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春在羅亮泗墓前介紹英雄事跡。作者供圖
10月25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戰鬥英雄羅亮泗陳列館正式向社會開放。陳列館在講述一個埋藏了半個多世紀的英雄故事的同時,也見證著一位老兵對一位前輩的深深敬意。
老兵名叫張永春,1980年入伍來到原第39軍某部「紅七連」。新訓下連,他們的第一堂課就是學習前輩羅亮泗的英雄事跡。1950年11月2日,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雲山之戰的諸仁橋圍殲戰中,「紅七連」遭遇美騎兵第1師。二班年紀最小的戰士羅亮泗主動請纓,創造了志願軍單兵用爆破筒炸毀美軍重型坦克的先例,成為志願軍最年輕的「爆炸英雄」,榮立特等功。一句「羅亮泗威名傳」還被寫進「紅七連」連歌,在一代又一代官兵中傳唱。
積極上進的張永春追隨著前輩羅亮泗的足跡,服役期間多次受到表彰。1983年,張永春退役回鄉創業,一直想找機會見一見這位英雄前輩。他只知道羅亮泗後來在朝鮮戰場身負重傷,住院治療後復員回鄉,從此沒了音訊。張永春曾多次給連裡留存的羅亮泗在湖南老家的地址去信,一直沒有收到回復。2015年,他偶然得知羅亮泗家住湖南衡陽,當即向衡陽媒體求助,當地報紙隨即刊發了尋找戰鬥英雄羅亮泗的消息。不久後,張永春就與羅亮泗的子女取得聯繫,得知羅亮泗長期受當年戰傷影響,加之在一次意外中受傷,已於1996年不幸離世,葬於茫茫山野。
唏噓不已的張永春內心難以平靜,「不能讓無情歲月埋沒赫赫英名」。張永春出資為羅亮泗修建了墓地並立碑紀念,還經過不懈努力讓羅亮泗的英雄事跡得到廣泛傳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湖南省衡南縣將羅亮泗祖籍樂洪村改名為「羅亮泗村」,並在英雄墓地附近修建了一座陳列館,成為衡南縣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們是英雄連,戰旗鮮血染。誕生在金家寨,成長在鄂豫皖。攻克直羅鎮,首戰平型關。遼瀋戰役當尖刀,入朝把敵殲。嗨哎嗨,羅亮泗威名傳……」特地從江蘇趕來參加陳列館開館儀式的張永春,在羅亮泗墓前唱起了「紅七連」連歌,感悟著一個經過戰火洗禮的英雄深藏功名、甘於清貧的本色與擔當。
「羅亮泗是志願軍官兵的代表,他是家鄉人民的榮光,更是我們紅軍連隊的驕傲。希望他的英雄事跡能被後來人永遠銘記,激勵一代代官兵奮勇前行,鼓舞當地群眾克服困難,創造美好生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