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裡不和,根在少陽厥陰,表證需解表,裡證通過三焦調理

2021-02-07 健康生活美好

什麼是表裡?

表裡是辨別病變部位、病情輕重和病勢趨向的兩個綱領。

表與裡是一對相對的概念,如肌膚與臟腑相對而言,肌膚屬表,臟腑屬裡;而髒與腑相對而言,腑屬表,髒屬裡。

在表裡辨證中,表裡主要代表病位的外內和淺深。外邪犯表,多在疾病的初起階段,一般比較輕淺;臟腑受病,多為病邪入裡,多見於外感病的中後期,一般比較深重。

什麼是少陽證?

少陽證是「三陽」證中的一種證候類型。「三陽」者,太陽、陽明、少陽也。

《傷寒論》裡提到:「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這句話明確指出:發熱、惡寒,是「三陽」證的共同特點。但是,同樣是發熱,有表證、裡證、半表半裡證的區別。

太陽證:為表證,治宜發汗解表。常見症狀有: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脈浮。其中,惡寒無汗,脈浮緊,稱為表實證;汗出怕風,脈浮緩,稱為表虛證;發熱,口渴,飲水欲嘔,小便不利,稱為蓄水證。太陽證的特有症狀是頭項強痛。

陽明證:為裡證,分為兩種:發熱、惡熱、煩躁、汗多、口大渴引飲、脈洪大者,稱為裡熱證;潮熱、譫語、腹痛、大便秘結數日不行、脈沉實有力者,稱為裡實證。陽明證的特有症狀是胃家實,也就是胃腸燥熱。

少陽證:為半表半裡證,常見症狀有:往來寒熱,口苦,咽幹,目眩,胸脅苦滿痛,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少陽證的特有症狀是口苦、咽幹、目眩。

上下不通,治在中焦,那麼表裡不和該如何處理呢,從中醫角度來說,裡證可以通過上面三焦的治療,表證則需要解表,但是表裡的通路則在少陽,少陽可以把在裡之氣輸於體表,以助體表以抗邪,同樣如果邪氣較強,也可以通過少陽而入裡。

故少陽在表裡的關係之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少陽兼表可以解之,少陽兼裡可以下之,並在少陽可以和解,根據傷寒論,調理方向為:和解少陽。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薦




相關焦點

  • 皮膚癢是表證?|表證|發汗|太陽病|身癢
    說明了汗不出所導致的身體癢,那麼汗出來了,身體就不癢了,給我們指出了從發汗解表去治療皮膚癢,所以皮膚癢有表證的存在,當然也有不是表證的身癢。是不是屬於表證還要結合表證的診斷標準。學人經常說,疏風止癢,疏風才能治療的癢,就是表證的癢。
  • 邁入中醫之門第42篇:少陽系統與少陽病對治
    少陽系統包括了人體的膽,三焦以及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偱行的地方,相比太陽系統和陽明系統,少陽系統的陽氣較少,因此少陽叫小陽,抗邪的力量不如陽明和太陽,所以少陽受邪後,如果病沒有足夠的能量恢復或者被治好,就病邪就會由陽入陰,變成太陰病。
  • 表證方劑歌訣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方見溫證)〔少陽經〕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栝蔞根證溫疫傳經入少陽,咽幹口苦渴思漿,耳聾目眩兼胸痛,寒熱往來辨要詳。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栝蔞根湯柴胡解表拒邪侵,洩熱通經姜合芩,補用棗甘攻用夏,再加蔞芍助真陰。大柴胡加元參地黃證嘔兼吐逆病堪虞,心下痞生未可驅,表裡實邪終未解,雙清須用大柴胡。
  • 三焦
    即是說, 必須由下焦熱氣由下上蒸以為之根, 而後可以成其溫煦的功能職責。所以《難經·八難》說:「所謂生氣之原……謂腎間動氣也, 此五臟六腑之本, 十二經脈之根, 呼吸之門, 三焦之原。」能明及此,則三焦的名稱問題, 和其他諸腑的不同都可以清楚, 即《靈樞經·本輸》所謂「孤腑」和《難經·三十八難》所謂「外腑」的稱號, 亦可以解決, 進而推及其部位問題以及功用問題,也都可以全部解決了。
  • 細說中藥 | 蘆薈——厥陰衝脈破結氣,苦潤三焦外用神
    中藥書中記載,蘆薈有瀉下、清肝、殺蟲的功效,主治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和痔瘻等病證,還能解巴豆之毒。我們可以通過對蘆薈的格物及古籍的分析,得到什麼?我也很期待。結合蘆薈味苦、性寒,我們可總結對其的格物認知:從根莖形態性狀我們可知,其能調理任、衝脈之底,抑制震性疏通太過;葉表皮較硬,其頂部漸尖,兩側緣帶刺,有「破堅」之意;且葉為巽位,葉中帶水,為「天一生水」之意,故破中有補,專入肝膽;而葉中的水黏滑似精,有柔韌性,象人體筋膜、筋膜中的精汁之意,故能增加腎精傳輸予膽(受承來自腎的精汁三合,充潤筋膜),同時味苦性寒,能降低三焦熱度。
  • 手少陽三焦經
    手少陽三焦經《內經》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又云:『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 風熱感冒,可用上小柴胡顆粒,解表散熱,疏肝和胃,專治「少陽症」
    當出現感冒,並且症狀不嚴重時,患者可通過食療、按摩和生活起居共同調理,便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因空調吹風身體受冷導致的風寒感冒 在治療上需以辛溫暖體為基礎,一般來說風寒感冒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頭身酸痛、流清涕、咳痰稀白、口不渴等症狀, 其核心特徵便是流清涕和頭痛身痛,因此,患有風寒感冒的患者可用薑片。
  • 雙手託天理三焦~淺析少林武八段錦(一)
    為什麼八段錦第一式要首先調理三焦呢?華佗在《中藏經》中說:「三焦者,總領五臟、六腑、榮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三焦理周身之氣,是人體五臟六腑的首領,三焦與人體內分泌系統和微循環血管網有密切聯繫。三焦不通,是各種慢性病根源。中老年人有多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機叢雜,虛實互現,多髒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頑固病的總病根。所以八段錦第一式首先來調理三焦。
  • 升降散主表裡三焦大熱 經典發揮
    升降散《傷寒溫疫條辨》   【原 文】 溫病亦雜氣中之一也,表裡三焦大熱
  • 疏解表邪、驅除風寒、和解少陽,仲景妙用此方「三效合一」
    當邪入少陽的時候,邪氣通常會處於足少陽膽經、膽與三焦經脈的部位,而人體的這些部位在生理功能上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主要負責溝通,有樞機開合的作用,與其他的經脈和臟腑很密切的聯繫。正是因為這樣的生理功能,所以當邪氣入少陽病脈的時候,如果因為正氣不足或者說邪過亢盛,那麼就很容易影響到與少陽有關係的經脈和臟腑,在臨床的表現上,一般都會出現少陽病兼雜著其他病位的症狀,醫家稱其為少陽兼證。三焦的氣機的調暢和太陽表氣的輸布有關;膽藏精汁,主疏洩,與陽明以及太陰裡氣的暢條有關係。
  • 五臟六腑中最有爭議的腑~三焦,此文有詳解(建議收藏)
    五臟為肝心脾肺腎,六腑為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和三焦,三焦作為六腑之一,位於腹腔中,與其它五臟一樣有著特定的形態結構與生理機能。三焦與心包絡由手少陽三焦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相互屬絡而成表裡關係。那麼關於三焦的形態結構,大多數認為是腹腔內的腸繫膜及大小網膜、淋巴管道等組織,這些組織充填於腹腔臟腑之間,能通透津液,為津液之胃腸攝入膀胱的通道,與六腑中空有腔的形態結構特點相符。
  • 陳老變通蒿芩清膽湯的臨證應用
    溼熱阻於少陽三焦,則寒熱如瘧;熱邪偏盛,故熱重寒輕。肝膽經脈循胸脅,溼礙氣阻,壅滯經隧,故胸脅脹痛。胃本不嘔,膽木克之則嘔。膽熱乘胃,胃濁上逆,則嘔吐酸苦水,甚至膽汁隨胃液上逆而呈嘔吐黃涎。肝與膽為表裡,膽熱及肝,氣病及血,故舌質紅;溼熱燻蒸則苔膩;肝脈自弦脈象弦數,是肝膽有熱象徵。
  • 和解劑(和解少陽:小柴胡湯)
    3.常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瘧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胰腺炎、胸膜炎、淋巴腺炎、中耳炎、產褥熱、急性乳腺炎、睪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潰瘍等屬少陽證者。若少陽明病證經誤治損傷正氣,或患者素體正氣不足,服用本方,亦可見到先寒戰後發熱而汗出的「戰汗」現象,此種情況雖屬正盛邪卻,但也應嚴密觀察,防其虛脫。  2.肝火偏勝,肝陰虛,肝陽上亢者不宜使用。  3.柴胡用量大於芩、參、草,否則會引邪入裡。
  • 辛涼解表藥之經典配方解讀,值得收藏
    說說柴胡的臨床應用案例小柴胡湯(顆粒),君藥柴胡解表退熱,主治少陽證,症見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幹、目眩,少言,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苔薄白,脈弦;配伍黃芩,以清半表半裡之熱,共收和解少陽之功。升麻升麻味辛、微甘,性微寒;歸肺、脾、胃、大腸經;本品最善治陽明頭痛、疹痘斑透發不暢及熱毒上攻諸證。升麻生用,其性升散,發表透疹、清熱解毒之力較強;蜜炙升麻味甘性緩,以升舉脾胃清陽之氣為著,常用於中氣下陷,久瀉脫肛、子宮脫垂、崩漏下血及胃下垂等。升麻甘寒,為清熱解毒之良藥,可用於治熱毒所致的多種病證如齒痛口瘡,咽喉腫痛,口舌生瘡,丹毒,痄肋,溫毒發斑等。
  • 一張圖搞懂中醫表證
    辨證是中醫診斷基礎,辨證用於確定疾病的部位(表裡)、性質(寒熱虛實),在辨證的基礎上,古人們總結出對證的藥方。所以,中醫講究對證開方,往往一個方子用於多種疾病,只要這些疾病表現症狀相同。同時,對於同一種疾病,也常有不同方子,因為一種疾病在不同體質的人身上表現不相同。這就是常說的同病異治。 中醫有幾套常用的辨證體系,其中常用的有六經辨證、八綱辨證、衛氣營血辯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