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凌叔華思維導圖(大概)
凌叔華,看到她的名字,是不是想到「八寶箱」風雲,想到她與林徽因爭徐志摩遺產的事呢?
想必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我也不例外呢。
在沒有翻看她的資料前,我對她的印象,只停留在她是徐志摩曾經曖昧過的一個女性,從沒有想到,原來,她的才情可比肩林徽因,甚至有過之而不無及。
可能有些人會說,林徽因是民國第一才女,其他人怎麼可能比得上。話是沒有錯,這話是泰戈爾說的。想來他是在接觸其他人後,才有的看法吧。
在很多人眼中,林徽因的名氣比較大,尤其是《你是人間四月天》,更讓她揚名。
可惜,凌叔華,被人遺忘,遺忘在歷史的長河裡。
倘若不是最近幾年,她的作品開始陸續重新被挖掘出來,作品的價值再次得到肯定。
或許不少人,早已不記得,她到底是誰,又有怎樣的故事。
翻開厚重的歷史,你會發現,大家閨秀是她,才氣女子是她,繪畫天才是她,無數個她,有好的,亦有不好的,仿佛活靈活現地出現在眼前,講述她的故事,她的世界。
02
父親凌福彭
凌叔華,出生於一九零零年三月二十五日的北京官宦之家。
父親凌福彭,當朝一品,善辭章與繪畫,與康有為、曹汝霖同榜進士,後授予翰林院士,並歷任清朝、北洋政府的重要職位。
母親李若蘭,通文墨,愛詩書。凌叔華是她與丈夫所生的第三個孩子,她亦是丈夫的第四任夫人,據說,娶進來,是為了生兒子。一看凌叔華是個女子,便不受重視。
當時的凌家,可謂妻妾成群,各個姨太太之間經常發生爭鬥。凌叔華在彼此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環境中,安全長大到了六歲。
六歲,這一年,是她人生中翻天覆地的一年。之前並不被重視的孩子,一下子成為父親的寵兒,還常被帶到收藏家中看畫。有客人來時,與哥哥淑桂作陪吃飯。這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是莫大的榮幸。
一切的起源,都因那天,她在牆上不經意的塗鴉,被前來拜訪父親的山水畫家王竹林看到,認為她極有天分,如若不學畫畫,實在太可惜。父親在聽到這話後,喜笑顏開,本來就想讓兒女繼承繪畫的衣缽。於是,當即讓女兒拜王竹林為師。
自從遇到王竹林,幸運好似為她打開了大門。
先師從被慈禧欽點的女畫家繆素筠,再師從女畫家郝漱玉,接著跟隨大先生讀書、跟辜鴻銘學英文,所有的一切,命運好像為她安排好了似得,一環扣一環,接連上演。
漸漸地,凌叔華在繪畫方面的功底越來越好,寫作才華開始展露頭角。
03
凌叔華
有一年,天津突發大水,村莊、學校、馬路被淹,大量的房屋損壞,人們流離失所。
於是,凌叔華寫了一篇名為《擬募捐賑災水災啟》,讀來潸然淚下。裡面的每一個字,飽含著她的深情,她的傷心,以及她的同情。
此外,五四運動發生時,學校遊行或到公共場合裡需要用到的文章,皆由她所寫。當時,鄧穎超和許廣平都是她的同學。還有校友會的《會報》,不少內容,均出自她之手。
這樣的女子,在女師讀書期間,創作才華展露無疑,後來會被徐志摩傾心,也並不奇怪了。
然而,此時的她,並不知道,未來的幾年裡,她將遇上人生中第一個暗戀,或者說曖昧的對象吧。
一九二零年,她和妹妹凌淑浩一同考入燕京大學女子學院,並於次年秋天入學。
剛開始,凌叔華讀的是動物系,有兩個原因。
其一,她崇拜的偶像歌德最先學的就是動物系;其二,妹妹凌淑浩要學醫,動物系裡有解剖學,想著可以幫妹妹一點忙。
只是,沒料到,動物系的課程既無聊,解剖課又噁心。
看來,勉強自己學不喜歡的東西,真是一點勁兒也沒有。
直到一九二二年,周作人應聘到燕大。在周作人的幫助下,她得以轉到外文系。
但之前的一年時間裡,她可是一點兒也沒閒著呢。
既然主課不喜歡,又不感興趣,那麼就把重心挪一下,放到她喜歡的繪畫和英文編劇上。
不僅編寫兩個英文短劇《月裡嫦娥》、《天河配》,還邀請好友陸小曼當主演,向梅蘭芳借戲服,更為她贏得兩千元的門票收入,後來拿去賑災了。
而繪畫方面呢,她經常去參加北平畫家的聚會,因而識得齊白石、陳師曾等畫家,可謂收穫不小。
這一年,課程帶給她枯燥,然而課外的活動,卻使她開心、快樂。
原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是可以這麼幸福。
04
徐志摩
一九二四年,凌叔華在《晨報副刊》發表小說處女作《女兒身世太悽涼》,而這篇文章,是她的又一貴人,周作人挑選出來的。
如果說王竹林是她繪畫的啟蒙老師,那麼周作人,一定是她文學上的引領者。
由於小說太過於真實,不少人覺得這是根據她自身的經歷所寫的。而且,還說,凌叔華曾嫁過人,後來又離婚了。
這對於剛踏入文壇的新人而言,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於是,她又給周作人寫了一封信,哭訴內心的不平。這封信又刊登在副刊,凌叔華得以平反。
經過這件事,她的名氣更加大了。之後又陸續發表在《晨報》發表不少小說和散文。
此時,恰逢泰戈爾到北平,不少文學圈的人物都來接待他,比如林徽因、徐志摩、陳西瀅。
是的,沒猜錯,第一個曖昧對象出現,此人就是「大眾情人」徐志摩。
或許有人會疑惑,到底是徐志摩與陸小曼認識早呢,還是徐志摩與凌叔華認識早呢。
其實,凌叔華早於陸小曼之前,認識徐志摩。
當時,大家都知道,徐志摩追求林徽因不成,處於失戀期,泰戈爾訪華,覺得凌叔華是個才女,比林徽因更出色,父親徐申如對凌叔華印象極好,徐志摩本人也喜歡有才氣的女子。
於是,在之後的半年,兩人寫了七八十封信,互訴衷腸。
沒過多久,徐志摩卻認識了陸小曼,相較而言,他更喜歡陸小曼。原來,「大眾情人」也不過如是。凌叔華得知後,立馬斬斷了情絲,對外只說純粹的朋友而已,並無男女之愛。
怎麼說呢,凌叔華怎麼可能不喜歡徐志摩。如果不喜歡,哪一個女生會花半年的時間,和一個不喜歡的人,長期通信呢。那不是找罪受嘛。
幸運的是,陳西瀅在此時踏入凌叔華的世界。他們兩人到底是如何戀愛的,在史學資料裡,毫無可循。儘管後人編織了不少關於兩人的愛情故事,可說的,就是陳西瀅愛凌叔華,大於凌叔華愛陳西瀅。如若不是這樣,凌叔華後來怎麼會出軌,又哪來的一段婚外情呢。
05
凌叔華與陳西瀅結婚照
陳西瀅,因蔡元培的邀請,為北大英文系教授,有「中國的法郎士」之譽。他非常喜歡凌叔華的才氣,漸漸愛上這個充滿才氣的女子。兩人相戀,比徐志摩陸小曼驚天動地的愛情,更是不溫不火之於細水長流。
他們的往來,更多關注的是文學創作。《酒後》一書,就是在陳西瀅的幫助下,出版。之後一年,兩人的感情不斷升溫,凌叔華也創作了很多作品。此時,正是凌叔華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
一九二四年年底,北大創辦《現代評論》的雜誌,陳西瀅主編《閒話》專欄。涉及內容頗多,既有影評,又有對中國人言行舉止的諷刺,還有思考文學與革命之間的關係。
後來,爆發了著名的「抄襲」的爭吵。起因是陳西瀅與魯迅結怨於北京女師大風波,他憑藉著自己的猜測與臆想,並沒有經過證實,誣衊魯迅抄襲。
你想啊,當有人把這盆「髒水」往你身上潑時,怎麼可能不迴避呢。魯迅立刻寫信反駁,反應相當激烈。兩人你來我往,爭鋒相對,事情發展到白熱化的程度。凌叔華寫信告訴周作人,請他不要把她拉入這場戰爭裡。沒過多久,這場紛爭,在周作人的斡旋下,平息了。
這場紛爭反應出來的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劣根性,維護自己的錯誤比維護真理的尊嚴還要賣力氣。可憐,可悲,可嘆。
事情發生時,凌叔華和陳西瀅也有矛盾,不久,也煙消雲散了。
一九二六年,七月十四日。經過兩年多的相戀,終於走進婚姻殿堂。
婚後,凌叔華回陳西瀅無錫老家,看望公婆,卻引起她的不滿。其一,新媳婦到婆家,要伺候公婆,端茶倒水。這對於大家閨秀的凌叔華而言,怎麼可能做到。其二,陳西瀅每個月把工資的四分之三寄給家裡,僅有四分之一自留。凌叔華對於這一點,只能生悶氣。
想想,也對,換成哪一個妻子,都會生氣。丈夫賺來的錢,絕大部分交給家裡,換成誰,都無法忍受吧。
徐志摩寫過胡適的信裡提到,很多朋友覺得他們這對夫妻,根本就不像夫妻。
也許,婚後的凌叔華,並不快樂吧。選擇了一個愛自己的,自己卻並不愛的人,要一同生活,也並非那麼容易。
一九二七年十月,凌叔華和丈夫陳西瀅來到日本帝國大學,研修日本現代文學。他們主動拜訪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三人相談盛歡。
研修間隙,他們不僅去了當地的名勝古蹟,凌叔華完成第一部小說集《花之寺》,陳西瀅完成《少年歌德之創造》的翻譯後,又整理完成《西瀅閒話》。
而且,好友徐志摩來日本看他們,兩人喜出望外。此時,徐志摩正好是去看望泰戈爾的途中,轉到來日本的。
還記得嗎?當時,陸小曼離不了婚,徐志摩不知道怎麼辦,在泰戈爾的建議下,去拜訪他。希望藉此來消除矛盾吧。這個在我看來,卻是徐志摩的逃避之法。
不說徐志摩,因為實在是不喜歡他的人品。
次年九月,兩人返京。
06
凌叔華與陳西瀅
武大成立不久,陳西瀅應王世傑的邀請,擔任文學院院長。
可惜,凌叔華並無留洋背景,只好做全職太太。
剛到武漢,凌叔華並不適應這裡,覺得比起北京的風光,這裡真的不好。不僅冬天經常下雨,而且家裡又陰冷,周圍還沒有朋友。
無聊、寂寞加憂愁,讓一個人頹廢到除了吃,就是喝。
於是,她重新拾起筆,開始創作。
這一年,創作的作品也極其豐富,這裡就不一一敘述了。
一九三零年,沈從文到武大任教,這才給凌叔華帶來一些歡樂。
沒過多久,袁昌英和蘇雪林相繼到武漢任教,凌叔華終於接觸到了朋友,心底的寂寞和煩惱也消散了不少。
對,這就是當時著名的珞珈三傑,意為三為女中豪傑。
三個女人一臺戲,這話一點也沒有錯。這兩人朋友的到來,為她的文學創作,打開了另一道大門。
凌叔華,從來不是自怨自艾,等著別人來找她的人。她會自己找事情做,即使沒有丈夫的陪伴,也在不斷地升值。
誰說,婚姻,不是最好的升值期呢。
一九三零年,第二部小說集《女人》。
苦難,總會給勇於面對的人,以另一番風景。
然而此時,父親凌福彭的健康狀況,越來越糟。次年,去世。資料並沒有提到母親李若蘭是否有帶孩子參加葬禮。
只知,凌福彭就這麼去了。
凌叔華的文字中,並沒有提到父親去世的消息。想來,父親與他而言,並非那麼重要吧。
07
朱利安·貝爾
這一年,也就是一九三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可能你們猜到了吧。
是的,徐志摩搭乘飛機罹難。
緊接著,就發生著名的「八寶箱」風雲事件。
早在在一九二五年三月,徐志摩去歐洲時,不是轉展到過日本嗎?我想,大概是在那個時候,他把八寶箱交給凌叔華的。當時,他告訴她,如果他不能回來,這個箱子裡有凌叔華所需要的資料。
直到徐志摩從歐洲回來後,箱子依舊寄存於凌叔華處。一直到這次遇難。
林徽因在徐志摩去世後,悲痛欲絕。聽聞有箱子在凌叔華處,箱子裡有志摩日記,她多次討要未果,便要求胡適出面,將箱子拿回。於是,凌叔華便將箱子給了林徽因。
可是,當這本日記到林徽因手上後,卻缺少了關鍵的幾頁,林徽因很生氣。
至此,兩大才女結怨。
而那幾頁,凌叔華說,早已給了胡適;胡適說,並沒有此事。
這麼多年過去,到底那幾頁在哪裡,無人知曉,也無從可知。
好在,女兒陳小瀅的降生,為她帶來無窮的歡樂,一掃心底的陰霾。
一九三五年,凌叔華主編武漢日報《現代文藝》副刊,她的文學創作,再次迎來新的高峰,還發掘了臺灣女作家張秀亞這批千裡馬。
這段期間,有一個人悄無聲息地走進了凌叔華的世界。
朱利安·貝爾,英國詩人,是伍爾夫的侄子。機緣巧合,朱利安到武大任外語教師,受到陳西瀅和凌叔華夫婦的照顧。凌叔華極盡地主之誼,幫他買日用品,布置房間,還擔任他的翻譯和社交老師。
沒過多久,朱利安對院長夫人,也就是凌叔華產生了「柏拉圖式」的愛,在和母親通信中,也頻繁提到她。說她聰明有教養,心思細膩,又很會講故事,總之,他很喜歡凌叔華。
但母親並不同意,說他離開後,會給凌叔華帶來嚴重的社會壓力。
事情並不在他母親的控制範圍內,凌叔華還是墜入了愛河。一個從來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女子,怎麼禁得住有「浪蕩子」之稱的朱利安的誘惑。她告訴朱利安,結婚是為了盡義務,更是為了結婚而結婚,事態發展得越來越嚴重,凌叔華打算離婚,和朱利安名正言順的在一起。隨著兩人交往的深入,朱利安得知凌叔華家產豐富,他竟然唆使凌叔華繼承北京家中的財產,還要把姐姐趕出去。
朱利安真的並非良人。
廖鴻英將兩人的曖昧關係,告知了陳西瀅。
終於,曝光於日下。
陳西瀅用極大的寬容,讓凌叔華做決定,最後,她選擇與朱利安斷絕關係。
兩人依舊藕斷絲連,保持密切的書信聯繫。
直到一九三七年,朱利安參加西班牙戰爭,並戰死沙場,這才落下帷幕。
多年後,女兒陳小瀅問父親,為什麼發生這麼多事情,還願意與她在一起。
父親只給了一句話:「你媽媽是個很有才的女人。」
08
母親李若蘭
抗戰爆發,武漢淪陷,舉家前往四川樂山。
居住在樂山,卻並沒有為凌叔華帶來快樂。母親去世,更成為她逃離樂山的理由之一。
這些年來,伍爾夫與凌叔華通信不斷,並鼓勵她創作自傳體小說。後來,《古韻》的出版,一點也不出乎人的意料。
此時,凌叔華早已從北京,再次回到樂山。陳西瀅在國外,忙於主持中英文化協會的工作,無暇顧及凌叔華。
凌叔華自娛自樂,拿起筆,開始一幅幅的繪畫創作。並在成都、樂山接二連三開畫展,售出不少畫作,賺取生活所需。
一九四七年,出任政府常駐巴黎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在巴黎工作。次年,凌叔華帶著女兒前往倫敦,從此以後,定居歐洲。
其實,當時大部分時間,陳西瀅在巴黎工作,凌叔華和女兒在倫敦生活,兩人的交流本來就少,這下子更少了。
到倫敦後,凌叔華辦過三次畫展;參加李四光女兒的婚禮;和好友蘇雪林久別重逢;在維塔的幫助下,出版《古韻》,風靡歐洲。
09
凌叔華與陳西瀅
一九五六年,在好友蘇雪林的推薦下,到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執教,一教就是四年。
她,沒有忘記繪畫和文學創作,筆耕不輟。
她,多次回國,重走當年的路,找回那年的記憶。
殊不知,丈夫陳西瀅的生命已走到盡頭。
一九七零年三月,陳西瀅因腦溢血突然住院,於三月二十九日晚,與世長辭,享年七十四歲。
陳西瀅一去,凌叔華恍然,從未想到,他在生命中扮演這麼重要的角色。一年多的時間,她才從丈夫逝世的痛苦中擺脫出來。
時間好似流水,一晃眼,來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凌叔華被診斷患了惡性腫瘤——乳腺癌;一九八六年,惡性腫瘤擴散。本想回國定居的她,再次被阻攔。
一九八九年冬天,女兒陳小瀅和女婿秦乃瑞陪她回國,住進北京石景山醫院。不幸的是,翌年四月,乳腺癌復發並轉移,凌叔華飽受病痛折磨,精神恍惚。
於一九九零年五月二十二日北京逝世,享年九十歲,與丈夫陳西瀅合葬。
她在人間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會死的。」還說過,「我死一定死在中國。」
這一願望,終於在臨走的最後一刻實現。
10
從左往右依次是,凌叔華、兩個女兒的外甥、凌福彭、凌淑浩、兩個外國人
凌叔華與蘇雪林一樣,葉落歸根。
可能,這是僑居海外文人,都有的心願吧。
不論,之前做了什麼,做錯過什麼,到頭來,不過是一撲黃土,魂歸故裡罷了。
前程往事,煙消雲散。
只當世間來過此人,留下過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他的事,隨風而去吧。
她的故事,有一點,極其打動我。
即使身處苦難,依舊頑強生活;即使無人陪伴,也不自怨自艾,而是再次拾起小興趣,並轉化為大量的財富。
誰說,婚姻,非得圍繞著孩子和家庭轉呢。
單身,是最好的升值期。這一點沒錯,可婚後,亦然吶。
凌叔華,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
《蘇雪林:世紀才女,終生追索屈賦未曾歇》
▲往期推送
微博:簡一的西樓
▼
簡一的西樓
愛寫人物小傳的偽文藝女青年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啊魂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