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94歲抗戰老兵過世,生前捨不得買肉吃,卻捨得捐贈百萬家產

2020-12-21 歷史永動機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赴戍登程口佔示家人》林則徐

對於每一個中華兒女來說,國家的利益遠比自己利益更加重要。尤其是在戰爭年代,為了獲得最後的勝利,無數戰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就算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而對於大多數抗戰老兵來說,即便在和平年代也要堅守自己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當年,江蘇94歲抗戰老兵過世,他生前出了名的「摳門」,死後才知竟然有百萬家產。

抗戰老兵季華

這位老兵名叫季華,他年輕的時候曾是華野十一縱隊的一名士兵。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和無數的革命先輩一樣付出了自己的鮮血和汗水。當初季華所在的部隊奉命攻打白米,戰爭是殘酷的,他親眼看到自己的戰友一個個倒在自己身邊,連長、副連長也相繼犧牲,而他卻沒有絲毫膽怯,就算被子彈打中也絕不輕易離開戰場。在他的心中,永遠將祖國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

簡陋的家中

後來戰爭勝利了,祖國沒有忘記向季華一樣革命英雄的付出,讓他們繼續在合適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很多人對於抗戰老兵季華的印象都是「摳門」,他享受著國家優待卻在生活中極為儉樸,幾乎不願意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他的一日三餐十分簡單,就算是西紅柿炒雞蛋也能當作「美味佳餚」。如果平日裡他真正想開點葷,就去自己釣魚做成一道菜,這就算是給自己「改善夥食」了。

季華老先生的書桌

而在穿著上季華更是儉樸,他幾乎不買新衣服,不論見誰都始終穿著部隊上發的一身舊軍裝、一雙解放鞋,頭上還戴著一頂草帽。不認識他的人都以為他只是一位老農民,但事實上他不僅僅是一位抗戰老兵,而且還曾在軍區、人武部等機關擔任重要崗位。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一點小愛好,季華老先生也不例外,讀書和寫作可以說是他一生中最大的一個愛好。但與現在很多人的「形式主義」不同,季華老先生讀書不需要精美的包裝,寫作也不需要華麗的稿紙,不管是用過的煙盒、藥盒,還是別人列印用過的紙張,季華老先生都將其鋪得整整齊齊,當作自己寫作所用的「稿紙」。

季華老先生的手稿

可就是這樣一位「摳門」了一輩子、「窮苦」了一輩子的抗戰老兵,在他過世後,人們卻發現了一個「驚天大秘密」。94歲那年,季華老先生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盡頭。就在他去世那天,一張來自江蘇慈善總會的捐贈證書交到了季華老先生子女的手中。此時人們才知道,在數十年來,季華老先生曾有過百萬家產,而他將這些錢全部捐贈了出去。

匯款單

根據晚年照顧季華老先生的保姆講述,多年來季華一直瞞著家裡人對一些窮苦百姓提供幫助。每一次做好事,他都不留下自己的姓名,更不留下任何收據。甚至為了確保百姓能收到善款,很多次季華老先生都是親自前往匯款。因此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知道他做了這些好事,而他真正捐款的數額應該比人們已知的還要更多。除此之外,他曾在生前立下遺囑,讓子女將領到的50萬撫恤金和自己的遺體捐贈給社會。

季華老先生無私奉獻

當周圍的人們得知了季華老先生的無私舉動後,都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感動。一直以來,季華老先生的生活都過得十分清貧,但他的精神世界卻無比富足。在戰爭年代,他扛起槍炮奮戰在祖國的最前線。而在和平年代,他依舊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出自己的所有光和熱。雖然季華老先生已經過世,但他的精神卻是永存的,這將會激勵每一個中華兒女要時刻牢記愛國之情。向抗戰老兵季華致敬!

相關焦點

  • 生前出了名「摳門」的94歲抗戰老兵去世,遺產驚人!
    94歲的他走了 後事安排得簡單樸素 遺體捐獻 不設靈堂 不收花圈
  • 94歲高齡抗戰老兵:我那時候扛槍穿軍裝,為了不做亡國奴!今天你們是...
    為讓戰士們銘記歷史、激勵鬥志,近日,武警上海總隊執勤三支隊官兵,特邀駐地94歲高齡的抗戰老兵時業學來到部隊,通過講述抗日故事、傳承抗戰精神,讓年輕的武警戰士們倍受鼓舞。 在武警中隊,時業學老人講述著當年的抗戰故事,讓在場官兵們深受感染。時業學1927年出生在山東海陽,1943年參加抗日戰爭,兩年後又參加解放戰爭。
  •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101歲抗戰老兵「歸隊」:提起抗戰他有擺不完的故事 原標題: 周海清生前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晚年裡,他時常念叨起抗日戰友,也在親人、鄰裡、志願者,甚至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前,講起昔日川軍出川抗戰的英勇故事,並叮囑大伙兒要記住,千萬別忘了。  老兵歸隊  今年長時間住院 提起抗戰他就來了精神  「走得很安靜,101歲也算喜喪吧。」
  • 一名軍校教員與百名抗戰老兵的故事
    尋訪當天,老兵興致勃勃,向大家講起他當年抗戰的經歷。鬚髮皆白的李振榮說:「那段歷史永不能忘!」 聽至此處,蒲元情不自禁地莊嚴敬禮,向老兵表達崇高的敬意,93歲的李振榮迅速回禮。這一幕,被隨行的陝西日報記者拍下,照片不久後便在《人民日報》刊登。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辭世,曾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刀
    然而,家住四川西昌的百歲抗戰老兵水青山沒能等到這一天……9月2日早上,水青山的多名親屬告訴記者,今日凌晨5點過,水青山在四川西昌家中與世長辭,享壽108歲。水青山水青山身高一米八幾,出生在甘肅省臨洮縣潘家集鄉水家山。16歲時應徵入伍,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也打過遊擊戰。1938年,在富金山戰役中,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刺刀,他的腹部留下了長長的疤痕。
  • 當年河邊殺鬼子 搶來輕機槍 108歲川籍抗戰老兵鄭天付走了
    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將迎來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然而抗戰老兵鄭天付沒能等到這一天。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
  • 抗戰老兵子女捐出父親藏了70多年的日本軍大衣,原因令人肅然起敬
    日寇侵華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痛的災難,抗戰軍民為抵抗侵略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和犧牲,值得我們敬仰和銘記。對於抗戰軍人和子女後代來說,如果能夠保存一件當年抗戰繳獲的戰利品,那麼一定是一件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但是有一位抗戰老兵的子女卻捐出了父親珍藏多年的日本軍大衣。
  • 藏御堂關愛抗戰老兵 感恩有您
    原標題:藏御堂關愛抗戰老兵 感恩有您剛剛舉行的抗美援朝70周年紀念活動已結束,我們不經感嘆現在的祖國強盛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這個國家曾經經歷過太多苦難,那是一個個不屈的靈魂組成的脊梁撐起了我們的國家,流年易逝,當年抗日救國的血肉長城大多都已經消逝於歲月,生者也已耄耋。
  • 勿忘初心 砥礪前行 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成立五周年慶典在成都舉行
    30餘位抗戰老兵及家屬歡聚一堂、共同慶祝。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主任、成都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院長奉孝儀呼籲大家「勿忘初心,砥礪前行」!活動中,華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向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捐贈2萬元愛心善款,成都市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向四川抗戰老兵照護中心捐贈1萬元愛心善款。
  • 「四川造」《九條命》上映 百歲川軍老兵講述抗戰故事
    《九條命》海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四川造」、聚焦川軍抗戰的電影,峨影集團聯合出品、導演與製片人都出自峨影、主角們說著一口地道的四川話,這些元素讓電影川味濃鬱。  11月5日,宋禹、郝星棋、張立主演,李幼斌、王挺、姜超特別出演的電影《九條命》在成都舉行「致敬英雄」首映儀式,導演錢路劼、製片人張國平、主演郝星棋等主創悉數到場,還有川軍老兵分享當年抗戰經歷,令人動容。
  • 張家界97歲抗戰老兵紀念抗戰犧牲戰友:榮譽屬於千千萬萬戰士
    【摘要】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
  • 捨得·捨不得
    朋友坦承,這麼貴的衣服,他是絕捨不得給自己買的。朋友是個小氣的人嗎?不。他喜歡喝酒,再貴的酒,他都捨得,尤其與朋友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他還喜歡寫寫畫畫,這並非他的專業,純粹是業餘愛好,按他自己的說法,隨性塗鴉而已。但為了這個愛好,再貴的紙、筆、墨,他都捨得買。這兩個方面,他出手極大方,從不猶豫。
  •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64歲退休女工辦紅色雜誌 專報導抗戰老兵事跡(圖) 2014-07-04 09:00:31來源:揚子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唐云云
  • 河北省邯鄲市開展「關愛抗戰老兵 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李金花)憶崢嶸歲月,向老兵致敬。12月19日,河北省邯鄲市啟動「關愛抗戰老兵·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12月19日,河北省邯鄲市啟動「關愛抗戰老兵·弘揚抗戰精神」公益主題活動,將對55名參加過抗日戰爭的在鄉復員老戰士進行慰問。 周紹宗攝慰問團隊每到一處都詳細了解老兵們的生活情況和身體狀況,和他們共憶當年崢嶸歲月,暢談當下幸福生活,為他們送去關愛和溫暖。抗戰老兵的動情講述,給慰問團隊成員帶來的心靈的洗禮。
  • 年過九旬的臺灣老兵,七十年後回家尋親,兄弟姐妹均已過世
    01 已經九十多歲的臺灣老兵蕭家福,在邁入耄耋之年後,對家鄉的記憶越來越模糊。確定不了自己的年齡,回想不起自己的住址,記不起故土的具體位置,只知道大致在重慶。
  • 19歲百萬YouTuber上吊亡!妻子通過影片宣布過世的噩耗
    卡姆琳和蘭登交往1年多,發現不小心懷孕,當時兩人才16歲,決定生下寶寶後,他們開始把育兒日常拍成影片,一開始只想分享給家人,沒想到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迴響,之後成了爆紅YouTuber,有157萬人訂閱,開始有了可觀收入,但沒多久卡姆琳又懷孕了,一度傳出兩人是為了增加影片內容的豐富度,才決定再懷孕,引起不小爭議。▲百萬YouTuber輕生亡。
  • 紅色土地薪火相傳 東南網致敬抗戰老兵系列報導引關注
    2019年,家住廈門市殿前街道興園社區的94歲老兵朱文敬獲得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說起戰火硝煙的過去,老人的話依舊振聾發聵。廈門市湖裡區殿前街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紅色血脈一直在這片熱土上傳承。1949年,解放軍戰士前僕後繼,在炮火中接力,將解放廈門島的第一面五星紅旗插在了殿前街道的神山山頂上。
  • 抗戰老兵繳獲一把日本軍刀,日本欲出3000萬想買,老人直接拒絕
    自1945年日軍投降算起,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已經過去了75年,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當年的抗戰老兵都一個接一個地辭世了。日本眼見人證已經越來越少,便開始在各種方面為當年自己的侵華暴行做掩飾,不僅否定「南京大屠殺」的存在,甚至還要美化他們的侵略行徑是為了將現代工業帶進中國,藉此建設中國實現中國的長治久安。
  • 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
    根據抗戰老兵的相關採訪來看,大家都特彆氣憤這個說法,因為這種說法表面上是在頌揚抗戰,但事實上是對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戰士的不尊重。抗戰時期,中國大刀完勝日軍刺刀?老兵一聽直搖頭:胡說八道。第一,一寸長一寸強刺刀比較長,所以稍微有些強,第二就是太窮了,中國的大刀太薄了,不夠厚,第三還是中國太窮太窮了,沒有錢用更好的鋼製武器來打到,只能打又薄又小的普通刀。
  • 劉秀麟 宦國鐸記憶抗戰:松山——父親的戰場(下篇)
    《貴陽日報》2005年8月26日介紹劉棟臣事跡的文章「欲血松山建奇功」6月27日,《貴陽日報》發表記者餘岸木文章《浴血松山建奇功---追述抗戰老兵劉棟臣》,7月4日至10日,《貴州電視臺》百姓關注播出《父親的戰場》七集專題片。作為子女,我們了解自己父親的人品,堅信父親生前講述的真實性,從此走上了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尋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