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熱吃?當心!超過65℃的熱飲,是離你最近的致癌物!

2020-12-23 騰訊網

從小到大,父母都教育我們「飯要趁熱吃」「多喝熱水」.......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都喜歡冒著熱氣的包子、沸騰滾滾的火鍋,好不愜意。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飲食過熱,可能導致罹患食道癌。

超過65℃的熱飲是2A類致癌物

專家表示,食管癌又稱「食道癌」,是指食管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我國食管癌的發病和死亡人數居世界首位,男性發病率與死亡率高於女性,農村地區發病率高於城市,發病高峰年齡為45-80歲。不良飲食習慣,如食用過燙、粗糙或黴變食物,長期吸菸飲酒,亞硝胺類化合物等與食管癌密切相關,且食管癌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長期過燙飲食造成局部炎症和熱刺激,是食管癌的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經過評估後認為:超過65℃的熱飲,屬於2A類致癌物,有致癌風險。

食道只能承受50℃左右的溫度

食道是連接喉嚨和胃部的器官,對於溫度很敏感。

食道黏膜非常嬌嫩,只能承受50℃左右的溫度,若是長時間進食過熱食物,長期喝滾燙的熱水,經常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大量地吸菸、酗酒等等,均會使破損的食道黏膜不能及時癒合,慢慢地演變成食道癌。

吞咽困難是食管癌早期信號

吞咽困難是食管癌最早的信號。進食粗硬食物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不適感覺,包括咽下食物哽噎感,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食物通過時緩慢,並有停滯感或異物感。這種哽噎停滯感常通過吞咽水後緩解消失。症狀時輕時重,進展緩慢。

進入中晚期的食管癌,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咽下困難,先是難咽幹的食物,繼而是半流質食物,最後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逐漸消瘦、脫水、無力。持續胸痛或背痛表示為晚期症狀,癌已侵犯食管外組織。食管健康需小心呵護

高溫食物會導致我們食道受損,是致癌的高危因素。美食在前,切忌狼吞虎咽,讓剛出鍋的食物涼一涼再入口。此外,想要降低罹患食管癌的風險,注意做好如下4點:

1、進食不可過快過熱,謹防食道損害;

2、少吃醃製、燒烤、燻制、油炸食品,它們都含有亞硝胺類化合物;

3、多吃新鮮瓜果蔬菜及粗糧,保證各種微量元素均衡攝入;

4、感覺不適,要及時給食管和胃做內鏡檢查。

相關焦點

  • 冬天就要「趁熱吃」?專家提醒:食物最好別超過65℃,當心致癌
    「小艾,下班啦,我們吃火鍋去咯,現在天氣冷了,趁熱吃,多舒服啊!」下班的時候,小艾的閨蜜打電話來。 「吃火鍋可以,但是不能趁熱吃,要放涼了再吃。」小艾一聽到「趁熱吃」,職業條件反射起來。 「為什麼啊,火鍋趁熱吃才好吃,才舒爽啊!」
  • 還在趁熱吃?警惕被食管癌盯上
    作者:CHENG KT 寒風凜冽的午後,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來一杯熱氣繚繞的熱茶或熱咖啡驅驅寒?天寒地凍的冬夜,你是不是如饑似渴般想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火鍋料理暖暖胃?
  • 65度以上是癌症溫度?你是否也這樣熱飲熱食?
    65度以上是癌症溫度?你是否也這樣熱飲熱食?℃ 以上的熱飲列入了「2A 類致癌物」。有些人吃得熱,覺得也不見得會超過 65 ℃ ?實際上很多食物的溫度都超標了,怎麼知道自己吃的食物溫度超標了?實驗一剛燒的開水倒進杯子裡泡茶,溫度是 94℃ 左右 ,放置了約 15 分鐘,才降到 65℃ 。
  • 趁熱吃真的容易致癌,避免癌變,別讓食物超過這個溫度
    剛沏好的熱茶、剛出鍋的餛燉、涮鍋裡咕嘟咕嘟滾燙的涮肉……在吃喝的問題上, 很多人都講究「趁熱吃、趁熱喝」,尤其是請客吃飯時,常常會客套一句:趁熱吃。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吃熱的、喝熱的不僅吃到胃裡暖暖的,還有助於保護腸胃。
  • 趁熱吃,真的好嗎?
    中國人對「趁熱吃」有著莫名的執念。熱騰騰的火鍋,酣暢淋漓;逢年過節的團圓飯,熱鬧喜慶;女友「親戚」來時,多喝熱水的關懷。「趁熱吃」代表人們的一種關愛。對客人說熱情好客,對父母說孝愛關心,對伴侶說關懷備至。但要知道吃太燙,可是會對口腔、食管、胃甚至整個消化道造成損傷,可能會誘發食管癌。中國是食管癌大國,全球超過一半的食管癌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在中國。
  • 明確的2A類致癌物!就藏在你愛吃的食物中,吃的越多越受癌症青睞
    癌症的發生跟多種因素相關,除了先天基因的影響,很多肉跟後天因素有關,其中致癌物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誘因,經常吃含有致癌物的食物,會大大增加患癌風險。而致癌物也有等級,一級致癌物是最厲害的,致癌性最強,比如香菸酒精等,其次就是2A類致癌物,雖然沒有一級更明確,但非常可能會致癌,2A類與一級致癌物相比,可能大家了解的比較少。
  • 65℃以上的熱茶有致癌風險,為此我們檢測了100種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曾發布過一項報告警告: 長期飲用65℃以上的熱飲(茶) 65℃到底有多燙? 65℃以上的『熱飲』屬於致癌物。長期飲用可致食管癌。
  • 別再勸我「趁熱吃」了,超過這個溫度會致癌!快轉給爸媽
    從小到大,應該有不少人都聽過父母念叨過「趁熱吃,涼了不好」。坊間關於「趁熱吃」,也出現了兩個流派:那麼問題來了:究竟什麼是食管癌?為什麼趁熱吃會傷食管?今天一起來看看。食管癌是什麼?食管癌有什麼症狀?趁熱吃如何導致食管癌?口腔和食管表面,是一層嬌嫩的黏膜,食物的硬度、溫度,都會對它造成傷害。 其中,溫度對它的影響特別明顯:食物從口腔到食管,再進入胃部,大約需要 9 秒鐘。
  • 癌症最偏愛這10個字,千萬別再「餵養」你的癌細胞!擴散,現在知道還...
    研究發現,癌症偏愛這10個字,千萬別再「餵養」你的癌細胞!但你知道嗎,勸人「趁熱吃」可是在害人吶。日前,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在最新出版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不僅是熱飲,深受國人偏愛的火鍋等熾烈熱食也有同樣的危害。
  • 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真相出乎意料
    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白開水放涼後堪比慢性毒藥?到底怎么喝水才安全?  快帶上你的疑問,一起來閱讀吧,答案都在下面了……  經常喝65℃以上的水真會致癌?  該研究指出對於飲用很熱的熱飲產生致癌性的機制和相關證據還不充分,但是飲用很熱的熱飲和細胞損傷及可能致癌的聯繫還是存在的。  比如,溫度過高可能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程度的熱損傷(如灼傷),損傷的消化道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如果反覆的熱損傷會使細胞增生的速率加快,從而增大發生變異的可能性,進而可能造成細胞的癌變。
  • 「野櫻莓」論趁熱吃食物的危害性!
    其中溫度對口腔以及食管的影響如下:10℃~40℃ 適合50℃~60℃勉強耐受65℃以上會造成燙傷2惡變的發生如果偶爾燙傷我們的身體可以自我修復,但是如果經常吃滾燙的食物2016 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 65 ℃ 以上的熱飲列入了「2A 類致癌物」。意思是,有確鑿對動物致癌的研究證據,對人類也極有可能是致癌原因。
  • 女孩自己不小心被熱飲燙傷,星巴克卻賠了65萬元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日報導,一名年輕的女孩子12歲時候在都柏林一家星巴克咖啡廳買了一杯熱飲後夾在自己的胳膊下,想不到一不留神燙傷了自己。最後這名女孩因為燙傷而做了整形手術,日前該女孩獲得星巴克方面7.5萬英鎊的賠償(約合人民幣65萬元)。據媒體報導,受傷的女孩名叫黛米·穆尼,現年16歲。
  • 打哈欠超過這個頻率 當心是病
    65歲的李生勤(化名)老人,近期發現自己明明每晚都睡了八九個小時,白天還總會頻繁地打哈欠、犯困,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然而李大爺卻沒有在意身體出現的變化。可就在前幾天,李大爺因為腦梗被送去醫院進行搶救。研究認為,打哈欠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但頻率不應超過3次/15分鐘。如果白天總是哈欠連天,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信號。打哈欠可幫腦細胞「吸氧」當你長時間伏案工作感覺很疲憊時,或當你感到昏昏欲睡時,打個大大的哈欠,一定很放鬆吧。那麼,人為什麼會打哈欠呢?其實,打哈欠是人體的一種保護機能。
  • 無印良品餅乾中的致癌物到底有多嚴重?
    丙烯醯胺2A類致癌物的定義是:對人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共81種,包括油炸、紅肉、高於65攝氏度的很熱的飲料,以及藝術玻璃、木材、「涉及晝夜節律打亂的輪班工作」。熬夜就別吃薯條、喝熱飲了!首先來看丙烯醯胺。《蘋果日報》採訪了臺灣的生物科學博士林旭陽,他說,食品高溫烘焙產生的可能致癌物質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丙烯醯胺,它普遍存在於薯片、黑糖、咖啡中。拿咖啡來說,當烘焙溫度達120℃時,將開始釋出丙烯醯胺,並在150℃時大量釋放。
  • 專家稱熱飲塑料杯蓋帶會放毒致癌並無科學定論
    看來熱飲不要用6號杯蓋或不帶蓋喝可謂無稽之談。  6號杯蓋遭詬病 帶蓋熱飲還能喝?專家:無大礙  如果你是一個注意觀察的人,你會發現很多熱飲杯蓋上都有一個三角符號,中間寫著不同的數字。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最常用的標號為6號塑料材料是聚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