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裡安:用紅黃藍喚醒你的藝術美感,即使不是藝術生也看過這些

2020-12-15 說史可還行

皮特·科內利斯·蒙德裡安(1872-1944),一個荷蘭畫家,或許說起這個人你沒有印象,但在生活中,你應該會或多或少地看到過他的作品,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這張《紅藍黃構圖II》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這幅畫創作於1930年,畫面僅由色塊組成,共有五種顏色:紅、黃、藍、黑、白,主導顏色是佔據了大半個畫面的紅色塊,其色度相當飽和,顏色鮮豔至極。

黑色其實是起著分界的作用,以粗線條的形式展現出來,將其餘顏色劃分開來,而每個色塊的面積大小不一,黑色粗線條控制著這些顏色矩形,使其在視覺上形成簡潔的結構。

黑白兩色不是主體,大面積的紅和左下方的藍色、右下方的一點點黃色才是最抓人的部分,但也正因為黑白與三原色之間的巧妙分割和組合,才使這個除了色塊和線條之後再無其它的畫面變得動感而富有節奏。這是一幅經典抽象畫,象徵著構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裡安的紅黃藍系列不止這一幅,其它的作品中,依舊是簡潔的色塊,靠線條來分割畫面,由於面積的重組不同,也展示出不一樣的藝術感。

看著這些顏色,你是否感到一絲絲熟悉,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創作人從蒙德裡安的三顏色系列得到了靈感,如法國時裝設計師設計的「蒙德裡安裙」,從裙後來還被博物館珍藏。

家居住宅領域也從他這裡得到了靈感:

越是簡約的藝術就越不容易過時,但簡約不是簡單,還需要有的藝術感的創作,簡約的藝術有時更難實現,就像中國的禪意畫一樣,有時候畫家僅在上面畫一隻鳥、一艘小船,就能營造出非同一般的意境。

蒙德裡安從小接觸美術,立志要當畫家,年輕時候的他受到了海牙畫派畫家——同時也是他的叔父的指導;1892年,蒙德裡安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國立藝術學院,正式接受學院派的訓練。

蒙德裡安初期的繪畫主題是風景畫,如下面這幅風景畫就清楚地表現出了蒙德裡安作為年輕藝術家對海牙畫派的感激之情。

1909年蒙德裡安接觸了新柏拉圖主義和多神論思想,這使他的思想開始發生變化,價值觀的重塑也影響到了他的創作。他發展了一種非表現形式,稱之為新塑主義,他在白色的地面上,畫上縱橫交錯的黑線和三原色。

1909年,《紅色的樹》

1911年,蒙德裡安從荷蘭來到巴黎,標誌著一個深刻變化時期的開始。他遇到了畢卡索等立體主義的實驗,為了將自己融入巴黎前衛派,他還將自己名字的荷蘭語拼寫(Mondriaan)中的 「a 」去掉。

1919年以後,蒙德裡安形成了新的個人形式,他利用基本的元素組成抽象畫面,用抽象的造型和色彩來傳達自己的理念,他主張用幾何形體構成美,因而他的畫作中多用到直線和方塊,再無其它形狀。

蒙德裡安在後期創作中所追求的是純粹的藝術風格,這些紅黃藍顏色看似簡單,卻也是他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創作出來的,其形式自由多變,經過他的精心安排,形成絕對的平衡,所以這些三原色的畫作也成了他幾何抽象風格的代表作。

相關焦點

  • 蒙德裡安的抽象世界,你了解嗎?
    蒙德裡安,荷蘭畫家,你知道這位畫家嗎?他的作品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蒙德裡安的繪畫是理性方法,還是感性方法?蒙德裡安繪畫風格來源於哪裡,作品有何特色呢?通過以下介紹,你會了解的更多!1919年到1938年是蒙德裡安的重要轉變時期,他開始使用基本元素進行創作,蒙德裡安生命的最後四年裡,他的作品畫面的音樂性達到了最高境界。蒙德裡安作品欣賞《紅黃藍構成》蒙德裡安最著名的抽象主義「構圖」作品《紅黃藍構成》,他採用大小不等的紅、黃、藍色域創造出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和穩定的平衡感。
  • 兩分鐘看懂蒙德裡安,現代藝術到底有沒有在胡說八道?
    更糟糕的是,這可能讓觀眾感到羞辱、困惑,從而一輩子對藝術再也提不起興趣。這可不好。但我的經驗告訴我,這些主管並非有意說得晦澀難懂,他們是一群能幹的人,即使觀眾群體越來越多樣,他們依然能找到辦法去迎合對方的口味。
  • 荷蘭幾何抽象畫派的先驅畫家蒙德裡安:用了一生的糾結,畫直線...
    蒙德裡安的畫作開啟了抽象風格派,垂直水平的線條分割,揭示出色塊的音樂與韻律。凝視它們,你會發現宇宙中最質樸的美,乏味的世界瞬間凝練升華。「運用直線與色塊通過意識直覺地引導構造帶來節奏和韻律這些最本質的美我相信這是一種藝術。」
  • 蒙德裡安,可以「聽」的畫《百老匯爵士樂》
    這倒不是他懶,更不是他不會起名字,只因為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他最在乎的事,正是「構圖」。哪怕你沒有聽說過蒙德裡安這個名字,我想你一定也見過他的「構圖*號」,就是用黑色的直線把畫面切成幾塊,再用紅黃藍三原色「隨便」填一下顏色的那種畫。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抽象得不能再抽象。這正是他的標誌,也是他苦心探索許多年最後追尋到的「真相」。
  • YSL、紅藍椅、包浩斯……也許這就是蒙德裡安的意義所在 | 洗洗眼
    ▲ 伊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設計的這條裙子的靈感來自《紅黃藍構圖》,首次將時裝設計和藝術巧妙結合。這種風尚引發了時尚與藝術跨界設計的風潮。後來這些裙子理所應當地進入了時裝史的殿堂,並且有個專用名字「蒙德裡安裙」 (robe Mondrian)。
  • 我用一場旅行,來認識蒙德裡安和他的世界
    Amersfoortse Gidsen 公司「我們覺得這可能影響了他,」她說,「因為如果你周圍這麼多東西都發生了變化,你就會開始對每一件事的真實面目產生疑惑。他開始迷上了科學技術和變革。」旅程的下一站,我搭 2.5 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溫特斯韋克,這是荷蘭的最東面,再往東五英裡左右就會穿過荷德邊境。這裡是蒙德裡安生活過的第二個城鎮。
  • 看過這些名畫背後的故事,你會發現,藝術並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一件商品,冠上「藝術」的名頭瞬間提高身價。由於這個詞自帶含金量,如今被很多人濫用,以至於真正的藝術被掩蓋在利益和偏見裡。我其實並不是藝術生,雖然也喜歡繪畫、手工,但深知這僅僅是藝術的皮毛,並非精髓。這幾年為了豐富自己的見識和尋找創作靈感,看過很多書籍和藝術展覽,我發現,藝術並不是很多人描述和想像的樣子,那些廣為人知的世界名畫也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難懂。
  • 畫格子也能成為大師(蒙德裡安)|叮噹說畫
    如果我們把歷史上的藝術大師們排個座次,蒙德裡安應該可以入選「最難懂大師「排行榜。不信你去問問,看過他的畫的人,一百個裡有九十九個會說,這也算畫?一塊畫布上,只有四五條機械的直線,交叉構成了幾個方格子,格子裡是黃色、藍色、黑色,像是我們用尺子和顏料花兩分鐘畫出來的。畫面看不出任何感情,冷冰冰的,和電腦程式差不多。
  • 蒙德裡安憑什麼用三種顏色就贏得了藝術界的青睞?
    作為現代藝術大師,蒙德裡安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冒險精神了,他大膽無畏的選擇使他成為20世紀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他的《紅黃藍構圖》抽象畫依靠線條和幾何圖形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與他成年後所處的保守的荷蘭藝術環境相差甚遠。那麼是什麼推動蒙德裡安打破界限,撼動了藝術世界呢?
  • 像蒙德裡安一樣作畫
    甚至不用照葫蘆畫瓢,我只需在畫布上塗上或遲疑或堅定,或沒有一點靈魂的黑色線條,保持直角,塗上色塊,我就可以大言不慚地說,瞧,這就是純粹幾何的絕對美感,兩千年前的歐幾裡得見了,一定會從天上或是什麼鬼地方興奮地活過來。  為這幅畫鑲上簡單的鋁框,掛到我狹窄的客廳裡,和屋裡的古典家具形成明顯的對比,一定蓬蓽生輝,光彩奪人。
  • 紅藍黃色塗滿建築,整座城市都變成了蒙德裡安的油畫
    紅黃藍的色塊、水平與垂直線條的元素,很容易讓人猜到,這是荷蘭已故畫家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1929年的代表作《紅黃藍黑的構成》。一百年前,「荷蘭風格派運動」席捲歐洲,作為創始人的蒙德裡安以抽象純樸的幾何形藝術深刻影響後世。6月3日至9月24日,一場關於蒙德裡安的大型回顧展正在荷蘭海牙美術館展出,館藏的全部300件油畫及手稿,將勾勒出蒙德裡安的藝術生涯。
  • 致敬蒙德裡安,極簡設計的靈魂是藝術
    由此形成的蒙德裡安風格,持續流行了100多年,成為設計界的靈感來源。蒙德裡安與他完成的最後一幅作品《Broadway BoogieWoogie》合影,1943年攝影:FritzGlarner保利東江小區銷售中心,從建築到園林,以三原色塊與線條的和諧,體現蒙德裡安式的秩序美。
  • 冷靜的抽象主義——蒙德裡安
    八歲的時候,蒙德裡安就已經立志要做個畫家了。蒙德裡安的家人認為畫家是一個非常不穩定的事業,並不是很贊同蒙德裡安畫畫,蒙德裡安和家裡商量的結果是要拿到美術教師資格證,這樣就可以保證以後的生活。後來蒙德裡安雖然拿到資格證,但是他並沒有從事美術教育。17歲之前,蒙德裡安是跟隨他的叔父學習畫畫的,他的叔叔是個海牙派的畫家,所以蒙德裡安算是得到了寫實浪漫的真傳。
  • 世界藝術之蒙德裡安:你真的看懂我的格子了嗎?
    蒙德裡安的工作室 自然的現實與抽象的現實 蒙德裡安丨文 節選自《西方美術理論文選》在哲學方面,蒙德裡安的藝術源於新柏拉圖主義的神智學——認為一切可見之物都是通過「神靈」而顯現的,所以宇宙從本質上說是精神的而非物質的。他的嚴格的幾何形構成,不僅影響了現代繪畫,而且也影響了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
  • 設計師徐能增——蒙德裡安的藝術創想
    中不偏,庸不易,是做人的態度;中正、平和,是心態;中指好,庸同用,是才氣與內涵。中庸之道,不偏不倚似乎已經成為徐能增的標籤,人浮於世,不管是設計還是人終究還是要回歸本心。 案例賞析 蒙德裡安的藝術創想 「抽象藝術的首要和基本的規律,是藝術的平衡」 當我們重新定義空間形式,重新解構整體空間存在的藝術狀態,與藝術家蒙德裡安的藝術創想達成一致
  • 你知不知道那個「畫格子」的蒙德裡安?
    自畫像蒙德裡安名字裡也有一個安字誒,那讓安仔感覺很親切,安仔第一次看到他的畫的時候,真的覺得很治癒,超舒服。格子簡單而有序的排列,清爽而又神秘,但是蒙德裡安的作品遠不止如此哦!總的來看他的畫以紅,黃,藍三原色繪畫聞名於世(這是重點哦,美術史要考的),很多人看到他的畫都會覺得「這是藝術?」,哈哈哈,確定不是在逗我?。
  • 看點 如何欣賞蒙德裡安?
    目前為止提到的對藝術史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謹慎的分析講到線條如何相交,蒙德裡安如何把他的繪畫塑造成淺浮雕編織。(維亞阿蘭保爾和哈利庫珀的評論裡非常多的證據。)        在這張用我的微距鏡頭拍下的照片中,我的學生試圖複製其中一條條帶邊界的複雜的痕跡。(他戴著塑膠手套以防止顏料裡的有害物質;一些畫家會寧可選擇舊的有毒溶劑而不是新的更安全的材料。)他在徒手作畫,也沒有用紙條輔助,因為他覺得蒙德裡安就是這麼做的。
  • 蒙德裡安在鍾愛畫格子之前畫了些什麼
    ndischer Kirchturm), 1911   蒙德裡安在1906-07年間創作的「夏夜」(Summer Night)中,太陽帶著梵谷的色彩;「奧斯特卡佩的教堂」(Church at Oostkapelle)中所用的「點彩法」有修拉的風格,但這些很快就被捨棄。
  •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
    蒙德裡安的藝術有意識地拘泥、節制,在很多意義上是古典的德勞內是繼修拉之後法國藝術界對同時對比理論進行圖像詮釋的又一偉大畫家。然而,並非將此理論實踐於再現藝術,德勞內創作出一種抽象藝術形式,色彩本身承載了圖畫的意義。這幅畫所繪的是行星天域,與美術家相比,他更像一位科學探究者。
  • 蒙德裡安:可能是比梵谷、畢卡索對我們生活影響更大的藝術家
    不像音樂作品,每一首音樂作品的獨立性很明顯,雖然能從某一個音樂家的樂曲中,聽到熟悉的共性,但這並不妨礙將這些作品當作獨立的藝術成品去對待。而繪畫往往有著一種歷史性,不僅僅有著從古典到現代,從印象派到抽象派等藝術史的沿襲,甚至在每一個畫家身上,他們的前後作品中,都有一種歷史的延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