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至11日,第三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皮膚病康復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在廣州隆重召開。本次大會以「智慧引領,科技賦能,創享康復未來」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國皮膚領域的百餘位專家、學者,共同圍繞皮膚領域的新發展、新技術、新理念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通過發揮高端學術會議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普及和加強中國皮膚科醫生的皮膚病康復理念、提升和擴大專委會在皮膚科領域內的影力和號召力,提升、規範和推廣中國皮膚病整體康復能力。
大會期間,由中國康復醫學會專家們倡議,輝瑞製藥支持的中國AD關愛月科普系列活動-專家倡議備書儀式於10月10日舉行,旨在幫助更多的人了解特應性皮炎,掌握特應性皮炎的診療知識與技能,助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並倡議從2021年開始,每年設定一個月為AD關注月。中國康復醫學會皮膚病康復專委會主委張建中教授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內對皮膚性病學基礎研究的深入,我國在皮科領域的診療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進展,不斷有新技術、新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受到了國際一致的認可和讚許,不僅推動了我國皮膚病整體診療水平的飛躍發展,也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皮膚病領域的影響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耕這一領域,爭取研究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同時也要加強對特應性皮炎等皮膚病的科普宣教,將新成果應用於臨床,以期造福更多皮膚病患者。」
特應性皮炎好發於兒童,以劇烈瘙癢為主要症狀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保護、排洩、調節體溫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與其他器官一樣,皮膚也會生病且種類繁多,嚴重可危及生命。在眾多的皮膚病中,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病,通常初發於嬰兒期,部分患者病情遷延至成年,以反覆發作的劇烈瘙癢和皮疹為主要臨床表現。與一般性的溼疹不同,AD患者常合併過敏性鼻炎、哮喘、代謝症候群等其他疾病的發生。
作為皮膚科常見的疾病,特應性皮炎已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數據顯示,全球高達10%的成人和20%的兒童患有AD[1],[2]。隨著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近10餘年我國AD患病率在不斷上升,患者人群涉及各年齡段,尤其是1-7歲年齡段兒童AD發病率為12.94%,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1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更是高達30.48%[3]。
「目前,AD的發病原因尚未明確,與遺傳、環境等因素關係密切。遺傳因素主要影響皮膚屏障功能與免疫平衡。而在環境因素上,氣候變化、生活方式改變、不良情緒等都可能會誘發或加重AD。」張建中教授指出:特應性皮炎病程長、易反覆,使患者飽受瘙癢的折磨,甚至可引起睡眠不足、飲食限制、焦慮抑鬱等問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與工作;特別是對於廣大嬰幼兒患者,AD可能會影響其成長發育、認識功能、注意力等,同時還會給整個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負擔。
國際創新PDE-4抑制外用製劑-非甾體零激素為患者帶來安全新選擇
事實上,特應性皮炎雖然難以治癒,但若能及時規範診療,患者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外用糖皮質激素為AD治療的一線療法[4],能夠有效起到抗炎、止癢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長期大面積使用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皮膚和系統不良反應[5],使得大部分家長不太願意給孩子使用,無法滿足患者的治療需要。
近年來,隨著生物醫藥技術的飛速發展,創新藥PDE-4抑制劑的出現為廣大兒童患者帶來了希望。北京兒童醫院皮膚科主任馬琳教授表示:「PDE-4是AD炎症性細胞因子產生的關鍵調節點,主要通過降解環磷酸腺苷(cAMP)起作用。令人欣喜的是,國內已有創新藥PDE-4抑制劑獲批上市,通過控制炎症反應,可有效、迅速地緩解皮膚瘙癢,消除皮膚損傷等,避免了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有助於提高用藥的依從性,為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
為了進一步規範和指導特應性皮炎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免疫學組在今年2月發布了《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2020)》,提出了特應性皮炎診斷的「中國標準」,並將PDE-4抑制劑納入推薦用藥。
廣州市皮膚病防治所副所長朱慧蘭教授提醒道:「由於特應性皮炎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一定要遵循醫囑,堅持用藥。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AD患者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注意通風換氣,室內溫度適宜;合理飲食,避免食用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避免飲酒和辛辣食物;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皮膚保溼工作,選用合適自己的保溼潤膚劑;儘量選擇純棉面料的貼身衣物等,給予全方位的呵護管理,助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文章來源:美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