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開篇序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之中,世人只知諸佛菩薩法力無邊,隨緣普度眾生,卻鮮少有人知道,亦有許多代表人物也是充滿傳奇色彩,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佛家中的的吉祥天、辯才天、歡喜天:他們本為印度古神,就如我國的盤古、女媧等一般歷史悠久,後被佛家納入其中,話不多說,現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
02吉祥天
吉祥天,為施福德之女神。又稱摩訶室利、室唎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寶藏天女、梵名 Srī-mahā-devī,音譯作室利摩訶提毘,乃是佛教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
吉祥天本為印度神話中之神,是那羅延天之妃,愛欲神之母,後與帝釋、摩醯首羅、毗溼奴等諸神一併為佛教所承認,成為佛教之護法天神。據早期印度佛教之傳說,此天系毗沙門天之妃,其父為德叉迦,母為鬼子母神。
此天之異名眾多,據說有100多種名字,但最被推崇的乃是「佛教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關於此天地形像,諸多佛經也是眾說紛紜,一般多作左手持如意珠,右手結施無畏印。在印度則有四臂、八臂之像。種子為 srī,三摩耶形為如意寶珠,小咒一般多用「唵摩訶室利曳莎訶」,有時亦用「阿落乞瑟弭曩捨也」。
在佛教中,以此天為本尊而懺悔罪過之修法,稱為吉祥天女法、吉祥悔過法具體為;修此法所用之曼荼羅,稱為吉祥天曼荼羅。此外,於修此法時,念誦隨求菩薩之真言,能消除附隨於此天之黑闇天女所做之災禍。黑闇天女為吉祥天女之妹,常伴隨其姊到處予人災禍,二姊妹相互隨逐,予人福禍,表示福禍相隨之義。
據《金光明經卷》記載,吉祥天女自古以來極受信仰,在日本亦甚受尊奉,後因盛行尊奉辯才天女為福德、增益之女神,故吉祥天女之信仰漸衰。
03辯才天
辯才天,又作大辯天、大辯才天女、大辯才功德天、大聖辯才天神、妙音天、美音天。略稱辯天。此天乃古代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之文藝女神。音譯作薩囉薩伐底、娑羅室伐底。
在梨俱吠陀中,此天為一河及河川神之名字,能除人之穢,賜人財富、子孫、以及勇敢。在梵書與摩訶婆羅多中,為語言女神。後為梵天之妻,也有傳說為梵天之女兒,為語言、知識女神,據傳為梵語及天城體字母之創造者,並掌管詩歌、音樂,為藝術和科學之保護者,最後成為智慧與雄辯女神。有時亦被視為毗溼奴之妻。與吉祥天同受普遍之信仰。
此神被佛教引用之後,守護受持《金光明經》者。據《金光明最勝王經》記載:「辯才天為八臂,手持弓、箭、刀、矟、斧、杵、鐵輪、索等武器。」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有辯才天奏琵琶之圖像,琵琶即為辯才天神之象徵,三昧耶形為琵琶,真言為「南麼三曼多勃馱喃薩囉娑嚩底曳莎訶」。
現今印度教徒所崇奉之像為乘雁鳥狀,具有四臂,右第一手持花,第二手持梵夾,左第一手持大自在天之華鬘,第二手持小鼓。又有為梵天所抱之像,或乘孔雀、彈琵琶,前方有持旗之侍者。
04歡喜天
歡喜天,全稱為「大聖歡喜自在天」,又作歡喜自在天、難提自在天、大聖歡喜天、略作聖天、天尊。梵名 Nandikesvara為,取自歡喜自在之義。
歡喜天原為印度溼婆神之別稱,佛教則稱俄那底、為歡喜天,其乃溼婆與波羅和底之子。俄那底意譯為軍隊,意即大自在天眷屬之將。因與其兄弟塞揵陀共統轄其父大自在天之眷屬,故得此名。俄那底,其意有障礙他之事業或排除諸種障礙之力用,故又名毘那夜迦,乃障礙或排礙之義。
早在印度於富蘭那時代,歡喜天信仰頗盛,稱之為誐尼沙,相信彼威力自在,有障礙、排礙之力,為智慧之神。故每於祈願之初,恭敬稱名歸命。
此天形像為象頭人身,有單身與雙身兩種。單身形之中,有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二臂等不同,其手持物於各經軌所載亦不同。雙身天王之形像系夫婦二天相抱站立之狀。
蓋密教以毘那夜迦之男天為實類之身,即魔王;女天為權類,即十一面觀音之化身。毘那夜迦常隨逐眾生,伺隙障礙,梵王、諸大龍王悉不能破之,唯十一面觀音與軍荼利明王能降伏之;故十一面觀音為降伏彼,乃隨順其本性慾望而示現女人身,以引入聖法。
05結語
好了,佛教:吉祥天、辯才天、歡喜天,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此。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屬於它的歷史,還請懷著敬畏之心尊重每一種宗教信仰!
最後想說的是,無論是學佛也好,修道也罷,皆是為了明心見性,讓自己更加的精進,還請不要因為對於一些社會現象的偏激,而去詆毀甚至仇視任何一種宗教信仰,畢竟修行是為了讓自己越來越豁達,越來越淡然,從而生活得更加幸福!你們說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