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傻傻地分不清益生菌和乳酸菌|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

2020-12-13 中國市場監管報

益生菌(probiotic)是近年來國際上的研究熱點和社會熱議話題,市場上各種益生菌產品也備受青睞。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近年來,國內市場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估計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人民幣。

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本次調查由騰訊新聞提供問卷支持。

公眾對益生菌並不陌生,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本次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8336份,其中,女性佔51%,男性佔49%。調查顯示,絕大多數消費者對益生菌的產品及概念有一定了解,且相當一部分人購買過這類產品。超過半數消費者認為健康人群也需要補充益生菌,即使從未購買過益生菌產品的消費者也有近一半人考慮購買,說明潛在市場空間巨大。

同時調查顯示,46%的消費者認為中國研發的益生菌更適合中國人。儘管益生菌並不存在人種差異,但這說明消費者對中國的自主研發有較大期待。

益生菌認知誤區多,超六成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的區別。

益生菌產品是食品產業健康轉型的重要品類之一。雖然益生菌需求旺盛,市場日益活躍,但公眾的認知誤區較多,需要加強科學傳播。

例如,調查顯示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別幾種常見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等。超過60%的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區別,甚至34%的消費者認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僅有4%的消費者能準確區分益生菌和益生元。

發酵乳製品、益生菌飲料和益生菌保健食品是消費者首選。

從益生菌產品的消費來看,多數消費者是給自己或孩子購買。傳統超市、便利店(46%)是消費者選購益生菌產品的主要場所,其次是醫院和藥店(44%),網購(30%)成為人們購買益生菌產品的新選擇。

調查顯示,發酵乳製品(60%)、益生菌飲料(50%)和益生菌保健食品(44%)是目前最受歡迎的益生菌產品類別。當然,由於消費者對益生菌認識模糊,因此部分消費者購買的「益生菌產品」有可能實際是普通乳酸菌產品。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中國科協特聘營養科學傳播首席專家範志紅指出,未來還需要加強益生菌的科學傳播,比如如何區分乳酸菌、益生元和益生菌等。

消費者期待益生菌健康功效,四大功效最受認可。

調查顯示,74%的消費者認可益生菌的健康益處,僅有4%的消費者對此持否定態度。在購買產品時,消費者最關心的是產品功效,其次是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安全性。

在益生菌眾多健康作用中,消費者最認可四種,包括調節腸道菌群、緩解便秘腹瀉、助消化和促進營養吸收、緩解腹痛腹脹。益生菌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美容護膚、減肥、抑鬱症等,目前公眾認可度仍較低。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建議,由於菌株及個體的差異等影響,益生菌的應用和推薦需要基於臨床研究證據,大家在選擇時也要保持理性。

超八成消費者對益生菌安全性有一定誤解。

益生菌須經過相關部門批准才能上市銷售,經過批准的益生菌,對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但調查顯示,32%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有副作用,近半消費者對益生菌安全性存在一定疑慮。此外,18%的消費者認為益生菌可能使人產生依賴性,還有近4成消費者對此存在疑慮。

公眾青睞活菌產品,但對「菌株特異性」認識不足。

調查顯示,60%的消費者認為有活菌的益生菌產品健康效果更好。但31%的消費者認為菌量越多越好,20%的消費者認為菌種種類越多越好,僅有21%的消費者關注菌株描述,說明益生菌的「菌株特異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指出,老百姓對益生菌的健康益處非常期待,但不同的菌株有不同的作用,不同菌株發揮作用所需的菌量也不同,所以「菌株特異性」是消費者真正需要多關注的。

公眾期待科學指導,擔憂誇大宣傳。

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但消費者存在一定程度的「選擇困難」。他們普遍希望科學界可以給予消費者更多指導,幫助他們合理選擇。同時,76%的消費者期望在宣傳益生菌時可以基於科學證據,不要誇大功效。另外,消費者也希望益生菌產品的價格更加合理、親民。

對此,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認為:「未來消費者對益生菌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元化,益生菌產品也會隨之創新發展。但要真正讓消費者和行業雙贏,必須以科學為基礎開展消費者教育。」據悉,針對本次調查的結果,該中心還將聯合相關專業機構於近期作進一步解讀,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參考性的科學指導。

相關焦點

  • 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超7成消費者認可其益處 超3成認為...
    益生菌近年來受到營養界的熱捧。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例如,調查顯示僅有16%的消費者能識別幾種常見益生菌,如嗜酸乳桿菌、乳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等。超過60%的消費者不知道乳酸菌和益生菌的區別,甚至34%的消費者認為乳酸菌就是益生菌。此外,僅有4%的消費者能準確區分益生菌和益生元。從益生菌產品的消費來看,多數消費者是給自己或孩子購買。
  • 乳酸菌和益生菌有什麼區別
    乳酸菌和益生菌有什麼區別來看看這份益生菌認知狀況報告吧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不甚明了。近日,某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了《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
  • 報告顯示:益生菌消費認知仍有不足 需要更多科學指導
    目前全球益生菌產業市場規模約400億歐元,大部分益生菌產品在發達國家已形成了較成熟的市場。近年來,國內市場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大幅增加,行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據估計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人民幣。但益生菌是否有益健康,如何科學選擇益生菌產品,消費者依然存在很多疑惑。6月3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
  • 乳酸菌、益生元、益生菌是什麼?分清這幾點,讓你少花冤枉錢
    我估計,很多人看完題的感受,是這樣的——別慌,分不清才是正常的!前段時間,《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就指出:超過 60% 的人,分不清乳酸菌和益生菌,超過 80% 的人,對益生菌的安全性有一定誤解。
  • 四機構聯合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 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1日訊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
  • 益生菌能治療多種疾病?益生菌=乳酸菌?
    為幫助消費者科學認知和合理選擇健康食品,近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四大專業機構,發布《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認知誤區》(以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報告),對益生菌的十大常見誤區加以科學澄清和專業解讀。據悉,這也是迄今首個針對消費者的 「益生菌科普手冊」。
  • 四機構澄清益生菌十大認知誤區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
  • 益生菌行業專題報告:多元場景消費,走向專業化發展
    由於益生菌是活菌,益生菌上述健康功能的起效是建立在有一定數 量(通常認為產品中不低於 107 cfu/g 或 107 cfu/mL)和活性的活菌安全到達小腸或者結腸 這個基礎上的,並且需要這些益生菌在食用後進入體內仍保持正常活性和代謝。
  • 聰明媽媽早知道:何時給寶寶補充益生菌
    前幾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在北京發布《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這份報告提到,很多消費者是給自己或者給孩子購買益生菌產品。調查顯示,發酵乳製品、益生菌飲料和益生菌保健食品,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三種益生菌產品,由於公眾對益生菌的認知誤區比較多。
  • 腸道菌、乳酸菌、益生菌?誰才是益生菌中的「明星」?
    腸道菌、乳酸菌、益生菌,都是些什麼玩意兒,俺沒搞清楚他們到底有何區別!一篇文章與您詳細講解,以後俺也是文化人,就再也不怕買錯啦。。。1.腸道菌、益生菌、乳酸菌傻傻分不清● 由字義上說,住在腸道中的細菌叫「腸道菌」,會產生大量乳酸菌的細菌叫「乳酸菌」,對人體健康有益的菌叫「益生菌」。
  • 經常吃益生菌會產生依賴性?10個關於益生菌的認知誤區了解下
    近年來,益生菌(probiotics)的作用越發受到人們的重視,但不少消費者對益生菌仍存在諸多認知誤區。6月11日,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CFIC)聯合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中華預防醫學會食品衛生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四家專業機構發布了《科學認識益生菌——澄清益生菌的10個常見認知誤區》(下文簡稱《科學認識益生菌》),幫助消費者更全面了解益生菌相關科學知識。誤區1:益生菌=乳酸菌。
  • 益生菌飲料怎麼選?別被「幾百億活性乳酸菌」忽悠了
    活性乳酸菌與非活性乳酸菌有啥區別?商家標榜的「0 脂肪」是否真的能減肥?對於這種「異菌突起」的飲料,還是請專家給咱說道說道吧。特邀專家:毛學英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導有些乳酸菌飲料中的活菌數,儘管走下生產線的時候可以達到一定的「巨額」數字,但是經過儲藏、銷售直至到達消費者腸胃這一漫長過程後,活菌數必然會被消耗。從益生菌的研究報告來看,要達到 10 的 7 次方甚至 10 的 8 次方以上,也就是數百萬到數千萬益生菌,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活性。不過,任何東西都是要適度,人體吸收的數量也並非越多越好,只要在飲用時活菌數量能達到一定的量級就可以了。
  • 用一張漫畫來聊聊益生菌
    很多人都對腸道菌群的認知僅停留在與宿主共生的層面。然而作為一個本科主修過藥理學的漫畫作者,今天我想簡單畫一幅漫畫再和大家聊一聊腸道菌群可能對人的影響。首先根據最新的《中國益生菌消費認知狀況報告(2020)》指出益生菌不等於乳酸菌或任何細菌,人體腸道是一個非常微妙的組織,其作用機能即便是如今的科學水平也無法完全了解,因此任何細菌都是在某種條件下的益生菌或者有害菌,這一切取決於整個大的腸道生存環境,就像一個大的上市公司一樣,可能因為一件小小的醜聞狂跌或者小小的好事被投機者放大而狂漲,所以希望大家不要被市面上那樣主要配料基本為白砂糖的酸奶等商品收割智商稅
  • 《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
    中國消費者報報導 近日,中國消費者報社、中國烹飪協會關心下一代營養膳食指導委員會、北京保護健康協會對外聯合發布了《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支持和指導下完成,旨在通過客觀、精細化評估市場中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為消費者提供詳實可信的參考,從而引導其合理消費。該項目同時獲得「老爸評測」等單位的支持與協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給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帶來巨大挑戰,直接影響到 「健康中國2030戰略」的實施。
  • 常溫酸奶和乳酸菌飲料其實沒有益生菌 糖分一大堆
    沒有益生菌,糖分一大堆 近年來,健康飲食之風也刮進了飲料行業,酸奶憑藉益生菌成為大眾喜歡的健康飲料,不過,喝酸奶就能喝到益生菌嗎?常溫酸奶也有益生菌嗎?含有大量活菌的乳飲料真的能讓活菌給腸子洗洗澡嗎?真相令人失望,實際上,常溫酸奶中,乳酸菌幾乎不可能存活。
  • 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
    10月14日,《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該報告在中國烹飪協會關心下一代營養膳食指導委員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支持和指導下完成,結果顯示,本次檢測涉及的19款含有乳鐵蛋白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15款含有益生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均符合國家要求,但由於產品配方不同,被檢營養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別。
  • 超6成消費者不知益生菌和乳酸菌區別,你買的「益生菌產品」可能是...
    原創 阮光鋒 阮光鋒營養師圖片來源 freepik.com如果我告訴你,乳酸菌不一定是益生菌,你會不會覺得很意外?益生菌是最近幾年非常流行的產品,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聽過,不少人還買著吃過。
  • 國產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
    摘要:10月14日,《2020中國嬰幼兒配方食品乳鐵蛋白和益生菌含量評測報告》發布,報告檢測涉及19個品牌34款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結果均符合國家要求。
  • 乳製品知識科普:為什麼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代表?
    當使用益生菌治療時,食物過敏性溼症和皮炎症候群症狀有所緩解。3、疾病/失調預防和治療:當用益生菌治療時,對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和失調,如腹瀉、便秘和腸易激綜合症都有改善的跡象。實驗證明,乳酸菌在體內和體外對幽門螺桿菌(可引起胃潰瘍)感染有抑制作用。4、緩解乳糖不耐受:乳酸菌發酵過程使乳糖部分水解。
  •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傻傻分不清
    益生菌是一類活的微生物,合適的攝入量,有益於人體健康。但益生菌產品並非是完全無害的,對於某些患病個體:如嚴重感染或有免疫缺陷的病人,應遵照醫生的建議謹慎使用。益生菌一詞最早是1965年由Lilly和Stillwel第一次提出的,到現在一直都是研究熱點,市場也日益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