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繪畫!寄情於山水間!創作才能無止境!潘恒基書畫作品印象!

2020-12-21 讀寫人家

書法繪畫!寄情於山水間!創作才能無止境!潘恒基書畫作品印象!

平生,我不擅長書法和繪畫,但卻喜歡書法和繪畫,平時也結交了大部分書畫家,有中書協和中國美協會員,也有省書協和省美協會員,也有市一級的會員,當然也有不是會員,卻書法繪畫寫的依然精彩的人。

與他們找交道,能讓人心情得到愉悅,讓人感受到文化的薰陶,讓人接受到文化氣息的再教育。

可不,幾年前通過參觀潘恒基山水畫作品展覽,不但認識了潘恒基先生,也認識了他的畫作,經過同他的幾次交往,更加深了我對他的書畫作品及其他本人的印象。他是一位文化人,但他又沒有一些文化人的清高,而是謙虛和善,平易近人,用「德才兼備藝術家」稱呼他一點也不為過。

第一次認識潘恒基先生是在麥積區馬跑泉鎮潘集寨村他的家裡,4月3日,我慕名前去拜訪潘先生,他在客廳只掛出一幅作品,當我問他為什麼在這裡不多掛出幾幅自己的作品,向客人展示呢?他笑了一下說:「這裡不是展廳,在這裡向客人展示作品讓客人覺得我在炫耀,如果客人真正喜歡我的書畫,我會將他們帶到二樓畫室進行交流探討」。他的確不善張揚,也不善向人展示。

第二次與潘恒基先生見面,是他在麥積區文化館舉行的山水畫作品展上,那天見他,他忙得不亦樂乎,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一臉的謙恭,無論是對他的老師,還是前來觀看的市、區領導,即便是一些普通書畫愛好者,他都一一介紹其作品,並很友好地邀請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提出意見,他一邊招呼大家觀看,一邊站在畫室聽行家們的評價。

通過兩次見面,我對潘恒基先生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他字阿旭,號柯村夫,1947年生,天水市麥積區人,自幼酷愛美術,在西北師大美術函授班刻苦學習,中央電視臺夕陽紅「高級山水畫」研討班不斷鑽研,師承劉寶平、雷振楊諸先生,擅長國畫山水,兼花鳥。

作品曾在2003年被麥積區「麥積情韻」赴上海浦東新區展出,曾參加香港回歸十周年書畫大賽,翰墨情深全國書畫大賽,紀念秋收起義80周年書畫大賽,作品多次獲得金銀獎;獲第二屆「東方杯」全國老年書畫大賽一等獎;作品編入「紅色經典雅集」,「書畫名家精品大典」永久收藏,並授予「德才兼備藝術家」稱號。

潘先生性格開放,對人熱情。對山水畫相當痴迷,一有時間就不斷學習鑽研,並與同行進行交流,通過他不斷學習,與書畫大家的交流,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藝術文化博大精深,歷經長遠千載,魄力依然,在世界藝術中綻放出燦爛奪目的輝煌。中國書畫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不僅是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有著得天獨厚的豐富內容,這就深深地吸引了他,讓他在山水畫中不能自拔,而是更加痴迷,更加專業。

其實,他並沒有打算舉辦這次畫展,他的畫儘管拿了多個獎項,令同行們讚嘆不已,更讓鄉村增添了榮耀,但他還是繼續默默無聞地作畫作人。一次偶然的機會,麥積區文聯的一位朋友看到他的畫後,感到很驚異,如此精品畫作,怎麼能讓他深藏閨閣無人識?於是他啟發潘恒基說:「畫作不錯,辦一次畫展,讓你的作品見太陽,聽取一下大家的建議,批評指正,這樣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書畫水平。」這句話讓他增添了舉辦展覽的信心,他也想聽聽大家的意見,想在山水畫作中有更高的造詣,更大的提高。

從潘恒基先生書畫作品中看出,他的書畫作品細膩,畫法到位,畫技獨特,每幅畫作都很有氣勢和力度。所畫山水幅幅反映了家鄉的面貌,家鄉的發展,家鄉的進步,作品中展示小橋流水,自然風景,農耕生活,庭院趣事,個個活靈活現,看其畫如同進入現實生活。從他的畫作中感受到了其對藝術的酷愛和事業的追求,並對家鄉人的熱愛。

畫家既要做好畫,更要做好人,而潘恒基先生不但做了一位好人,品德高尚,更作了些好畫,作品高雅,可以說是德藝雙馨。他在鄉親們中口碑很好,其畫作在同行及其各位大師間也很看好,觀看者也個個讚賞不已,他的確是位「德才兼備的藝術家」。

書法繪畫,是文學藝術作品,要寄情於山水間,才能讓創作無止境,才能真正創作出自己中意,大家喜歡的作品,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關焦點

  • 寄情詩書畫,丹青意無涯——範茂強繪畫作品欣賞
    範茂強,一九七零年生人,祖籍福建松溪,自幼博覽群書愛好廣泛,師從多位書畫名家,潛心治學、筆耕不輟。遍臨真草隸篆習古人,遊歷名山大川師自然,後旅居齊魯書畫多年,深耕古今文學名著,研習中外書畫典藏,具有紮實的國學傳統功底,別具韻味的書法特點,精湛獨到的繪畫藝術風格,堪稱詩書畫三絕。
  • 古人創作的書法作品,因為寓意太高深,讓現代人很難看懂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相信大家都知道,古人創作的書法作品,因為太高深,讓現代人很難看懂,也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馮承素 蘭亭序局部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書畫作品給人的感覺非常專業,而且很難被普通人理解,作為一位歷盡人生繁華的書畫大師,弘一法師具有非常高的思想境界,由他創作的書法作品,更加讓人難以理解
  • 「書畫名家」著名書畫家範雲峰藝術作品賞析
    他是一位集書法、繪畫、詩歌、佛學、美學及市場營銷管理等學科於一身的藝術家,寬闊的藝術情懷、精煉的技藝、厚重的文化內涵、飄逸的表達和復古回歸的美學思想造就了他的書畫作品具有一種厚重的氣質。這種厚重來自於他對自然的感恩、對歷史的敬畏、對生命的體悟和對歲月的梳理。在這種厚重中,可以讀出畫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對美學的多元思考、對創作的艱辛實踐、對閱歷的文化積澱。
  • 「藝術中國」——童志江繪畫作品鑑賞
    作品年鑑:89年7月,國畫作品獲「遵義杯」全國書畫印大賽銀獎;90年9月,國畫作品獲「晶興杯」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92年8月,書法作品獲「希望杯」全國書畫大賽銀獎;93年3月,書法作品入選「和平杯」國際書畫大賽
  • 執著此生無倦意——周廣勝書畫藝術隨筆
    當時恰逢學校開辦書法課,廣勝如魚得水,如饑似渴,終日與筆墨為伍。「日日臨池,舒戕我心,自得其樂,痴思長繩以系日,常至深夜不覺累。」這是廣勝三十歲時對那段碑影飄飄、帖意翩翩的中師歲月的深情追憶。讀大學期間,廣勝的專業是政教,然而對他而言,不油不潤充滿清氣的書法藝術始終難脫納蘭詞裡山一程水一程的牽掛。
  • 花鳥畫,寓意寄情的墨中美,畫家趙雅清創作欣賞
    趙雅清畫花鳥以筆墨取勝筆墨和色彩背後給人們留下了無窮的審美空間……花鳥畫,寓意寄情的墨中美!花鳥畫經過千百年的積累和沉澱,展示出多種多樣的藝術美,寓意寄情便是美的表現之一。雖然西方也有以花與鳥的題材表現繪畫,但多屬靜物寫生範疇,而中國則是以詩一般的境界去造景立意,以高尚情操和審美情趣寓於筆墨畫面之中。畫家在具體的藝術表現過程中,運用激情的筆墨痕跡來心理活動狀態,抒發內心思想感情,通過畫面的構圖氛圍、對象造型、色調明暗、題款等體現出來。下面請欣賞畫家趙雅清的水墨花鳥畫。
  • 書畫作伴 翰墨人生
    近日,走進金鰲書畫學會這個「大家庭」,發現這裡匯聚了樂清一批幾十年如一日堅守陣地,痴愛書畫的老師。他們以書畫交友,互相促進,增強友誼,使更多的書畫愛好者能在這個平臺上展現才能,並漫步在藝術的殿堂。 尚文光作品衣著樸素、不善言談,是尚文光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今年78歲的他,談起與畫畫的故事,滔滔不絕。幼年的尚文光就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
  • 沈周的繪畫思想
    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27G歷代經典書法套裝,4100幅西方大師經典油畫,臨摹學習絕佳素材!沈周不應科舉,專事詩文、書畫,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傳世作品有《廬山高圖》《秋林話舊圖》《滄州趣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聞》等。沈周獨特的繪畫思想影響其藝術創造,從而培養出像文徵明、唐寅等具有巨大影響的藝術家。沈周和許多藝術家一樣,重視學習古人之法。由於他祖父、伯父、父親都喜愛書畫,所以沈周從少年時代開始就向父輩們學習書法藝術。
  • 書畫家楊進祿書畫作品賞析!
    書畫實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幾千年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布衣百姓,湧現出諸多傳承千古的書畫大家,在文人墨客們的不斷代傳承下,書畫這一中華文化的精髓,得以不斷地傳承,展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從那時起,正統書法和紅色書畫藝術就早早烙印在他的腦海。轉業後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從事自己摯愛的藝術。他創作的毛主席畫像在毛主席誕辰115周年被毛新宇將軍收藏。山水畫《一山飛峙大江邊、浪下三吳換新顏》在朱德誕辰12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上榮獲金獎並被收藏。包括CCTV在內的多家電視臺及各大新聞媒體對其作品進行了廣泛報導,得到了業內人士高度的評價。
  • 遷安書畫愛好者與國畫名家李涵先生面對面
    在遷安市閻家店鄉手工抄紙產業園的陳列室內,享有盛譽的國畫大家李涵先生神採飛揚地揮毫潑墨,為遷安書畫藝術界人士及書畫愛好者呈現了一道藝術視覺盛宴。  李涵先生與遷安結緣,源自於遷安書畫造紙。「遷安書畫紙韌性足,吸墨性能好,久存不變色,不腐不蛀。」李老對遷安紙很是認可。
  • 「中華魂—何山書畫藝術展」在廣西開幕
    日前,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主辦、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美術館承辦的「中華魂——何山書畫藝術展」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美術館開幕,來自廣西區內外的眾多學者、藝術家、企業家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上,藝術家何山向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捐贈了藝術作品《君子之花》《西出陽關》,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黃軒莊代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接受捐贈。本次展覽集中展出了何山數十年藝術創作中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涉及彩墨、重彩、書法、油畫、壁畫等多種藝術門類,共60餘件。
  • 李一「寫山」:當代書法創作的獨特景觀
    李一寫山照中國古代書家和工匠在峰嶺間開闢榛莽,歷經風雨,煙雲供養,留下了摩崖書法這一立於天地山川之間的藝術。在強調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今天,如何傳承豐厚的文化傳統,並根據時代的需要創造出適應現代審美的摩崖作品?
  • 黃義釗創作的繪畫作品,畫面氣勢恢宏,讓人深深地震撼了
    藍鷹書畫專注於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在古人的繪畫作品當中,潑墨寫意的創作手法頗為常見,這也體現出了國畫的精髓。不過出生於1994年的黃義釗,雖然只有二十幾歲的年齡,不過對潑墨山水畫情有獨鍾,由他創作的繪畫作品,有一種渾然天成的寫意感,吸引了眾多繪畫愛好者的關注。
  • 寄情山水寫山魂一一中國美協會員李發鶴山水作品賞析
    品其作品,布局機巧,筆墨精練,賦彩樸真,翁鬱華滋,峻健壯闊,意於象外,頗具大師之風。其作品已成為藝術品市場競逐炙品,極具收藏、投資價值(墨笑編輯)!李發鶴先生近照李發鶴(筆名東鶴)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職業書畫家,1968年冬月生於吉林一偏僻山村,自幼酷愛書畫,天生左撇子,從師而得教,雙手皆通。
  • 《九思齋人書畫作品選》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展在遂舉行
    《九思齋人書畫作品選》首發式暨書畫作品展在遂舉行 新聞來源:遂寧新聞網
  • 他比八大山人多「一大」,自稱九大山人,書法繪畫水平如何?
    原本這個宋莊「九大山人」還真如「山人」一般不為人知,但近期他畫的一幅山水欲賣一億的消息傳開,書畫圈一下轟動,大家奔走相告:古有「八大山人」算什麼呀,大家都來看看宋莊的「九大山人」啦……那這個比「八大山人」還多一大的「九大山人」,年輕力壯、在宋莊活蹦亂跳的現代藝術家,他的書法繪畫水平如何呢?憑啥一幅畫要賣一個億呢?他又憑啥給自己取了個比八大山人還多一大的名號呢?
  • 黃賓虹:我的書法勝於繪畫,但別人不這麼看
    黃賓虹書法作品 但是不同於其繪畫創作,黃賓虹留下來的書法作品中鮮有落款、題跋等,甚至多數是一些練習時的隨性之作,亦或是與親友學生之間的信札之物
  • 清新文化創始人張凡凡書畫作品選
    當我們讀完她的詩歌論文,看過她的書畫作品,再聽她的歌曲,總能引發讚嘆不已的感慨。她的詩,文如其人,清秀典致。以她的詩歌譜出的樂曲婉轉悠揚。她的聲音清純乾淨圓潤,被評為「最清新聲音」。她的書畫作品充滿古意和創新。她以「清」的風格創始了清新文化,在這個複雜浮躁多變的社會裡,她執著地追求著自己古典的、清新的、純美的情懷,宛如一泓清泉流過這喧囂的世界,又似幽蘭處於山谷中。
  • 齊魯書畫界名家軼事:關友聲書法作品會「唱」崑曲
    俞被聲音吸引,順著街巷拐來拐去,串門過院,終於找到聲音源頭,可他抬頭一看,竟然是一副書法作品,而這美妙的崑曲,竟然就是從書法作品中流出的。這幅書法正是關友聲所作。喬顯佳拜訪歐陽秉森(中)當時,關老剛書寫完此作將其懸掛起來,並正同濟南書畫大家左次修先生站著欣賞,聊天。
  • 從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談高建群書畫藝術創作
    不是像西方傳統繪畫那樣在科學與藝術的結合中去再現自然。高建群藝術創作追求「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人民」,也是以旋律塑造書畫意象。其最近創作的《中國文化密碼》、《我的避難所(高建群大疫百日作品百集匯選)》、《心經》等都是塑造抒情寫意的意象的佳作。作品從平面上拉開,讓空間在時間的推移中示現幽深、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