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博物館的力量能有多大?
這段歷史告訴你,
它可以拯救一座城。
如今,一城一館,幾乎成為城市的基礎配置,藝術文化不再高高在上,永居神壇。逛逛展覽,看看畫作,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
但你或許不知道,早在23年前,有一座博物館不僅能供人消遣,還曾拯救一座城。
如果你是一個藝術愛好者,應該不會對這座博物館感到陌生,它就是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如果你不怎麼關注藝術,那你也一定看過《鐵達尼號》。在船沉沒時,那個依舊保持紳士風度,和船員要一杯白蘭地的富商,就是這個博物館的締造者——所羅門·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的弟弟班傑明·古根海姆(Benjami Guggenheim)。而諷刺的是,他當時是和秘密情人一起登上的鐵達尼號。
班傑明·古根海姆照片
古根海姆家族(Guggenheim Family)是一個有著阿什肯納茲猶太人(Ashkenazi Jews)血統的美國家族,他們坐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財富,一直以經營慈善事業、現代藝術和航空業聞名於世。
古根海姆家族合照
在他們締造的帝國裡,古根海姆系列博物館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要知道,把博物館開成連鎖店,那可不是一般的壕氣沖天啊。
美國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
義大利威尼斯佩吉·古根海姆美術館
人物小知識
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是鐵達尼號遇難富商班傑明的女兒。這位女性是美國現代藝術史上的驕傲。
利用父親在海難中留給她的50萬美元遺產,佩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冒險進行收藏,並以獨特的眼光發掘和贊助了許多藝術家,成為一位充滿傳奇的女藝術贊助人。值得一提的是,她還曾與藝術大師杜尚有過一段風流戀情。她的第一本回憶錄《Out of This Century》中,她稱自己一生有過400多位情人。
德國柏林古根海姆博物館
杜拜阿布達比古根海姆博物館(在建)
而且,下面這座博物館還曾改寫一座城市的衰落命運。
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
或許能相遇都是命運?
1997年11月15日,西班牙北部城市——畢爾巴鄂(Bilbao)開始了逆天改命。
這一天,耗時7年設計修建的古根海姆博物館正式開館運營了。這時的畢爾巴鄂人,甚至是全世界都沒有想到,這個造型奇特的博物館在那一年吸引了130萬遊客,使得該區域的整體收入增加了2.1億美元,甚至在將來成為了這座工業小城發展的新引擎。
畢爾巴鄂城市風景
20世紀70年代,畢爾巴鄂一度以出口鐵礦石和製造鐵器聞名。到了80年代,經濟危機沉重打擊了這裡賴以生存的重工業,1983年的洪災又對城市中心造成破壞,曾經是歐洲重要的鋼鐵及造船業中心的畢爾巴鄂,開始出現經濟增長乏力和城市人口減少的現象。
畢爾巴鄂港口
漸漸地,各種城市弊病也暴露出來,城市內部用地布局混亂,環境汙染和城市交通堵塞......尤其是中心區廢棄的碼頭及大量的造船廠,使濱水地區的城市功能衰退,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在形勢最惡劣的時候,其失業率甚至達到了25%。1989年,巴斯克恐怖軍事集團ETA利用轎車爆炸殺死3名警官,畢爾巴鄂局勢徹底跌入低谷。
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區ETA組織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為了擺脫困境,復興城市,巴斯克政府決心進行城市改造,之後一套看起來足夠真誠的推動城市復興的規劃孕育而生,那就是把畢爾巴鄂建成國際性的商貿文化中心和旅遊中心。
或許命運就是這麼充滿趣味性。就在畢爾巴鄂面臨著城市轉型的難題時,古根海姆家族也剛剛收到了來自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拒信,不接受他們在當地建造博物館的合作提議。
畢爾巴鄂重振城市的那個階段,也正是古根海姆博物館有意拓展歐洲版圖的時期。
於是,處於低谷的他們不謀而合。
讓博物館成為一件視覺作品
所以,到底如何把畢爾巴鄂建成國際性的商貿文化旅遊中心?
畢竟這座工業城市歷史不夠長、名頭不夠響、風俗不夠奇、景色不夠佳......
古根海姆家族的加入,讓這個問題得到解答:
先建立一個有分量、且具有地標性的文化建築?
1991年,畢爾巴鄂市政府與古根海姆基金會共同做出了一項對城市發展影響深遠的決定:邀請美國建築大師弗蘭克·蓋裡操刀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建築設計。這位62歲的猶太建築師,一直以設計具有奇特不規則曲線造型的建築而著稱,被稱作建築界的畢卡索。
人物小知識
弗蘭克·蓋裡(Frank Gehry)
他的解構主義設計理念,最擅長以扭曲線條塑造外觀的建築聞名於世。他作品的獨特之處,是將大量的多角平面、傾斜結構、倒轉形式結合視覺效應運用到設計圖紙中。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LV基金會藝術館(FONDATION LOUIS VUITTON)都是他的作品。
LV基金會藝術館
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
弗蘭克·蓋裡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設計草圖
1993-1997在建期間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古根海姆博物館造型奇特,既像來自外星的飛船,又像達利的畫作一樣有點超現實的味道。它的表面由多個不規則的流線型多面體構成,3.3萬塊鈦金屬片覆蓋在表面,在光照下散發出耀眼的金屬光澤,與該市長久以來的造船業傳統遙相呼應。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全景
它以奇幻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創造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奇蹟,歐洲媒體盛讚它是「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不僅成為歐洲著名建築聖地和現代藝術殿堂,而且也成為了畢爾巴鄂的象徵。
與此同時,古根海姆家族還利用強大的藝術資源,為這座新式博物館添置了許多有名的作品,與藝術家們達成長期的合作。
2005年,藝術家理察·塞拉 Richard Serra的作品《The Matter of Time 》在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展出。
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內部
它的誕生,改變了一座城市的命運,開創了「以文化帶動城市發展」的成功典範。博物館建成後,僅僅6年,啟動項目的資金便全部收回,為該地區帶來1億5千萬歐元的收入。此外,這座現代藝術博物館還創造了4萬5千個就業機會。博物館參觀人數逐年遞增,很快突破年參觀人數百萬人次,直接門票收入佔到全市收入的4%,帶動的相關產業的收入則佔到20%以上。
2004年威尼斯雙年展,畢爾巴鄂市榮獲世界最佳城建規劃獎。
古根海姆的現任館長理察·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說「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的巨大成功,在於它全面展示了,博物館不僅可以讓一座城市吸引到遊客,還能讓它正面且積極地轉變自身的心理設定。」
換句話說,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Guggenheim Museum)不僅改變了外界人士對這座城市的看法,還改變了這座城市對其自身的看法。
對旅行中的人而言,這是一座非常適合發朋友圈的當代藝術博物館。
在政客們、城市規劃者、建築師和博物館館長們看來,它代表了文化機構對走下坡路的地區的再造能力。
古根海姆是否還可複製?
如今,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成功案例已成為眾多機構研究的課題,哈佛大學稱之為「古根海姆效應」,它證明了藝術作為一種文化資源所獨有的價值和潛能——文化同樣可以產生巨大的張力和經濟效應。
雖然,每年都有藝術批評家們會去博物館裡,進行一系列的行為藝術,來諷刺古根海姆把藝術變成了連鎖超市中販賣的商品。
2001年,行為藝術家安德烈·弗雷澤(Andrea Fraser)在古根海姆博物館進行行為藝術《小法蘭克和他的鯉魚》,Fraser的表演嘲笑人們在博物館裡都是不懂裝懂的假正經。同時對語音導覽不說人話的傳統也嗤之以鼻。
儘管如此,每年的畢爾巴鄂還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客來旅遊,而古根海姆博物館就是絕對的打卡聖地。
如今,昂貴的文化建築也許很難在寸土寸金的地區中再有市場,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可能會是一個難以複製的偉大成就。
來源:人民日報人民文旅(ID:baidailvxing)
編輯:孔繁榕
資料數據來源:
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館官網
西班牙藝術評論網elindependiente 《Guggenheim Bilbao,20 a os de titanio》
阿真《看古根海姆博物館如何改變一座城市的命運》
-END-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