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證方劑歌訣

2021-02-07 傷寒探微
表證類感寒

〔感寒提綱〕四時俱有感風寒,浮緊原從脈象看,無汗頭疼身發熱,如兼咳嗽更難安。

桑防湯

(證附) 外感風寒治有方,姜甘芍杏與桑防,再兼桔梗通經絡,發熱頭疼用此良。

傷風

〔傷風提綱〕中虛外感兩相投,肺被邪傷清涕流,嚏噴發時頭眩暈,再覘脈象緩兼浮。

紫蘇姜苓湯

(證附) 鼻流清涕是傷風,蘇杏姜甘治有功,橘夏苓砂須並用,外寒內溼可交攻。

溫證

〔溫證提綱〕冬不藏精溫病成,發時表裡熱兼生,雙清妙法終當用,外解風邪內洩營。

防風解溫湯

(證附) 太陽發熱渴思漿,頭痛心煩腰脊強,治法宜將翹杏用,芍甘丹桔與桑防。

葛根解溫湯

(證附) 陽明經內病多端,目痛鼻幹臥不安,口渴胸煩何藥治,元參甘芍葛翹丹。(熱加石膏嘔加半夏)

柴胡加減方

(證附) 經入少陽病漸深,耳聾胸脅痛難禁,咽幹口苦還兼渴,柴芍丹翹夏草芩。(熱加元參)

防風生地湯

(證附) 太陰經證要詳參,口渴身中熱不堪,腹滿嗌幹何藥治,丹防芍地合桑甘。

防風天冬湯

(證附) 渴兼身熱不能安,口燥旋驚舌更幹,經入少陰當速治,桑防冬草地元丹。

防風當歸湯

(證附) 發熱旋驚作渴時,滿煩囊縮治休遲,桑防芍地丹歸草,經入厥陰用此醫。

桑甘杏桔湯

(證附) 熱微但咳不安康,宜用桑甘杏桔湯,紫菀麥苓兼半夏,爭傳治嗽有專長。

人參白虎湯

(證附) 經入陽明病象殊,旋驚肺熱與津枯,姜甘粳母參膏用,發表清邪效可圖。

大承氣加味湯

(證附) 邪傳胃腑燥難禁,熱結下焦病益深,積樸硝黃攻法妙,再加芍地並滋陰。

暑證

〔暑證提綱〕暑傷元氣正虛時,一感風邪熱不支,表裡鬱蒸神頓憊,散清兩法要兼施。

防翹桑杏湯

(證附) 病緣表實氣先傷,舌白汗無渴飲漿,宜用銀花翹竹杏,豉甘滑桔合桑防。

桑防地芍湯

(證附) 表實邪傷血分時,舌紅口渴水頻思,桑防竹草兼翹桔,加入丹皮芍地宜。

人參白虎湯

(證附) 浮大而芤脈象彰,表虛氣被暑邪傷,口中燥渴兼多汗,粳母參膏甘草良。

加減生脈散方

(證附) 表虛暑熱血中侵,舌赤汗多渴不禁,須用丹皮兼五味,麥冬生地合沙參。

小陷胸加枳實湯

(證附) 脈呈洪滑入陽明,面赤頭兼眩暈生,水結在胸痰飲作,連蔞枳夏此方精。

小承氣湯

(證附) 經入陽明病象彰,咽幹口燥熱邪傷,胃腸結實宜攻候,枳樸大黃是妙方。

溼證

〔溼證提綱〕 一身久被溼邪傷,偶感風寒痛莫當,表裡病成何法治,宜開汗孔利膀胱。

茵陳五苓散

(證附) 證屬溼寒辨要真,日晡煩痛豈無因,二苓術澤還兼桂,加入茵陳效更神。

桂枝附子湯

(證附) 風溼傷身轉側難,浮虛澀脈細參觀,補宜草棗攻宜桂,附子生薑並去寒。

去桂枝加白朮湯

(證附) 小便能通大便堅,方中去桂不同前,棗甘姜附仍宜用,白朮加來祛溼專。

甘草附子證

骨節煩疼風溼摶,近之愈痛屈伸難,便癃氣短身微腫,汗出惡風總不安。

甘草附子湯

桂枝達表善除風,附子驅寒大有功,術可補脾惟去溼,草能緩急更和中。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

(證附) 遍體煩疼發熱時,日晡益劇力難支,病根原屬風兼溼,薏杏麻甘卻可醫。

三仁證

溼溫頭痛惡寒侵,午後周身熱不禁,舌白體疼兼口渴,浮虛脈象細推尋。

三仁湯

證屬溼溫辨要真,清邪利水法宜遵,竹桑滑夏白通草,杏蔻還兼苡薏仁。

元滑苓甘散

(證附) 溼邪入肺未曾知,積久旋生上熱時,治用苓甘兼滑石,元明粉入更相宜。

苓甘梔子茵陳湯

(證附) 腹滿兼逢便澀時,鬱生下熱用何醫,苓甘梔子茵陳妙,去溼清邪治最宜。

燥證

〔燥證提綱〕 風生燥熱病多端,火爍真陰最不安,咳喘因傷秋氣得,各方治法要參觀。

桑杏湯

(證附) 燥傷肺氣病初成,右脈旋驚數大呈,桑杏沙參兼豉貝,梔梨皮入熱全清。

桑菊飲

(證附) 咳嗽如因燥氣傷,治宜荷杏菊翹桑,葦根桔梗兼甘草,內熱驅除是妙方。

沙參麥冬湯

(證附) 咳嗽原因燥熱侵,治宜桑葉合沙參,麥甘扁豆天花粉,玉竹能滋肺胃陰。

翹荷湯

(證附) 燥能化火力難支,清竅旋驚不利時,宜用翹甘兼桔梗,薄荷綠豆黑梔皮。

清燥救肺湯

(證附) 肺病適當喘嘔時,更兼氣鬱用何醫,參膠桑杏枇杷葉,膏麥麻仁甘草施。

溫疫

〔溫疫提綱〕 天時不正疫旋生,邪氣傷人溫病成,傳遍六經終是熱,外宜涼解內宜清。

〔太陽經〕

防風湯

(證附 方見溫證即防風解溫湯) 溫疫初經入太陽,熱多頭痛項偏強,防風湯用原能治,表裡雙清是妙方。

白虎加元麥湯

(證附) 太陽經罷辨分明,煩熱居然燥渴生,粳母膏甘元麥用,腹中鬱火霎時清。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

(證附 人參白虎湯見溫證) 溫疫太陽經罷時,氣虛煩渴用何醫,人參白虎煎湯妙,元麥加來取效奇。

〔陽明經〕

葛根湯

(證附) 陽明病自太陽傳,目痛鼻乾熱不眠,湯用葛根真入妙,元參姜草石膏全。

葛根芍藥湯

(證附) 病兼洩利入陽明,膏芍元參瘀熱清,提散葛根為妙品,再兼甘草補脾精。

葛根半夏湯

(證附) 病入陽明嘔吐生,元膏葛芍熱全清,夏姜降逆甘培土,表裡兼醫立法精。

三承氣加芍藥地黃證

便秘腹疼脈象沉,病傳胃腑熱難禁,攻邪宜用三承氣,芍地加來可益陰。

調胃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攻堅蕩穢用硝黃,甘草和中佐更良,芍地滋陰加入妙,驅除邪熱氣無傷。

小承氣加芍藥地黃湯

大黃蕩熱效神奇,枳樸攻堅輔佐宜,芍地再加真妙品,便堅微結總能醫。

大承氣加芍藥地黃湯(方見溫證)

〔少陽經〕

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栝蔞根證

溫疫傳經入少陽,咽幹口苦渴思漿,耳聾目眩兼胸痛,寒熱往來辨要詳。

小柴胡去人參加芍藥栝蔞根湯

柴胡解表拒邪侵,洩熱通經姜合芩,補用棗甘攻用夏,再加蔞芍助真陰。

大柴胡加元參地黃證

嘔兼吐逆病堪虞,心下痞生未可驅,表裡實邪終未解,雙清須用大柴胡。

大柴胡加元參地黃湯

芍夏柴芩合枳黃,和中大棗共生薑,再加元地將陰助,表裡兼攻是妙方。

〔太陰經〕

防風地黃湯

(證附) 疫入太陰病發時,嗌幹腹滿治休遲,防風生地丹皮用,棗芍姜甘喜共施。

〔少陰經〕

防風天冬湯

(證附) 疫入少陰溫病成,舌幹口燥總非輕,姜防丹草兼花粉,元地天冬熱並清。

〔厥陰經〕

防風當歸湯

(證附) 厥陰煩滿發斑時,清散兼施病可醫,丹地姜防歸芍用,和中甘草更相宜。

〔溫疫水停〕

豬苓湯

(證附 方見傷寒) 水停胃腑不消融,腹脅旋驚脹滿攻,便閉心煩兼口渴,豬苓湯用有奇功。

〔溫疫頭腫〕

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芩連證

咽喉疼痛力難勝,面赤耳聾內熱蒸,頰腫更兼前後腫,大頭瘟證世人稱。

普濟消毒飲去升麻柴胡芩連方

芥穗連翹共板藍,牛蒡馬勃合僵蠶,薄荷須並銀花入,再用元參與桔甘。

寒疫

〔寒疫提綱〕 邪閉皮毛疫屬寒,身疼無汗總難安,病如在表宜溫散,入裡陰陽再細看。

〔太陽經〕

紫蘇湯

(證附) 寒疫初經入太陽,惡寒發熱要參詳,更兼頭痛須何法,芍杏蘇防並草姜。

紫蘇地黃證

太陽寒疫外邪傳,血熱時當未衄前,鼻燥口乾浮脈見,宜先清裡是真詮。

紫蘇地黃湯

姜甘蘇杏合丹皮,芍地防風大棗施,發表更兼清內熱,未經鼻衄豫先醫。

蘇桂姜辛證

寒疫仍然在太陽,外邪未解辨宜詳,內停水飲須何法,表裡兼攻是妙方。

蘇桂姜辛湯

桂枝蘇葉合乾薑,補氣和營草芍良,夏味細辛能降逆,表寒裡水有專方。

白虎加元麥湯

(方見溫疫 病證治法與溫疫同) 人參白虎加元麥湯(同上)

〔陽明經〕

紫蘇葛根升麻湯

(證附) 病入陽明洩利加,方傳蘇葛共升麻,再增白芍兼甘草,內外全醫效可誇。

蘇葉葛根半夏湯

(證附) 陽明嘔吐食無存,蘇葉煎湯並葛根,芍夏生薑甘草入,立方神效妙難言。

少陽門

黃芩湯

(證附) 少陽洩瀉病初成,胸脅旋驚痞滿生,棗芍芩甘方可用,專除熱利法彌精。

黃芩半夏生薑湯

(證附) 少陽嘔吐力難支,胸脅仍然痞滿時,須用黃芩兼芍藥,姜甘棗夏喜同施。

大柴胡證

(方見傷寒) 少陽寒疫未能痊,邪氣已將胃腑傳,表裡病形均屬實,兼攻兼散法宜全。

柴胡桂枝幹薑湯

(證附) 少陽將入太陰宮,洩利仍兼痞滿攻,姜牡芩蔞惟治裡,桂柴解表草和中。

柴胡桂姜半夏湯

(證附) 太陰將入吐難休,胸脅仍然痞滿留,姜用生幹兼桂牡,柴芩夏草合栝蔞。

〔太陰經〕

苓參濃樸湯

(證附) 寒疫傳經入太陰,須知腹滿病彌深,法宜濃樸兼甘草,更用姜苓半夏參。

苓參椒附湯

(證附) 寒疫旋驚入太陰,腹中每覺痛難禁,苓甘粳米全宜用,附子川椒芍並參。

苓參半夏湯

(證附) 太陰嘔吐用何方,不外苓參半夏湯,甘草和中宜併入,驅寒降逆賴生薑。

茯苓四逆加石脂湯

(證附) 甘草參苓並石脂,乾薑附子喜兼施,太陰洩利原能治,補助真陽效更奇。

〔少陰經〕

茯苓四逆加半夏湯

(證附) 少陰吐洩厥兼生,姜附回陽要並行,半夏降衝苓去溼,參甘益氣補脾精。

〔厥陰經〕

茯苓參甘姜附歸脂湯

(證附) 厥陰厥利病危時,姜附回陽助桂枝,參草補中歸養血,斂腸扶胃用苓脂。

參甘歸芍麥冬栝蔞湯

(證附) 厥陰消渴熱生時,歸芍滋陰喜並施,蔞麥清邪功甚速,參甘助氣效偏奇。

斑疹

〔斑疹提綱〕 溫斑溫疹病非輕,外感風邪內熱生,衛氣不開營血鬱,法宜表裡要兼清。

〔溫斑提綱〕 溫斑始自項中生,漸至周身片片成,色似丹砂光潤透,細看更有白痧呈。

加味清毒化斑湯

(證附) 溫斑色紫用何醫,青葉銀花草地施,知母石膏粳米入,翹荷犀角合丹皮。

養陰復液湯

(證附) 熱如漸退大傷陰,參用元沙火氣沉,甘草和中真入妙,貝冬地芍可清金。

〔溫疹提綱〕 溫疹多因毒火炎,發從頭面得先瞻,色紅點點皆高起,顆粒分明各有尖。

防風松肌敗毒湯

(證附) 溫疹初生治有方,翹荷芍藥合丹防,杏甘桔梗冬桑葉,表裡雙清法最良。

荊防透疹湯

(證附) 痧疹如宜溫散時,防風芥穗杏仁施,當歸芍草芎 用,內外宣通立法奇。

清營解毒證

溫證周身疹忽生,紫紅成片病非輕,鼻扇氣促兼狂亂,壯熱思涼總要清。

清營解毒湯

薄荷發表助桑防,芍地丹翹治裡良,再用銀花兼竹葉,元參桔梗合羚羊。

消毒散

(證附) 斑疹回時毒未消,脖腮腫痛熱偏饒,銀花白芷天花粉,甘桔荷蠶共貝翹。

喉風

〔喉風提綱〕 喉風病本要先知,溫證傷寒共有之,鬱熱內生邪外入,散清兩法可兼施。

柴胡桂枝去人參湯

(證附) 咽喉腫痛總難安,發熱肢疼或惡寒,姜夏柴芩兼桂芍,棗甘並用是仙丹。

甘桔湯

(證附) 病屬傷寒入少陰,更兼咽痛總難禁,法宜枯梗同甘草,開鬱除邪熱不侵。

防風湯

(證附) 溫證咽喉腫痛時,心煩口燥內陰虧,防風竹葉兼桑葉,杏桔丹翹芍草施。

甘草桔梗射幹湯

(證附) 喉病原因相火升,生瘡疼痛力難勝,緩攻半夏兼甘草,桔梗射幹解鬱凝。

養陰清肺湯

(證附) 咽內生瘡腫痛多,治宜地芍與丹荷,麥冬貝母兼甘草,更用元參病可瘥。

辛烏證

頤間脖項腫相連,散用辛烏是秘傳,或洗或敷均入妙,再加荊芥藥尤全。

辛烏散

辛烏甘桔與柴翹,芍豆同施力倍饒,皂地荊皮兼芥穗,或敷或洗腫能消。

痙證

〔痙證提綱〕 邪氣乘虛入太陽,足寒身熱項偏強,有時面目旋成赤,口噤頭搖背反張。

栝蔞桂枝證

(桂枝湯見傷寒) 太陽證備辨宜詳,脈反沉遲身體強,柔痙已成何藥治,蔞根加入桂枝湯。

葛根證

(方見傷寒) 太陽剛痙已成時,氣上衝胸力不支,口噤難言小便少,葛根湯用治偏宜。

大承氣證

(方見傷寒) 病患胸滿不能安,口噤無言臥覺難,兩腳拘攣兼 齒,大承氣證要參觀。

當歸補血湯合桂枝湯方

(證附 桂枝湯見傷寒) 有時男子患金瘡,產後婦人血已傷,痙證並成何藥治, 歸加入桂枝湯。

瘧疾

〔瘧疾提綱〕 此證陰陽互戰爭,暑蒸汗洩病由生,寒留腸胃兼經髒,一被秋風瘧乃成。

柴胡栝蔞乾薑湯

(證附) 先寒後熱瘧名寒,蔞棗柴芩治不難,甘草人參加入妙,二姜並用是生幹。

柴胡桂枝幹薑湯

(證附) 牡瘧寒多熱少時,柴胡獨用最相宜,茯苓更並人參入,甘草乾薑合桂枝。

白虎桂枝柴胡湯

(證附) 先熱後寒溫瘧成,石膏知母火能清,桂柴達表宜兼用,粳草補中治效呈。(癉瘧以用此方)

六君子湯

(證附) 脾寒有溼屬虛時,瘧疾初成何藥醫,參術苓甘陳夏用,柴胡姜棗再加宜。

減味鱉甲煎丸

(證附) 結成瘧母病彌深,藥用丹桃膠桂參,葶藶大黃兼鱉甲,姜甘夏芍與柴芩。

痧證

〔痧證提綱〕 邪風瘴氣染成痧,病淺偏宜刮用麻,倘若深時針刺妙,治之得法效堪誇。

中風

〔中風提綱〕 溼邪久已遍周身,一中風寒便不仁,入絡在經傳腑臟,淺深表裡辨宜真。

驅風活血湯

(證附) 國中邪風口眼斜,汁和生地用偏嘉,再將竹瀝清痰火,獨活驅風更可誇。

桂枝歸苓湯

(證附) 左半偏枯血分虛,姜苓甘草溼邪除,桂枝芍藥芍歸入,妙劑能將脈絡舒。

黃 姜苓湯

(證附) 病源本屬氣虛時,右半偏枯何藥醫,宜用姜苓兼杏夏,麻黃甘草合參 。

小續命湯

(證附) 身有溼邪卒中風,居然血脈不流通,二防麻桂參芩用,芍藥姜甘杏合芎。

祛風湯

(證附) 風邪國中據何知,手足旋驚不遂時,須用桑防姜夏杏,天麻秦芍草苓施。

葶藶散

(證附) 痰涎膠塞阻胸中,迷惑不清是中風,葶藶更兼甘遂用,再增芥子有奇功。

歷節風

〔歷節風提綱〕 病緣飲後被風吹,頭眩溫溫欲吐時,黃汗沾衣兼足腫,肢疼氣短更難支。

桂枝芍藥知母湯

(證附) 酒後風將支節傷,治宜桂附合麻黃,術防芍藥兼知母,甘草和中並用姜。

痺證

〔痺證提綱〕 溼合風寒痺病生,痛麻交見總非輕,沉 已久何由起,惟有前方法可行。(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黃 五物湯

(證附) 一經血痺屬虛時,薑桂宣通便可施,棗芍滋肝宜併入,和營助氣用黃 。

鶴膝風

〔鶴膝風提綱〕 膝腫旋驚疼痛生,風寒溼氣合而成,前方仍用能收效,大補十全法亦精。

(仍以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十全大補加味湯

(證附) 中虛氣血已先傷,參桂苓甘合棗姜,地芍芎歸 術用,再加杜附並牛防。

白芥子敷法

芥子研成照法敷,姜蔥取汁可調塗,泡皮脫淨肌膚斂,外治良方效更殊。

腳氣

〔香港腳提綱〕 風寒暑溼外邪侵,香港腳發時痛不禁,初病無非從足起,漸由小腹上攻心。

雞鳴散

(證附) 腳腫如因溼氣傷,浸淫滋水或生瘡,木瓜蘇葉吳萸用,桔梗檳榔合橘姜。

四物加味證

香港腳屬幹不腫時,頑麻攣急總非宜,或兼縱緩情尤重,溼盛血虛治莫遲。

四物加味湯

地芍芎歸四物湯,再加膝澤佐偏良,更增獨活兼蒼朮,香港腳能醫是妙方。

烏頭湯

(證附) 香港腳攻心不得安,再加疼痛屈伸難,烏頭麻芍兼 草,納蜜同煎是妙丹。

八味腎氣證

小腹居然覺不仁,喘兼上氣豈無因,攻心香港腳將成病,八味為丸取效神。

八味腎氣丸

山藥山萸並可施,澤苓熟地與丹皮,再增桂附扶陽氣,煉蜜為丸效更奇。

礬石湯

(證附) 衝心香港腳不安康,溼毒消除有妙方,治法須將礬石用,煎湯浸足效偏良。

版權聲明:文章、圖片源於網絡,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微信:18774084180

註:本平臺所有內容僅為中醫公益性分享,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方劑歌訣詳解——桑菊飲
    【歌訣總括】 桑菊飲由桑葉、菊花、桔梗、杏仁、連翹、蘆根、甘草、薄荷組成,均為輕清疏散之品,主治外感風溫引起的咳嗽等症。如伴見陽明熱盛,可加入知母、石膏以清熱生津。 【歌訣詳解】 本方所治療的病證為外感風溫初起輕證,總體症狀較輕,僅以咳嗽為主要見症,兼有微微發熱、口渴。
  • 方劑歌訣詳解——敗毒散
    【歌訣總括】敗毒散,又稱人參敗毒散,由茯苓、甘草、枳殼、桔梗、柴胡、前胡、羌活、獨活、川芎、薄荷、生薑、人參組成,因組成中含有人參,又被稱為人參敗毒散,對流行性感冒有非常好的療效。本方組成減去人參,也名敗毒散;方中還可加入消風散增強解表作用。【歌訣詳解】敗毒散以治療時行感冒著稱,主治氣虛之人外感風寒溼邪。
  • 中醫內科辨證歌訣升級版:感咳癰(附中內知識總結匯總)
    非常榮幸,之前遠志寫的中醫內科辨證歌訣(點→原創丨中醫內科學辨證歌訣)得到大家的熱捧。
  • 【今日方劑】羌活勝溼湯
    歌訣羌胡勝溼羌獨芎,甘蔓蒿本與防風,溼氣在表頭腰重,發汗昇陽有奇功。組成羌活、獨活各一錢(各6g),藁本、防風、甘草(炙)各五分(各3g),蔓荊子三分(2g),川芎二分(1.5g)。方劑釋義本方主治為風溼在表,其證多由汗出當風,或久居溼地,風溼之邪侵襲肌表所致。風溼之邪客於太陽經脈,經氣不暢,致頭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難以轉側。風溼在表,宜從汗解,故以祛風勝溼為法。方中羌活、獨活共為君藥,二者皆為辛苦溫燥之品,其辛散祛風,味苦燥溼,性溫散寒,故皆可祛風除溼、通利關節。
  • 針灸歌訣之《靈光賦》
    一談到中醫,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是把脈,第二反應就是方劑。
  • 皮膚癢,為什麼也是表證?
    說明了汗不出所導致的身體癢,那麼汗出來了,身體就不癢了,給我們指出了從發汗解表去治療皮膚癢,所以皮膚癢有表證的存在,當然也有不是表證的身癢。是不是屬於表證還要結合表證的診斷標準。後世經常說,疏風止癢,疏風才能治療的癢,就是表證的癢。因為疏風的藥物都是屬於表證解表發汗的藥物,如荊芥、防風等,所以疏風止癢的癢是屬於表證。
  • 方劑歌訣詳解——玉女煎
    【歌訣詳解】玉女煎是治療少陰不足、陽明有餘之證。少陰不足是腎水不足,陽明有餘是胃火亢盛。所以其主治證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胃火所致的頭痛、牙痛、牙宣出血,這些類似於清胃散證,但是由於還存在少陰不足之證,所以一般情況下,玉女煎證的牙痛、牙宣出血沒有清胃散證的嚴重,而且伴有陰傷的表現。另一方面,少陰腎水不足,主要反映在腎主骨,齒為骨之餘,所以有牙齒鬆動,同時口渴、口乾症狀比較重。
  • 皮膚癢是表證?|表證|發汗|太陽病|身癢
    說明了汗不出所導致的身體癢,那麼汗出來了,身體就不癢了,給我們指出了從發汗解表去治療皮膚癢,所以皮膚癢有表證的存在,當然也有不是表證的身癢。是不是屬於表證還要結合表證的診斷標準。學人經常說,疏風止癢,疏風才能治療的癢,就是表證的癢。
  • 方劑歌訣詳解——青蒿鱉甲湯
    【歌訣總括】青蒿鱉甲湯由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組成,治療溫病後期邪伏在陰分而見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的證候,本方可使陰分邪熱從裡達表而解。【歌訣詳解】青蒿鱉甲湯治療溫病後期邪伏陰分證。由於人體的陽氣晝出於表而夜伏於裡。溫熱病邪伏於陰分,與在夜間回到陰分之陽氣相搏相爭,故見夜間發熱;及至早晨陽氣出於表,到達陽分,脫離陰分之邪故發熱消失。此處熱退而非發汗所致,故無汗。
  • 《湯頭歌訣》第一方,竟是如此奇妙!
    讀過《湯頭歌訣》的都知道,四君子湯這個方子是《湯頭歌訣》裡的第一個方子,這個方子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個方子,全方僅僅四味藥,由人參一至二錢,白朮二至三錢,茯苓三錢,炙甘草一錢組成。四君子湯,在《湯頭歌訣》中有一句口訣,幫助記憶,即「四君子湯中和義,參術茯苓甘草比」,讀起來朗朗上口,整個方劑的大意也在這句口訣中深藏起來,只要細細玩味,其中真意就自然而言的流露出來了。
  • 跟我記方劑16-清熱解毒:黃連解毒湯、普濟消毒飲、涼膈散
    本課程所用《方劑學》最新版規劃教材可以點擊如下連結購買:前期課程目錄:跟我記方劑1-辛溫解表:麻黃湯、桂枝湯、大小青龍湯跟我記方劑2-辛溫解表:九味羌活、香蘇散、止嗽散跟我記方劑3-辛涼解表:銀翹散、桑菊飲、麻杏甘石湯跟我記方劑4-辛涼解表:柴葛解肌湯、升麻葛根湯、防風通聖散跟我記方劑5-扶正解表
  • ​方劑歌訣詳解——甘麥大棗湯
    【歌訣總括】甘麥大棗湯能養心安神、柔肝緩急,主治心陰受損、肝氣失和之髒躁證,症見精神恍惚、常悲傷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眠不安,甚則言行失常、哈欠頻作、舌淡紅苔少、脈細微數等。全方藥物由甘草、小麥、大棗組成。【歌訣詳解】本病多因憂思過度、心陰受損、肝氣失和所致。
  • 中藥方劑羌活勝溼湯的配方組成及其注意事項!
    【方劑藥材介紹】  羌活:該種根莖和根藥用,性溫,祛寒溼,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無汗、寒溼痺、上肢風溼疼痛。  獨活:祛風除溼,痛痺止痛。用於風寒溼痺,要洗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溼頭痛。  藁本:祛風散寒,除溼止痛。用於風寒表證,巔頂疼痛,風溼痺痛。
  • 一張圖搞懂中醫表證
    表裡容易理解,是指病變部位,符合表證的疾病表現被稱為表證,是外界致病因子侵犯人體後所出現的外表症狀。表證一般見於外感疾病的起初階段,病變的部位主要在肌表,內在臟腑沒有明顯病變。表證的表現主要是,發熱、惡寒或惡風、頭痛鼻塞、身體酸痛、舌苔尚無明顯變化,還保持著薄白。其中,以惡寒、惡風、發熱為主證。 表證分為表虛寒證、表實寒證、表熱證、表溼證幾種類型。
  • 【中藥方劑】桑杏湯
    【方劑名】桑杏湯,出自《溫病條辨》  【組成】桑葉一錢(3g)杏仁一錢五分(4.5g
  • 【今日方劑】香薷散
    歌訣香薷散中扁豆樸,祛暑解表化溼阻;易豆為花加銀翹,新加香薷化溼阻。組成香薷(500g),白扁豆(微炒)(250g),厚樸(去粗皮姜制)(250g)。方劑釋義本方治證由夏月乘涼飲冷,感受寒溼所致。夏月人多喜於陰涼處憩息,或夜間歸寢較晚,每易感受寒溼邪氣,寒溼外束,腠理閉塞,衛陽被鬱,故惡寒發熱無汗;寒溼困束肌表,氣血受阻,則頭重身痛;夏日易食生冷,溼傷脾胃,氣機失暢,故胸悶不舒、腹痛;溼困脾胃、升降失司、胃氣上逆則嘔吐,溼濁下注大腸則洩瀉;舌苔白膩,乃寒溼之候。
  • 中內歌訣:痰飲
    今日文章復盤:中內歌訣:消渴 汗證中內歌訣:鬱證,內傷發熱中內歌訣:陽痿B,關格中內歌訣:積聚、鼓脹痰飲辯證歌訣痰陽苓桂小半茯,腸己歷黃甘遂半,懸絡香旋肺柴枳,脅十椒目陰沙白。【治法】攻下逐飲【代表方】甘遂半夏湯 / 己椒藶黃丸【加減方】——懸飲絡氣不和【關鍵詞】胸脅痛+如刺如灼+遷延日久+陰雨天更甚【治法】理氣和絡【代表方】香附旋覆花湯【加減方】——邪犯胸脅【關鍵詞】寒熱往來+表證(因為有肺)【治法】和解宣利【代表方】柴枳半夏湯【加減方】麻杏石甘湯飲停胸脅【關鍵詞】胸脅痛+咳唾引痛【治法】瀉肺祛飲【代表方】椒目瓜蔞湯合十棗湯  控涎丹【加減方】——陰虛內熱【關鍵詞】咳嗆時作
  • 臨床常用方劑歌訣20190618
    程門雪編婦女經帶歌訣先期少者一二點,兩地湯方大生地。地骨皮與麥門冬,阿膠白芍元參繼。月經先期少者(閩南語).mp3先期多者清經散,地骨為重丹皮從。芍地青蒿茯苓柏,過者損之既濟功。多為血熱水多餘,少則血熱水不充。程門雪編婦女經帶歌訣:月經先期(閩南語)溫經攝血湯可貴,四物獨除歸一味。白朮續斷桂味柴,溫中有散兼收攝。
  • 臨床常用方劑歌訣20190805
    程門雪編婦女經帶歌訣先期少者一二點,兩地湯方大生地。地骨皮與麥門冬,阿膠白芍元參繼。月經先期少者(閩南語).mp3先期多者清經散,地骨為重丹皮從。芍地青蒿茯苓柏,過者損之既濟功。多為血熱水多餘,少則血熱水不充。程門雪編婦女經帶歌訣:月經先期(閩南語)溫經攝血湯可貴,四物獨除歸一味。白朮續斷桂味柴,溫中有散兼收攝。
  • 景觀常用16種石材記憶歌訣《景觀常用石材歌訣》
    在此,創園人園林特地將這18種石材根據其特點,編撰成歌訣,以方便有需要的朋友們收藏、記憶。希望能夠幫助到在園林景觀行業中打拼的人們。以下是正文:第一種:廣場磚綠化常用廣場磚《廣場磚》歌訣廣場磚,耐磨強,廣場行道常鋪裝。色鮮體小面凹凸,修補防滑它稱王!第二種:陶土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