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視點】
一座值得去看的博物館
天慶博物館展廳
甲 寅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座人文薈萃的宮殿,一片精神財富的海洋。甘肅天慶博物館,就是一座集大成、傳古韻、蓄文脈、承奇技的地方。近萬件藏品貝聯珠貫、高端大雅、縱橫古今。其中,收藏有趙孟頫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錢維城的《富春秋色圖》、齊白石的畫作《雙壽圖》、傅抱石的巨幅畫作《茅山雄姿》、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宗伯集》卷八等,可謂館藏豐富,頗具特色。
稀世珍品 文韻悠長
趙孟頫是宋元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畫家、詩人,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一生抄過的心經共有19件,現存留於世的只有兩件,一件在遼寧省博物館,一件在天慶博物館館藏。
這件作品大約創作於趙孟頫45歲—55歲之間,是他臨習二王階段(王羲之、王獻之)的登峰之作。整件作品260個字,從右往左總共五開,整體超凡脫俗,布白疏朗有致,錯落跳動。通篇通達貫氣,又不至於離散。雖然字字獨立,但牽絲映帶靈動活脫,呼應關照,筆斷意連。
《心經》流轉至今已700餘年,經多人遞藏,封面是譚踽盦題籤條,袁克文題耑並後跋。歷經項元汴、何溥、愛新覺羅·綿億、恭親王奕訢、王懿榮、袁克文、譚踽盦、譚天祺、張靜江遞藏。其中元代大收藏家項元汴在上面鈐蓋鑑藏印達25枚之多,還鈐有「神品」一印,「神品」一印的鈐蓋絕非隨意,項元汴在他收藏的王羲之《平安帖》、王獻之《中秋帖》、歐陽詢《仲尼夢奠帖卷》等作品上都曾鈐蓋過此「神品」印。入清後,被何溥收入囊中,何溥是康熙辛丑進士,官刑部主事。後又被愛新覺羅·綿億收藏,他的父親就是愛新覺羅·永琪。
書畫鑑定界泰鬥徐邦達先生在《古書畫過眼要錄·元明清書法 壹》中也對此冊有詳細記錄。此冊還出版於《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法書全集》卷9,2017年北京故宮舉辦趙孟頫書畫大展,此件《心經》展出並收錄於故宮為此次大展而出版的《趙孟頫書畫全集》一書,在目錄中,有「真跡」二字,這二字也代表了故宮諸位專家學者一致的鑑定意見。
詞臣筆墨 名士情懷
錢維城,字幼安,號稼軒,又號茶山,江蘇武進人,乾隆十年狀元,官刑部侍郎。幼從陳書學畫花卉,稍長染翰作山水,入手即不同凡近。為乾隆朝頗邀宸賞的詞臣畫家。
天慶博物館館藏的《富春秋色圖》長卷山水,款署「臣錢維城恭繪」,當為進呈乾隆御覽之作,是他宮廷山水畫的代表之作。無論從人文內涵,還是表現技法上看,此畫皆體現出錢氏深厚的功力,反映了乾隆皇帝與詞臣們對中國傳統文人精神的理解與闡釋。此卷寫富春山色,始以城郭帆檣江頭景色起,轉以蘆荻漁村,近山遠水,逶迤至崗嶺密布,重巒疊嶂之間。復從莽莽煙樹,溪橋深壑中出。更以蘭若臨江,輕舟遠揚,江流無盡而止。構境取意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而避其簡率悠遠。將寫意山水,逐漸演化為帶有寫實傾向的寫景山水,這是清代宮廷繪畫的大致傾向。畫用淺絳設色,這是黃公望的絕藝,但錢維城取法的仍是張宗蒼,連樹石的造型、用筆都顯見有張氏的影響。不過張氏畫拙而實,錢維城卻顯得靈秀雋雅。
據記載,此畫藏於清宮一百多年之後,流入民間,其間,曾經無錫錢氏味真書屋收藏;又幾十年後,復現於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迄今,此畫雖歷經近三百年流傳,卷幅內部仍基本保存清宮舊貌,畫面神採依舊,品相完好,是錢維城山水畫中的精品佳作。
大道昭彰 文脈所幸
天慶博物館收藏的文淵閣《四庫全書》,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文淵閣《四庫全書》高清影印本,全球限量共20套,該館收藏編號為07號。本套典籍嚴格按照當時「經、史、子、集四部,各依春、夏、秋、冬四色裝潢」,經部以青色絹,史部以赤色絹,子部用月白色絹,集部用灰黑色絹,以色分部,一目了然。
該館還收藏了文瀾閣版《四庫全書——宗伯集》卷八真跡,冊首印璽均鈐「姑息天子之寶」,後為「乾隆御覽之寶」。
此外,天慶博物館還收藏了一套《清敕修大藏經》原經板刷印本。《清敕修大藏經》又稱《乾隆大藏經》或《龍藏》,是我國古代最後一部官刻漢文佛藏經。不僅包括佛教經典,還收錄了元、明、清歷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論著、語錄、史傳和目錄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極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
一冊山河 雙壽松鷹
《明人金箋扇集冊》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陸治、吳彬、魏之克、吳振、陳煥、姚允在、王綦、高陽「明代十二家」所作山水、人物金箋扇面於一冊。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號稱「明四家」,在藝術上較全面地繼承了宋元以來的優秀傳統,題材廣泛,技藝嫻熟,開創一代新風,主導了明代中期吳門畫派的風氣,可稱百代宗師,為後世畫家和藏家追法、寶愛。冊中所畫山水,既有險峻的北方山川,清雅秀潤的南方景致,也有閒適幽靜的田園小景,集中展現了明代文人畫家所嚮往的生活和情趣。
此冊為潘氏聽帆樓舊藏。其中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吳彬、陸治、高陽、吳振八頁原為潘正煒所藏,因有散落,其中有歸伍元蕙者。伍元蕙(清道光至同治),字良謀,麗荃,廣東南海人,為其時著名收藏家。而後潘正煒之孫潘寶鐄極力搜求,除匯集祖父八頁外,增魏之克、陳煥、姚允在、王綦四頁,其王綦一頁得自潘仕成,合為明十二家金箋扇面冊,成不朽之功業。
博物館中還藏有齊白石的巨幅畫作《雙壽圖》。此幅作品創作於1934年,作者時年70歲,題款白石山翁,鈐印「甑屋」「萍翁」。後因機緣巧合,90歲時,又得見此畫,復題一款「雙壽」,記之「白石老人」,並鈐蓋「木人」之印。畫中的老鷹目光如炬,周圍的松針也是根根分明,鷹身同樣大量運用了枯墨,白石老人此時繪畫功力的深不可測從中可見一斑。這也表現出晚年的齊白石老當益壯的豪邁心情。「松鷹」也是齊白石晚年喜作的題材。
科學名人 藏品多元
博物館館藏陳列除了書畫珍品、書籍寶庫外,還有史前彩陶、青銅瑰寶、唐卡、中外名人書札、體育名流紀念品、現當代精品油畫等。
其中,館藏霍金的紅色電動輪椅吸引了筆者的目光,這件珍貴的展品是史蒂芬·霍金20世紀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所乘輪椅,由紅色及褐色皮革包裹,附一金屬腳蹬和一紅色皮革靠墊。在紀錄片《傳奇霍金》中,該輪椅曾在鏡頭中多次出現。霍金的病情在此期間不斷惡化,語言能力也逐漸喪失,只有家人可以一定程度上聽懂他的話。幸運的是,霍金的一位工程師朋友為他訂製了一套代替他語言功能的發聲系統,該系統通過指間的運動選擇屏幕上的高頻詞,並且該系統能夠自我學習。得益於這套系統,霍金終於能夠重新「說話」了。同時,天慶博物館還收藏了霍金的博士畢業論文、所獲最重要的七枚獎章,拇指指紋「籤名」的《時間簡史》和霍金專屬美國空軍飛行員款夾克等,天慶博物館也成為除英國國家科學博物館之外,全球唯一收藏霍金遺物的機構。
除此之外,牛頓青年時期鍊金術手稿、愛因斯坦的親筆信、查爾斯·達爾文的親筆信、居裡夫人的親筆信、錢學森的親筆信等,也讓參觀者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