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導購 原創]
作為國內最暢銷的豪華品牌,奧迪已經經歷了100多年的歷史,它四個圈代表著合併前的四家公司這件事相信也有很多人已經知道了,但是這四個圈背後還隱藏著很多故事,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這些傳奇故事。
奧迪(進口) 奧迪A8L
●1899年-離開Benz & Cie.公司,建立Horch & Cie.公司
說到奧迪就必須要提到奧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他不僅是德國汽車工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奧迪公司的創始人,同時還是霍希公司的創立者。
1899年11月,年僅31歲的霍希辭去了Benz & Cie.公司的汽車製造部總經理職務,離開了曼海姆,在科隆成立了Horch & Cie.公司。在德國,霍希是將鑄鋁技術用於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殼製造,以及製作電力傳輸元件的萬向軸及高強度鋼齒輪的第一人。1901年第一臺霍希汽車誕生。
1899年,在霍希創立Horch & Cie.公司時,品牌標誌就已經誕生。霍希的標誌是一個以「H」和「Horch」組合而成的形似皇冠的標識。到了1901年第一輛霍希汽車誕生時,品牌標誌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車標。霍希也在隨後幾十年裡成為了德國汽車工業和頂尖技術的代表,同時也是優雅、豪華和至尊的代名詞。
1904年,Horch & Cie.公司再次搬遷。在遷至茨維考後,公司開始生產四缸發動機汽車。該種汽車性能極佳,1906年在當時世界上路況最艱難、距離最長的汽車拉力賽(Herkomer Run)中贏得冠軍。兩年後,霍希公司的年銷量第一次突破100輛。
●1909年-在自己的公司幹不下去怎麼辦?再開個新公司
看似順風順水,公司也有著大好的前景,但是生活總是會給你帶來「驚喜」。在1904年生產出高性能四缸發動機汽車並取得汽車拉力賽冠軍後,霍希把很多早在Benz & Cie.公司工作時就開始萌動的創新性想法付諸實施。1909年,霍希研製的六缸發動機汽車未能再續輝煌。在Herkomer Run賽事中失利後,霍希與董事會發生了一場激烈的爭執,爭執過後,生性不羈的霍希毅然決然的離開了自己創立的Horch & Cie.公司。
1909年6月,在離開自己的公司後,霍希決定另起爐灶想成立August Horch Automobiliwerke GmbH公司,但是這引起了霍希公司的起訴,結果奧古斯特·霍希輸掉了官司,霍希被禁止使用自己的名稱來註冊新公司。正當霍希一籌莫展時,朋友弗蘭茲的兒子給了他靈感。有一次,霍希在朋友弗蘭茲家中討論該用什麼名字為新公司命名時,朋友正在寫拉丁語作業的兒子隨口說「叫Audi不好嗎?」。原來horch是德語「傾聽」的意思,而拉丁語中audi也同是「傾聽」之意。霍希在聽到這個建議後如獲至寶,於是奧迪品牌就這樣誕生了。
品牌名稱確定後,標誌也隨之確立。標誌由一個倒三角、半個圓球、數字「1」和「Audi」組合而成,至於它的具體含義,資料記載極少。
奧迪公司成立後便與霍希公司成為了直接競爭對手,畢竟兩家同宗,都遵循霍希的造車理念——只生產動力強勁、高質量的汽車。在隨後的20多年裡,兩家公司各自發展,並且在豪華車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推出了不少經典車型,其中就包括圖中這輛奧迪8缸R型Imperator,以及奧迪8缸SS型Zwickau和霍希8型303。
在自己公司幹不下去了就再開個新公司 ●1932年-兄弟聯手,拉上小弟成立聯盟
20世紀20年代,奧迪、霍希、DKW小奇蹟和漫遊者四家汽車公司各自應對不同的細分市場,相安無事。但流水線組裝和現代化機械設備的使用使生產能力迅速上升,進而要求企業不斷拓展市場,而提高銷量需要投入大量成本;而1932年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也導致豪華汽車市場萎縮,加之國外汽車廠商引發的價格戰使德國車企損失慘重。德國車企發現很難依靠自身來解決財務問題,只能依靠銀行貸款。於是德國薩克森州銀行滿足了集團的貸款需求,不過為了保持其在汽車行業的利益,以奧迪、霍希、DKW小奇蹟和漫遊者四家公司為基礎,建立了汽車聯盟,總資產為1450萬德國馬克。
1933年,汽車聯盟第一次以公司的形象出現在德國汽車展上,汽車聯盟展出了自己的四環標誌,四家公司的商標被揉合在一起,這也就是為什麼奧迪的車標會是四個環的原因。汽車聯盟成立後,霍希繼續專注於3L 8缸以上的頂級豪華車;奧迪主打2.0L-3.3L直列6缸豪華車;漫遊者側重1.6L-2.6L的中型汽車;DKW包攬了1.0L排量以下的小型「國民車」和摩託車,並在二戰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摩託車製造商。
·DKW小奇蹟公司
DKW公司是由喬爾根·斯卡夫特·拉斯姆森於1919年創建的,DKW是蒸汽驅動汽車德文名稱(Dampf Kraft Wagen)的縮寫。公司設立之初主要以生產摩託車為主,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託車生產商,同時也成為世界上佔據領先地位的發動機製造商。
這是當年掛在DKW車頭的標誌,汽車聯盟成立後便迅速發展,並佔領了德國過半的汽車市場。
DKW最早生產的汽車是後輪驅動,在Berlin Spandau製造。1930年末,隨著豪華車銷量下滑,DKW轉變了發展方向,改為生產小型汽車,其委託茨維考工廠開發了搭載600cc兩缸兩衝程摩託車發動機、皮革內飾、木製底盤並採用前輪驅動的車型。該車由奧迪設計師設計,被命名為DKW Front,並在1931年柏林汽車展上的首次亮相中引起轟動。DKW Front在奧迪工廠生產,是當時德國產量最高、最受歡迎的小型汽車,也為汽車普及做出了重要貢獻。
·Wanderer漫遊者公司
漫遊者這一名稱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1896年,與1885年建立於開姆尼斯的Winklhofer & Jaenicke工廠製造的自行車有關。1902年漫遊者開始生產摩託車,1904年第一次試生產汽車。1913年,漫遊者開始批量生產一款名為 「Puppchen」的小型汽車,而且深受大眾喜歡。
因為漫遊者牌汽車性能可靠、質量很高,所以造價也很高。20世紀20年代末,漫遊者試圖用更現代的車型設計和更高性能的發動機來擺脫開始出現的經營危機,但汽車產量仍然下滑,經營也出現了赤字。
在成為汽車聯盟成員後,藉助資金和生產資料的優勢,Wanderer漫遊者推出了一系列經典車型,其中Wanderer W25K Roadster最為著名。車身充滿現代感的線條為汽車聯盟接下來的車型定下了基調。它還是保時捷之父費迪南德·保時捷從工程學校畢業後參與的第一個項目,他參與了這輛車的發動機的設計和製造。
汽車聯盟成立後,也積極參與到了各地的汽車賽事之中,與當時的梅賽德斯-奔馳等強隊展開競爭。為了戰勝對手,汽車聯盟推出了Audi Union Type C賽車,並在1934年往後的三年中在750kg級的方程式賽中獲得了驚人的成績。Audi Union Type C賽車由費迪南德·保時捷博士設計,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中置發動機的GP賽車,該車搭載了一臺排量為6330cc的V16 SOHC發動機,該發動機可在5000rpm是爆發出520Ps的最大馬力。
從1933年到1939年間汽車聯盟成立之後便迅速發展:其銷售額從6千5百萬德國馬克穩步上升至2億7千6百萬德國馬克;員工從8000人增長至23000多人;摩託車的年產量從12000輛增長至59000輛;汽車年產量從17000輛增長至67000輛。
正當汽車聯盟大踏步的往前走時,二戰的爆發讓它們踩下了急剎車。最後一輛民用汽車於1940年下線。從那以後,汽車聯盟被迫按政府指示進行生產,其生產的車輛只用於軍事。
●1949年-公司二次創業,成立AUTO UNION AG
汽車聯盟維持了16年,其最後的三年幾乎只是等待被清算,在那之前的六年中,戰爭幾乎使其汽車經營處於癱瘓狀態。汽車聯盟的所有創新和迅速發展都是在頭七年完成的。戰爭結束以後,汽車聯盟的生產設施被前蘇聯佔領軍沒收並拆除。1948年,該公司從開姆尼斯市的登記名冊上被刪除。此後,1949年汽車聯盟的一些骨幹冒險逃亡到西德,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了一家新的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以下簡稱:新汽車聯盟),它就是今天的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旨在復興老汽車聯盟(Auto Union AG)在薩克森建立的傳統基業和品牌。
在新汽車聯盟創業之時,人們的生活普遍困難,只能使用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在剛開始的幾年中,在英戈爾斯塔特生產的產品只有兩衝程發動機的DKW摩託車和汽車,其餘則是負責向在過去六年戰亂中倖存下來的所有戰前由老汽車聯盟生產的車輛供應備件。到了1959年秋季,新汽車聯盟終於走上了正規,Auto Union 1000 S Coupé問世了,這款轎車在設計上有驚人之舉——其全景擋風玻璃令人心動不已。
●1965年-兩度易手,最終抱上大眾的大腿
新汽車聯盟成立後真的就順風順水了?NO!在經歷了巴伐利亞大罷工後,新汽車聯盟被戴姆勒-奔馳公司收購,但由於長期銷量低迷,新汽車聯盟又被轉手給了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隨著大眾完成收購,新汽車聯盟的標誌也隨即確定。標誌取消了「AUTO UNION」字樣,僅保留了四個圓環。雖然大眾的收購讓新汽車聯盟免遭破產清算,但是兩衝程發動機的時代已經過去,工廠內的DKW汽車成了垃圾,不過還好這時候大眾推出了甲殼蟲汽車,這也成了新汽車聯盟的救命稻草,但也喪失了獨立研發的權利。
隨後在1968年,新汽車聯盟的工程師們背著大眾的狼堡總部,從無到有獨立開發出了戰後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新車型,這款車後來經過討論後使用了奧迪的名稱,而車標使用了全新的四個圈,這就是第一代奧迪100。同時,DKW、漫遊者、霍希品牌被永久的封存。1969年,公司與NSU汽車公司籤立了合併協議,新公司奧迪-NSU成立,雖然有過幾年的風光,但是石油危機讓公司再次受挫。1975年底,汽車工業回暖,奧迪-NSU生產的車也全部更名為奧迪,部分車型還在車側懸掛有上圖的「Audi」標誌。
在品牌完全復甦後,1985年1月1日,奧迪-NSU汽車股份公司重新命名為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同時公司註冊地址從內卡蘇姆遷至英戈爾斯塔特,並且換用了全新的品牌標誌。
●2009年-標誌微調,變化不大
雖然四圓環標誌從1932年就已經開始使用,但是在2009年奧迪百年慶典上,奧迪還是對品牌標誌進行了更改,不過此次調整隻是更換了「Audi」字體,並靠左處理。
當時的設想就是為了在某些場合在品牌標誌上加上「Vprsprung durch Technik」(德文譯為:技術引領進步)的口號,在中國則是「突破科技,啟迪未來」。
●2016年-要跟上扁平化的潮流
2016年,奧迪再次調整了品牌標誌,新標誌刪掉了文字,立體的銀色四圓環標誌也更換為黑色的平面標誌。近期奧迪又發布了新標誌,四個圓環單獨放置不再相連,不過奧迪官方表示,此次換標只是為提醒大家,在疫情期間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
編輯點評:和奔馳不同,百年來奧迪的標誌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雖然霍希、DKW、Wanderer漫遊者早已被塵封,但是四圓環標誌卻一直傳承著四個品牌精誠協作勇往直前的理念。如今,奧迪依舊沿用著「技術引領進步」的口號,不斷探秘新的科技,只為給客戶帶來更好的體驗。
奧迪(進口) 奧迪Q8
精彩內容回顧:
《奔馳車標百年演變史 三叉星竟另有其主?》
《指觸經典車(7) 塵埃之下的經典奧迪200》
《沙漠體驗奧迪Q8 實力重新定義新旗艦》
現在的奧迪竟是「初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