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十二因緣法」

2021-01-11 然好

話說悉達多在菩提樹下,在甚深禪定中度過了七七四十九天。

就在第四十九天夜裡,忽然覺得苦苦思索的許多問題終於理出了頭緒,困惑多年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地迎刃而解;其時他心中感到清明朗然,物我達到了高度的融匯與統一,他甚至不知道有「我」,感覺肉體的屬性已不復存在。

與此同時,他證得了「十二因緣法」,具備了佛眼通。當東方露出第一縷曙光時,他睜開蓮眼,看到蒼茫的夜空中閃爍著一顆星,心中感到豁然開朗;經過多少劫的修行,此刻終於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成為了一名佛陀。

那棵菩提樹也因此而得道,它的心形樹葉也在晨風中娑娑作響,仿佛是在為菩薩的悟道成佛而歌唱。

開悟後的佛陀,首先將他證得的「十二因緣法」理出了一套理論系統。這十二因緣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共十二個環節組成,一環扣一環,構成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可以用來解釋一切人生事象。

用「十二因緣法」來解釋人生事象,就很容易知道眾生流轉六道輪迴之苦皆由「無明」而起;也就是眾生糊塗、愚昧、不通曉真理、對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等等,一點也不是正知正見,卻有無數顛倒夢想,種種顛倒夢想就像夢、幻、泡、影、露、電一樣,不真實,易破滅,易粉碎,易變易,快且短暫,不可能恆常不變。

佛陀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後,感到不可思議,他自言自語地說:「我所證得的是甚深妙法,唯有諸佛能夠理解,一般人不好理解和信受,恐怕會反過來誹謗正法,造成諸業會導致下地獄受苦,我寧可默默地進入涅槃。」

正在此時,忽聞天鼓發出妙音,香風徐起,祥雲五色,灑淋甘露,空中飄下各種奇異的花朵,天龍八部充滿在虛空之中,大梵天王遙向釋迦牟尼佛致禮,親率諸天護法等,旋即來到菩提樹下,紛紛勸請廣為說法。

後來,世尊終於答應了諸天的勸請,決定為已證得聖果的大菩薩們演說自己證得的華嚴大法,講述菩薩修行的過程以及次弟,教導他們如何從一位菩薩修行成佛。這次弘法一共講了「九會」之多,一切修行成佛的次弟法理盡在其中。

華嚴大會後,世尊深感眾生仍在苦難之中,於是決心作一件人間大事---度化凡夫。

有一天,在鹿野苑,世尊遇到了阿若憍陳如等五人,一番言語之後,決定度化他們。於是演說起「十二因緣法」:「老死緣生,生緣有,有緣取,取緣愛,愛緣受,受緣觸,觸緣六入,六入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緣行,行緣無明,這就是十二因緣法。六道眾生,都是由於貪、嗔、痴而總是處於十二因緣的惡性循環中,『無明』其實就是諸惡業的根源,只要斷掉『無明』這一環,就能從六道中解脫出來了。」

阿若憍陳如聽了世親的教導後,當即於諸法中遠離塵垢,摒棄「有我」的念頭,斷掉一切「無明」,斷絕一切諸苦因,以直覺入聖乘,通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諸法空相境地,充分理解了「十二因緣法」,證得法眼淨。其餘四人也紛紛效仿,最終都皈依了佛陀,成為佛陀最早度化的一批弟子,後來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編撰:然好

本文純屬作者讀書心得報告,不能代表佛法。讀者自明。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十二因緣法
    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是各個分支是依第八識而有,離第八識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因為有此法,第八識就產生了彼法,此法也是第八識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第八識,都是不存在的。任何法的生也是第八識生,只不過還有很多的條件要具足,第八識才能生彼法。如果離開第八識,說緣起法,此法能夠產生彼法,那就根本不成立。
  • 十二因緣法(合集)
    十二因緣法01十二因緣法02十二因緣法03十二因緣法04
  • 十二因緣法是什麼
  • 十二因緣法
    善男子,有情生命在世間輪轉生死的過程可分作十二階段,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十二緣起,或十二因緣,是一個循環。『識』是生命體藏有解脫法和煩惱法種子的心體,這心體的生化力量,為無明引起的妄動所現行,令心法與色法能賴它出現。『識』導致『名色』的生起。『名』是生命體在—特殊生活時間裡所能應用的有限個別精神力。『色』是生命體在生存空間裡所持有的形相物質。『名色』皆為『識』所營造執持。『名色』導致『六入』的生起。
  • 十二因緣與三世因果
    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語:過 去 二 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循環的規律。
  • 【佛教常識】什麼是十二因緣
    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古人有一首偈語: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循環的規律。總的說來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 閒聊靜坐之五十,念佛法門的三種發相——念應佛、念報佛、念法佛
    導讀   上節介紹了十二因緣的三種善根發相,不管是一念十二因緣,還是果報十二因緣,或者是三世十二因緣,溯本求源還是生滅無常,虛幻不實,再進一步闡明也就是緣起性空。所以我們須看到,佛學的很多法門也好,都不過是一種方便,就好像一個科學原理,對一大堆人講述,對一部分人用這種方法,對另一部分人用另一種方法,歸根到底還是因材施教,讓人領悟基本原理和義理。
  • 常識 | 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
    根據經典的記載,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時,最先觀察的是十二因緣。十二因緣說明有情流轉生死的前因後果,在此流轉中唯是煩惱、業行及苦果(即惑、業、苦);它們相依,因緣生滅的相續流轉,使到我們感受到有個人生的過程,有一個生命在生死輪迴;實際上這其中無有主宰者、沒有作者、也沒有受者。佛說十二因緣是「一大苦聚」,我們學習十二因緣就是要明白苦在哪裡?
  • 不動佛的因緣
    當時第十五世大寶法王看到這個象牙,聽說有日本這麼一個島國,而且佛法非常興盛,他當時也非常的驚訝,在這麼偏遠的地方佛法是這麼的昌隆,因此他非常的高興,同時他就發願,他花了三天的時間發願,他發了什麼願呢?他說在未來(有點授記的意思),如果東密跟藏密乘結合的時候,世界上的佛教將會融合與興盛。
  • 佛說諸法勇王經
    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今日無量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大眾悉共聚集。並及諸天龍神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從四天王。乃至阿迦膩吒諸天。悉皆和合端坐佛前。如來何緣放此眉間白毫相光。唯願哀愍說其因緣。爾時舍利弗即於佛前。
  • 因果律,因緣法
    經文最後一句:「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佛告訴須菩提,「一合相」不可說,這是什麼意思?因緣法不可說,因緣和合不可說。常常有人這樣問:「師父!為何有此一說?因為常常有人坐沒坐相,老喜歡兩條腿往前伸,很難看,在佛面前不要坐成那個樣子嘛!我們又不好意思明講,所以就說:「席地而坐,兩條腿向前伸的人下輩子會沒有腳。」這一來,大家一下子就都把腳縮回去了。然而這不是因果,而是教育。既不是因果律,也不是因緣法,是教育的手段。 古代的教育制度和理論不如今天如此發達,只是一個方便讓人做善事、好修養,所以便產生這些說法。
  • 佛說:婚姻是了斷一場因緣
    佛說:大千世界皆是因緣而生,一個緣字包含的太多太多了,今生能有緣相聚相守餘生就是莫大的緣分,婚姻是前世的延續,今生的了結!夫妻是緣無緣不聚,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前世相欠今生才會相聚,前世不欠今生難以相遇!
  • 諸佛世尊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到底是什麼?
    猶如小獅子與小羊羔一起長大,在同一個牧場吃飯、遊戲、成長,可是羊羔長大後就是綿羊,而獅子成年後必定是獅子,雖然身處的世界環境一樣,最終的結果卻大相逕庭,所以,為何佛說佛以大事因緣所現世界,何為大事因緣?宣講佛知見!留下修行圓滿的道路,為世人展現解脫生死的實相也!如何受持佛法究竟義?首先要對究竟法理有一個透徹深入的了解,有一個透徹深入系統的學習。
  • 六度四諦與十二因緣
    在佛學裡,經常聽到六度、四諦、十二因緣,那到底什麼是這些呢?六度:第一是布施。一種是法施,一種是財施。第二是持戒,就是守住佛的禁戒,不造各種惡業。第三是忍辱,就是忍耐一切苦難,受了旁人的欺,不去與他爭鬧。
  • 三身佛?三法印?
    (二)佛陀當時對弟子們所傳授的四聖諦法、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寶。(三)當時隨佛出家的凡聖弟子,便是僧寶。這是佛陀唯有住世應化之際才有相狀,所以稱為化相三寶。十二部經也叫做十二分教,即把一切佛經的內容分為十二種類,叫做十二部經。何等為十二?一、長行:以散文直說法相,不限定字句者,因行類長,故稱長行。二、重頌:既宣說於前,更以偈頌結之於後,有重宣之義,故名重頌。三、孤起:不依前面長行文的意義,單獨發起的偈頌。
  •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法幢將崩法海將竭。我今當為無上大法令得久住不惜身命。即告諸兔。一切諸行皆悉無常。眾生愛身空生空死未曾為法。我今欲為一切眾生作大橋梁令法久住供養法師。爾時兔王即為群兔。而說偈言。  若有畜生類  得聞諸佛名  永離三惡道  不生八難處  若聞法奉行  生處常值佛  信法無疑惑  歸依賢聖僧  隨順諸戒行  如是疾得佛  必至大涅槃  常受無上樂  爾時兔王說此偈已。告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養法。汝等宜當各各隨喜。所以者何。我從多劫喪身無數。三毒所使為鳥獸形。唐生唐死未曾為法。
  • 「十二因緣」究竟講了什麼?
    無始以來,由於一念不覺,不能了知「緣生萬法生,緣滅萬法滅,一切法是無常無我」的諸法實相,就是無明。無明是與生俱來的,所以稱為「無始無明」,是一切煩惱的根本。人的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男女之間所生的愛意,便是「一念無明」,這種無明是引發其他因緣的根本。
  • 【每日一課】李罕誦《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佛說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 何謂「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又名「十二緣起」,其內容以十二個條件說明緣生緣滅的道理。「因緣」二字,換為現代語是:關係和條件。就一件事物說:它與其他事物都有關係,也可與其他事物互為因果。就個人來說:我為人人,人人為我,都有相輔相成相互支持的關係。
  • 佛典故事.提婆達多欲毀傷佛因緣
    那時候提婆達多和我共同擁有一個身體,還生噁心;今生他來當我釋迦牟尼佛的堂弟,還是一樣生噁心。這就是共命鳥緣的故事。又例如,世尊也提到山雞王緣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緣由是:當佛在王舍城時,提婆達多曾經到 佛居住的地方,對 佛說:「如來您現在可以清閒、安靜的修養,您把這些僧眾都託付給我吧。」佛陀就回答說:「你這個吃唾液的愚痴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