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之下,很多行業都深受打擊,紙媒便是其中之一,現在很多年輕人除了課本和必要的教輔之外,早已經不再看紙質書籍,取而代之的是電子書。電子書固然有很多優點,比如便於攜帶等等,但是卻沒有翻動紙質書那種閱讀感,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即便是紙質書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的渠道購買,來書店購物的人已經越來越少。
有什麼方法能吸引年輕人前來呢?還真有,那就是書店在保留原有的購書功能的基礎上,通過精妙的構思與設計,把整個書店打造成「網紅打卡地」,輔以售賣咖啡、果汁等下午茶及其他一些文創產品,於是乎所謂的「網紅書店」便誕生的,方所、鍾書閣等等都是其中典型代表,位於上海的思南書局也是其中之一。
不過,與其他新晉的「網紅書店」不同,思南書局可是大有來頭,它位於上海市的思南路的思南公館裡,是由25號樓改建而成的一家新書店,那麼這樣一棟舊房子究竟有什麼來頭呢?那是因為它曾是馮玉祥將軍舊居,後在1951年由馮玉祥將軍的妻子將其捐獻給國家,現在是上海不可移動的文物建築,因此修建它的難度也可想而知,設計師並不能對它進行很大的改動。
無疑,書店的改動是成功的,得到了中外遊人的一致好評,《思想史:從火到弗洛伊德》的作者彼得·沃森稱它為「上海最精緻的書店」,而歷史學家大衛·阿米蒂奇則說他在全世界最喜歡的書店除了倫敦的書評書店,另一個就是這裡。思南書店的大門不在正面,而是在側面,測量體溫和出示健康碼之後就可以直接進去,有趣的是進門並非是書店的一樓,而是書店的二樓,也是思南客廳、文學區和咖啡區,當然你可能會在這裡遇到排隊,倒不是由於裡面狹小,而是很多遊客都會與這個大門合影。
整個書店有四層,每層都有嚴格的分區和功能,其中角落裡的親子區最是可愛,中間的區域掛滿了各種可愛的剪紙和動物,角落裡的座位還放了玩偶,一切看似十分完美,只不過在中間的桌臺這裡這裡竟然擺放了莫言的書,不知道莫言的書對小朋友們來說是否太過晦澀了呢?
網上對於這個書店的解析太多太多,從個人設計學的分析到設計者本人的心路歷程都有,色彩、角度、裝飾、搭配更是面面俱到,其實都不用在意,既然是書店,那就套用一句書中的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用在意別人想什麼,甚至不用在意設計者本人想什麼,單從你自己的喜好來看這家書店就好,找一個喜歡的地方拍拍照,或是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看看書,悠然地度過秋日的午後,不過裡面是不能用相機拍照的,要拍的話只能手機拍攝。
如果還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到背後的思南公館逛逛,這個時候的公館的庭院裡開滿了桂花,沁人心脾。我一個北方的朋友曾說過,正是由於南方秋日滿街頭的桂花,才讓她如此捨不得南方,在思南書局聞完了書香,正好再來庭院聞聞花香,豈不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x夏遊記x#
關於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城市,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裡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讚評論或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