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CK這個牌子是什麼印象?
或許是張藝興的一張海報。
Calvin Klein雖然比不上一線奢侈大牌,但也算是時尚圈裡經久不衰的美國老牌。
品牌同名設計師Calvin Klein在1968年創建了這個品牌,推崇極簡主義和現代感。
除了經營一些基礎服飾,香水、牛仔、高級成衣也是它家的重要市場。
CK的畫風通常是這樣的:
選用的模特基本都是同類型偏骨感的身材,要不就是性感火辣的形象。
CK內衣廣告
就連曾經選用的被稱為「Calvin Klein的首個大碼模特」並一度引發bodyshame公憤的模特,也是這樣的:
Myla Dalbesio
看起來散發著女性的柔美和個性,幾乎看不出任何「大碼」的痕跡。
而今天,一副巨大的黑人變性女性的CK內衣廣告海報,正在紐約曼哈頓的街頭俯瞰著城市街道。
不同於以往選用的模特形象,也非一般的大碼模特。
這次選用的模特身份之特殊,以至於廣告一鋪出來,就迎來了鋪天蓋地的爭議。
她身上有著太多的標籤:黑人、胖、變性人,同時還是一名蕾絲邊。
沒錯,這是現在的CK。
這名模特的名字叫傑瑞·瓊斯(Jari Johns)。
她不僅詮釋了審美的包容,也毫無疑問迎合了當下美國大眾的政治正確。
黑人至上。
客觀來說,我們沒有資格對他人的形象評頭論足。
何況鏡頭面前,傑瑞·瓊斯也的確展現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自信美。
從審美角度來說,社會對身份「獨特」的傑瑞·瓊斯展現了包容,撇去目前美國的大環境,這件事本身是具有正能量的。
社會本身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從來沒有那麼多接近完美「標準」的人。
但每個人都有展現自信個體美的權力。
在BLM運動如火如荼的當下美國,選用一名黑人模特本身已經迎合了想要在各界「推陳出新」、推崇黑人至上的大眾。
而CK在此基礎上的多重「破圈」,打破了以往的設定。
胖,黑,變性人,蕾絲邊的多重標籤,讓傑瑞·瓊斯一下子火了。
可一旦作為公眾人物,本身就不得不接受來自大眾的不同審美。
自然就會有人願意接受這種多元化審美,舉雙手雙腳贊成。
也有人不願意接受,甚至充斥著本能的生理拒絕。
贊成和反對的聲音同時充斥著推特。
贊成者包容這種「女性美」,為BLM讓路:
「我get到了。這很有趣。重新定義女性美,即戴假髮的黑色胖男人。社會不能再抱怨了,他們(黑人)一直被迫生活在缺乏美感的創作中。」
反對者則直言:「噁心」、「病態」。
這個模特形象甚至讓網友們刷新了對CK的三觀,決定再也不買CK的產品:
「根據卡爾文·克萊因(Calvin Klein)的品牌,今天女性的形象是一個肥胖的非裔美國男性,穿著女性服裝。
我不允許一個醜陋的男人侮辱我,把這種女性形象強加於人,所以我決定再也不買卡爾文·克萊因(Calvin Klein)的產品了。」
一千個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沒有人會去怪罪審美,美從來就沒有固定的界限,美的標準也從來不是唯一的。
但這張俯瞰著曼哈頓的海報卻足以引發人們的感慨:
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啊……
圖源:Jari Jones本人ins
事實上,傑瑞·瓊斯的形象並不是CK獨樹一幟的形象,她是CK在今年驕傲運動(#PROUDINMYCALVINS)的一部分。
每年世界各地都有為了慶祝社會上少數群體的驕傲節,CK今年策劃的這個主題由9名LGBTQ模特組成,其中包括變性女同性戀瓊斯。
其他8位模特包括巴西變裝皇后 Pabllo Vittar、YouTube上的變性名人Chella Man、流行藝術家Gia Woods,以及出演《13個原因》的男同性戀Tommy Dorfman。
Pabllo Vittar
傑瑞·瓊斯對自己入選CK的活動非常自豪,她在ins上表示:
「能做最真實的自己,展現一個經常被妖魔化、騷擾、讓人覺得醜陋、不值得、甚至被殺害的身體,真是莫大的榮耀和快樂。」
如果放在任何一個和平的輿論環境,CK的選擇大概都起不到如今的效果。
單從傳播效果來看,CK無疑已經成功了。
早年甚至被打上body shame標籤的品牌形象,一下子成為「多元審美」的課代表。
品牌本身也不是做大碼的,卻迎合政治正確和PROUD背景,用這些模特成功在時尚圈造勢。
CK看中的是打破世俗的理念?還是一如傑瑞·瓊斯這樣的模特身上的特殊標籤?
圖源:Jari Jones本人ins
從現象來看,政治正確無疑正在重塑美國人的世俗生活。
在護膚化妝品領域,繼強生的美白產品遭抵制後,歐萊雅也因為美白產品遭到指責。
網友還發起#不會再用歐萊雅的活動,用把歐萊雅扔進垃圾桶的視頻來抵制這個牌子。
在歷史政治領域,美國密西西比州降下1894年設計制定,也是目前唯一含南方邦聯戰旗圖案的州旗,宣布更改州旗。
南方邦聯戰旗標誌為紅底藍色交叉,上有13顆白星,在今日美國通常被視作蓄奴制度和種族主義象徵。
普林斯頓大學董事會當地時間26日投票決定將前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從該校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命名中除名,
1948年起,普林斯頓大學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就開始以威爾遜的名字命名。
如今這個美國前總統被學院除名,是由於威爾遜支持種族隔離政策。
甚至有人在美國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起了「更改美國國旗和國歌」的請願。
短短兩天內,該請願便獲得一百萬多網民的支持。
現行版本的美國國旗自1960年沿用至今,旗上13個交替的紅白條紋代表了北美最初的13個殖民地,藍底上的50個白星則代表了50個州。
顯然,這個國旗如今在一部分人眼中已經過時了。
圖源:微博
為了聲援BLM,國旗左上角原本藍色的底色被修改成黑色;
象徵50個州的白色星星則被改為卡通人物曼尼·赫夫利(Manny Helffley),該形象來自美國喜劇作品《小屁孩日記》。
請願發起人稱,曼尼·赫夫利代表了團結、正義、不惹麻煩;
星條旗的紅色橫條也被改成黃色。
不開玩笑,這就是美國網友設計的新國旗。
無論是CK具有爭議的模特,還是扔美白產品、改州旗、還有前段時間哥倫布被「砍頭」、耶魯被要求改名……
這是如今「政治正確」下的美國。
在這種大環境下,CK選用模特本身的出發點,也很難讓人將其與「做一件讓人身心自由的內衣」相關聯。
審美多元化是好事,但矯枉過正,就有可能引發審美扭曲。
超重肥胖也不應該被美化視為政治正確,畢竟它始終存在健康風險。
美國正在用一些主觀判斷代替科學事實,然後服務於意識形態。
無論審美如何界定,科學和既定事實卻不該被改變。
也許突然有一天,他們回過神來,從BLM的洪流中解散,就會看到美國社會已經被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