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可以穿下午在Zara買的裙子,當晚在夜店裡搖擺起舞。但對於一些年輕品牌來說,把線下實體店當成展時間的做法是非常理想的,不光是因為它們的成本更低,而且可以開更多,開的更快。
在紐約下城第五大道的Bonobos店的周圍擠滿了那些我們熟悉的品牌J.Crew,Zara,Gap……Bonobos乍看上去跟這些店沒什麼不同,人們可以在一排排的貨架上淘貨,在試衣間裡試穿褲子或短裙,不過你最後卻不能像在其他商店裡那樣把它們買回家。Bonobos最早在2011年的時候嘗試這個點子,剛開始人們以為那是開玩笑。到現在,Bonobos在全美已經擁有了20家這種純展示間風格的店鋪,今年他們還打算至少再開七家。
我們可能常常聽到的新聞是,實體店要不行了。來自電子商務給零售業帶來的衝擊使得線下實體店不得不提供一些增值的服務和體驗,而不僅僅是個賣東西的載體。Lululemon除了賣瑜伽服,還在店裡辦起了瑜伽課,LV把零售店當成博物館一樣展示高檔藝術品。不過,跟他們比起來,Bonobos在店裡不賣衣服的做法還是有點瘋狂。
這個概念的出發點是將購買產品的行為和分銷區分開來。事實上,它也並不是頭一回出現。我們去家具店買大件家具的時候,並不會在現場直接把一臺沙髮帶回家,這種模式因而對於銷售那些大型的,不便搬運的產品極為合適,因為你無法將他們漂亮的裝在購物袋裡。
時裝零售商看到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弊端。通常,一家商店的大量空間要用來擺放庫存,而店鋪的選址又必須在市中心地帶,租金當然不會便宜,一家實體店必須為了商品展示區和後臺庫存區支付同樣高昂的租金。店內的員工有可能還需要負責隔夜收貨的工作,成本還要進一步抬升。我們通常會看到店員們忙著理商品,排貨架,都沒空搭理顧客。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永遠也不可能完美估計哪種商品在哪家店裡會特別好賣,不可不免的一些商品就會成為積壓品。
這個概念的出發點是將購買產品的行為和分銷區分開來。事實上,它也並不是頭一回出現。我們去家具店買大件家具的時候,並不會在現場直接把一臺沙髮帶回家,這種模式因而對於銷售那些大型的,不便搬運的產品極為合適,因為你無法將他們漂亮的裝在購物袋裡。
時裝零售商看到了傳統銷售模式的弊端。通常,一家商店的大量空間要用來擺放庫存,而店鋪的選址又必須在市中心地帶,租金當然不會便宜,一家實體店必須為了商品展示區和後臺庫存區支付同樣高昂的租金。店內的員工有可能還需要負責隔夜收貨的工作,成本還要進一步抬升。我們通常會看到店員們忙著理商品,排貨架,都沒空搭理顧客。對於一個品牌來說,永遠也不可能完美估計哪種商品在哪家店裡會特別好賣,不可不免的一些商品就會成為積壓品。
那些純粹的電商就沒有這樣的煩惱了。不過,還是有很多消費者喜歡在實體店內的體驗,在支付之前感受一件產品的質感。眼鏡品牌Warby Parker很早就推出線下體驗店和線上購買相結合的模式,現在連電商界的巨頭亞馬遜也開起實體店來了。
Bonobos的故事有些類似。起初他們是一家純線上的男裝品牌,現在他們也認識到實體店的重要性。在Bonobos的店裡,不是每件商品的款式或碼數是齊全的,銷售員的全部工作就是幫助顧客挑選他們喜歡的商品,確定合適的尺碼,並在網上下單。Bonobos的創始人Andy Dunn認為,正是由於沒有庫存,他們才能更好的賣東西。Bonobos也不需要去估計哪家店哪件商品好賣,因為所有的商品都會從一個中央倉庫裡統一發貨。
還有一些品牌則是採用開設臨時店的做法,這樣的成本會更低。Zalora在亞洲一些城市開設臨時性的裝置展,消費者可以試衣,在造型師的幫助下選購,並在網上下單,而這種臨時展示本身就起到了話題炒作的效果。
不過,那些大型的傳統零售商短期之內還不太可能嘗試這種模式,直接向個人發貨而不是批量向店鋪供貨意味著他們花大成本建設的分銷體系要被徹底顛覆。同時他們也向消費者販賣著一種「即時享樂」的理念,人們可以穿著下午在Zara買的裙子,當晚在夜店裡搖擺起舞。但對於一些年輕品牌來說,把線下實體店當成展時間的做法是非常理想的,不光是因為它們的成本更低,而且可以開更多,開的更快。
Burberry利用Iphone5s發布其2014春夏系列
在數位化上一向激進的Burberry或許可以給那些不敢行動的大品牌一些啟發。在Burberry的零售店內,每一個銷售人員都有一臺iPad,這可不是為了看起來很炫。消費者如果需要網上訂購的話,銷售人員就可以幫他們直接登陸Burberry的網站上下單,除此之外,Burberry還自己開發了一個App,僅供員工使用。銷售人員只需要登陸顧客的Burberry帳戶,就可以查詢到他的購買歷史記錄,在什麼地方,買了什麼,他們的購物車裡有些什麼,他們最後在Twitter和Facebook上說了些什麼……從而能給出有針對性的購買建議。這個App還可以實時查詢一個地區所有零售店內的庫存情況。當顧客需要的某個產品在這家店裡缺貨的話,就可以建議他們去哪家店買,或是直接幫他們在網上下單。銷售人員的考核也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整合,因為結帳的終端基本都是通過iPad,這樣也就鼓勵他們引導消費者到Burberry的網上。iPad在Burberry整個網上銷售份額中佔到30%,為實體店的銷售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開設大成本旗艦店的趨勢並不會停止,不過,對任何類型的零售商來講,最大的旗艦店一定是在線上。
注釋:
*頭圖來自Dior 2015 春夏高定秀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