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鄭州銀行(002936)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2018年9月在深交所上市,首開國內城商行「A+H」股上市先河。但「A+H」股「城商第一行」卻未能邁開大步,實現跨越式增長。
今年三季度末,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為2.1%,雖然較上年末有所下降,但不良率水平仍是A股上市銀行最高。同時撥備覆蓋率水平偏低,三季度末為154.99%,同樣接近第一道撥備監管紅線。
對此,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在壞帳率高企、資本充足率不達標的情況下,為了穩健經營,鄭州銀行保持較高的風險撥備覆蓋率是必要的。目前鄭州銀行風險撥備覆蓋率水平偏低,三季度末為154.99%,同樣接近第一道撥備監管紅線,因此應該適度予以提高。
1
-THE FIRST-
不良貸款率居上市銀行最高
國內上市銀行三季度報告已全部披露,在A股14家上市城商行中,鄭州銀行不良貸款率最高,同時還是唯一不良率超過2%的銀行。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企業觀察報》採訪時指出,鄭州銀行不良率超過其他上市城商行,說明鄭州銀行的風險偏好較高且內部風控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可能需要對風險偏好適當調整並對風控管理體系加以完善。
財報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鄭州銀行各期期末的不良貸款比例分別為2.47%、2.37%、2.10%,均未能突破2%大關。
雖然不良貸款率指標連續三年下降,略有改善,但是與2018年之前相比,問題依然突出。2012—2018年,鄭州銀行不良率分別為0.47%、0.53%、0.75%、1.10%、1.31%、1.50%、2.47%。
而且,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規模仍繼續走高。2012—2019年,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由2.37億元增加到46.45億元,增幅近20倍。到今年上半年末,鄭州銀行不良金額在10億元以上的貸款產品有公司短期、中長期貸款,以及個人經營性貸款。
「居高不下的不良貸款率意會影響銀行的利潤。而且由於不良貸款率要計提壞帳,因此會佔用銀行貸款的額度,如果不良貸款太多,會影響到銀行的放貸能力,可能很多好的項目得不到貸款的支持。更為嚴重的是,如果不良貸款率過高會導致銀行有破產的可能。」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針對不良率和不良貸款形成、餘額持續走高的原因以及後續的措施,鄭州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申學清表示,鄭州銀行貸款投放集中在河南地區,河南地處中部地區,產業結構相對傳統,強周期、高負債的一、二類產業佔比較高,受供給側改革、去槓桿、環保等政策衝擊較大;河南小微企業較多,這類企業抗風險能力不強,經濟下行周期中易出現風險。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鄭州銀行在2018年、2019年將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導致不良率高於預期,但風險資產已經充分暴露,資產質量更加真實,今後不良率將會穩步降低。
鄭州銀行核銷不良貸款的數額從2018年、2019年到今年上半年各期的數額分別為17.80億元、31.12億元、21.93億元。相比之下,收回的已核銷貸款比例整體來看都比較小。因此,所帶來的計提信用減值損失也促使鄭州銀行形成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應對商業銀行不良率上升的風險,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商業銀行一方面要採取多種措施加快存量不良資產處置;另一方面,要堅持標準,嚴格把關,嚴控產生新的不良資產。監管部門要繼續採取有針對性措施,支持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多渠道、高效率地處置不良資產。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進一步創新資本補充工具,優化資本補充審批流程,增強資本補充的靈活性和多元化,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
柏文喜對《企業觀察報》表示,鄭州銀行要降低不良貸款率,需要從發展戰略層面和客戶篩選、風險識別、信貸決策與貸後管理方面等技術性層面進行系統性優化和提升。
2
-THE SECOND-
核心資本低於業內平均水平
鄭州銀行自我定位是聚焦「商貿物流銀行」,圍繞「商貿金融、小微金融、市民金融」的三大特色定位,持續致力於滿足快速發展的批發和零售業資金需求,以及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業務。這些業務領域本身就容易累積不良貸款,註定了鄭州銀行降低不良貸款率難度較大。
除了居於高位的不良貸款率,鄭州銀行的風險還有偏低的資本充足率水平。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2017年末和2016年末,鄭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22%、7.93%和8.79%。鄭州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逐年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鄭州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7.97%、9.92%、11.83%,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經十分接近7.5%的監管要求。銀保監會發布的2019年四季度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9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95%,資本充足率為14.64%。而對比來看,鄭州銀行上述指標的表現均不及行業平均水平,其中核心資本充足率已經跌至業內均值以下。
柏文喜指出:「上述幾項指標是銀行防範市場波動以及經營風險的底層基礎性資本,保證符合這幾項指標的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抗風險能力的根本措施。因此,鄭州銀行需要儘快採取措施,無論是引進權益性資本還是以自身盈利轉增核心資本,或者發行債券來予以補充,都要儘快滿足各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為了緩解資本金問題,鄭州銀行在11月通過定向增發合計募資46.4億元,而這一募資額已全部用於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當然募資緩解核心一級資本除了滿足監管要求以外,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風險抵補能力,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鄭州銀行內源性資本補充能力的不足。
2020年前三季度,鄭州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9.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58%;撥備前利潤87.59億元,同比增長22.38%;淨利潤34.13億元,同比減少6.61%。由鄭州銀行發布的三季報可知,雖然利息淨收入同比增長了32.41%,但是信用減值損失上漲到2020年前三季度的45.28億元,同比增長了68.99%。
與此同時,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在持續下降,近兩年已逼近監管紅線。2013—2019年,鄭州銀行的撥備覆蓋率分別為425.54%、301.66%、258.55%、237.38%、207.75%、154.84%、159.85%。
綜合來看,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壓力很大。鄭州銀行歷史上對公業務本來就是「不良貸款」的原因,現在,公司為提升業績仍然只能選擇冒險放貸,比例甚至已經達到低不良率優秀銀行的水平。實際上,不良率、貸存比雙高這一組合是最差組合。同時,這一特點反映出鄭州銀行的業務結構比較陳舊,低風險的用戶服務業務尚不能支撐公司的業績。
對於核心資本低於業內平均的情況,鄭州銀行表示:「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本行核心一級資本淨額規模處於較低水平。並且為支持本地實體經濟發展,滿足小微及民營企業資金需求,本行加快貸款投放速度,隨著貸款規模的快速上升,資本耗用速度加快,使得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
3
-THE THIRD-
抵禦風險能力弱
資產質量可能惡化
銀行是信用創造的主體,是貨幣政策傳導的中樞,銀行資本則是金融和實體經濟循環的重要紐帶。2018年以來,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由於面臨資本約束,銀行放貸能力受到限制,制約了經濟金融的發展。由於銀行補充資本的渠道有限,資本補充進展緩慢。
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造成了巨大衝擊。8月31日,鄭州銀行在2020年半年報中表示:「銀行業信用風險有所上升,不良貸款尚未充分暴露,下一階段,金融機構,尤其是中小銀行應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這表明鄭州銀行意識到其資產質量存在進一步惡化的隱憂。
針對後疫情時代銀行業所處的新環境,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中的「銀行業壓力測試」專題中明確表示,大中型銀行對整體信貸資產質量惡化的抵禦能力較強,但部分中小銀行的抵禦能力較弱;同時,疫情對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行業影響較大,進出口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同樣是疫情衝擊的重點對象。如果它們的貸款質量惡化,將對銀行業產生明顯的衝擊。鄭州銀行屬於中小銀行,批發和零售業貸款是最大的公司貸款產品,到今年6月30日佔貸款總額的百分比達到10.84%,不良率已經達到4.23%。
除批發和零售業外,鄭州銀行貸款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製造業,以及農、林、牧、漁業,不良貸款率分別高達10.06%、8.00%。這兩大行業受疫情影響也較為嚴重,尤其是河南地區的製造業周期強、負債率高,容易累積不良貸款風險。
此外,報告指出,「若房地產開發貸款不良率增加15個百分點、購房貸款不良率增加10個百分點,參試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下降至12.7%,下降2.03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房地產開發貸款與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對鄭州銀行也有一定的影響。
未來,隨著疫情對這些行業的衝擊充分暴露出來,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較大概率會進一步承壓。
鄭州銀行比較突出的問題集中在不良率高居同行業首位,雖然表面看營收數據還算不錯,但盈利能力的不足已經無法支撐快速擴張下資產膨脹所帶來的風險,大額、公司貸款佔比較高,另外經營業務的傳統守舊、創新不足,在後續可能會進一步拖累業績增長。不良依然是一個大包袱,而撥備覆蓋率再度逼近監管紅線,鄭州銀行前路幾何,還需等待結果。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回復《企業觀察報》採訪時表示,鄭州銀行提升風險抵禦能力需要從企業戰略、運營管理以及內控環節上綜合著力,比如首先要提升資本充足率,其次要對客戶定位和經營策略適當調整。另外,在當前核心資本暫不達標的情況下,為了穩健經營,鄭州銀行保持較高的風險撥備覆蓋率並努力降低不良貸款率也是十分必要和比較迫切的。
END
編輯|思洋 校對|堅果 視覺|牛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