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一切滯銷沒退路的商品店家,只要收拾一番,搞點若有其事的安藤忠雄風格美學,再添上 「網紅」 二字,經 KOL 們拍一拍發一發,都會變得風生水起財運亨通。「網紅」 這倆字就像是這個時代的一劑良藥,包治百病。
就連紙媒做不下去,出版業頹靡導致紛紛倒閉、為新的創收形式想破頭腦的書店。添上這個頭銜,也能從門可羅雀變成門庭若市。這當然不是啥誇張話,上著名的網紅聚集 app 小紅書上走一圈,你會發現從魔都、杭州到新疆烏魯木齊,全國網紅書店一網打盡。
網紅書店大集錦
你一定對朋友圈或微博上的網紅書店打卡不陌生,她們就像魯迅對學習的態度 —— 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一擠總還是有的,只不過她們擠出時間獻給了書店打卡,抓住節假日的黃金時間逛書店拍照打卡。
西西弗書店打卡:
先鋒書店打卡:
哪兒不重要了,是網紅書店就行:
當然這一系列的打卡行為,還得靠啥微博、公眾號、啥博主支撐,她們整理的一堆打卡名單,可以說是這群熱愛書店打卡女生的聖經。
太可怕了,我一看這些啥指南,我就想到一群光鮮亮麗的女生在書店裡凹造型拍照 p 圖。
為啥會有這麼多女生衝著 「網紅」 的東西去排隊去打卡?啥網紅咖啡店網紅甜品店,甚至還有建一半廢棄掉的網紅爛尾樓,要說網紅書店跟其他的網紅場所有什麼區別的話,只能是書店本來的文化氣質,讓打卡人的人設更加有學識一點吧。
扎堆網紅書店拍照的女生,大部分是為了建造一個文藝青年的人設罷了,她們不愛讀書,問起她們最愛的作者,她們永遠只能回答村上春樹和東野圭吾。另一方面,還是大部分年輕人都非常熱衷於 「打卡」 這種行為。這個人人的表現欲都很充分的時代,網紅 XXX 的打卡,像是這條路的切口,試一試,滿足自己優化人設,對於某些有目的去打卡的人來說,甚至還可以賺足流量。
仔細分析,你會發現在書店打卡的人分為三種:一種是頭部 KOL,為了宣傳或給自身內容帶流量帶話題去的,帶上攝影師和超廣角鏡頭,但是用上的還是自己的自拍;
網紅書店的流行,跟她們有絕對的 「領頭」
第二種就是緊跟 KOL 的小網紅,效仿網紅做很多她們做過的事情,以成為真正的網紅,通常這類人最多,她們還沒有錢找攝影師和好相機,只能帶上自己的小姐妹,每一個店待兩小時拍幾千張照片,最後選 5 張發小紅書,再選 9 張發朋友圈;
當然,她們還能衍生出一條網紅書店約拍產業鏈來:
還有一種就是純粹想去看一眼想湊一下熱鬧,吃啥幹啥去哪兒,更誇張點她們買個醬油可能都要以 「打卡」 二字做社交平臺文案。
這三種人往全國各地被命名為 「網紅書店」 的地兒衝,再大的書店都能給你填滿了。比如這剛好國慶期間的蘇州誠品書店,書店的人比景區還多。
更別提中國最美書店之一的南京先鋒書店 —— 來南京旅遊的人一半在中山陵,另一半都在先鋒書店。
拍照、修圖、打卡整一 set 都能在書店佔著位置給你做完。
而你以為只有哪些是網紅書店才是大家都關注的點?其實她們更關注的是,在書店如何拍一張好看又與眾不同的照片。所以網紅書店打卡的教學應運而生,受眾人追捧。看到的人都躍躍欲試衝去本地的網紅書店,拍丫的幾小時。
說到網紅書店的打卡教學 ...... 即便你沒興趣去拍,也想知道吧?啥寬幅相機、廣角鏡頭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黃金構圖,這麼說吧,在攝影這件事情上,網紅打卡人從沒輸過。
小紅書上的一個熱門網紅書店拍照教學 ,圖源 @611 大王
找到書架,文藝地看看書,還要選擇畫面的黃金分隔點:
那書店這麼多書呢,當然還要教你合理地利用這些書構圖 ......
再拿這堆照片,找到熱門的調色教程點一通,再全平臺發布,這家網紅書店的打卡算是完成了。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這種網紅書店打卡行為默許贊同的,比如真正熱愛看書的人,就非常討厭這群人的打卡行為。就算是男女朋友也不能忍!這一屆的網友,為這事兒,可能說分手就分手。
朋友圈看不到真相,你要是能知道那些書迷朋友們的微博小號,你會發現大部分都是這樣的言論:
網友雖然暴躁,但反對的意見確實高度的一致
說來說去,討厭在網紅書店打卡的群眾,最主要的訴求還是不要打擾到真正想看書的人。但書店一方又不一樣了,先不說打卡,他們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來給他帶人流量。最起碼,保證不用關門。
被標榜為網紅打卡地的書店們,是否樂意接受這樣的標籤?答案不是固定的。因為不同書店的定位事實上千差萬別 ———
#文具店還是書店?
有一類的網紅書店的書架偏少,卻將更多的空間留給了咖啡飲料小食吧檯,不到 200 平的空間裡,就有 100 平被用作文具的陳列。
真的不是一個高級文具店
仍然標榜為書店是一個文藝工作者最倔強的自覺,「把書店開成無印良品是我們一開始萬萬沒有想到的」,某網紅書店創始人周老闆說。
書店最基本的功能當然是挑選心儀的書買回家讀的,但越來越多的這種書店,並不拆開一本作為試讀本,店內也沒有幾個座位,我回想了下那些年的暑假,沒錢買書並且不想因為整天開空調被媽媽打,說是去書店看書學習,其實和一大堆同齡的小夥伴,在書店蹭空調看漫畫小說。
#在建築美學下功夫
天津濱海圖書館這顆巨大的球球 17 年末刷爆了朋友圈,在什麼都要評個 「最美」 的網絡世界中,濱海圖書館迅速成為了大家口中的中國最美圖書館,其中還不乏 「原來知識的海洋長這樣」 諸如此類的評論,藏書量 「肉眼可見」 的大,但是經過史裡芬老師還是細心地發現了濱海圖書館的貓膩 ———
原來除了最下面觸手可以的區域外,更高一些的貨架上都是列印的貼紙,官方稱是為了趕工期和節省開銷才出此下策,不啻為天津市城市規劃局給大家上演的一場行為藝術。
就在不遠處的秦皇島沙灘上,屬於三聯書店旗下的一所公益圖書館孤獨的屹立在海邊上。因為周圍的建築非常少的緣故,被網友評為最孤獨的圖書館 ———
美得可以秒殺掉許多美術館
這所顏值超高的圖書館,在打卡黨眼裡簡直就是充滿巨大吸引力的黑洞,圖書館本來只有 68 個人座位,卻攢下峰值容客數 3000 位的記錄,圖書館建成幾年了,客流總量早已數十萬,但是在剛建成時,因為人流過大的原因,不得不每天限 200 位,通過預約的方式才能到訪。據管理者老孟說,「我最討厭三類訪客,咔咔拍照的,嘰嘰喳喳討論的,還有帶小孩子來哭哭啼啼的」,幾年過去老孟已經有所釋懷,「現在沒幾個人是真正來看書的,大家來參觀感受一下就好了」。所以孤獨的圖書館真的孤獨嗎?
正在整理書架的老孟
#免費的文化沙龍
年輕人打卡網紅書店的內因絕不止於拍美美的照片。為了吸引到更多的客流,作家許知遠創辦的單向街書店,會定期邀請知名作家,編輯,導演,音樂人作為主講人出現,因為這些嘉賓平時很少出現在這樣的公開訪談類節目之中,他們的關注者往往借著這樣的文化少龍慕名而來打卡,達到了引流的目的。
店長王燕安介紹說,「每次沙龍都會有 50-100 人左右參加,而人氣最旺的沙龍有將近 200 人」,即便這樣,單向街書店的運營也是異常艱難的,創始人許知遠說,」我們的困境在於這一個大家都不讀書的年代,讀者空洞的同情、抒情方式的支持並不能帶來實際的意義。大家都喜歡這個公共空間,但來一趟更像是裝飾性的郊遊。」 邀請文化領域的名人做談話沙龍這樣的模式在單向街創立之初國內還很少,現在已經滿大街都是了,他們為了經營尋找了各種出路,比如文創日曆 ———
單向歷成為了拯救他們的一個產品,因為單向歷的爆紅跑到單向街書店籤到打卡的人也絡繹不絕
還記得去年這個這個時候,臺灣誠品書店把菜市場開進書店嗎?
市集裡擺的可都是有機蔬菜
但有多少年輕人會回家會買菜做飯?他們都不會正兒八經地去書店看書了。工作 996,回到家還要伺候貓主子的年輕人, 正在離閱讀越來越遠,但是人類總是要營造一種自己積極生活的形象和氛圍 —— 打卡網紅書店,正成為年輕人包裝生活品質的共享馬甲。
當某一天,你還想獲取點知識刷刷知乎,這樣的問題可能會刺激到你的視覺神經:
圖源知乎
本期插圖
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授權請後臺輸入「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