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預報實現預期目標 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 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2020-12-13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12月1日電(記者 李弘揚)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三五」期間,以智能網格預報為基礎的全國氣象預報業務格局構建完成,為氣象防災減災和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經第三方評估,「十三五」期間氣象預報各項重點任務基本完成,預期目標已經實現。

五年來,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氣溫和降水月預測評分提高2分,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2020年,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創歷史新高;颱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減小到65公裡,為歷史最好成績,穩居國際先進行列;提前6個月的ENSO預測技巧達到0.8,MJO預測技巧超過20天,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氣象局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戰略,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在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氣象服務保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效益。全國2474個縣的暴雨洪澇災害風險普查完成,多尺度流域面雨量估測預報業務精細到4254個中小流域,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預報實現逐小時更新。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性氣候可行性論證納入政府審批,1700餘項城市規劃、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完成氣候可行性論證,風能太陽能資源監測評估預報一體化平臺建成,網格化環境氣象影響評價業務建立,PM2.5、臭氧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時效提高到15天。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面向11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風雲氣象衛星資料。

預報能力的提升,源自技術的進步。這五年,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趨於成熟。如今,我國GRAPES全球模式解析度達25公裡,區域模式解析度達3公裡;全球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45公裡,區域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10公裡至30公裡。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並在預報服務中得到廣泛應用。智能網格預報正式業務運行,30天內預報空間解析度達到5公裡,24小時預報時間解析度精細到1小時,中國成為實現數位化網格預報的少數國家;氣候預測業務完成以模式為基礎、動力與統計相結合的客觀化轉變。

在技術進步的同時,氣象預報作業方式發生重大變革。繼經驗預報、傳統預報之後,氣象預報進入智能預報時代。站點預報向網格預報業務迭代,全國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形成,人工智慧、大數據、雲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預報中得以有效應用。技術進步還將預報員從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從「勤耕作」向「重技術」轉變,從「辛苦型」向「效率型」轉變。

五年來,氣象預報領域創新引領發展理念不斷深化,研究型業務建設推動科研業務融合發展,引領業務水平再上新臺階。預報員隊伍整體素質穩步提升,在建立穩定有序人才梯隊的同時,創新能力也不斷提高。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我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 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12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趨於成熟,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 天津海洋氣象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渤海預報解析度精細到1公裡
    而由市氣象局為其提供的逐小時海洋氣象預報和氣象預警信息,為過往船隻的指揮調度提供了重要決策依據。「作為一名紮根海洋氣象預報業務領域十餘年的一員,我見證了天津海洋氣象的發展。我們緊緊圍繞海上航運、遠洋工程、港口發展需求,按照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開拓創新,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 天氣舞臺頻演「反轉劇」,各種影響因素變幻莫測——氣象預報如何...
    鄞州區氣象局與鹹祥鎮政府合作,以國家海洋局潮汐數據及市海洋與漁業信息監測中心現場海水透明度、濁度觀測數據為基礎,結合溫度、風向、能見度、降水等氣象因素,推出鹹祥藍海氣象指數,為遊客提供科學觀賞指南。  近年來,基於氣象大數據開發的智能網格預報技術,可以將預報時效延長到10天,預報精度細化到5公裡,預報準確率與服務滿意度穩步提高。
  • 完善氣象監測體系努力實現精準預報
    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蔡奇對冬奧氣象工作提出要求。  會議對過去五年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給予肯定,指出未來一年是冬奧籌辦全力衝刺、全面就緒、決戰決勝的關鍵時期,要高質量完成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賽會服務保障工作,立足長遠做好可持續發展和賽後利用工作。  針對冬奧氣象工作,蔡奇強調,要完善氣象監測體系,努力實現精準預報。
  • 氣象賦能,墨跡天氣轉型升級氣象綜合服務平臺
    當前,隨著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及新興技術正在改變著世界產業的格局,而這樣的改變,在依託技術發展的氣象服務行業尤為明顯:在C端,用戶的需求日益多樣化,氣象企業需要不斷升級產品的使用體驗;在B端,越來越多行業企業開始意識到氣象服務對於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的氣象服務解決方案成為剛需。
  • 科普|天氣預報為何越來越準?
    我國已建成門類齊全的綜合氣象觀測網為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求,國家十分重視氣象觀測站的建設和探測手段的創新,使得我國大氣探測技術取得顯著發展和對地球觀測系統的不斷加強。當前,我國已經建成天基、空基和地基相結合,門類比較齊全,布局基本合理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 天氣預報百分百準確?誤會啦!實際準確率87%
    福州新聞網4月25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近日,演員金瀚在朋友圈發文,稱其出海玩帆板遇上了「颱風」,並吐槽「來颱風,氣象部門居然沒有預測到」云云。儘管事實證明其所稱的「颱風」乃強對流天氣,但天氣預報是否百分百準確還是成了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
  • 墨跡天氣APP:預報更精準,安心出行每一天
    從程小姐的經歷可以看到,不準確的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造成一系列困擾,而若是能夠做到精準預報,則完全可以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那麼,如何才能做到精準預報呢?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在精準預報方面,墨跡天氣交出了一份優質的「答卷」。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在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龔建東的工作生涯裡有兩個時刻最令他振奮——其一發生在2018年7月,帶有四維變分同化系統的GRAPES全球預報系統實現業務運行,中國成為繼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以及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之後,自主建立了氣象資料四維變分同化業務系統的國家。
  • ——《新聞聯播天氣預報》四十年曆程回顧及展望
    截至目前,《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依託中央電視臺CCTV-1和CCTV-新聞頻道並機播出,全年累計覆蓋超過8億電視觀眾,日均觀眾規模超過5000萬人次。40年來,節目積極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歷史洪流,歷經氣象業務服務、影視媒體時代變遷,服務產品和領域不斷拓展,節目形式迭代升級,始終是中央電視臺黃金時段收視率最高和最受百姓喜愛的節目之一。
  • 從天氣應用到氣象服務平臺 墨跡天氣實現C端+B端全方位布局
    作為國內領先的氣象服務平臺,墨跡天氣通過為用戶提供精準全面的天氣查詢服務,在成立10年間累積了7億用戶,月活用戶超過1.5億,佔據了國內C端氣象服務市場近70%的份額。同時,洞察到B端氣象服務的廣闊市場,墨跡天氣於2016年成立了企業氣象服務品牌「墨跡赤必」,布局B端市場,突破傳統氣象商業模式的局限,實現了「C端+B端」的全方位戰略布局。
  • 海南553個氣象站覆蓋陸海空天 氣象立體觀測網成形
    對此,我省氣象部門主動謀劃、積極作為,圍繞「智慧氣象」和「精準監測」發展目標,以大數據云平臺和國家氣候觀象臺項目建設為抓手,深化海南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地面觀測自動化工作機制,加快推進觀測系統裝備保障社會化工作機制。
  • 氣象要為海洋經濟發展服務
    了解氣象知識,有助於我們趨利避害,發展經濟。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海上航運業、海上製鹽化工業、海洋漁業都跨入了世界大國行列,海洋石油天然氣工業、海水養殖業和濱海旅遊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這些都對海洋氣象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陝西開展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大氣穩定度...
    昨日,由陝西省氣象臺製作的首期《空氣汙染氣象條件公報》對外正式發布。即日起,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省氣象局每天兩次開展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有效應對陝西秋冬季霾和空氣汙染天氣,促進全省氣象部門積極參與陝西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 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分析:數據更多,你的天氣預報會更準
    古人說「天有不測風雲」,就是用天氣變化的無常來形容世間很多事情的變化毫無規律,但到了21世紀,現在已經是「天有可測風雲」——在科技水平不斷進步的今天,天氣預報水平也迅速發展,大家可以輕鬆的獲取天氣預報,來規劃穿衣、出行,各種生產工作也可以靠天氣預報來規避風險和尋找機會。
  • 天氣預報一定是準確的嗎?聽聽濟南市氣象臺怎麼說
    每天下午2點到4點是天氣預報主要的製作時段,此時濟南市氣象臺裡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緊張的進行實時分析與總結。據濟南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張永婧介紹,現在天氣預報的製作主要是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判斷,主要包括實況和數值預報兩種。其中,實況資料是指氣象觀測站實際測到的溫度、氣壓、溼度、風向風力等要素,既包括地面的情況也包括高空的情況。
  • 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然而近日來不少公眾卻發現,氣象部門的預報或是手機APP的天氣提示當中,對於溼度的預報往往「一帶而過」,有時甚至直接略過。有傳言表示,氣象部門已經不再預報溼度!那麼,溼度預報到底重要嗎?氣象部門真的取消溼度預報了麼?絕對溼度≠相對溼度許多南方人冬天來北方,往往覺得空氣乾燥、皮膚難受;而許多北方人夏天去南方,又會感覺異常潮溼、無比悶熱。
  • 「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天氣預報上線
    由中國自主研發、全覆蓋137個籤約國家(地區)的「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城市天氣預報服務專網(http://ydyl.cma.gov.cn/),2020年1月1日正式開通上線,公眾可登錄中國一帶一路官網、中國氣象局網,實時獲取目標城市未來5天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