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必知】立秋不宜大補 多吃潤燥生津類食物保脾胃

2021-02-22 吃貨在西安

【新朋友】點標題下「吃貨在西安」訂閱

【老朋友】點右上角分享或收藏內容

今天就立秋了,專家表示,經過炎熱的夏季,人們的脾胃多有損傷,消化功能尚處於脆弱狀態。因此,剛入秋不宜大補,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主,為秋冬寒冷季節進補打下良好基礎。

  

  食物宜選潤燥生津類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杜金行表示,立秋雖然標誌著秋季的開始,但剛立秋後氣溫還是較高,空氣溼度也大,再加上人們在夏季常常因為苦夏過食冷飲,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此時如果大量進食補品,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進一步加重脾胃負擔,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一下子不能承受,反而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因此,初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

  所以日常飲食應食用一些潤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蓮子、銀耳、大棗、藕、赤小豆、蜂蜜等。杜金行為大家推薦了食療方——百合銀耳粥。百合30克、銀耳20克、粳米50克,煮熟後加少量蜂蜜,即可食用。此外,還可日常飲用沙參麥冬菊花茶(沙參、麥冬、菊花各10克),也能潤燥生津。

  另外,由於立秋後空氣中水分逐漸減少,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提醒,要對抗燥氣對肺的傷害,應多補充水分,不妨做道山藥老鴨煲,只需準備一隻鴨子(約1千克)、山藥500克、蔥、姜、八角、料酒、鹽適量即可。具體做法是:1.先將鴨子洗淨剁塊,山藥去皮切塊,姜切片,蔥切段;2.鴨肉焯水後,冷水下鍋煮,放入蔥、姜、八角、料酒;3.約40分鐘後,待湯表面浮出油花後,放入山藥,煮至食材酥軟,再加入鹽調味即可。

  立秋後也可吃瓜

  民間有「立秋不吃瓜」一說,意思是立秋以後天氣轉寒,此時屬涼性的西瓜、黃瓜就不可以再吃了。

  專家指出,儘管立秋後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有時暑氣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溫要繼續,清熱解暑類食品不能一下子從餐桌上全部撤除。西瓜、黃瓜等果蔬適度食用也無妨。另外,鴨肉、魚、豬瘦肉、海產品等既能清暑熱又可補益,此時可放心食用。

  專家表示,立秋後最適合吃的蔬菜是扁豆,也就是豆角。中醫認為,立秋到秋分這段時間叫「長夏」。長夏時喝扁豆粥,有祛溼、健脾、助消化、增食慾的作用。吃扁豆一定要煮熟煮透,直到顏色不再翠綠為止。如果喜歡吃涼拌扁豆,則要注意放醋、加蒜,以增強解毒作用。

如何訂閱吃貨在西安:

搜索微信暱稱:吃貨在西安

或搜索微信號:xaqqfood

或掃描下面二維碼進行添加:

更多互動平臺:

騰訊大秦網美食頻道:http://xian.qq.com/food/

吃貨在西安微博:http://e.t.qq.com/daqinmeishi

吃貨在西安Q群:175241121、176704261

更多免費福利活動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吃貨在西安微社區

相關焦點

  • 立秋養生有八忌 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飲食篇】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同時,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秋季陰氣強、陽氣弱,腸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虛而入,對原有胃潰瘍等胃部疾患者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飲食應定量定時,少食冷飲和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
  • 「貼秋膘」的打開方式是多吃肉嗎? 專家:應多吃生津潤燥的食物
    霜降已過,早晚溫差大、氣溫低,時令慢慢向冬靠近,此時不少人為儲存抵禦寒冬的能量,想著法子進補。常言說,「秋補不如霜補」,秋膘怎麼貼?霜補怎麼補?本期記者邀請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省中醫院)消化內科(脾胃病)主任張洪勤主任醫師為讀者帶來養生保健指導。
  • 若想補脾胃吃什麼比較好,十種食物有效呵護脾胃,可多了解
    脾胃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能幫助我們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因為現在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很多人缺乏鍛鍊同時飲食不規律,導致了脾胃功能偏弱。脾胃不好就會阻礙食物中基礎營養的吸收,氣色會變差,還會造成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所以我們要有調養脾胃的意識,慢慢改善飲食習慣。
  • 一言不合就立秋!這些食物養生最相宜!
    (圖片來源於網絡,下同)  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飲食方面「秋不食辛辣」,少吃辛辣食物,順應自然界的變化。  同時,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另外,秋季陰氣強、陽氣弱,腸胃的免疫力下降,病邪容易乘虛而入,對原有胃潰瘍等胃部疾患者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飲食應定量定時,少食冷飲和瓜果,不吃過熱、過硬、過辣、難消化的刺激性食物。
  • 【吃健康】立秋養生飲食全方案
  • 立秋後寶寶如何養生
    在寶寶恢復時,要增加營養,食用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既滋陰又潤燥入秋後,白天天氣還很悶熱,寶寶容易疲倦、無力,所以飲食需要既滋陰又潤燥。我們可以適量添加一些與潤肺、除燥、生津功效的食材,比如蓮藕、紅棗、銀耳、山藥、荸薺、百合等。秋季需要補肺氣,不宜食用辛辣食物,容易損傷肺。
  • 立秋到,10大食物潤肺清熱!
    立秋到了,專家指出,養生要注意潤肺滋陰,其中潤肺是最為重要的,那如何潤肺更有效?更有利於身體的健康呢?當然是從飲食入手啦!下面就趕緊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哪些食物可以有效潤肺吧。專家建議飲食原則:清淡為主、少辛多酸、少吃多餐。立秋後,飲食原則上要以清淡為主,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氣,多食用平肝潤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蘿蔔、木耳、山藥、扁豆、枸杞、銀耳、豬肉、鴨、雞肉、兔肉、花生、黃鱔、鯽魚、黃魚、柚子、梨、蘋果等。專家認為,立秋後飲食除應清淡以外,還應少吃多餐。
  • 【食療】立秋後,洋參麥斛梨乾茶幫你生津潤燥
    立秋後,幾陣秋雨後,月明風清,羊城的氣溫終於由最熱逐漸開始下降。「立秋之日涼風至」。
  • 【農商時令】明天立秋嘍~這些事您不可不知!(附吃肉不發胖的妙招哦!)
    同樣還有「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的說法。意思是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若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豐還會歉收,提醒人們加緊農事勞作,奪取豐收。又如「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風,秋後必會下雨;立秋後刮北風,則冬天可能會幹旱。對於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農人來說,立秋的意義可就不僅僅限於吃了。
  • 秋季滋陰潤燥的5大食物 助你越吃越健康
    在這樣的時節裡,飲食重點應傾向於滋陰潤燥。以下介紹5種養生食物,滋潤身心。梨梨具有潤燥消風,鎮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緩解「秋燥」。生梨性涼,老人不宜一次吃過多。脾胃較弱的人,也可做成冰糖燉梨水食用。
  • 立秋前|一碗潤燥湯
    農諺:「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開始,天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逐漸下降,正如諺語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 8月8日立秋,秋氣漸漸來了。 秋主肺,主燥,你覺得皮膚乾燥,喉嚨乾渴了嗎? 燥,是很討厭的,乾乾的。 身體裡的燥氣,就仿佛有殺氣的,猙獰的,帶著煙的火苗。
  • 【潮海中心小學傳統文化課堂】二十四節氣之立秋
    秋燥症主要靠預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幹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要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對於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療效。
  • 秋燥傷肺,街坊們宜食用滋陰生津潤燥類食物
    隨「夏長」到「秋收」,氣候由熱轉涼,秋高氣爽,氣候多乾燥,萬物漸趨凋零。肌膚腠理開始緻密,陽氣開始收斂,人體的生理活動而相應改變。
  • 立秋後第一大補!它被譽為「水中小人參」,養胃潤燥、補氣血很厲害!才幾塊錢一斤
    自立秋以後,氣溫慢慢開始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這個時候我們要多注意飲食調整。如果您要問現在吃什麼最好?
  • 立秋後常吃銀耳,5個好處會找上你,但有3類人不宜多吃
    「防治秋燥,以潤為貴」,所以人們在飲食上應多吃一些清潤降燥、養陰生津的食物,銀耳當為首選。銀耳,又稱雪耳、白木耳等,因其晶瑩透明,色白如銀,形似耳朵而得名。銀耳是席上珍品佳餚,又是滋陰的良藥,能滋養五臟之陰,且潤而不寒,甘而不膩,補而不滯,素有「菌中之冠」的美稱,同時又被稱為「平民的燕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秋後常吃的銀耳的好處及食用銀耳的注意事項。
  • 吃什麼補脾胃最好 10大食物有效呵護脾胃
    脾胃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那當脾胃不好的時候會有男性症狀呢,在日常生活中吃什麼補脾胃最好呢,有哪些東西設和脾胃不好的人吃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吃什麼補脾胃最快最好  1、高粱高粱中含有大量的尼克酸,這種物質處於游離型,所以更加容易被我們的身體所吸收,能夠很好的保健脾胃,所以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以及溫中消積的作用,因此脾胃弱的人群可以適量的多吃一些高粱。可以用哪個高粱熬粥喝。2、猴頭菇猴頭菇味甘、性平,入脾、胃、心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虛、抗癌、益腎精的功效。
  • 今日立秋,這樣養生就對了!
    立秋可多食酸、甘味食物  立秋溼熱交蒸,飲食宜以健脾祛溼、益胃生津為法。可多食酸、甘味食物,佐以苦味食物,如胡蘿蔔、番茄、冬瓜、蓮藕、豆角、玉米、葡萄、黃花梨、龍眼、水蜜桃、菠蘿、哈密瓜等,同時可以多食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
  • 今日立秋|多吃這些瓜果,健脾、利溼還除秋燥!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於入秋以後,氣候乾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當然南瓜的功效遠遠超過這些了,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常食南瓜還可防癌,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食物。推薦南瓜蓮藕荷蘭豆。
  • 今日立秋 | 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秋季乾燥,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燥氣傷肺,耗人津液,引發口乾、唇乾、鼻幹、咽幹及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
  • 八月立秋,一齊抓住暑假的小尾巴!
    關鍵詞2:潤燥  進入秋季,天氣漸漸乾燥。秋燥的主要表現為皮膚起皮、脫屑、皸裂,毛髮枯而無光澤、頭皮屑增多,口唇乾燥或裂口等。      應該多喝水、淡茶、豆漿等,以彌補陰津;適當多吃梨、蘿蔔等生津潤燥之品,還可食用蜂蜜、百合、蓮子、芝麻、木耳、銀耳、冰糖等清補潤燥之品;      儘量少吃蔥、姜等辛味之品。  關鍵詞3:防涼  立秋季節有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