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的針灸大夫都會遇到這樣的詢問:大夫,針灸疼嗎?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細思起來並不好答覆。於是,不同風格的大夫,便有了各有千秋的回答。
有"輕描淡寫"型的:別害怕,一點都不疼。
有"機智幽默"型的:反正不像吃餃子喝啤酒那麼舒服。
也有"知情告知"型的:有點疼,但能忍受。
言風不同,畫風更是迥異。
有的大義凜然,慷慨就醫,施針時談笑風生,泰然處之;有的心懷忐忑,坐臥不寧,進針時肌肉緊縮,大有金剛不入之勢;也有的討價還價,好言討饒,待持針轉身時,已然逃遁,不見影蹤。
但留針之時,大部分病人都能夠鎮定自若,或許有疼痛不過如此的感覺,或許會為先前的不"勇敢"而羞愧難當。
說了半天,你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老王願意較真兒,大學第一次扎針,是自己右手單手持針,對準左手合谷穴,緩緩地刺入。直至現在,自己偶有不適,也是自我施針治療,針刺的感受自然深有體會。但是,我的感受也未必就是病人的感受。
所以,我這樣回答:你吃過辣椒嗎?有的人再辣也不怕,有的人吃一點辣就受不了,對針刺的疼痛感受也是這樣的。
醫學上有個名詞叫"痛閾",比如我輕輕掐你一下,你並不覺得疼,我再加點力度掐,你也不覺得疼,當我再增加力度的時候,你覺得疼了,那麼最後我掐的力度就是你的"痛閾"。「痛閾」是指引起疼痛的最低刺激量。
痛閾的高低是因人而異的,你覺得毫無感覺的刺激量,別人已經痛徹心扉了。再者,昨天緊張時很疼,今天放鬆了就不怎麼疼了;針刺頸部疼痛,針刺腰部就沒那麼疼了;年輕人覺得很疼,老人覺得無所謂。所以,痛閾和年齡、性別、性格、部位、心理狀態等都有關。
老王再來較個真兒,針刺時的疼痛還應把進針時的疼痛和得氣時的針感區分開來,針刺得氣時有"酸、麻、脹、痛、重"的感覺是好現象,那種留針時的麻酥酸爽,是通透的,舒服的。
那麼,針刺這個"辣椒"到底辣不辣呢?建議你親自咬一口試試。別害怕,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吃下這個辣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