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葬禮和鄰居能有什麼關係

2021-02-08 文逗的趣史

文章俗語:「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葬禮和鄰居能有什麼關係系文逗趣史原創,未經允許,抄襲必究。

文/板橋

俗語類型多變,有的可能是教書育人的大道理,有的則是為人處世的經驗之談,伴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在老百姓中口耳先傳,也漸漸形成了流傳廣泛的特點。今天說的這則俗語就是:「結婚凸親朋,喪葬顯友鄰」,那麼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呢?葬禮和鄰居能有什麼關係?

首選第一句話「結婚凸親朋」大家應該能理解,就是結婚的時候就是考驗你親朋好友的關係了,這時候能到你婚姻現場捧場的就要看你人緣和人情做得怎麼樣了。

婚姻作為人生大事,來一些真正關係近的親朋好友是應該的,但是現在也講究「份子錢」,那肯定是想要人來的越多越好,至於人會來多少,就真的要看你平時做人怎麼樣了。

那麼下一句「喪葬顯友鄰」是什麼意思呢?按理來說舉辦葬禮不都是家屬的事情嗎?關鄰居什麼事。其實這也是因為如今的人們在鋼筋水泥的大城市待久了,體會不到真正的鄰居友情了。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可能連自己鄰居姓什麼都不知道,大家也不關心。

但是在農村,鄰居就是經常打交道的朋友,老話不是說「遠親不如近鄰」嗎?可見鄰居在某種程度可能還勝過見不了幾次面的親人。那麼在農村要是有人去世了,身為鄰居很多都是回來幫忙的,比如辦喪宴時需要做飯生火,搭建場地等等,這都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完成的。

鄰居在這時和老人家屬幾乎差不多,對於逝世者的身後事,也是忙前忙後,一點都不含糊,當然這種情況大多數只能出現在農村,現在在城市裡,要是鄰居去世,誰會去參與別人的喪事,那不是顯得很另類嗎?除非真的鄰居感情深厚,不然都不會去管別人的事。

俗語一直也是有反應誰會現象的作用,對於這個俗語,大家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凹和凸分別指的是啥?
    因為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長得不凹也不凸,可命運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而有的長相看上去又凹又凸的人,人家也照樣兒女滿堂,不寡也不孤。俗語說,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按照這句話,咱們先來對照一下人人熟知的名人鄧文迪。單看長相,咱暫且不論鄧文迪俊醜,可誰都能看出來鄧文迪長的顴骨比鼻梁還高。按照俗語說的,鄧文迪不是寡就是孤。
  • 臨清人傳統喪葬習俗
    老人臨終前,兒女們便請來鄰居把壽衣、壽鞋襪、壽帽,按先單後棉的順序穿戴整齊,有官職功名的人,要穿官服,戴官帽,腳穿靴子。老人咽氣後,把三根白布提帶按前、中、後放在靈床上,再鋪壽褥。由長子抱頭,次子抱腳,另請幾個親友將死者抬到靈床上,稱「停喪」。  停靈:老人咽氣後,用一藍布或黑布被單蓋住死者的全身,口內放一銅錢,銅錢眼上串上五色線,稱「緊口錢」。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凸」,具體指什麼意思?原來是這樣
    在我們農村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人們跟我們講的很多民間俗語,而很多俗語都是經過了長期生活工作的總結而來。在生活中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都能通過通俗易懂的俗語表達出來。不僅如此,我們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特徵也能從一個側面顯示出每個人的個性和處事行為出來。
  • 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古人在經過各種社會實踐後,將一些道理總結成俗語,流傳至今。有些俗語聽起來是一些非常顯而易見的道理,而有些俗語或者一些習俗,則需要我們細細體會,才能明白其背後的含義。比如民間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是何意?有借鑑意義。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道理嗎?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現實生活中,兩個步入婚姻殿堂的人,能否攜手走下去,和彼此的個性息息相關。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什麼意思?很少有人知道!
    農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恨不得用口水把你淹死,她們關心別人的事比自己家孩子的事還用心,他們細緻入微的觀察生活,創造出一些膾炙人口的俗語。我想男凹女凸這個詞的來源就和農村的這種風俗習慣有關。一般來說,男人都喜歡高高瘦瘦,富含韻味的女人,可是潑婦和這兩個詞都搭不上任何關係。這樣的女人,也難找到對脾氣的男人度過一生。這便是男凹女凸這個詞的來源,人們根據他們所看到的這些情境和他們的生活經驗創造出了這麼一個富有趣味的詞語。不得不說,藝術來源於生活,人民群眾的創造能力是無限的。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簡練形象,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尤其是在農村,俗語文化底蘊尤為濃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喪葬有哪些禁忌的事項
    喪葬有哪些禁忌的事項 在我國,自古就把喪事看得很重,民間也有很多關於喪葬的禁忌,今天萬壽菊墓地網就來給大家講講民間喪葬一定要注意的六大事項。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說的是啥意思?老話說的在理嗎?
    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這條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有人認為,男人的體型有凹陷,顯示著明顯的發育不良,身上帶有疾患,所以這樣的男人自然是找不到媳婦的,很容易就成為落單之人。
  • 親朋結婚送什麼禮物好 好寓意的名人花鳥畫是佳選
    結婚可是一件難得的大喜事,對於那些關係比較親密的親朋,我們除了要送出自己的祝福外,還要送上一份比較有紀念意義的禮物,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情意。那麼親朋結婚送什麼禮物好呢?並且親朋還可以將其懸掛在婚房內,既充滿了濃濃的祝福之意,又能使家居增色不少。下面為大家總結了幾款適合結婚送的字畫,一起來看看吧!
  • 這十種情況不宜參加葬禮,別說我沒告訴你!
    久病不愈的人精力原本比較差,經過喪葬儀式的折騰,反而會加重病人的病情,因此不適合參加葬禮。眾所周知,逝者葬禮上陰氣比較重,尤其停放棺材的靈堂。體弱的人原本陽氣不足,如果去陰氣重的靈堂弔唁親人,勢必會加重體內的陰氣,進而影響身體的恢復。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說的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指的是啥呢?老話還是很在理在農村生活,聽到最多的莫過於是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語老話,直到現在我們平時做錯什麼事,通常就會有人說:看看,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說老話有的時候還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流傳甚久的俗語,更是被大家戲稱為十句俗語九句真。當然也並非所有的俗語都有存在的價值,隨著時間的流逝,生活的改變,很多俗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只能被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在閒暇之餘被大家津津樂道。
  • 劉相雨:論《金瓶梅》中的喪葬活動及其文學功能
    ;平均每四回就有一次喪葬活動,每七回就有一人死亡,如此高頻率的喪葬活動和死亡描寫,在明清世情小說中是比較罕見的。或有宦遊遠方不能歸葬者,官給力費以歸之。」[3]1492《金瓶梅》中的喪葬以土葬為主,火葬為輔。前面表格中列出的十四個人,除了楊宗錫和楊姑娘沒有明確交代其喪葬方式以外,其他十二人中,實行火葬的只有武大郎和宋惠蓮兩人。武大郎和宋惠蓮的死亡,都屬於非正常死亡。武大郎是被潘金蓮和西門慶等人合謀毒死的。
  • 農村俗語「男凹女凸,不孤就寡」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雖然農村人的文化普遍不高,但是農村卻是充滿底蘊的地方,有很多至理名言在農村流傳,比如農村老人們經常說的俗語。農村俗語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仔細品味,每一句俗語中都含有大道理,警示後人。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凹女凸,不孤就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親朋結婚該送什麼禮物,一幅好寓意的名人字畫祝福心意滿滿
    「好朋友結婚,我該送什麼禮物」,一有親朋結婚,很多朋友就發愁了,為啥呢?因為選禮物當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若是單單送個紅包,對於關係密切的親友來說,就顯得很沒有誠意,但又不知道什麼禮物送出去才合適。其實結婚禮物既要有新意又要有文化,顯出品位,送一幅好寓意的字畫給他們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女主人還可以將其懸掛在婚房內,既能為家居增色,又充滿了濃濃的祝福之意。如果不知道送朋友的結婚禮物該怎麼選擇,這裡給備齊了適合結婚送的字畫禮品,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這兩種屬相結婚為絕配?農村俗語「蛇盤兔,必定富」,靠譜嗎
    鄰居家的女兒都三十多歲了,依然沒有成家。人家要工作有工作,要模樣有模樣,卻始終尋不到稱心如意的,都是太過挑剔惹的禍。比如,結婚的必要條件之一,自己屬蛇,首先一定要找個屬兔的,因為農村俗語說:蛇盤兔,必定富。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這就是很多諺語、俗語的來歷。時代永在進步,可很多基本的道理,還是跟古代相差不大。古代人留下的很多俗語、諺語,放到現在也很有現實意義,依然適用。不過現在城市裡發展變化太快,對傳統不注意保護,導致很多傳統都沒有了。但在農村,由於變化速度較慢,傳統的影響還比較大,很多農村老人都懂得不少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老話。這在課本上都難以見到,掌握了這些古人的經驗之談,人生能少走不少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