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沒有捷徑,但有一條必達的路,叫做自律。
自律的人,看似辛苦,卻因為這種「辛苦」,獲得了真正的自由。
所謂自由,不是放縱自己,而是主宰自我;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所不為!
只有懂得自律的人,才能擁有自由的人生。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人就容易變得十分懶散,做事拖拖拉拉,得過且過,久而久之成為平庸之輩。所以,每天要逼著自己去做一點,不願意做但有益的事情,如此,人的潛力才能得到激發,心性才能得以磨礪。明代大學士徐溥曾效仿古人,在書桌上放兩個瓶子,分別裝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內心有什麼不好的念頭,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黑豆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修煉自己、完善自我,終成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哪怕是自己喜歡的事,枯燥的重複和乏味的過程,有時候也會讓人厭煩。世上的許多事情,都是被逼出來的。多做不喜歡但應該做的事情,能獲得意想不到的修為和成功。為什麼大家都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但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得到?因為自律意味著,你必須有所放棄,放棄自己的偏好,放棄自己的惰性。你想要保持完美的體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和垃圾食品說再見;你想要擁有自己的事業,就必須在業餘時間,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拒絕無益的社交聚會……人需要有一顆檢討自己的心,才能克制約束自己的欲望;能夠把那些琳琅滿目的誘惑,毫不猶豫地拿開,並按照對自我的高要求嚴格去做,正是一個人開始高度自律的跡象。很多人最初的自律,往往是靠激情燃起雄心壯志,靠壓制欲望進行自我管理。然而激情並不可控,強行的自我壓制也往往會消耗掉我們的意志力,沒過幾天就會被打回原形。睡前越提醒自己不該刷朋友圈、微博,越會刷到停不下來。強烈的目標感,是比激情更靠譜的東西。把模稜兩可的熱愛變成斬釘截鐵的目標:每個月讀1本書,是為了讓自己更多地了解這個世界.從手中最簡單最基礎,也是最繁瑣最無趣的起點開始努力。哪怕你累了要歇一會兒也沒關係,養足精神後依然可以所向披靡。只要在面對行為和意志的衝突時,仍然不迷失方向,你就做到了自律。自律從來就不是虛於表面的東西,它能夠帶給我們的,是內在的深層的改變,帶領我們往更好的方向發展。莊子在《逍遙遊》、《秋水》等篇裡,反覆強調一個意向:井蛙不可以語於海,夏蟲不可以語於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裡,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同一個頻道上,所以不要浪費時間與無謂的人爭論。不同的經歷導致不同的三觀,吵架是吵不到三觀一致的。所以,你越糾纏,就越容易陷入那些雞毛蒜皮的爛人爛事中,一事無成。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你把時間都浪費在和無聊糾纏上,自然沒有時間讓自己變好。他們深知,不必在這些事情上浪費時間,專注提升自己才是最有力的回擊。每個人都想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擺脫束縛,擁有自由,但自由絕不是慵懶頹廢,不思進取。自由,是通過自律實現的更多的選擇,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值得珍視,才有價值。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