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老兵子女捐出父親藏了70多年的日本軍大衣,原因令人肅然起敬

2020-12-13 騰訊網

日寇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痛的災難,抗戰軍民為抵抗侵略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值得我們敬仰和銘記。對於抗戰軍人和子女後代來說,如果能夠保存一件當年抗戰繳獲的戰利品,那麼一定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有一位抗戰老兵的子女卻捐出了父親珍藏多年的日本軍大衣。

中國軍人身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

大衣的直接捐贈者是老兵的女兒,叫劉萍,武漢人。她的父親在20多歲的時候參加了抗戰,大衣是父親的部隊在戰鬥中繳獲的,後來分配到他手中。此後,雖然父親跟著部隊東奔西走,南徵北戰,但是總是將大衣帶在身邊。後來,父親在武漢安了家,大衣也就一直被珍藏在家中,再後來就給了劉大姐在山東的哥哥進行保存。時至今日,已有70多年,這件大衣依然保存地十分完好,內襯上面還清晰可見「昭和十四年」「三號」等字。

劉大姐捐贈的日本軍大衣

有次,劉大姐在參觀中山公園受降堂的時候,突然想起了家裡的那件日本軍大衣,看到受降堂的展品不多,於是就萌生出了想要捐獻軍大衣的想法。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哥哥,受到了哥哥和家人的一致贊同和支持。於是,劉大姐就到山東取回了這件大衣,捐給了中山公園受降堂。

中國軍人身著繳獲的日本軍大衣

說起為什麼要捐贈這件大衣,劉大姐的回答更是讓人肅然起敬。她說,大衣藏在家裡,傳遞的只是一個家族的故事,如果捐出來展出,就能讓更多的人感知那段中國人不屈的歷史,記住現在新生活的來之不易。

勝利來之不易,歷史值得我們銘記!給劉大姐點讚,向老兵致敬!

相關焦點

  • 農民挖出70年前的木箱,曾是日軍遺留物,打開一看令人肅然起敬
    抗日戰爭爆發前,日本入侵東北後又入關進攻河北,妄圖在三個月內攻佔中國。最終在中國軍民的努力下,日本人的幻想最終破滅。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儘管戰爭已經結束,但其影響始終存在。
  • 抗戰時期,我軍繳獲的軍大衣,為什麼自己不穿,原因實屬無奈
    那麼,在那樣嚴苛的環境下,為什麼我們的軍人不穿日本人的大衣保暖,而是只穿著自己非常單薄的衣服呢?其實,這都是有原因的。其實,電視劇那麼拍也是有著一定的歷史原因的。可能等到那些軍大衣運回來,這個冬天早就過去了。但是,規定就是規定,規定就是鐵,軍人必須服從。同時,有些時候碰見了非常緊急的戰況,為了防止這些物資再被日本鬼子搶回去,他們通常就不會把這些物資留下,會放一把火把它們全部燒毀。這樣,這些東西日本人就搶不回去了。
  • 藏御堂關愛抗戰老兵 感恩有您
    原標題:藏御堂關愛抗戰老兵 感恩有您剛剛舉行的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活動已結束,我們不經感嘆現在的祖國強盛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這個國家曾經經歷過太多苦難,那是一個個不屈的靈魂組成的脊梁撐起了我們的國家,流年易逝,當年抗日救國的血肉長城大多都已經消逝於歲月,生者也已耄耋。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
  • 劉秀麟 宦國鐸記憶抗戰:松山——父親的戰場(下篇)
    《貴陽日報》2005年8月26日介紹劉棟臣事跡的文章「欲血松山建奇功」6月27日,《貴陽日報》發表記者餘岸木文章《浴血松山建奇功---追述抗戰老兵劉棟臣》,7月4日至10日,《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播出《父親的戰場》七集專題片。作為子女,我們了解自己父親的人品,堅信父親生前講述的真實性,從此走上了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尋證之路」。
  • 軍人追憶老兵繼父:那個披著補丁軍大衣的老人,兒子想你了!
    望著父親皮包骨頭似的胳膊在肥大的袖筒裡吃力晃蕩,馬濤流著淚走出了家門……(二)馬濤的父親是個有著8年兵齡的老兵,1978年退伍。馬濤聽母親說,父親熱愛部隊,但他最後迫不得已離開,是因為那時父親的父親患病去世,父親的母親也時常病痛,父親還有4個年幼的弟弟妹妹,他身為家裡唯一的成年男子漢,要擔負起整個家庭的重擔,所以他不得不選擇退伍回家。
  • 抗戰中曾繳獲許多日本軍大衣,怎麼穿的人很少?
    在抗戰中我軍在和日軍交戰中獲得了很多的戰利品,武器彈藥自然不必說,同時也繳獲了很多的日軍食品和大衣等物品,食物很容易安排,但是大衣等衣服就很難分配了,原因如下:日軍軍大衣軍大衣比較特殊日軍的軍大衣大部分都是土黃色的顏色,在野外作戰時比較醒目,軍大衣主要的作用就是禦寒,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在白雪皚皚的冬日
  • 一名軍校教員與百名抗戰老兵的故事
    通過諮詢陝西省委統戰部的轉業戰友,得知西安還有數十名參加過抗戰的黃埔學員健在,蒲元立即行動,不久便在灞橋區一戶農家,見到了92歲的黃埔18期學員、老兵呂廷軒。 這是蒲元第一次面對面接觸抗戰老兵。採集到珍貴的口述歷史資料的同時,他也被老兵70年前衛國禦敵的抗戰經歷深深地震撼和感動。於是,一顆尋訪和關愛抗戰老兵的種子開始在蒲元心中生根發芽。
  • 抗戰老兵藏有一把日本軍刀,日本出3千萬贖回遭拒,現珍藏博物館
    ——《春望》日本侵略中國時期帶給中國的災難是不可估量的,而中國人們也永遠都不會忘記這一段歷史。那段不堪回首和令人心痛的歷史是給中華民族的一個烙印,它要讓所有的中華兒女都記住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痛苦和受過的屈辱。而這一切都將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當想到同胞被日本軍用軍刀刺殺,當家園被炮彈摧毀。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戰場上繳獲的日本軍大衣為啥沒人敢穿?老兵:誰穿誰死得快
    無論是在影視劇中,還是在資料裡,我們總能看到,我軍穿的衣服總是特別單薄,比起日本厚實的軍大衣,我們的防寒裝備太寒酸。然而,即便是在如此嚴寒的環境裡,我們仍舊奪取了最終的勝利。眾所周知,日本在進行侵略戰爭時,是做出了嚴密的計劃的,所有的軍事裝備包括著裝,都準備的非常充足。
  • 生前出了名「摳門」的94歲抗戰老兵去世,遺產驚人!
    他叫季華,一位抗戰老兵 1948年6月,華野十一縱隊的三十二旅、三十三旅由蘇北南下,準備對敵人發起進攻,季華所在的部隊奉命配合作戰,攻打白米
  •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2014-07-04 09:00:31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抗戰老兵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是真正日本鬼子
    日本鬼子在戰場上真的如此脆弱不堪嗎?其實,根據資料統計在十四年的艱苦抗戰歲月裡,中國軍民傷亡在1500萬以上,而日軍的傷亡僅僅只是130餘萬,其中的差距可見有多大。甚至在很多地方出現了兩三個鬼子佔領一個村八九個鬼子佔領一座城的事情。那麼小編接下來就來講述抗戰老兵在戰場上的親身經歷,來了解一下鬼子的真正實力。在唐山市吳戴莊村有一名抗戰老兵叫吳子林。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在周海清的101年人生裡,烙印最深的還是抗戰時期。70多年前,他在成都報名從軍奔赴抗日戰場,在戰火硝煙裡尋找失聯的大哥,並肩負著保衛國家與民族的重擔。  親歷重慶大轟炸、參與崑崙關作戰、目睹川軍兄弟陣亡、重創日軍王牌師……成了他這輩子無法忘卻的記憶。
  • 一條用了七十年的毛毯、一顆在老兵身體裡六十多年的子彈……聽樊...
    樊建川分享道:「這條毛毯好像有了溫度和靈魂,將軍將其捐贈時,撫摸著它,好像在跟自己相伴70年的老朋友告別。」他將這條毛毯作為建川博物館的展品展出時,羅箭將軍還想著去看一看它,也看一看自己從稚童到耄耋老人走過的那段時光。在建川博物館裡,這條毛毯,是最珍貴的藏品之一,其背後講述了偉大的共產主義革命者生活、奮鬥過的痕跡。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欲出3000萬想買,老人直接拒絕
    而日本近些年來就是在搞這種操作。自1945年日軍投降算起,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已經過去了75年,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當年的抗戰老兵都一個接一個地辭世了。但雖然日軍極力否定,而中國抗戰老兵也相繼辭世,但總還有人證,人證之外還總能有物證,而侯永勝和他的一把日本軍刀就是最好的證明。侯永勝出生於1927年河南省鶴壁市一個叫作鉅橋村的小村子裡,從小家裡就十分貧困,侯永勝兒時也過得十分困苦。在1931年日軍侵華開始之後,侯永勝一家人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也因此兒時的侯永勝就極其痛恨日本兵。
  • 當年94歲抗戰老兵過世,生前捨不得買肉吃,卻捨得捐贈百萬家產
    而對於大多數抗戰老兵來說,即便在和平年代也要堅守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當年,江蘇94歲抗戰老兵過世,他生前出了名的「摳門」,死後才知竟然有百萬家產。抗戰老兵季華這位老兵名叫季華,他年輕的時候曾是華野十一縱隊的一名士兵。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和無數的革命先輩一樣付出了自己的鮮血和汗水。
  • 河北省邯鄲市開展「關愛抗戰老兵 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金花)憶崢嶸歲月,向老兵致敬。12月19日,河北省邯鄲市啟動「關愛抗戰老兵·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12月19日,河北省邯鄲市啟動「關愛抗戰老兵·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將對55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在鄉復員老戰士進行慰問。 周紹宗攝慰問團隊每到一處都詳細了解老兵們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和他們共憶當年崢嶸歲月,暢談當下幸福生活,為他們送去關愛和溫暖。抗戰老兵的動情講述,給慰問團隊成員帶來的心靈的洗禮。
  • 東臺這名抗戰老兵喜慶百歲歡樂多 感慨趕上了一個好時代!
    11月1日,東臺市南沈灶鎮居民諸葛恆松家共同祝賀抗戰老兵諸葛興榮百歲壽辰。老人精神矍鑠,雙目炯炯有神,衣著上下一新,大家眾星拱月般圍著老人,紛紛向他送去百歲生日祝福。當天上午,東臺市老齡委、南沈灶鎮老齡委的工作人員登門前來為老人家賀壽,東臺市老齡委代表向老人送上慰問金和壽匾,並祝福老人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