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起欣賞一幅畫之《巖間聖母》

2021-01-18 空森林

  來,一起欣賞一幅畫之《巖間聖母》

 

 

達·文西

 

  我想達·文西這個名字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不陌生,不管是從哪裡聽來的,我們總是能有意無意的聽到這個名字或是看到這個名字。作為一個畫家,他的傳世精品不多,但每一幅作品都被人們反覆的研究。達·文西曾說,「畫家在他的思想和手中擁有整個宇宙」,由此可見,畫家的身份對於達·文西來說多麼的至關重要。而眾所周知的是,達·文西不僅僅是個畫家,他同時是發明家,考古學家,建築家、雕塑家等等。今天的人們很難想像一個人類怎麼可以擁有這麼多頭銜,但在達·文西的時代,也許是文藝復興的光輝剛剛照耀整個歐洲,所以恰巧給了達·文西全面發展的機會,換句話說,他更像是一個啟蒙者,在人類崇尚科學的時候,他開始在各個領域不斷的探索。今年,是達·文西去世五百周年,五百年過去了,當我們再回過頭來審視達·文西繪畫作品的時候,依然會帶給我們很多意料之外的驚喜,比如倫敦國家美術館的這一幅《巖間聖母》。

 

   達·文西一共畫過兩幅《巖間聖母》,這兩幅畫都是所謂的祭壇畫,也就是放在教堂祭壇裡的畫作,有點類似咱們國家的屏風。一幅現存於巴黎的羅浮宮,一幅在英國的國家美術館。

 

 

羅浮宮的《巖間聖母》

  兩幅畫最初都是畫在木板上,但是羅浮宮的那一幅後來移到了畫布上。我們很難確定達·文西為什麼要畫兩幅差不多畫,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最初預定畫作的教堂管理人員覺得達·文西的畫作達不到他們的要求,於是不要了,沒辦法,達·文西就只能將畫賣給另一個教堂,但後來前者又反悔了,還是要買那幅畫,沒辦法,達·文西只能再畫一幅差不多的。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透過現代技術,我們可以看到英國國家美術館的那一幅畫是覆蓋在一層草稿之上,而那層草稿顯然和呈現出來的畫作完全是兩種風格,很有可能是因為達·文西剛要畫一幅別的什麼畫的時候,又不得不重新繪製之前的畫作,而且是急著交稿。

  這兩幅《巖間聖母》人物配置是一樣的,包括中心位置的聖母,右下角的耶穌,左邊的聖約翰和大天使烏利那。

 

英國國家美術館的《巖間聖母》

  中間位置的聖母穿著青金色的衣服,猶如中國佛教繪畫中的觀世音一樣低眉垂首。雖然中西方相隔千裡,但是當藝術家們表現慈祥的時候,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這個表情。菩薩低眉,是因為心生慈悲,畫中的聖母,給人的感覺也是如此的安詳和寧靜。

 

  在宗教藝術中,有很多程式化的裝飾以用來區分特定的人物,比如佛教中的菩薩身上一定會掛著瓔珞裝飾品,而佛陀則沒有,但一定會是小捲髮。而西方畫中的聖母形象,一般都會穿著青金色的衣服,這是聖母的標誌。所以當我們在看一幅西方關於《聖經》故事的繪畫作品時,如果有一個穿著青金色衣服的女性,八成就是聖母瑪利亞。

  

中國菩薩雕塑

  如果咱們沒有見過英國美術館這幅《巖間聖母》的話,那巴黎的那一幅,我們就很難猜到這兩個小孩兒哪一個是聖約翰,哪一個是耶穌。(聖約翰和耶穌的關係,從宗教角度上看,聖約翰奉了上帝的指令,給耶穌施洗。而從世俗角度上看,聖約翰是耶穌的表哥。)為了便於區分這兩個人物,達·文西讓聖約翰拿了一根十字杖。除此之外,還有一點能夠區分耶穌的身份,那就是他特有的一個手勢,從畫面中我們就能看到,那是一個類似勝利的手勢,只不過食指和中指分開的幅度沒有那麼大。

 

聖約翰

 

耶穌

  而左邊聖約翰的手勢則有點類似中國古代抱拳拱手的作揖問好,聖母則是一隻手摟著聖約翰,另一隻手張開,距離耶穌的頭頂有一段距離,就像是在給予耶穌一個庇護。耶穌身後的帶有翅膀的大天使則用一隻手頂著耶穌的後背,就像是給他一種信念上的支撐。

  

  

  很顯然,這幅畫的中心人物是聖母,而作者之所以要將這些人物置身於一座巖洞之內,是因為這段故事要表達的,其實是一次逃亡,最後躲避的地方是一個巖洞。但是,我們完全看不出這些人物有一點驚慌失措的表情,相反的,整幅畫作散發的,都是平靜祥和的氣息。尤其是達·文西利用透視的效果,將畫面做了延展,讓我們看到遠處寶石般的湖水以及淡藍色的山峰,這種對於自然景色的真實描繪,在中國畫裡也有著相似的技巧。因為在現實中,有時候遠處的山峰就是淡藍色的,達·文西發現了這一點,中國古代的畫家也發現了這一點,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中國古代畫作上對於遠山的描繪,都是輕輕的一抹淡藍,悠遠且清新。

  

明仇英《柳園人形山水圖》

 

明仇英《柳園人形山水圖》(局部)

  除此之外,我們通過這幅畫還能看出達·文西所擁有的不同身份,比如畫中零星點綴的各種植物,說明了達·文西對於植物學的研究。還有就是巖洞中奇形怪狀的石頭,則看出達·文西在地質學上的成就。這幅畫的尺寸和《蒙娜麗莎》比起來要大得多,所以能夠呈現給我們的細節也不少,但和《蒙娜麗莎》一樣,畫面中最讓人著迷的,還是達·文西對於人物表情的刻畫,就個人的觀感而言,我覺得聖母的微笑和蒙娜麗莎很像,而大天使的這張臉則要比聖母美麗,耶穌的臉看起來不太像嬰兒,更像是成年人,尤其是達·文西對於耶穌體態的描繪,完全不是肉嘟嘟的樣子,反而給人一種肌肉發達的感覺。相反,聖約翰看起來更像是個小孩兒,無論是從面孔還是體型來說。

  不過畫作就是這樣,我們既要吸取前人的經驗,也要結合自己的觀點來欣賞,也許達·文西畫的時候壓根沒想這麼多,但是作為後來人,對於畫作的各種猜測,也是看畫的樂趣之一,不是嗎?

 

 

  

  

  


相關焦點

  • 每日一畫|達·文西《巖間聖母》
    達·文西《巖間聖母》1483年,達文西接到來自米蘭的一個宗教團體的請求,讓他為一間禮拜堂作祭壇畫,於是就有了《巖間聖母》。作品完成後,達文西非常滿意,他提出增加酬勞,但是遭到了這個宗教團體的拒絕,便一怒之下把畫賣到了別處,也就是這幅收藏在巴黎羅浮宮的《巖間聖母》。幾年之後,這個宗教團體要求達文西歸還這幅作品,達文西本來想重新創作一幅新的,但是又受到了宗教機構反對,他們堅持要一幅與原作一模一樣的作品,於是就有了現在收藏於英國國立美術館的另一幅《巖間聖母》。
  • 再次欣賞《巖間聖母》,我感到命運的無常
    小時候,第一次欣賞《巖間聖母》這幅畫,我不懂命運的無常,所以隨意翻閱沒有同感。長大後,我離開了故鄉,看到這幅畫,我很有感觸。當我開始學會悲憫生命時,老祖母去年冬天病逝了。姐姐和我長大了,你卻走了在達文西的這幅畫裡,耶穌還是一個嬰兒,施洗約翰也只是一個小孩,彼此對視與微笑,像極了童年的我和姐姐。我和姐姐小時候得到老祖母的庇護與疼愛,就像畫裡的孩子一樣天真爛漫。
  • 巖間聖母——孩子必須了解的100幅世界名畫
    達·文西,《巖間聖母》,1483-1484,巴黎羅浮宮今天這幅《巖間聖母》雖然不像《蒙娜麗莎》那樣有名,但圍繞它的「
  • 《巖間聖母》為什麼會有兩幅?天才的心思你別猜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為米蘭教會創作的一幅宗教題材的作品,但在完成之後卻遲遲沒有交給教會,在多次交涉過後才叫出了一幅名為「巖間聖母」的畫作。該畫輾轉了幾百年最後在英國國家畫廊安家,但很有一幅《巖間聖母》在法國展出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解讀名畫】《巖間聖母》
    》: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到米蘭之後畫的第一件作品,也是迄今保留下來的他的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另兩幅是《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畫作的完成標誌著他創作巔峰的形成。     達文西非常滿意自己的這件作品(第一幅),於是提高酬金,遭到拒絕並相互發生了爭吵之後他把這幅畫私自賣掉了(我也不知道賣給了誰,總之它現在在羅浮宮)。     無玷受孕協會得知此事,堅持要達文西交出一幅與原作一模一樣的《巖間聖母》。
  • 巖間聖母
    作  者:達文西 - Leonardo da Vinci作品名稱:巖間聖母- The Virgin of the Rocks作品尺寸:189.5x129cm作品年代:1503-1506作品材質:板面油畫        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
  • 我們在英國看到的那副《巖間聖母》
    》,這是他畫的第二幅《巖間聖母》。Musée du Louvre, Paris 法國羅浮宮展出的第一幅《巖間聖母》我們現在欣賞的《巖間聖母》是一幅單獨的畫作,但是根據1483年留存下來的委託創作合約,達文西當時是要畫一幅作品鑲嵌在已經做好的祭壇畫雕框中央,這個祭壇將放置在米蘭聖佛朗切斯科教堂的禮拜堂當中,屬於聖母無原罪兄弟會(Confraternity
  • 第一期 《巖間聖母》賞析
    優越之處編輯一般題材的《巖間聖母》都按照教會意願把聖母畫在先知環繞之中,這是聖方救濟會贊助者用來提升聖母瑪利亞清白信念的一般性宗教構圖方式。這幅畫的主題是小施洗者約翰在聖母瑪利亞與天使面前參拜基督,達文西將他們安頓在幽美神秘的巖石風景間,聖母、孩子和天使直接坐在山巖地上,漸濃漸淡的輕煙薄霧呈現出佛蘭德斯或威尼斯畫派所少有的朦朧畫意,整個景象如幽遠的夢境。充滿了詩一樣的溫情,祥和而且典雅。
  • 達文西的《巖間聖母》被紅外掃描後出現另外一幅作品!
    這兩日,英國國家美術館再次揭示了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巨作《巖間聖母》中的許多細節,這些細節充分地說明了該作品下方確實存在另一幅底稿,有人稱其為「畫中畫」,但是底稿作品與成品有著非常大的出入,可以說是根本不是同一主題。
  •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達·文西名畫《巖間聖母》珍貴草稿重見天日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3月19日12:53   新華網柏林3月18日電(報導員周谷風)奧地利維也納的藝術品修復專家恩斯特盧克斯18日在德國萊比錫書展上稱,一幅10年前發現的油畫稿出自達文西本人之手
  • 淺談達文西——《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
    《巖間聖母》是為米蘭一教堂的禮拜堂所作的祭臺畫,聖母馬利亞居於畫面中央,右手扶嬰孩約翰,左手下面是嬰孩耶穌,約翰正向耶穌致敬,而耶穌身後一位天使則以手指向約翰和聖母。4位人物構成了一個完美而穩定和諧的三角形,奠定了全畫豐富而均衡的主調。
  • 《巖間聖母》為何有兩幅?達文西的心思你別猜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郭玲 深圳報導 一幅畫可以有兩件原作嗎?答案是可以。「《時光·寶藏—對話達文西》沉浸式光影藝術展」今日在深圳市南山區歡樂海岸創展廣場正式開展,展覽上,就有機會見到達文西同一幅畫的兩件「原作」,並現場找不同。
  • 《巖間聖母》: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幅相同主題的作品
    《巖間聖母》是達文西連續創作了兩次的作品。很多人都認為,要解讀達文西密碼,這幅作品是最好的突破口。現存的《巖間聖母》總共有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如今留下法國巴黎的羅浮宮,這幅作品完成於1483到1490年,算是達文西早期在佛羅倫斯創作的作品。
  • 美術史小課:《巖間聖母》—「達文西密碼」隱藏的顛覆信息
    畫中的四個人物——耶穌、約翰、瑪利亞和烏列爾——圍在一起,構成了金字塔的形狀。他們背後是高聳入雲的嶙峋怪石,旁邊那一潭靜水將四人與我們分隔。Image caption現藏於羅浮宮的《巖間聖母》據信是第一個版本(Credit: Louvre)1483年,達·文西受純淨受孕協會(Confraternity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的委託為其米蘭祭壇上的一組裝飾創作主畫,但這幅巖石遍布的作品是不是協會想要的很值得懷疑。
  • 鮮為人知的一幅畫,媲美歐洲聖母圖,畫出了最溫情的母愛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所呈現出來的聖母圖一直都是我們的與歐洲畫作的初步印象,慈祥溫和的聖母與聖子也一直成為許多著名畫家不斷描繪的主題,而如果說起我們中國古典畫作,最能夠為人想起來的應當是山水圖,至於人物肖像的繪製,都只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形似,再加上我國自古以來畫女人一般都是畫神女,因此,母親的形象在繪畫中倒真的很少出現
  • 達·文西《巖間聖母》中發現新草圖,作品將以沉浸式方式展出
    與此同時,英國國家美術館宣布將在今年11月展出該作品,展覽將以沉浸式的方式進行,通過構建繪畫原本所在的教堂式環境等方式,給讓觀眾有機會探索萊奧納多·達·文西在創作這幅作品的創造歷程。 近日,研究人員從備受討論的達·文西畫作《巖間聖母》中發現了一幅「被放棄的構圖」,這件作品本身將作為重要展品出現在11月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沉浸式展覽「萊奧納多:體驗一幅傑作」中。
  • 達文西畫作《巖間聖母》發現隱藏素描:包括天使和嬰兒基督
    近日發現,倫納德·達·文西(Leonard Da Vinci)創作的《巖間聖母》(Virgin of the Rocks)畫作下覆蓋著這位藝術家的原始素描。儘管已經被學者和傾慕者研究了500多年,但來自倫敦帝國學院和英國國家美術館的科學家和藝術學者還是發現了更多內容。
  • 新技術揭示《巖間聖母》畫布下隱藏的人像
    通過宏觀X射線螢光(MA-XRF)掃描術,結合全新的計算機算法,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科學家清晰地揭示了達文西的名畫《巖間聖母》之下隱藏的圖像。揭示的圖像中看到達文西原來想畫的內容草稿,包括一個天使和嬰兒時期的耶穌,後來才改成世人現在看到的布局。之前,科學家使用紅外線成像技術,已經大概地知道這幅畫的下面隱藏著達文西原來的草稿,裡面聖母的姿勢不同,而且人物的位置稍微高一些。
  • 達·文西的一幅傑作——《巖間聖母》
    《巖間聖母》從構思到完成,歷時較長,是達·文西的一幅傑作。這一題材,過往已有不少畫家畫過,如何超越他們,達·文西很費了一番心思:一是人物安排上按金字塔結構處理,頂部是聖母美麗的頭,側面是她伸向聖子頭上的手,底角則是嬰兒和天使;二是以往的畫家只是把風景作為一種附屬的東西或者一組人物的簡單陪襯,這次他要改變這種做法,讓風景擔當起從來沒有擔當過的重要角色,讓風景環繞在人物的周圍,與人物融為一體,賦予畫面一種別具一格的詩情畫意。
  • 世界名畫《巖間聖母》內有畫中畫,達文西後來為何放棄仍是一個謎
    可以用一句古話來形容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能,無所不通。尤其是在繪畫方面,被人們美喻成天才畫家。在達文西的傳奇一生中,曾創作了多個著名作品,比如《蒙娜麗莎》,《巖間聖母》和《最後的晚餐》等。《巖間聖母》是他在1508年的作品,最近科學家意外地在《巖間聖母》畫像下發現了另一幅畫的秘密草圖,也就說存在「畫中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