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丁亦鑫)記者從中國氣象局12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完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數值預報業務體系基本形成,集約高效的實況業務體系基本建立,無縫隙氣象預報業務體系趨於成熟,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據了解,在國家、省、市、縣四級氣象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氣象預報準確率穩步提升,與「十二五」期間相比,常規氣象要素短期預報準確率平均提升2.28%,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提升3.5%。
截至2020年10月,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9%,強對流天氣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颱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減小到65公裡,穩居國際先進行列; PM2.5、臭氧汙染氣象條件預報時效提高到15天;對拉尼娜、厄爾尼諾等氣候事件的預測能力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天氣預報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43個城市。
預報能力的提升,源自技術的進步。我國GRAPES全球模式解析度達25公裡,區域模式解析度達3公裡;全球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45公裡,研發的區域氣候模式解析度達到30公裡。智能網格預報正式業務運行,30天內預報空間解析度達到5公裡,24小時預報時間解析度精細到1小時,中國成為實現數位化網格預報的少數國家。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美麗)
【來源:人民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