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打籃球的時候扭了左腳腳踝,一般都是扭右腳的,穿護具後好多了,但是只穿了右腳,左腳扭了之後歇了三天不能下地,過了兩周打了第一次球。 現在早上起床和晚上出去跑步都會感覺左腳腳踝疼痛,但是起床後出門開始走路就不疼了。 這個問題嚴重嗎?
不算嚴重,這種類似的情況很常見,就是腳踝扭傷後一段時間,甚至半年一年了,一運動活動多了裡面還會隱隱作痛。
這主要跟幾個方面有關:
一 扭傷後跟骨、距骨、腓骨的位置沒有歸位
腳踝扭傷跟骨一般是內翻的,如果後面沒有復位或糾正訓練後面癒合時跟骨依舊內翻;腓骨也會下移,距骨會突出等。
注意,這種不正並不是骨裂,骨折,範圍也比較小,所以拍片子是看不出來的。
這些腳踝骨頭的不正和偏移會隨著後面的癒合粘連固定起來,感覺長好了,但一活動、運動起來會因為骨頭力線不正導致腳踝壓力比較大,從而裡面隱隱作痛。
解決方法就是要手法復位+糾正訓練。
手法復位我這裡就不具體講了,因為自己做不了,糾正訓練我在後面講一講。
二 大部分人的腳踝扭傷會伴隨外側副韌帶撕裂和周圍肌肉筋膜損傷
癒合的過程會形成瘢痕,會讓周圍的軟組織變得僵硬緊張,所以要進行放鬆,軟化松解,清除粘連,促進血液循環和恢復。
特別是之後一運動還會隱隱作痛的人,這一塊後面要補回來康復。
三 腳踝周圍肌肉力量,功能訓練要進行
受傷後的腳踝因為傷到了韌帶和肌肉,它的穩定性會下降,一方面會容易再次扭傷導致習慣性崴腳,另一方面會活動量一大支撐不了如此大的強度裡面就會疼。
關於具體的手法和恢復性訓練,我已經幫大家總結好,請看這篇文章:
你肯定還會記得小時候,打球腳踝扭傷了,不用管它,過不了多久感覺就沒事了;
奈何一長大,腳踝扭傷都半年了,一活動、走路一多,一運動,怎麼還會隱隱作痛!
這是因為現在的年紀根本比不上小時候骨骼肌肉的生長修復能力,現在腳踝扭傷後,如果不進行系統的康復,恐怕很難自行修復!如果你本身體質就比較弱,血液循環差,肌肉無力,僵硬,會更加如此,腳踝扭傷後,是不能完全養好的!你養好的腳踝,只是在不活動的情況在沒事兒,但活動一多,又會腫,又會隱隱作痛!
腳踝扭傷後,會伴隨韌帶撕裂,肌肉損傷,距骨突出,腓骨下移,跟骨內翻能,程度或輕或重。
大部分扭傷,韌帶只是撕裂,斷裂的比較少,如果是斷裂,要根據醫生的診斷決定是否需要手術。即使是韌帶撕裂,自行也很難修復,完全復原更難。
韌帶是連接骨頭和骨頭的,韌帶撕裂後,骨頭肯定就不穩定了,就需要更多靠肌肉來維持穩定。但是,扭傷後肌肉也受傷了呀,會很難發力;並且如果你一直靜養,沒有經過腳踝肌肉鍛鍊,肌肉進一步萎縮,那腳踝穩定性更差。
另外,腳踝扭傷導致的骨頭或多或少錯位,如果不進行糾正,會一直錯位,這種錯位下,你走路,活動,力線是不正的,關節應力增加,肌肉也不平衡。
所以,在以上多方面因素下,一方面是關節不穩,另一方面關節還不在正確位置,就好像沒扭緊螺絲的零件在磨損的狀態下運轉一樣,損壞自己,並最終還會損傷到整個機器。
所以第一步,我先要進行骨頭錯位的調整,這包括了距骨、腓骨、脛骨、跟骨等,如果你有足弓塌陷也可以再調整舟骨和骰骨,我給大家拍了視頻。
專業手法,大家看看就好啦!
另外,你要做好系統的腳踝訓練,給大家推薦一些基礎練習,更多聯繫還需要結合本身情況進行。
一、關節活動練習、消腫手法、肌肉鬆解手法、關節調整手法
(1)踝泵
通過踝關節的主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
最好可以將腿抬高,高於心臟,促進回流。
(2)握推
可用於紅腫熱痛急性期,臥推手法立竿見影,對於剛來時腫脹嚴重的腳踝,40分鐘的臥推,從拄拐便能夠走路,從腫脹穿不了鞋便可以輕鬆穿上。
在開康復中心,我的第一個患者就是一位腳踝扭傷的患者,當時腳腫的一塌糊塗,幾十分鐘的握推手法,消腫十分明顯,從拄拐到可以下地嘗試走路。
這個手法偏專業,我在這裡就不細說了。
(3)肌筋膜手法
這個手法用於急性期後的恢復期。
因為腳扭傷後小腿、腳踝附近的肌肉、筋膜很僵很緊,需要松解,促進恢復和後面的功能恢復。
腳底按摩高爾夫球
(4)動態關節鬆動術和正骨
調整踝關節骨頭錯位也是很關鍵的,如果關節錯位或者卡住,自然就活動不足,肌肉發不上力。
二、腳踝的肌力和功能性訓練
這一部分也相當重要,當患者腳踝逐漸恢復,康復訓練就要跟上,千萬不能完全靜養,不然肌肉萎縮,功能活動跟不上。
在練習時也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能出現不舒服或者異常的疼痛。
重建腳踝的穩定性、平衡性和功能活動。
(1)腳踝內翻、外翻、背屈、蹠屈活動練習
每個動作每天做50次。
腳踝環轉練習
(2)抓毛巾練習
練習足底肌力
(3)腳踝抗阻練習
鍛鍊腳踝穩定性
(4)腳踝平衡性練習
雙腳站平衡氣墊拍球
單腳站以及單腳站拋接球
單腳站立擺動另一隻腳增強平衡穩定:
單腿平衡墊下蹲:
(5)通過不穩定器械進行腳踝綜合性訓練
腳踝扭傷看似小事,其實牽扯的問題還有很多!
好的,你學會了嗎?如果你學會了歡迎點讚和分享,據說學習+分享是最好的知識傳播的途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