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話語

2020-12-23 澎湃新聞

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話語

2020-08-19 1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科學本來指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研究方法被引入社會領域的研究之後,各門社會類學科才被統稱為社會科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關於人的行為的影響因素的理論是基礎理論。

馬克斯·韋伯將人的理性劃分為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價值理性關注行為本身所代表的價值,要求人們本著趨善避惡的原則思考「做什麼」的問題。工具理性關注實現目的的條件和手段,尋求以有效、經濟的手段實現目標。以價值理性、工具理性為取向的行為是韋伯提出的社會行為四種類型的前兩種,其餘兩種分別是自覺或不自覺遵從習俗的傳統行為、行為人受感情和情緒影響的「情緒化」行為。韋伯認為,人類行為一般是自覺的、有意識的結果,是合乎理性的。合理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行為最重要,而非理性的傳統行為和「情緒化」行為居於邊緣和次要地位。

帕累託把非理性的觀念與影響看成真正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他所說的「沉澱物」是指人類根深蒂固、改變極慢的衝動、價值觀、情緒、態度與信念。「沉澱物」是非理性的,沒有理性的起源,不是思考的產物。它廣泛分布於社會當中,維持著社會運作。帕累託承認科學、戰略以及對經濟自利和權力的追求是理性活動。把理性拿掉,剩下的就是受「沉澱物」影響的社會生活的大部分。不同的意識形態以不同的方式利用「沉澱物」達到各自的目的,因此意識形態也大多是非理性的。

社會科學的任務在於以價值中立的客觀方法追求真理。嚴格地說,在社會科學領域,只有揭示了真理、具有普遍適用性的學說才能被稱為理論。上述韋伯和帕累託的學說是這樣的理論,因為它們揭示了理性和非理性因素與人的行為之間的因果聯繫。美國政治學領域的鐵三角理論,為韋伯的理論提供了佐證。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國會有關分委員會、中層行政機構、某些特殊利益集團三者之間的互動,主導著糖業、菸草業、西部畜牧業等領域的公共政策。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如鐵三角一樣穩固。利益集團向國會分委員會的成員提供資金和選票支持,後者制定符合前者的公共政策。利益集團為行政機構的官員提供離任後的工作機會,後者在執行政策的過程中照顧前者的利益。行政機構向國會分委員會提供信息以換取後者的照顧性撥款。鐵三角理論能夠解釋美國某些領域的公共政策制定和執行,揭示了特定時空條件下的真理,但是不一定適用於其他國家,即適用範圍有限。不過,隱藏在鐵三角理論背後的是理性選擇理論。該理論認為人都是理性的,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鐵三角理論涉及的各方無疑都是這樣的理性人。理性選擇理論中的理性是韋伯所說的工具理性。

科學理論強調實踐對理論的檢驗。而話語論認為話語是建構的,因此重視文本分析,輕視與實踐經驗的聯繫。社會科學領域的確存在一些貌似理論的學說,它們其實不是真正揭示真理的理論,如霸權穩定論。根據該理論,霸權國家的存在能帶來國際政治經濟的穩定。該理論存在種種弊端,如有學者指出,該理論誇大了霸權國家的作用;沒有其他國家的合作,霸權國家無法帶來國際政治經濟的穩定。由於霸權國家傾向於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有時候霸權國家的所作所為會造成國際政治經濟的不穩定。因此,霸權穩定論沒有揭示真理,不能算真理性理論,只能算學術界的一種學說,或者說一種話語。當該學術話語走出學術界,被霸權國家用來追求自身安全與利益,為其霸權政策進行論證與辯護並被推銷到全世界以促使各個國家服從霸權國家的統治時,它就成了一種政治話語。作為一種話語,霸權穩定論被賦予特定的價值觀,反映了話語使用者追求霸權的態度。這一話語存在著新的問題:即便霸權國家能帶來國際政治經濟的穩定,由於這種穩定往往以維護霸權國家自身的安全與利益、損害他國的安全與利益為前提,這種穩定不公正、不可欲,因此也難以持續。

在政治科學領域,民主是熱門話題,有關民主的學說多如牛毛,如人民民主、代議制民主、多元民主、精英民主、社會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民主、協和民主、共識民主等。由於民主概念缺乏統一的定義,很多有關民主的學說並不具備普遍適用性,因此不是理論,更無法構成民主理論體系。這些學說只能算民主話語,充其量只能構成民主話語體系。

對於以西方為中心、為西方服務的某些話語或學說,我們需要警惕。至於社會科學的真理性理論,則應該予以消化、吸收、借鑑,因為它們包含了成為社會科學真知的內核。各門學科的理論構成各學科的學術框架,成為各學科的基礎知識。研究者的任務是在掌握特定領域古今中外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觀點、新理論,以增加該領域的知識。

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固然重要,但不宜將話語等同於理論。一套成體系的觀點可以是一種話語,但未必是一種理論。從科學研究方法論的角度看,從個案中得出的結論只有通過更多案例的檢驗,才可能成為具有價值的理論。真理性的理論沒有國界,一如自然科學沒有國界。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相關閱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話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加強編輯隊伍建設 增強話語表達
    加強編輯隊伍建設是構建「三大體系」的內在要求學術期刊的健康發展既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為理論基礎,也離不開編輯隊伍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如果說理論工作者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創造者、生力軍,處於這個鏈條的中上遊,那麼學術期刊編輯就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發掘者、再造者,處於鏈條的下遊,他們共同推動著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和繁榮。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需要有強大的編輯隊伍。
  • 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新時代社會進步的根本要求丨...
    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因此,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對促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其中著重強調了如何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問題,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怎麼建?學術期刊的責任和使命是什麼...
    必須緊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善於從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用學術話語豐富中國智慧、凝聚中國力量、彰顯中國價值;要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為主攻方向。
  • 《中國社會科學》2020年度好文章評選活動公告
    為更好地推出精品力作,推動理論和學術創新,自2021年起,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將開展《中國社會科學》年度好文章評選活動。評選活動方案如下:一、文章遴選範圍2020年《中國社會科學》第1—12期刊發的全部文章。二、評選標準1.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大梳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社會科學的研究步驟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理論的指導。| 話語分析話語分析作為一種專門的學科研究對象的出現,特別是在法語領域的出現,一般來說,是語言學發展過程中,特別是自20世紀60年代末以來,必然會出現的現象。這個新領域與語言學保持著複雜的關係,而這種關係又是經濟被重新定義的。
  • 以「四個導向」提升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四力」
    這就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進一步突出「四個導向」、提升「四種能力」,以具有思想性、時代性、科學性、前瞻性的思想產品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體現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使命擔當。突出問題導向,提升社科理論研究「腦力」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守正創新要堅持實踐導向
    作者: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潘同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守正創新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依據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生活話語。
  • 加快構建我國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足我國國情和實際,加強對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論研究,儘快構建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理論體系和話語體系,為有效實施民法典、發展我國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論支撐。」為貫徹落實這一重要指示要求,本報理論部近日舉辦「加強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理論研究專家研討會」。
  • 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 話語創新,「跟著說」「重複說」更要「自己說」
    作者:潘湧(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授)  話語創新,是學科建設和創新的本體象徵,又是其思想內涵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特定背景下的符號結晶。需要承認的是,當前我們源自當代實踐和改革、並具有國際影響的本土「教育話語」依然貧乏,長期是「跟著說」和「重複說」,沒有自身的話語。
  •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話語緣起
    但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安德烈·高茲、赫伯特·馬爾庫塞、居伊·德波等西方學者已在不同的理論平臺上,不約而同地傳遞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與觀點,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共同促成了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話語的誕生。第一,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話語始於馬克思主義對生態問題的討論。
  • 東莞再添15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7個社會科學普及標兵基地
    12月11日上午,東莞市文明單位揭牌暨東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授牌儀式舉行。儀式為東莞市文明單位、省特級檔案綜合管理單位揭牌,並為15個東莞市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和7個東莞市社會科學普及標兵基地授牌。近年來,市社科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講話精神及《廣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精神,大力推進社科普及工作,舉辦了首屆東莞「社科杯」徵文演講大賽、社科基地體驗遊等活動,提高了我市社科普及工作受眾面、覆蓋面和影響力。
  • 陳康令:「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話語陷阱
    「修昔底德陷阱」是精心包裝的話語陷阱,中國思想界應跳出這一話語限定,積極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關係理論。 「修昔底德陷阱」的由來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首任院長、貝爾弗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利森,是「修昔底德陷阱」的提出者。早在2012年和2013年,他便在《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闡述這一觀點。
  • 「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舉行
    據新華社天津12月20日電  (記者李鯤、張宇琪)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19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
  • 菏澤市第二十八 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
    日期:[2013年09月20日] -- 菏澤日報 -- 版次:[A3] 菏 澤 市 第 二 十 八 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名單 關於表彰菏澤市第二十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成果的決定
  • 10部人權藍皮書見證中國人權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於12月19日在線上舉行。此次研討會總結了人權藍皮書10年來的歷程、經驗和貢獻,旨在推進中國人權的話語創新和理論發展。
  • 綠色語法視角下的生態話語分析
    我們可以將韓禮德所提出的「綠色語法」作為生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石,在語篇分析實踐操作中,通過整合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所包含的純理功能、語法隱喻、語境等方面的內容,從語言本體層面和語境層面去建構生態話語分析框架。
  • 「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研討會舉行 聚焦...
    由中國人權研究會和南開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人權藍皮書10周年暨中國人權理念、話語和理論」視頻研討會12月19日舉行,主會場設在天津。來自國內有關人權研究機構的5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中國人權理論、人權表達、人權道路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山東省第三十四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部分獲獎成果推介(一)
    作為全省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最高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於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論述,不斷完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為人民做學問為中心、以定性和定量評價為手段、以高考管理監督模式為保障、以公眾普遍高度認可為支撐的評價體系,在實踐中取得很好成效,在學術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導向作用。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社會科學,什麼是社會主義科學和資本主義科學
    02什麼是社會科學顯然,如果該科學的定義是正確的,那麼這個科學的定義就應該能理論聯繫實際,就應該能融會貫通於各個有關科學的詞彙。比如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就是在一定時間,一定範圍和一定條件下被人們充分認可的有關社會存在的社會科學。在此,小編要特別指出的是,「在一定範圍」被「充分認可」的觀點,在一定範圍內就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