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學明」(詩七首)詩人和畫家,為著美和風景走到了一起

2020-12-21 syh山嶼海康養

詩畫中國行隨感

文/龔學明

詩人和畫家,為著美

和風景走到了一起

在安徽宣州水東鎮祁梅村

相見:馬新林是大哥,

山東漢子,四方臉;

姚鳴京先生,我從他的飲食

找出無錫人的印記,不吃辣

而愛菜蔬,專愛雞蛋炒飯;

上海出生的彭華競先生,用

京腔說著一件,二件

有趣而傷感的事,他最後說,

「不能飲了」。他

擔心畫中的人物,被酒錯位

我憶起汽車載著我們奔向

目的地:黑色的時間隱藏了

山水的細節;路旁兩排樹

構思出虛的部分;

此刻,只有詩,沒有畫

畫家們的興奮要待天明,而

我願意在晚上看不見的雨中

寫上:雷聲突現,或是隱喻

詩畫更是一家。不然,我們

坐成一圈,何以相談甚歡?

我們是各自的座位,相鄰,

不可取代;更在近處美的

安排下,一起選擇,又

各取所需:在兩條路上,被

相同的光照著

藝術是一大桌菜餚嗎?

畫家們在細細品味,而詩人

喜歡若即若離:線條和色彩

忙碌不已,象徵和通感

點出詩意……最後,我們

都站在哲學的月光下。

找到立意之美,冷靜深刻

親心谷:繞行

文/龔學明

據山為王吧,我不要這

滿山的修竹

推搖竹之軀

落下雨水,昨夜的露珠

在臉上,沁涼

我要這瀰漫並升騰的

山霧

虛幻,而又真實

如現代人的內心。

水聲找不到出處和去處

在親心谷說「慢」

文/龔學明

從匆忙的都市尋覓大自然深處

道路被一座座山隱藏

在一個叫親心谷的地方停留

從對一個名字的想像

開始一個慢字上的呼吸,休眠

淺山環繞,並非僅夜間靜謐

晨間除了甦醒的鳥鳴

樹葉和竹葉滿坡休憩:它們

忘記了初冬,如故站滿枝椏

沒有血液和心跳提醒

五顏六色,只是為了好看

「陡坡上的樹站得壁直」

詩人的慨嘆來自初進入的

心情殘留

邀請來的畫家已放下京城俗事

夜晚的急雨將賓館的屋頂

和所有人的心境洗淨

他們埋頭作畫,窗外的線條

和色彩緩緩爬上偌大的宣紙

藝術的厚重,靈動,給

自然,生命,進一步提煉:

過程緩慢,主題明確

丟失的寧靜被我找回

在一張寬大的床上睡眠充足

清晨的景色在窗外呼喚我

我與修竹默默談心,都是舊事

終於我停了下來:八段錦的

招式展開,而一呼一吸

更緩更深……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我們的

所缺在哪?」

我們:缺少沉思,缺少

高負氧離子的空氣,我們

在無謂的節奏中,缺少慢,

比溪水更透明的無欲無求

而在親心谷的低處,在

竹林仙境,可以獲得

夜宿宣州山中,晨起

文/龔學明

流水衝走泡沫中的血

久藏的汙垢急著消除

倍他樂克和樂活喜

像習慣性的快樂安撫劑

讓淡淡的歡喜

輕輕通過

「你只知道已入山」

只是沒有看見山:多少次的

想像已很疲憊和憂傷

拉開窗簾的一瞬間——

萬物寂靜,從沒有過

無風的後山,晨霧四起

近處:眾樹在靜聽

安好的身體和內心

我們帶著塵世的欲望,受損的

歲月而來

會不會被另一種欲望替代

比如擁有這山的比喻

讓日曆拐彎,不再

回到城市的紅塵……

幸福城

文/龔學明

「開門可見山」,走廊是觀景臺

山的驚喜在於遼闊和高遠

在合適的距離,人有了

親切感:滿坡的樹,竹子

以綠色和間雜的黃色,棕色,

紅色陪伴居住於此的人:

總體平靜,偶爾熱烈

零距離親近,收穫細處的愛:

看不見的冬筍喚作「黃泥拱」

有經驗的人看到

「冬筍在一點點鑽出泥土的守護」

而松鼠蹦跳於悅耳的叫聲

板慄樹上僅剩的板慄延時

默讀初冬:鄣吳溪水低回

玉華山,金華山,護衛

欒樹葉金黃,楓香樹紫紅

並非野鳧,它們或嬉水

或在巨巖上久久逗留

鄣吳鎮,藏著人間的

幸福城;這些說著杭州話,

上海話的老人,與千年風景

百年松樹相遇,找到了

餘生託付的理由:像一艘

巨型遊輪駐紮在綠聲的浩瀚裡;

他們將歲月交給幸福城

在一個名字中停留

守在門口的樹會微笑

長在地裡的青菜蘿蔔獻出身段

在城裡孤獨的口音找到

過多的氧氣,一同趕走病痛的

呻吟,埋怨

在林間散步,凝視水和

來往的波光,不再反思

在雲霧和陽光中看懂不能

解釋的生死

當感覺到幸福,幸福是真實的

生活回歸本真,人更像是

天然的一部分

自然和人相親相愛,並開始了

單純的牽掛:一種良性的

慣性。

早上,從安吉到湖州

文/龔學明

昌碩路上,寂靜

時間的露珠在柳樹葉上

欲動未動

鄣吳小鎮上人影稀少

我們開始趕路

離開一次短暫的相會:

陌生而又愉快

富庶之地,故事在

大雨中展開;也有萌動的

在枯水期

很快進入巖石

朋友相送,短暫的熱

在氣溫中下降

顛簸中的晃動的頭影

穿透濃霧,在明亮裡

呈現色彩的返程

我們終究回歸陌生

風景和我相互讚美,又

必須放棄

在鄣吳鎮訪吳昌碩故居

文/龔學明

亂世的筆力。

必須狠,對一張紙

一枚石頭:在另一個世界裡

願意作主

所有的人都曾是孩子

所有的童年不堪回憶:飢餓

逃遁,在命運的追逼裡

無可奈何,而又必須

沉默抗爭

那時鄣吳是一個村

兩山葳蕤,藝術的天性

源於神賜的敏感:

唯濃墨方寫得盡胸中愛恨

用衝力刻出人世之悲憤

唉,善的惡的都是枉然。

更像是擺設:黑色的屋瓦下

古井,四方桌,院中所植的

梅樹,空氣中的氣息

均已靜默。

細雨驟然來了

潤溼的青磚像墨

我久久看著:滴在水缸裡的

漣漪;這是舊時的雨滴

20歲前的吳昌碩在看

【人物名片】

龔學明,男,江蘇崑山人。1964年5月生,現為江蘇揚子晚報《詩風》詩刊主編。現居南京。高級記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個人詩集《河水及人》《冰痕》《白的鳥 紫的花》《爸爸謠》《世間萬物皆親人》《龔學明的詩》(合集三冊),散文集《藝術創造人生》、隨筆集《上海有夢》、紀實文學集《收藏之路》。

內容來源: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大眾日報、詩歌月刊、揚子晚報、浙江新聞、浙江在線、天目新聞、小時新聞、美術報等

相關焦點

  • 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柯羅,油畫作品欣賞
    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法國寫實主義風景畫和肖像畫家。出生於巴黎,早年師從古典派畫家貝爾坦。因學業的優秀而獲獎金,到羅馬留學,在那裡住了七八年。回國後在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畫了許多風景畫。
  • 新時代詩歌論壇|龔學明:詩歌大眾化不等於是「大路貨」
    龔學明龔學明/文詩歌是大眾化的,還是小眾化的,這個話題曾一直被熱議,也曾引起激烈爭論。時至今日,認同大眾化的觀點應該漸佔主流,尤其在新時代詩歌發展方向的討論中,許多有識之士都強調,詩歌要接地氣,要讀得懂,要有醒目而有效的社會功能價值。有關詞條告訴我們大眾化和小眾化的區別。什麼是大眾化?
  • 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東山魁夷的畫作
    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日本風景畫家和散文家,在繪畫方面,東山魁夷與平山鬱大、高山辰雄並稱「日展三山」,而在散文方面,則與與川端康成並稱為「文壇雙壁」,因而可以說川端康成的評價,可以看作溢美之辭之中的誠摯之言。
  • 喬治·莫蘭迪:桌子上的風景
    在這個他甚少離開過的故鄉,他和三個妹妹生活在一起,畢生在其簡樸的工作室內潛心創作。在戰火紛飛的20世紀上半葉,莫蘭迪在其備受推崇的小幅風景畫和描繪日常物件的靜物畫中構建了一個沉思、詩性的空間,就如現代主義詩人T·S·艾略特筆下的「有限與無限的交匯之處」。
  • 「我和我的祖國」北疆之約,從深秋走到初冬
    新疆「巴音布魯克」秋天的巴音布魯克,展露著一種極簡美。「 可可託海 」極美和極冷,說的一定就是可可託海 ,但最美的風景不一定在最裡面,也有可能它就在景區門口。「五彩灘」當上帝的顏料盤灑落在這裡,這裡便變成了五彩灘,即使錯過了日出和日落,秋季的白樺林和石灘也難掩它的美。
  • 「朦朧看世界,意象寫山河」——國寶畫家胡念祖
    被張大千譽為「筆墨水俱入神話」的國寶畫家胡念祖教授(1927-2019)。胡念祖國寶畫家胡念祖教授(1927-2019)1927 年生於湖南益陽,字心原,號桃江遊子,又號石牛老牧。當世親炙渡海三家的傳人、被譽為「筆墨水俱入神化」的水墨國寶畫家。
  • 李雪受邀「侘寂」 / 關於生活美學的探討​
    侘寂是如何為無數藝術家、設計師、詩人和哲學家提供了精神指引,去和侘寂——也就是蘊含在物之中的禪宗思想——偶遇。WABI SABI 「侘寂」乃「物之禪」如果僅拿物質和精神描述是「很少的物質,很多的精神」是「背後的東西,要比眼前的多」是「感受到的,要比實際豐富
  • 中國美術館「壓箱底」大展,世界級大師齊聚!展期僅10天,抓緊來看!
    」、「像不像」來簡單評價,它們更多元、更多義。在他的畫面中,靜物相互交錯、雜亂無章似地穿插在一起,擁有著直觀的色彩和密集的線條。大衛·霍克尼 橫渡大西洋 1965年達利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位畫家」,用它怪異夢幻般的作品,吸引了無數人。《農牧神 人頭角》這件青銅雕塑,塑造了羅馬神話中牧神的形象。
  • 詩人薦|她就是那個叫「李格弟」的「夏宇」
    的某種可能不是嗎/這不美嗎/我們在不同的公寓裡吃同樣的解凍食物/這不暗示了某些基本的人格傾向嗎/這不美嗎我們用一樣的肥皂和肥皂盒子/這不美嗎我們可以把公寓並在一起/我們的身體合在一起/使某些統計數字上升/又使某些統計數字下降/使某些政治立場更堅定/又使另一些政治立場更不堅定/這不美嗎我們一起旅行/一起購物/只要
  • 英國畫家透納和康斯特布爾,共同打造出英國風景畫藝術的黃金時代
    ,一位是浪漫主義畫派畫家威廉·透納,另一位是現實主義畫派畫家約翰·康斯特布爾。 透納 海上漁夫 1796 英國泰特美術館藏透納擅於表現天光水色的渾然一體,他筆下的大地、雲、霧、水匯集交融,伴著耀眼的光線和燦爛的色彩,就像蒸汽著了色一般,盡顯光與影的婆娑之美。
  • 重磅 |「翩翩小畫家 常玉藝術徵集展」開始徵集作品
    即日起,由廈門寶龍藝術中心發起的「翩翩小畫家 常玉藝術徵集展」作品徵集正式開啟!廈門寶龍藝術中心「翩翩佳公子 常玉版畫展」於2020年4月25日-7月26日期間,展出臺北歷史博物館館藏限量常玉作品版畫40幅,是一個帶有濃鬱復古風格的文藝型、科普型展覽。
  • 四時x片隅 展訊「空白」鈴木惠美 個展
    街巷裡的人氣消失了,在我的畫中,也有大面積的空白存在,那裡有寂寞和不安,也有沉靜和安穩。在這樣的空間裡,人和動植物以溫柔又健全的姿態共存著。我現在想描繪的,是希望之光,和未來時代的美好風景。祝願新的一年是美好的一年。」
  • 美到的設計大獎的和菓子!福島會津最佳伴手禮名所「長門屋」
    日本福島會津的和菓子老鋪「本家長門屋」從江戶時代創立至今,有著170年左右的歷史。但做出來的和菓子卻一個個超越傳統和現代想像,美到讓人捨不得吃!甚至還獲得「Good Design Award」等獎項肯定。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本家長門屋」的精緻又有創意的和菓子吧!
  • 從理到美——從法學院逃逸的藝術家和詩人們
  • 安靜,是一件奢侈品 |「為你讀詩」
    在唐朝的詩人裡面,韋應物不是最著名的。他的詩歌裡沒有奇異的想像,沒有豐富的感觸,沒有命運多舛的事件,只有平淡的語言和思念。但韋應物用他的思念,他的安靜,走到了人心的最遠處。 現代詩人余光中也寫了一首詩來應和:一粒松子落下來沒一點預告該派誰去接它呢?
  • iSmoi 嬡享美儷 「分享愛 感受美 」 臻嬡盛典感恩呈現
    ,以及「嬡心傳遞」公益計劃共同展開。「嬡心傳遞」計劃表達了對公益事業的理念。一直以來,「分享愛 感受美」是iSmoi嬡享美儷始終堅持遵循,不曾改變的內心堅守。人生路上的萬千風華,皆以「大美」風景為最,而在我們用細膩心思感受美好一切的同時,也要學會將其以「嬡」之名分享傳承。嬡心,沒有既定的形態,只需要在生活的各處細節中,把對生活的美好感悟和溫暖嬡心分享給需要的人,讓「分享愛 感受美」的理念無處不在。
  • 秋天的「粉黛子」,意外的美
    *定格深圳 · 遊玩 第264期*意外發現深圳一座公園仿佛走進宮崎駿的動漫世界*絕美「粉黛亂子草」*如愛麗絲仙境的「雨水花園」*日系漫畫風「綠色山坡」這期就跟著於懷和湫湫一起去打卡前海運動公園 今年紅花山公園的粉黛花海火遍了深圳人的朋友圈其實在前海運動公園也藏著一片粉黛亂子草
  • 和黃子韜一起,致敬抗疫英雄
    而鱷魚Logo外部環繞著的愛心,不僅彰顯了「心有猛鱷」的品牌精神,也傳遞著愛與溫暖的正能量。此次限量系列的銷售稅後收入將捐贈至公益組織,向勇敢堅定、不畏困難堅持在一線的抗疫工作者表達無限感謝與敬意。宣美紅衣配牛仔短褲,大長腿超搶鏡!舞姿隨性自然,女生演繹下的《情人》也是別有一番感覺。之前在節目中大膽表示想拍吻戲的彭彭今年也如約收穫了甜甜的戀愛。雖是素人的普通戀愛,但也一定甜度滿滿,畢竟做客劉濤直播間的他被Q「家人」時也是一臉的甜蜜幸福。看彭彭以往的直男做派是不是覺得他一定與女友無緣?但有趣的靈魂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愛哦。
  • 月亮和太陽,哪一個更重要
    有一天晚上,柳樹問青蛙,太陽和月亮哪個比較重要。 青蛙想也不想,立即回答說:「當然是月亮。」 「為什麼?」 「因為當我在池塘裡唱歌的時候,月亮會幫我照亮黑夜,讓我看見風吹過的痕跡,聽見荷花的心跳聲。」 「那太陽呢?」
  • 畫家梵谷,作家卡夫卡、王小波,詩人海子,以死明志才得以出名?
    畫家梵谷死了,他的畫值錢了,作家卡夫卡死了,他的書熱買了,詩人海子死了,他才成為億萬追隨者的精神領袖,王小波死了,他的書才被出版被現在的人們接受。在文藝圈,或許只有死亡才有價值。畫家梵谷如是,作家卡夫卡如是,詩人海子亦如是,作家王小波也是步了他們的後塵。都說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可是他們生前並不偉大,甚至可以說是窮困潦倒,受盡人間冷暖和世人冷眼。究其原因,基本都是他們思想和作品太過於超前,而死後才被世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