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高瓴的鞋櫃

2021-02-14 虎嗅APP

百麗自從在去年成為了高瓴的「鞋櫃」之後,就開啟了「變形」之路,如今,這家曾經的鞋業巨頭,在私有化完成近一年之後,開始放大招了。

「土味」百麗的小動作

百麗最近的一個動作就是將輕奢女鞋品牌73hours收入囊中。

73hours的產品定位與百麗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很不一樣。它的目標人群是消費能力較高的年輕都市白領,線上客單價在1600左右,而百麗的客單價一直不算高,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百麗的客單價在536元,而且是在同比增長了269%的情況下。

這個品牌還有著百麗做的不算成功的電商渠道。資料顯示:73hours的線上線下銷售額比例基本處在持平或是4 : 6的範圍;其25~29歲的客戶佔比超4成,是最主流的客戶,均單價最高的是29~34歲。而這正是百麗急需要拉攏回來的,正在拋棄百麗的年輕消費群體。

收購73hours,百麗的品牌矩陣中多了一名輕奢先鋒,最起碼在觀感上,百麗的鞋子終於不那麼「難看」了。

「土味」百麗,抬腳進軍輕奢市場。與此同時,它還在活躍在新零售的概念裡。

今年2月初,百麗旗下品牌TATA在深圳開出為期7天的快閃店,當然,智能貨架、RFID晶片這些被高頻提及的新零售元素少不了;3月份,百麗開始運行鞋履定製微信平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腳型數據定製鞋子,雖然她們還得先跑到實體店用百麗的3D足型掃描儀進行測量;在剛過去的7月份,百麗與依圖科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準備建設智慧門店.

這大概是一直在走下坡路的百麗開始的反擊。

百麗的下坡路

百麗的下坡路,是從2012年開始的。

那個時候,零售的線下渠道正在轉向購物中心,但百麗鋪滿的卻還是各大百貨商場。同時,它還和逐漸崛起的電商生態撞了個滿懷,其經營開始變得日益困難。

《財經雜誌》文章《百麗退市啟示錄》中分析道:電商的崛起,不僅將銷售從線下轉到了線上,而且還讓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產品的性價比。而在線下,百貨商場向購物中心的轉向,也讓百麗20多年積累的渠道優勢不斷弱化。

於是,百麗國際的鞋類業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之後幾年的表現,在其公開的數據上有著明顯的體現:2014財年Q4以來,其同店銷售額錄得連續13個季度負增長,其股價也在與日具減。

賣場裡,百麗旗下的門店也開始關店止損。公開資料顯示,2015~2016財年,百麗的關店數量達到366家,外界調侃百麗從原來的「兩天開一家新店」的盛景,變成了「兩天關一家門店」的蕭條景象,也並不誇張。

百麗所受到的衝擊不止來自於電商,它還面對著自身的品牌老化和口碑問題。

沒錯,佔領了各大賣場的百麗鞋子,沒能繼續佔領消費者的心智。消費大環境下,女性的消費能力和品位都在發生著轉變,百麗的設計和款式已經不能滿足於女性用戶的「消費升級」了。尤其在一線城市的白領人群看來,百麗已經走上了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定位的不歸路,即越來越「土」,但定價卻沒有走低的趨勢。

在價位差不多的前提下,她們寧願去選擇設計更新穎、創新能力更強的小眾設計師品牌或者國外品牌。上述百麗收購73hours,就可以被看作是它試圖彌補自己在輕奢市場和產品設計上的短板。

當然,百麗不是沒有嘗試過自救。

早在2016年,百麗在其中期業績發布會上發布了轉型計劃。調整定價、對線下鞋類店鋪做減法,加強線上渠道銷庫存的能力。但是,效果卻並不如意。

2017年年中,「鞋王」百麗走到了歷史的拐點,正式宣布私有化。

高瓴資本集團牽頭、鼎暉投資以及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參與組成的財團,向百麗國際提出私有化建議,收購總價531億港元,高瓴資本手握57.6%的股份控股百麗。這也是當年香港最大的一起併購案。

高瓴的意志

加入高瓴資本意志的百麗,終於開始打新零售的主意。

高瓴資本張磊曾在百麗中高層戰略會議上如是說:最有機會打造C2M的公司是百麗。百麗做的事情,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做不了。

百麗當時的一些問題,從高瓴的角度看,反而成了張磊口中的「寶藏」。張磊認為,百麗直營門店每日600多萬的進店人數,相當於網際網路概念中的600萬DAU(日活躍用戶數量),而科技公司口中的網際網路理念,不管是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顧客對接工廠),還是快時尚供應鏈,還是無縫連結,唯一有機會實現的公司就是百麗。

因為在他看來,百麗有著生產商、渠道商和供應鏈的一體化,這對高瓴來說,就有了改造的先決條件和空間。

張磊也曾對外明確表示過:「高瓴資本收購了百麗以後,重新審視這家傳統企業,用網際網路思維的形式思考可以幫助它做什麼。」高瓴希望把百麗打造成一家零售基礎服務提供商,新零售和C2M,就是高瓴對百麗提出的新的要求。

高瓴大旗一揮,百麗的轉型就提上了日程。百麗的內部架構被進行了徹底的改造,加入新業務事業部,整合營銷部,重建網銷中心,組建新零售運營團隊.

2018年4月份,百麗交出了轉型一年來的成績單。盛放公開透露,百麗2017年的終端零售總額超過了500億元。其中,鞋類業務結束了連續3年下滑態勢,在2017年取得銷售增長,並且利潤增長達到了雙位數。

當然,這更多的是得益於整個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

2018年第一季度,百麗的銷售額同比增長58%,其他各品牌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比之下,百麗Q1的銷售件數及轉化率就需要再加一把勁了,TOP10的鞋履品牌中,客單價最高的百麗有著最低的銷售件數(15萬)和最低的轉化率(0.9%)。

但不管怎樣,嘗到了甜頭、成績開始有回暖趨勢的百麗,如今似乎已安心地做起了高瓴的「鞋櫃」。

73hours不會是百麗收購名單中的最後一個,高瓴的意志已經全面滲入了百麗,而高瓴能不能把這個曾經的鞋王再次抬上王座?都且看著呢。

 虎Cares 

案例研習+現場實戰體驗

五大明星案例搞懂新零售之【虎嗅-虎跑團線下參訪】

8.30號正式起航,詳情點擊「盒馬參訪」

並可獲得由虎嗅精選聯合虎跑團共同打造的

「新零售精選案例」電子書

19.9入手,限量300份發售中👇

相關焦點

  • 百麗二度上市 伴80%負債率 高瓴資本砸下的302億元 暗藏危與機
    不過,在百麗的私有化進程中,高瓴卻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亞洲最大的對衝基金,參與中概股私有化是高瓴資本的投資策略之一,其此前也曾經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比如智聯招聘、藥明康德、愛奇藝等。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與上述案例不同的是,高瓴此前參與的私有化企業其持股比例和話語權均掌握在管理團隊手中,高瓴資本更多是一個參與方,而在百麗的私有化進程當中,高瓴資本則是控股股東,有更強的話語權。」那麼,高瓴在百麗私有化過程中為什麼一定保留控制權,這種做法對資本意味著什麼?
  • 高瓴資本大手筆入主格力,格力會是下一個百麗嗎?
    高瓴資本大手筆入主格力,格力會是下一個百麗嗎?在與厚樸資本的競爭中,高瓴資本張磊最終勝出,順利拿下了格力電器15%的股權。高瓴資本成立於2005年,投資覆蓋TMT、消費零售、醫療健康、企業服務、能源與製造業等領域,投資案例包括百度、騰訊、京東、美團點評、滴滴出行、摩拜單車、藥明康德、信達生物等。珠海明駿是高瓴資本旗下的投資公司,而格物厚德的大股東則是厚樸投資。此前,董明珠曾與格力高管共同出資成立投資公司,引發市場對董明珠是否要參與格力投資的猜測。
  • 高瓴在賭什麼?
    高瓴關注的消費品牌,既有具有國民普遍關注度的老品牌,也有近年來崛起的新品牌。   「消費升級」和「細分領域」是高瓴投資的關鍵詞,關注點則主要在於這些品牌的技術革新和場景重塑,以及能否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   百麗、良品鋪子、孩子王、江小白、名創優品、喜茶……其中,對良品鋪子和百麗國際的數位化改革,最能代表高瓴對於「新零售」的理解。
  • 百麗重新上市 併購基金如何「錦上添花」?
    不過,在百麗的私有化進程中,高瓴卻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作為亞洲最大的對衝基金,參與中概股私有化是高瓴資本的投資策略之一,其此前也曾經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比如智聯招聘、藥明康德、愛奇藝等。有分析人士就指出,「與上述案例不同的是,高瓴此前參與的私有化企業其持股比例和話語權均掌握在管理團隊手中,高瓴資本更多是一個參與方,而在百麗的私有化進程當中,高瓴資本則是控股股東,有更強的話語權。」那麼,高瓴在百麗私有化過程中為什麼一定保留控制權,這種做法對資本意味著什麼?
  • 百麗蛻變·滔搏國際展未來
    百麗·蟄伏2017年7月27日,百麗集團官網發布公告,宣布其私有化建議生效並正式退市。也意味著「一代鞋王」——百麗的終場落幕。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當時高瓴資本領銜以453億私有化百麗,絕不是單單因為「百麗」這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品牌資產,更看重的時代大趨勢——中國將迎來消費升級的大時代;更看重百麗旗下擁有的國際知名品牌特別是運動品牌的國內代理權
  • 身家170億元的隱秘巨富張磊 將把百麗帶向何處?
    但事實上,百麗背後始終有一位力挺它的男人。他帶領的高瓴資本不僅參與了百麗國際的私有化退市,還持有百麗57.6%的股份,成為百麗私有化後的新任控股大股東。   他叫張磊,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與百麗這種英雄間的惺惺相惜,讓他成為了力攬狂瀾排解誹議的霸道總裁。就在10月10日,他才剛剛在百麗中層戰略研討會上,解釋了高瓴投資百麗的四大原因,在業內頗為轟動。
  • 富途解讀|高瓴資本新動作!直接持股一代鞋王子公司,消費領域投資...
    三年前,高瓴資本和鼎暉投資以453億港元完成「一代鞋王」百麗國際港股私有化退市,轟動資本市場。去年10月,高瓴操刀百麗旗下滔搏上市,上市當日市值超過570億港元。 這中間,這兩家機構都獲利頗豐。就在剛剛,高瓴與滔搏的合作又有了新進展!
  • 百麗捲土重來!旗下幫阿迪耐克賣鞋的滔搏運動赴港IPO
    在運動服飾風潮的消費趨勢下,滔搏運動的未來前景被看好作者 | Yohanna 一代鞋王百麗集團雖因業績持續下滑而從港股私有化退市,但在加入高瓴資本後很快啟動了轉型策略 2017年4月,高瓴集團、鼎暉投資及百麗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於武和盛放組成財團,宣布以531億港元私有化百麗集團,這是港交所歷史上金額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私有化過後,高瓴資本合計持有百麗56.81%的股份,成為百麗新的控股股東,鼎暉投資持有12.06%,百麗鞋類事業部總裁兼新業務事業部總裁盛放和於武等管理層合計持有31.13%。
  • 投資樂刻和滔搏之後,高瓴資本這次押注冰雪運動
    記者 | 羅盈盈繼投資樂刻體育和操刀滔搏上市之後,高瓴資本在體育領域再有新動作。這一次是投資國內冰雪運動,4月29日,高瓴資本宣布與知名單板滑雪品牌Burton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營Burton在中國市場的業務。
  • 高瓴交出「半條命」:為了董明珠放棄一個董事會席位 失去了多數席位
    中標結果公布後,輿論先是羨慕,而最終方案出爐後,卻又多了些揶揄:原來高瓴是給董明珠打工的。這個先例可不是PE同行們想要的。高瓴為了拿下格力,付出的代價是不是有點大了? 高瓴多年來一直很「擅長」引起爭議,從京東到百麗都如此。張磊對此也心知肚明,收購百麗後,張磊自己還開玩笑:「別人都說這會不會是高瓴的滑鐵盧。」
  • 高瓴資本大撤退?
    高瓴資本大撤退? 港股近期頻現減持,滔搏國際今天也公告控股股東百麗將減持2.7億股,涉資約29億港元。開盤後,滔搏國際應聲大跌,全天跌超12%,86億港元市值蒸發。滔搏上市還不到一年,百麗便開始套現,而其實控人正式知名PE機構高瓴資本。
  • 高瓴暴擊消費股!減持滔搏套現29億,啤酒「巨頭」也沒逃過
    大股東套現29億港元,高瓴是幕後控制人 滔搏國際今日發布公告,稱2020年6月10日,公司控股股東百麗體育知會公司,其已與美林訂立大宗交易協議。
  • 跟著高瓴去炒股,不愁沒有鈔票數
    如果要問哪些機構的「車」最有吸引力,高瓴資本(簡稱「高瓴」)肯定是其中之一。2020年12月21日,高瓴資本斥資158億拿下隆基股份6%股權。消息傳出,市場立刻聞風而動,當天隆基股份以漲停收盤,股價報85.42元,創下歷史新高。在以散戶為主的A股市場,這明顯是高瓴號召力的體現。在一級市場,高瓴的名字無人不知,有意思的是,即使到了風格迥異的二級市場,高瓴依然是投資風向標。
  • 剛剛,百麗王者歸來!滔搏國際香港敲鐘上市,市值超過550億港元!
    2017年7月27日,「一代鞋王」百麗被高瓴資本私有化,正式從港交所退市,僅僅2年之後,就在資本市場捲土重來,真實上演了一場王者歸來!但之後在電商崛起等影響下,核心女鞋業務業績不振,股價低迷,「不轉型就會死掉,最差情況還未到來」「為了更好的明天」,百麗國際最終選擇退市。 2017年7月,百麗國際被高瓴資本、鼎暉投資、及百麗執行董事於武、盛放組成的聯合要約人,以每股6.3港元,進行私有化收購,對應市值531億港元,創下港交所私有化最高紀錄。
  • 最前線丨幫阿迪耐克賣鞋的滔搏運動赴港IPO 高瓴資本幫了大忙
    鞋王百麗「捲土重來」。滔博運動是國內最大鞋履零售商百麗國際旗下的運動業務板塊,擁有中國最大且高度下沉的運動鞋服直營門店網絡,覆蓋中國30個省份的近270個城市,擁有8300餘家運動用品直營店鋪,包括單一品牌門店和集合多品牌的自有門店,其中自有門店均以TopSports 和 Foss命名,分銷代理包括阿迪達斯、耐克、彪馬、匡威、萬斯等多個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
  • 最前線丨幫阿迪耐克賣鞋的滔搏運動赴港IPO,高瓴資本幫了大忙
    滔搏運動是國內最大鞋履零售商百麗國際旗下的運動業務板塊,擁有中國最大且高度下沉的運動鞋服直營門店網絡,覆蓋中國30個省份的近270個城市,擁有8300餘家運動用品直營店鋪,包括單一品牌門店和集合多品牌的自有門店,其中自有門店均以TopSports 和 Foss命名,分銷代理包括阿迪達斯、耐克、彪馬、匡威、萬斯等多個國際知名的運動品牌。
  • 百麗老矣,旗下滔搏運動尚能飯否?
    此次百麗拆分滔搏運動板塊單獨赴港IPO,正是抓住了中國運動服飾增長的市場,用漂亮的數據證明自己的轉錢能力,再戰資本市場。但資本市場充滿了腥風血雨,這一點百麗早有體會,此次押注運動市場,再度IPO,百麗會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一、頹敗的傳統鞋業與增長的運動業務2007年,百麗國際在港交所敲鐘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港元。
  • 滔搏國際遭大股東減持:高瓴為實控人,消費品新風向已大變
    高瓴真的不再看好消費品了嗎?滔搏的控股股東是百麗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此次減持後,仍然持有滔搏國際78.45%的股份。滔搏國際的股權結構依舊十分集中穩定。然而,此次減持卻為市場傳遞出了滔搏國際背後資本的態度。
  • 百麗退市,那些年我們穿過的百麗鞋……
    在70、80後的鞋櫃中,一定曾經有過一雙百麗!說不定各位「蜈蚣精」回家翻翻,還能翻出很久不穿的那一雙百麗鞋。▲百麗旗下品牌百麗國際CEO盛百椒曾經說過:凡是女人路過的地方,都要有百麗。他也的確做到了。(曾經叫好一片,如今……)↓↓↓Sweet--Anan:10年上大二,買了一雙百麗短靴899。轉眼現在一雙百麗的短靴要1599,並且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還是以前那雙好看 。以前百麗的鞋子每一雙都喜歡,現在沒有一雙喜歡的,15年思加圖每雙都喜歡,今年思加圖價格沒有降,款式感覺就是幾年不變 。
  • 百麗 , 殺回來了!
    百麗是一個人人熟知的品牌,曾經的百麗將其稱為「中國女鞋零售巨頭」都不為過,這兩年百麗看到自身品牌還有不足,意識到品牌要想發展起來必須改變!基於這些思考百麗開始全線改變,從產品到營銷策略進行改變,百麗轉型之路也就從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