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端午節是屬於伍子胥的。伍子胥建造了闔閭大城,也就是現在的姑蘇古城。並助力闔閭和夫差的吳國一躍成為春秋時期霸主之一。
伍子胥和屈原都是楚國人,只是伍子胥為吳國含恨而終,而屈原則是為楚國憤然投江。伍子胥和屈原都受後世粽子祭奠,當然伍子胥比屈原早吃了兩百多年粽子。
端午節是吳國的,也是楚國的,當然歸根到底都是韓國的。
伍子胥營造的姑蘇城有八門,現存胥門和盤門為古城門,其餘六門為近世陸續原址重修。
關於胥門得名來歷眾多,版本不一。一說因伍子胥宅位於胥門內,一說因伍子胥主持開胥江,又有說因其遙對姑胥山,還有一說因吳王闔閭常過此門去姑胥臺。
無論歷史真相如何,最熱血的傳說版本是:伍子胥屢諫夫差未果,被逼自盡,臨終前要求將頭顱懸於此城門,以看越軍破吳都。這才符合一個父兄被屠,隻身逃亡,助吳國崛起,然後破郢都,將楚平王「掘墓鞭屍」的復仇者形象氣概。
古胥門廣場上立了很多後世緬懷伍子胥的詩詞碑刻。其中唐伯虎的《題子胥廟》最豪情:「白馬曾騎踏海潮,由來吳地說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願與將軍借寶刀。」
#城門系列#
半死桐
虎虎虎
願與將軍借寶刀
行路難,缺盤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