在試衣間裡試穿褲子或短裙,不過你最後卻不能像在其他商店裡那樣把它們買回家
  • 只能換不能退的霸王條款讓實體店的路越來越窄,與消費者越走越遠
    他去服裝店問究竟,導購小姐姐還是一如既往地熱情,但不退貨,只能換購,不僅不退,換購還有「講究」,只能換一款比那件衣服價格高的衣服,就是說你可以給店家補差價,但服裝店不會給你找錢出來。雖然聽起來簡單,但要找一件款式,尺寸,價格還要考慮進去的衣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實體店買茶,是貨真價實,更是社交、體驗
    回到買茶的問題上,很多人買茶關注的是茶的自然屬性,當成食品或農產品。購買的時候自然關注的是價格、質量、安全等。但一定程度上,網購可以滿足人們對茶自然屬性要求,只要價格足夠低、營銷推廣的足夠好。但是,網購提供不了實體店擁有的茶社交屬性功能和茶帶來的體驗。今天小編就來談一下實體店買茶的特別之處。有人會說,網購也有試喝,但請問靠譜嗎?
  • 尿不溼一定要去實體店買?在實體店買過幾次後,果斷重回線上買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分享自己購買尿不溼的經歷,她說自己在網上買過多個知名品牌,也在實體店買過同樣的牌子,發現差別很大,用她的原話說就是「天差地別」,「線下買的很軟,吸水性好,不紅屁股」,「網上買的粗糙、漏尿、紅屁股」,因此她得出結論: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在實體店買吧,千萬別為了省錢去網上買。
  • 想買華為手機,官方商城和實體店如何選擇?看實體店老闆怎麼說
    只不過在選擇的時候十分糾結,那就是選擇的渠道令用戶十分的無奈,手機用戶已經挑選了機型,結果發現官方商城和實體店的價格不同,這讓用戶十分糾結。 這種情況下,筆者找到了一位華為手機店的老闆諮詢了一下,還請大家一起來看看實體店的老闆怎麼說。
  • 水果實體店和電商這麼難做,未來是什麼樣的呢?
    電商和實體在現在已經不能割裂開來看。現在的商業模式沒有純電商和純實體一說。因為,兩者如果缺一,都將註定走向滅亡。客源多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水果這個行業。首先,水果實體店分析。不過,現在大家都清楚,到菜場去買水果的,主要以老年人居多,把水果賣給老年人掙錢,還是年輕人掙錢?答案當然是年輕人。所以,菜場的水果攤的流量勢必會下降。其次,水果電商分析。
  • 同一件衣服,在網上買和實體店買有啥區別?廠家:先搞清楚這3點
    網購的便利性是無可替代的,而且同樣一件商品,網購的支出成本更低,而且網購有更多的選擇,能夠買到在實體店中沒有的產品。這一點深受大家喜愛。由於網購的吸引力很大,所以不少人也都開始嘗試網購,網購的人數越來越多,實體店的生意也越來越難做了。
  • 網上買衣服,跟在實體店買一樣?別天真了,記住這三點很重要!
    有跡象表明,實體店越來越難經營。毫無疑問,網購行業的興起,衝擊了傳統服裝店行業。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關心的是在實體店買衣服和在網上買衣服的區別。從方便的角度來看,我們都知道網上購物更方便,價格相對較低,所以很多人把網上購物作為主要的消費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消費方式。然而,網上購物不僅方便,但也有風險。
  • 在實體店買衣服?還是網店買?
    去年就很想買件旗袍穿穿,但由於各種原因沒買成,正所謂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今年心裡痒痒就又想買了,於是去淘寶逛了逛,款式和種類還挺多的,我比較喜歡正統點的,改良版的也都不錯,但看來看去都沒有選好,又跑去京東看了看,只看了一會就又跑回淘寶了,只想說,還是淘寶比較實在,逛了很長時間,頭都暈了,有幾件喜歡的,但不知道合不合適,就看了下評論,還忒的去看別人發的圖片,想看看上身效果
  • 在實體店和網上買手機到底有什麼區別?哪種更靠譜?
    現在網絡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幾乎可以在網上幹線下任何想做的事,比如說交水電費,煤氣費,電費,打車,訂外賣,網購等,那你知道在網上買手機和實體店買手機有什麼區別嗎?到底哪個更靠譜呢?其實網上買手機和實體店買手機的流程就完全不一樣。
  • 為什麼服裝行業暴利,但多數實體店開不下去?
    但現實情況是,現在服裝實體店多數比較蕭條,有些實體商店一天也賣不出幾件衣服,甚至還有經濟學家預測,未來五年之內服裝店會有50%左右消失。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服裝行業雖有暴利,但多數實體店卻開不下去了呢?第一,服裝行業近年來受至電商的衝擊較大。很多年輕人不去逛街,只要跑到淘寶、天貓上面看一下,選擇喜歡的就可以買下來。
  • 實體店+同城電商=未來新商機
    2020、21年是實體店比較艱難時期,從整個市場環境分析,因實體店具備有效的銷售場景和社交場景德功能,必將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要想抓住機會實體店需要在變革中轉變經營思維,通過實體店與線上引流、融合物流、打造社交等多場景融合,才能適應新市場、創造新機遇。
  • 網上買鞋跟實體店買鞋有什麼區別?專賣店老闆爆料:差太多!
    網購的興起對實體店來說,衝擊不可謂不小。產品多、優惠大,而且送貨上門,比起實體店來說,真的方便了許多了。但即便如此,還有很多商品的最優選並非是網購。就好比新鮮美食,它最多只能外賣,甚至有些只能堂吃。畢竟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實體店只有通過「品質」、「信譽」還有「服務」,才能留住回頭客。要是做不到這些,就只能喝西北風了。部分網店可以賣一個,宰一個,算一個。但是實體店必須是賣一個、伺候一個,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沒有好的服務就不會產生復購。
  • 你買衣服是在實體店還是網購?同樣的衣服,網上真的便宜嗎?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網購,小編也是網購大軍中的一員,好多生活用品都是在網上買的,有時也在網上買衣服。衣服適合網上購買嗎?我覺得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不能一概而論。實體店也有很多物美價廉的衣服,網上也有賣的很貴的無良商家。
  • 買手機,網購和實體店哪一種更靠譜?看這3點就明白了!
    買手機,網購和實體店哪一種更靠譜?看這3點就明白了!如今我們的購物方式重心已經從實體店轉移到了網購,哪怕是在買家電和手機的時候,大多數也都偏向於網購。但說起來還是有很多的人不是很放心,畢竟網上買手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 買手機,網購和實體店哪個更靠譜?對比這3點後才知道差別很大!
    買手機,網購和實體店哪個更靠譜?對比這3點後才知道差別很大!一直以來,對於網上買手機還是實體店買手機,大家都很多爭議。有的人認為網上買手機會更加的便宜,而有的人又認為在實體店更有質量上的保障。那麼到底是哪一個更好呢?
  • 為啥網友更喜歡去實體店買衣服,而不是網上?這一點馬雲也沒搞懂
    不過 雖然網絡購物越來越受歡迎,實體經濟也受到衝擊紛紛倒下,但依然有很多網友更喜歡去實體店買衣服,而不是網上,這一點就連馬雲也沒搞懂。近年來,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已經到達一定的頂峰,很多人都喜歡馬雲,因為馬雲給我們帶來了淘寶、行動支付、餓了麼、新零售等APP和新型概念,而這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關係密切。
  • 李卓澄:在關掉幾家店之後,我看到實體店的未來
    今天想講一講,在疫情之後,實體店的未來會怎樣?1 大而全的執念中國人的大眾審美是不太接受小而美的,我們往往是要在波瀾壯闊的宏大敘事裡去體驗崇高,在整齊劃一的集體主義形式感裡去尋找感動。一個茶館只需要三四個人就可以運營,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人工成本不高,缺點是層級太少,只能用人性化管理,難以用現代企業制度進行管理。這是一個很大的悖論。
  • 同一品牌的衣服,實體店買的跟網購的是否相同?離職店員說出真相
    但是隨著網購的不斷普及,一些資深購物達人在「剁手」過程中發現:雖然是同一個品牌的衣服,但是在網上買的和在實體店中買的,其實還是有區別的!剛開始發現這些區別的時候,很多人還在納悶是不是自己的錯覺,但是在聽到辭職店員說出了真相之後,大家才發現,原來是真的有差別。不止有差別,而且差別還很大,接下來小編濤就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首先,批次不同。
  • 手機行業老鳥的自白:如何在網購手機和實體店買手機,這樣最划算
    作為一個在手機行業摸爬滾打了20年的老鳥,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個人經驗,看是否能對比較糾結的網友一些指導,當然對於那些不差錢或有渠道的另說!我具體說說蘋果,小米,華為,oppo,和vivo這幾個牌子線上線下買手機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