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間聖母——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2021-02-08 送你一座博物館

達·文西,《巖間聖母》,1483-1484,巴黎羅浮宮

今天這幅《巖間聖母》雖然不像《蒙娜麗莎》那樣有名,但圍繞它的「解密」事件,卻格外有趣。

這是一件非常典型的作品,無論是畫法還是畫面上的細節,都非常」達·文西「。

畫面上共有四個人物,正中間的是聖母,她右手護著的是年幼的聖約翰,另一個裸體小嬰兒是耶穌。

判斷兩個小嬰兒的身份,一是看服飾,耶穌是宗教繪畫中唯一被允許裸體的,其他人都得穿衣服,所以你細看小聖約翰腰間是繞了一層薄紗的。

二是根據姿勢,雙手抱在一起禱告的是聖約翰,伸出兩個手指作祝福的手勢,自然就是耶穌了。

聖約翰是耶穌的表哥,幼年時常一起玩耍,所以許多畫面中他們都會「同框」。

耶穌

聖約翰

另一邊是披著紅袍的天使,他伸出一隻手指,指向聖約翰。

畫面上聖母目光低垂,其他人物也都沒有明顯的表情,這種柔和淡然的神態正是達·文西的慣用手法,尤其聖母和天使嘴角輕淺而又溫和的弧度正是達·文西的標誌性手筆。

這是暈塗法的效果。

暈塗法是達·文西的發明,簡單來說,就是他每次只在畫面上塗很薄很薄的顏料,等一層幹透再塗一層,如此反覆多達數十次,畫面的色彩就會顯得過渡極其柔和自然。這種手法在《蒙娜麗莎》中達到了極致。

人物面部因此顯得特別柔和充滿真實感,他們的淺金色捲髮甚至像是真的從皮膚中長出來一般,輕柔蓬鬆,在光線暗淡的巖洞中閃著細細的光。

最不可思議的是天使露在外面的胳膊上那一層透明的衣袖,薄紗仿佛因為觀眾的呼吸而微微顫抖,衣裙下若隱若現的,實在是真實可觸的肌膚!

所有的一切都仿佛原本就在那裡,聖母子在巖洞中休息,他們周圍草木在生長,河水在流淌,你似乎感覺不到任何用筆畫出的線條,這正是達·文西暈塗法的神奇之處。

看起來,它並沒什麼太多的神秘,但卻充滿了話題性,這是因為它還有一個「孿生姐妹」。

現在收藏在倫敦的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另一件幾乎一模一樣的《巖間聖母》。

這件就是英國的

「姐妹倆」的真偽就一直成了研究者關注和爭議的焦點。

兩件作品我都見過,也就願意湊個熱鬧來找不同了。

兩幅畫最容易找出的不同有幾處:

一是色彩,英國那一幅中聖母與天使的服飾以藍色為主調,而法國的聖母披風呈現出墨綠,天使則是一襲大紅披風,英國的畫面顯得明亮許多,而法國的則顯得比較幽暗。

二是天使的右手,英國的那一幅天使沒有伸出手,而法國的天使抬起右手並直直地伸出食指,這一點成為英國作品中的重大的疑點。

天使伸出的食指顯現出一種不同尋常的修長,這是達·文西作品中常見的姿勢,恰好,羅浮宮還有達·文西的《施洗約翰》和《酒神巴庫斯》就掛在《巖間聖母》旁邊,它們都伸出了右手的食指,這也算是一個佐證。不過,在畫中變變姿勢倒是再正常不過的。

第二幅是《施洗約翰》,第三幅是《酒神巴庫斯》,他們的手都是伸出一個指頭的姿勢,這是達·文西特別愛用的姿勢

第三個明顯的不同之處是光環。

法國作品中四位人物頭頂均無光環,而英國的卻都被畫出了清晰可見的光環,這被認為是偽作的鐵證!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大行其道,當時的流行人本主義,把人的精神看得高於一切,去掉光環在文藝復興的許多畫家筆下已成慣例。

羅浮宮的這一幅畫完成得更早,並沒有帶上光環,英國那件完成較晚的卻似乎走了回頭路,把好不容易拉到人間的神又奉上神壇,實在與達·文西的氣質嚴重不符!不過,加上光環也有可能是委託人特意囑咐的,所以也算不上鐵證。

這些不同雖然不算言之鑿鑿,但一切都對英國不利。

英國的版本中清晰的光環

當藝術史家們一波又一波地尋找著新的線索和證據時,「圈外」的學者也沒有閒著。最近有兩個極有說服力的研究,都是和藝術史毫無關係的理科研究者做出的!

一位是地質學家。根據巖洞和洞外背景中的地貌和巖石樣式,這位學者確定它們與義大利的真實情況無異,甚至還能夠明確指出巖石上冰川期的痕跡。

但英國的那一件,不僅巖石本身形態顯得太「抽象」,與真實的有明顯出入,而且苔蘚塊的形態與品種也與畫面中的砂巖不符!

這還沒完。

生物學研究者也來了。

在畫面中,達·文西畫的植物種類繁多,它們被證實確實都是義大利的本地植物,連生長環境也都和畫面中的一樣。

據辨認,畫上分別有蕨、報春花、蓬子菜、莨苕、仙客來、鳶尾等等,這些都是開在五月間的花,而英國這幅畫上,植物的花期則各不相同,而對生物學頗為精通的達·文西斷然不會出現這樣的漏洞!

在畫面同樣的位置上,植物確實大相逕庭

出奇制勝!!!

大寫的服!!!

當藝術的標準無法作出準確的真偽判斷時,別忘了,我們還有科學的標準!

不過,大家還是願意認為英國的這幅雖然不是達·文西的親筆,但他本人還是參與了這幅作品,只是手筆不多。畢竟世間的」達·文西「太難得。只不過,這就又留下了一道難題:英國的這幅畫中,究竟哪些是他的親筆呢?

畫面上還有許多細節,都是大家用來判別真偽的「密碼」,這個解密過程,我倒覺得比電影《達·文西密碼》更有趣。

因為羅浮宮這一件是真跡無疑,於是觀眾很熱鬧;英國這一件一直存疑,連觀眾也寥寥了。

究竟是真是偽,大家都不敢掉以輕心,絕不能錯過一幅真跡,當然也絕不能放過一幅偽作!

原因不是別的,就用最庸俗的標準來說,真偽之間的價格差距,可能達到將近1000萬倍!

例子就在眼前。

前幾天,達·文西有一幅流落於私人手中的罕見真跡《救世主》,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了史上最高價4.5億美元,也就是約30億人民幣,60年前,它被當成達·文西弟子的作品,價格不到400元人民幣。

你看,畫還是那幅畫,一旦確實是達·文西的真跡,身價就完全不同了。

達·文西三個字,總是自帶光環。

這就是剛剛登上史上最貴榜首的作品,達·文西的《救世主》

更多與《聖經》故事相關的作品,請閱讀以下文章:

《創造亞當》

《亞當和夏娃的誘惑》

《巴別塔》

《聖母訂婚》

《天使報喜》

《最後的晚餐》

《猶大之吻》

點閱讀原文,看更多相關文章

↓   ↓ ↓

相關焦點

  •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3月19日12:53
  • 【解讀名畫】《巖間聖母》
    》: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到米蘭之後畫的第一件作品,也是迄今保留下來的他的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另兩幅是《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畫作的完成標誌著他創作巔峰的形成。    1482年, 應 無玷受孕協會(這是一個推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宗教團體)邀請,達文西為米蘭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繪製祭壇畫 ,這就是第一幅《巖間聖母》:1483-1485年 198cm*123cm板面油畫  巴黎·羅浮宮
  • 我們在英國看到的那副《巖間聖母》
    ,達文西的《巖間聖母》,這是他畫的第二幅《巖間聖母》。Musée du Louvre, Paris 法國羅浮宮展出的第一幅《巖間聖母》視頻演示了祭壇在歷史中造型的變化達文西在1483年受委託開始創作《巖間聖母》,大約在1485年完成了現收藏於羅浮宮的第一幅,由於金錢的原因,他將這幅畫賣了。兄弟會對這種違背契約的行為當然很氣憤,但是最終還是同意讓他再畫一幅作為補償。大約25年之後,聖佛朗切斯科教堂終於迎來了令他們滿意的《巖間聖母》,也就是現在收藏在英國國家畫廊的第二幅。
  • 巖間聖母
    作  者:達文西 - Leonardo da Vinci作品名稱:巖間聖母- The Virgin of the Rocks作品尺寸:189.5x129cm作品年代:1503-1506作品材質:板面油畫        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
  • 一定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畫(之五)
    一定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畫(之一)一定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畫(之二)《包廂》等你一定要知道的世界名畫《沉睡的維納斯》等一定要知道的百幅世界名畫梵谷《第一步》,這作品是梵谷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畫面是一個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步。左方女嬰的農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
  • 來,一起欣賞一幅畫之《巖間聖母》
    來,一起欣賞一幅畫之《巖間聖母》
  • 世界名畫《巖間聖母》內有畫中畫,達文西後來為何放棄仍是一個謎
    趣味探索訊 如果說愛因斯坦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那麼達文西將是這個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據說達文西在繪畫、天文學、物理學、幾何學、音樂、解剖、生物學、地球學、光學、力學、建築學、工程學、醫學、氣象學等20多個重要領域都有顯著成就。可以用一句古話來形容他。
  • 每日一畫|達·文西《巖間聖母》
    達·文西《巖間聖母》1483年,達文西接到來自米蘭的一個宗教團體的請求,讓他為一間禮拜堂作祭壇畫,於是就有了《巖間聖母》。作品完成後,達文西非常滿意,他提出增加酬勞,但是遭到了這個宗教團體的拒絕,便一怒之下把畫賣到了別處,也就是這幅收藏在巴黎羅浮宮的《巖間聖母》。幾年之後,這個宗教團體要求達文西歸還這幅作品,達文西本來想重新創作一幅新的,但是又受到了宗教機構反對,他們堅持要一幅與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於是就有了現在收藏於英國國立美術館的另一幅《巖間聖母》。
  • 第一期 《巖間聖母》賞析
    優越之處編輯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這幅畫的主題是小施洗者約翰在聖母瑪利亞與天使面前參拜基督,達文西將他們安頓在幽美神秘的巖石風景間,聖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巖地上,漸濃漸淡的輕煙薄霧呈現出佛蘭德斯或威尼斯畫派所少有的朦朧畫意,整個景象如幽遠的夢境。充滿了詩一樣的溫情,祥和而且典雅。
  • 《巖間聖母》為什麼會有兩幅?天才的心思你別猜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為米蘭教會創作的一幅宗教題材的作品,但在完成之後卻遲遲沒有交給教會,在多次交涉過後才叫出了一幅名為「巖間聖母」的畫作。該畫輾轉了幾百年最後在英國國家畫廊安家,但很有一幅《巖間聖母》在法國展出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巖間聖母》: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幅相同主題的作品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次的作品。很多人都認為,要解讀達文西密碼,這幅作品是最好的突破口。現存的《巖間聖母》總共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如今留下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這幅作品完成於1483到1490年,算是達文西早期在佛羅倫斯創作的作品。
  • 新技術揭示《巖間聖母》畫布下隱藏的人像
    通過宏觀X射線螢光(MA-XRF)掃描術,結合全新的計算機算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清晰地揭示了達文西的名畫《巖間聖母》之下隱藏的圖像。之前,科學家使用紅外線成像技術,已經大概地知道這幅畫的下面隱藏著達文西原來的草稿,裡面聖母的姿勢不同,而且人物的位置稍微高一些。這份研究使用的宏觀X射線螢光掃描技術,能夠掃描細節到每個像素,偵測作畫使用的各種化學成分。可是掃描得到的數據量很大。研究者開發了一套新的算法自動分析掃描數據。
  • 美術生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建議收藏)
    ————————  欣賞名畫是一種複雜的精神活動,它對於提高我們的藝術素養,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領域,具有重要作用。作為一名美術生,這一百幅世界經典著作,你一定要了解。科學徵服了世界,藝術美化了世界。
  • 再次欣賞《巖間聖母》,我感到命運的無常
    小時候,第一次欣賞《巖間聖母》這幅畫,我不懂命運的無常,所以隨意翻閱沒有同感。長大後,我離開了故鄉,看到這幅畫,我很有感觸。當我開始學會悲憫生命時,老祖母去年冬天病逝了。姐姐和我長大了,你卻走了在達文西的這幅畫裡,耶穌還是一個嬰兒,施洗約翰也只是一個小孩,彼此對視與微笑,像極了童年的我和姐姐。我和姐姐小時候得到老祖母的庇護與疼愛,就像畫裡的孩子一樣天真爛漫。
  • 達文西的《巖間聖母》被紅外掃描後出現另外一幅作品!
    這兩日,英國國家美術館再次揭示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巨作《巖間聖母》中的許多細節,這些細節充分地說明了該作品下方確實存在另一幅底稿,有人稱其為「畫中畫」,但是底稿作品與成品有著非常大的出入,可以說是根本不是同一主題。
  • 美術史小課:《巖間聖母》—「達文西密碼」隱藏的顛覆信息
    以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的《巖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為例,畫中聖嬰耶穌正在和嬰孩時期的施洗者約翰(John the Baptist)在阿爾卑斯山一個幽暗的洞穴裡玩耍。
  • 世界名畫100幅
  • 淺談達文西——《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
    《巖間聖母》是為米蘭一教堂的禮拜堂所作的祭臺畫,聖母馬利亞居於畫面中央,右手扶嬰孩約翰,左手下面是嬰孩耶穌,約翰正向耶穌致敬,而耶穌身後一位天使則以手指向約翰和聖母。4位人物構成了一個完美而穩定和諧的三角形,奠定了全畫豐富而均衡的主調。
  • 《巖間聖母》為何有兩幅?達文西的心思你別猜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郭玲 深圳報導 一幅畫可以有兩件原作嗎?答案是可以。「《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今日在深圳市南山區歡樂海岸創展廣場正式開展,展覽上,就有機會見到達文西同一幅畫的兩件「原作」,並現場找不同。
  • 星夜(梵谷內心的燦爛星光)——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 羅米讀畫
    我們還是從1889年5月23日那天的信開始吧。1971年,美國歌手唐·麥克林觀看了這幅畫,於是創作了著名的歌曲《Vincent》,Starry starry night,Paint your palette blue and grey……天上的梵谷,一定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