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熱門段子,描述沉迷熬夜的年輕人晚上的心裡狀態:也不是不困,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細想想,這說法哪只適合不想睡覺的夜貓子們,簡直是對所有職場人生活態度的精準詮釋。
也不是不想談戀愛,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也不是不想減肥,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也不是不想努力,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也不是不想找工作,就是想再等等,具體等什麼呢,我也不知道...
這狀態像極了怠機狀態的電腦,黑屏睡眠低消耗,等待被人喚醒的一刻。
一直怠機的結局,是關機
喜歡「怠機」,可以說是人的天性。
人性懶惰,怠機舒服,一拍即合。
可電腦告訴我們,一直怠機的結局,不是突然有一天成為AlphaGo,而是把電耗盡就此關機。
疫情肆虐,讓「怠機青年」們體驗了一把「電量耗盡,幾近關機」的狀態。
怠機式攢錢「2月份的信用卡帳單出來了,再過3天花唄的帳單也會到帳,而我的工資遙遙無期。」說到這裡,嘉羽皺著眉頭、面無表情的刷著工作群消息。
92年的嘉羽,在一家小公關公司做商務。從二線城市出來的他是個潮人,身上沒有一點家鄉的影子。
可能是兒時被父母管束太嚴,也可能是從事職業的關係,來到北京不久,嘉羽被各種時尚大牌吸引。「一方面小時候見的不多,另一方面來北京後身邊同事都穿,自己就很想擁有。」
最初由於工資低,嘉羽每次都是攢幾個月工資買一件大牌或者用分期的方式購買。工作時間久了,變成一個月就能買上一件。
及時行樂,享受當下是嘉羽的生活態度。工作5年雖然沒攢下什麼錢,但也不至於負債,每個月的工資都能支付花銷。
「可但是,誰能想到會爆發疫情呢,誰能想到年前談好的客戶年後都鴿呢,誰能想到我這個月只能拿幾千塊的基本工資呢。網上說的『四大皆空』,就是我真實的狀態。」
去年10月份末,突發了一次胃病的嘉羽其實已經下定決心為自己攢點救命錢。可病好了之後,嘉羽又回到怠機狀態:也不是不想攢錢,就是想再等等。買新衣服讓自己快樂不香麼?
現如今,嘉羽想把之前好不容易搶到的兩雙球鞋賣了,解燃眉之急。
「現在開始真的要強迫自己攢錢了,再來一次『突然襲擊』,我怕不是要先GG了。」
怠機式求職美惠的上一份工作在某網際網路大廠的一個創新項目組,2019年上半年,由於該項目的發展一直沒有顯著效果,所以整個項目組都被公司淘汰掉了。
失業的美惠倒也不慌,上班時她就會在周末兼職做代購。一個月飛一次日本或韓國,周五請一天假,算上周末,剛好可以做一次小型代購。
在此之前,美惠就有全職做代購的想法。這次失業,也讓她下定決心全職做代購,用她的話說是:「歇一歇,暫時不想上班了。」
辭去了工作,代購成了美惠所有的收入來源。而全職做代購的她,過得並沒有想像中輕鬆。由於客戶群80%是固定的,化妝品的消耗時間也沒有那麼快,所以一個月最多也就去一趟日本、一趟韓國。
做代購是絕對的體力活,還要放下面子,一個姑娘扛著大包小裹的滿街跑是常事,「要學會厚著臉皮跟別人搶,不然很多東西是買不到的」 。
儘管累,儘管狼狽,但美惠還是很喜歡做代購。時間自由,賺的也夠自己花,買買買本身就令美惠很開心 。
然而10月份的一項家庭決策打亂了她的生活,北漂多年,她和老公終於決定年底在北京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這對她來說,真是幸福的煩惱。
和老公一邊看房,美惠一邊算錢發愁,「買了房之後,每月還貸要1萬多,我老公一個月工資差不多就進去了,我現在代購收入太不穩定,根本沒辦法每個月拿出固定的錢補貼家用。」
於是,因為買房,美惠決定放棄代購重返職場。
一件東西放下容易,再拿起來可難了。
歇了小半年的美惠,每次想到找工作就焦慮心慌,遲遲不願意面對求職這件事。她總是心裡安慰自己,「再等等,沒事兒,不著急。
於是,美惠開啟了怠機模式,直到12月底都還沒開始投簡歷。「心裡就很抗拒找工作這件事,能拖就拖。當時想,算了,也不差這一個月,年後回來正好招聘高峰期,到時候就全身心找工作」。
2020年1月份,美惠拿到了屬於自己的房本,心裡踏實了不少,她也下決心,年後一定開始找工作。
然而所有的計劃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終止了。既無法找工作,代購事業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法做了,美惠如今處於無收入狀態。
儘管這個月不用開始還房貸,但這無法緩解美惠內心的焦慮感,「不知道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是不是還正常招人,等疫情過後再看機會吧,我又擔心錯過人家招聘的時間。反正,現在是比較迷茫焦慮的,不知道該做啥。」
美惠還很後悔,要是早在去年的11月份就開始求職,自己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被動。
現在的美惠每天都在看機會投簡歷,可是「簡歷投了不少,回復卻寥寥無幾哦。」
要待機,別「怠機」
未雨綢繆,是一個非常容易理解,且普世的道理。然而真正願意這樣做,能夠這樣做的人一定是少數。
一方面,道理大多是反人性的。
宅家刷劇比認識新朋友更令人舒適,吃火鍋吸奶茶比減肥更開心,當廢柴比努力更容易,滿足欲望的買買買比攢錢更爽,待在熟悉的領域比進入新環境更令人安心...
這些人性上的懶惰、怯懦、對食物的欲望、對消費的欲望等等,就是令人不斷怠機的原因。
另一方面,「堅信壞事不會落在自己頭上」的僥倖心理,也讓人們心安理得的「怠機」。
而這次疫情的突如其來,給了所有人當頭一棒。
在疫情無差別的攻擊之下,我們看到:
有班可上的職場人,有的被開,有的工資下調。沒班可上的職場人,找不到工作,交不上房租,還不上信用卡、花唄。
當下,像嘉羽和美惠一樣受疫情影響的職場人不在少數。「怠機」者們在災難面前,紛紛電量不足,無法開機。
每每此時,後悔莫及,痛改前非,洗心革面就成了短暫的人生主題詞。一段時間後,又雙叒叕回復原狀。
這樣自己無法掌控的人生一定無法令人滿意。生活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為什麼要每次都被變化打倒在地,卻毫無還手之力呢。
很多人認為人生短暫,將享受當下、及時行樂作為信條。可又有誰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活完這一天?
享受生活的前提,是好好地活下去不是麼。
說了這麼多人人皆知的大道理,只想傳達一個信息:學會待機不「怠機」。
聰明人的人生,是會計算投入產出比的。
日常付出小小的努力,來提高自身能力和壁壘,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
因為有備而來的你,遇到危險扛得住,碰到挑戰不怕輸。
你人生的掌控者,不是不確定的大環境,而是真切的自己。
機遇也會源源不斷找上門。因為機遇,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行吧,爛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