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幸福是什麼?看師父用十二因緣給你解釋人生!看完受用無比

2020-12-22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26講

十二因緣裡邊一二三四五六,第六是觸,有了感觸。有了感觸,可是諸位在嬰兒階段,我們的欲望一般是不那麼熾盛的,特別是在小孩還沒有發育,開始青春期的時候,甚至他是屬於一個無性的,就是沒有一個性別,相互異性吸引的這個概念他是沒有的,人怎麼來的,他也不知道,就是懵懵懂懂一個初生的這麼一個狀態。

這個時候,人還是比較清淨無染的,慢慢隨著你所謂的青春期,男女性的特徵慢慢發展,異性就開始相續了,這就是開始往外走了。那麼觸完了以後,你一定會有領納苦和樂的感受,就是生出來的那一剎那,受。第七個就是受,受完了就是愛。由於我們有無明的煩惱,所以我們會造業,有種種的業力,所以說有行為。

那麼這個行為導致我們就會帶著這個識去投胎,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投胎以後,慢慢這個意識就生出來了,統歸這都是屬於說第三個識的範疇。第四個就是名色,這個胚胎出現,血肉模糊,但是它有一個嬰兒胚胎。我們現在有時候去打胎怎麼樣,這都是很不好的事情,在殺業裡邊這是算做殺業,造的殺罪。

那麼有時候在還沒有成形的時候打下來的胎兒,這時候其實就是屬於說名色的狀態,慢慢名色,六根長出來了,六入了,六入以後,六入具足了以後,就會生,出胎了,生出來以後跟外界有了接觸了,就是觸。一旦有接觸,就會領納外在的苦和樂的感受,這個時候就叫受,第七個步驟就是受。

受完了以後,有了感受,大家想想,慢慢隨著你的長大,一切的感受欲望越來越熾盛,這個時候一切的感受特別分明,在這種情況下,就會生起執愛,青春期。為什麼我們常說少年貪色,中年貪名,老年貪財。這都是一般一個人一輩子的大概的表現。少年的時候對異性特別的執著,特別的猛烈,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生起愛了。

為了愛就會窮追不捨。為了娶到一個心儀的對象讓她成為我的另一半,那麼我還要養家餬口,跟我的另一半還會傳宗接代生兒子,一輩子就是為了這些,得到這些東西,要開始進行執取了,追求。每天我們要工作,我們的工資,希望儘量高一些,住的房子儘量大一些,開的車子儘量好一點等等等等,不斷這個時候就叫做取了,由於愛的驅使,使我們一定要執取到最好的享受。

我們現在一般不是說,一個人的幸福是什麼,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似乎有時候說,幸福就是為了追求比別人好。所謂的幸福就是為了比別人幸福,可是到底這幸福,就從來不知道轉個身看看什麼是幸福。每天就在一列火車上這樣忘我地奔波,沒完沒了的,就是在造業。所以《地藏經》裡邊說,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剛才我們講到那麼多業的種類,就是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烙印。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會執取不舍的時候,這不是剛才講了,阿賴耶識的種子在噴發的時候,我們執取不舍,被這個世間的幻相所迷惑,在這種情況下,執取不舍的過程中,它又會形成行為的烙印。形成行為的烙印的時候,它又會產生種子,那麼就十二因緣裡邊,第十個就是又有了種子和業力,第十個就是有。

有了種子業力一定會牽引著來生再去投胎,就是生,來生投胎,生了以後,來生還得死,就叫老死。從無明緣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個步驟,就是一個人輪迴的十二個階段,十二因緣。

相關焦點

  •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二因緣
    五、愛,一切環境,對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貪愛,貪得無厭的妄念。六、惡,違背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厭惡。七、欲,順從我所愛的,心中就生貪慾。依此看來,愛的確是生死的根本,煩惱的首惡。古人說:「踏斷腳下紅絲線,跳出紅蓮大火坑」。什麼是腳下紅絲線?就是這個愛字。
  • 佛教的「因緣」與我們所想的不同,一般人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之前一善行說聊過緣起論,它是佛教的基礎核心,是學佛人應該了解的。而今天說的十二因緣,是佛陀通過緣起論,對人生進行分析後,以緣起論為基礎,將人生分為十二個彼此互存的因緣,是對緣起論的衍生!十二因緣分別是什麼?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作者:生如師父1. 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是各個分支是依第八識而有,離第八識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因為有此法,第八識就產生了彼法,此法也是第八識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第八識,都是不存在的。任何法的生也是第八識生,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條件要具足,第八識才能生彼法。
  • 因果律,因緣法
    佛告訴須菩提,「一合相」不可說,這是什麼意思?因緣法不可說,因緣和合不可說。常常有人這樣問:「師父!你看那人病得那麼重,是不是前輩子造惡業?」是啊!他是前輩子造惡業,但前輩子造惡業,只是諸多因緣中的一個因而已。此時,除了因為這些「因」聚集外,還得加上「緣」才會現前,而且緣力必須足夠,才有可能成就這個果,否則也不會成就。所以他「病」,要如何能說得清楚?
  •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6、惡:違背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厭惡。7、欲:順從我所愛的,心中就生貪慾。依此看來,愛的確是生死的根本,煩惱的首惡。古人說:「踏斷腳下紅絲線,跳出紅蓮大火坑」。什麼是腳下紅絲線?就是這個愛字。總的說來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古 人 有 四句偈:「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為業道,從識至受並老死,如是七事為苦道。」是說十二因緣為惑業苦三道流轉的道理。十二因緣又是一個連環鉤鎖,相互牽連的關係。更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上面所講的就是流轉門的十二因緣道理。闢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
  • 常識 | 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
    十二因緣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學佛者要學習佛法,首先就得認識三寶、四聖諦及十二因緣。
  • 佛法小知識52:十二緣起是什麼?
    在佛教的世界觀中,世間萬有皆因「緣起」,而緣起還分為十二種類別,它們被稱作十二緣起。十二緣起又叫做十二因緣、十二有支,它的具體內容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也經常去掉無明與行而講後面十種緣起。
  • 佛教漫談:「空」是什麼?
    有位信徒某天忽然自覺徹悟了佛法,便到寺院找師父印証。師父為他奉上香茶再聽他詳細道來。可是當話匣一打開,信徒便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讓禪師無從插咀。於是,師父為他添茶時往他的杯裡注茶,杯子滿了,師父還在繼續注,直至茶源源溢出杯外也沒有停下來。信徒看到後不覺驚叫:「師父,別再倒,杯子已裝不下茶了!」師父反問他道:「滿了的杯子裝不下茶,難道滿了的心還可以裝得下佛法嗎?」
  • 佛教:人生無常,牢記四句話,掌控因果報應,趨吉避兇
    人生無常,請珍惜當下,一切事物皆是因緣而生,緣滅則散。你能看到這篇文章,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人生中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其實都是理所當然。《佛說造塔功德經》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因緣的道理也很簡單,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就能明白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確實如此,每個人的福報都有定數,前世的緣分是固定的福報,後天依靠自身的努力也可以增加福報,趨吉避兇,創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 十二因緣法(合集)
    十二因緣法01十二因緣法02十二因緣法03十二因緣法04
  • 「十二因緣」究竟講了什麼?
    佛教認為,人在投胎之前的身體叫作「中陰身」,中陰身的目標是尋找適合投胎的父母,進行轉生。這種轉生之念,便是無明。無始以來,由於一念不覺,不能了知「緣生萬法生,緣滅萬法滅,一切法是無常無我」的諸法實相,就是無明。
  • (因緣法的受用 2-2)
    但是,當我親了她以後,卻發現什麼都沒有留住,想要擁有的感覺還在啊,我本以為我親了她,我就擁有了滿足了,沒想到事實並非如此。當再看到那個笑容,我發現它並沒有停留在哪裡讓我去保有,但是我還是想要留下這個笑容。接下來我發現我很失落,因為我什麼都沒得到,那個可愛的表情只有在我記憶裡。現實中想要擁有的東西全都是在那個發生的當下才會那樣,根本不會片刻停留,因為因緣是遷流的,不待時節。
  • 十二因緣法是什麼
  • 佛說「十二因緣法」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
  • 什麼是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
    四諦是釋迦牟尼佛體悟的:苦、集、滅、道四條人生真理,四諦告訴人們人生的本質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達到涅槃的最終目的。一、苦諦:說明世間是苦果。我們要知道苦有如病,應該遍知,這是世間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轉。我們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醫治它。二、集諦:說明業與煩惱是苦的根源。我們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將之斷除。
  • 十二因緣法
    自然太極禪ID: zrtjcx是舍是得看智慧,是成是敗看堅持
  • 五蘊,六根,四聖諦,十二因緣——聊聊小乘佛法的那些基礎概念
    我們還用上面的例子好了,你看過也摸過保時捷跑車了,回去之後仍然念念不忘,坐在那裡躺在那裡腦子裡面一直還都在琢磨著那輛車,這就是想陰。十二因緣十二因緣也被稱為十二緣起支,來自於《阿含經》,指的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這十二種,指的是人世間的十二個環節,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 佛教基礎 | 皈依是什麼意思?
    皈依,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為皈投或依靠的意思,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初入佛門,當你對佛教有了一些接觸和了解,認識到佛法的偉大和精深後「三寶」這個詞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有那麼句話,「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教裡的「三寶」分別指的是佛、法、僧。什麼是皈依?就是依止、仰靠、頂禮,將佛法視為自己的信仰。當然,作為一名在家人,皈依佛門需要受持相應的皈依儀式,這得請寺院出家師父來主持,自己需要選擇一名認為德高望重、修行不錯的出家法師作為自己的皈依師父,辦理皈依證,雖然要有相應的儀式,但內心裡的皈依才是最重要的。
  • 正見是什麼意思?正見的解釋!
    正見是什麼意思?正見的意思正見,八正道之一,是正確的認識和觀念,即以四聖諦(苦集滅道)來看人生、世界,從苦及煩惱而得解脫的快樂。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諦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是名正見。正見的意思(星雲大師)「正見」即離諸顛倒邪見的正觀,是如實了知世間與出世間因果的智慧,是透過三法印、四聖諦、十二因緣等佛教教理來觀察宇宙萬象而獲得的正確見解。學佛應該正見因緣果報、正見善惡業力、正見無常苦空、正見佛道永恆。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輪迴之苦。
  • 《貧僧有話要說》六說 人間因緣的重要
    貧僧有一雙眼睛,過去也有看的功能,我從小立志就想看世界,看社會的苦難,也可以說,我真正喜歡看的是──看「道」。道是什麼?道就是因緣,道就是佛法,道就是佛教。貧僧初出家的十年中,因為貧窮,沒有錢可看,也看不到錢,錢在哪裡?我也不知道,也不太覺得錢有什麼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