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運動事故頻發,「三無」培訓誰來系「安全繩」|電訊特稿

2020-12-21 中國經濟網

近年來戶外極限運動之所以事故頻發,是由于越來越多不具備相關技能的人參與其中。

本報記者:鄭明鴻、朱青

8月25日,經過現場搜救人員確認,兩天前在貴州省關嶺縣滴水灘瀑布進行瀑降遇困的兩名探險人員,已無生命體徵。悲劇的發生,讓原本「小眾」的戶外極限運動,再次成為公眾熱議話題。

公開資料顯示,戶外極限運動自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後,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運動類別。與傳統體育項目相比,它不僅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強調人們在跨越身心障礙後獲得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但時有發生的傷亡事故,讓這類危險係數頗高的極限運動充滿爭議。

專業人士認為,近年來戶外極限運動之所以事故頻發,是由于越來越多不具備相關技能的人參與其中。

此外,隨著這類運動熱度增加,部分專業培訓機構降低標準,開辦各類速成班,也是導致戶外極限運動事故多發的原因之一。

「小眾」的快樂

今年51歲的李明松,還在部隊當兵時,他就喜歡節假日背著背包去探險。1991年退伍後,有了更多時間去了解和學習戶外極限運動。

「很多項目都玩過,比如探洞、攀巖、潛水等。」李明松說,最近這幾年玩得最多的是滑翔傘飛行。

「沒有精良的戶外裝備,就不可能完成高難度的戶外極限運動。」在李明松看來,這類運動能充分體現一個國家的體育裝備能力,甚至是經濟實力。正是受經濟因素制約,戶外極限運動很長時間內都比較「小眾」,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參與其中。

天眼查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9年,我國極限運動相關企業註冊總量,由8000家增長至近3萬家。僅2019年新註冊的相關企業就有4200家。

擁有近30年戶外探險和救援經驗的樊黔,是滴水灘瀑降路線的開闢者之一。「在城市的喧囂和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嚮往自然,尋找機會親近自然、享受自然,這是非常正常的需求。」他說。

「我最開始參與戶外極限運動,就是想挑戰大自然,希望發現更多的地球奧秘。」樊黔說,隨著年齡增長和知識積累,他更享受運動過程中那種融入自然、享受自然、敬畏自然的感覺,「讓我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

李明松則認為,戶外極限運動可以讓參與者換一個角度看世界。「這類運動帶給了我樂趣、健康,讓我能和自然界中很多神奇的景觀零距離接觸。」

「挑戰」成「奪命」

2017年11月8日,自稱「中國高空極限運動第一人」的吳永寧,在一次極限挑戰中失手墜樓,26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2020年5月12日,一名女翼裝飛行員在張家界天門山進行翼裝飛行時,因偏離計劃路線失聯,最終不幸遇難;

……

「極限運動之所以稱之為極限,就是因為它是對參與者潛能的挑戰。」李明松說,參與者在開始運動之前,應進行謹慎評估。如果評估結果不理想,就應該果斷放棄,「一次成功的挑戰,絕對是有計劃、有步驟的」。

貴州省六盤水市戶外運動協會副會長餘天亮說,戶外極限運動事故,每年都會發生。參與者人越來越多,但欠缺專業技能和知識,是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以登山為例,專業培訓資源大多集中在各級登山協會,普通人較難接觸到專業培訓。」餘天亮說,部分戶外極限運動參與者,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但遇到突發情況時,就沒有體力和專業知識完成脫困,「戶外極限運動真的需要系統訓練」。

餘天亮用數據對比了專業玩家和業餘愛好者的差距。

前段時間他參加了四川四姑娘山大峰(海拔5025米)速攀比賽。從景區售票處出發,他用時3小時登頂,下山則用了1小時37分鐘,全部用時不到5小時。

「這段距離對於普通人來說,往往需要兩天時間,而且還不是很輕鬆。」他說。

記者調查發現,社交媒體普及後,戶外極限運動有了更多渠道和展現方式進入大眾視野。但部分網友往往看見別人輕鬆完成某項極限運動,忽視了其背後的努力,認為自己經過簡單訓練也能挑戰。

在某些視頻中,有些極限運動員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做出誇張動作,也會誤導網友。

「喜歡戶外極限運動沒有問題,但是應該有一些知識和體能儲備。達到了什麼級別,再去參與該級別對應的活動,做和自己能力相應的事。」貴州藍天救援隊隊長王毅說。

事實上,8月23日,樊黔也帶領另一支探險隊去了滴水灘瀑布。到達後,樊黔發現當天滴水灘瀑布水量過大,便放棄了瀑降活動,「我必須對參與者的生命負責」。

在李明松看來,樊黔是明智的。「當時的水量比我去救援時至少要大一倍。在那種情況下,就算遇難者選擇的路線沒有問題,也不應該進行瀑降,最正確的選擇就是取消活動。」

李明松也是滴水灘瀑降線路的開發者之一。出於安全考慮,他沒有向外推廣。「這條線路很漂亮、很壯觀,但穿越這條線對參與者的能力要求很高,還需要很好的領隊。」

技能求「速成」

記者採訪發現,在戶外極限運動培訓逐漸市場化後,出現了培訓機構盲目開辦「速成班」等亂象,威脅該類運動的健康發展。

「這容易誤導參與者,讓他們覺得戶外極限運動很簡單。」李明松說,戶外極限運動的水平依賴長期訓練,速成班僅僅是告之方法。

樊黔建議,在參與戶外極限運動培訓或相關活動時,一定要選擇有專業資質的機構或俱樂部。

據他觀察,目前市場上部分戶外極限運動俱樂部,存在無相關資質、無專業領隊、無完備應急預案的「三無」亂象。有些對線路、時間和地點的選擇都不規範,甚至出現不購買保險或者購買無效保險等情況。

公開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超過兩成的極限運動培訓企業存在過經營異常,近3%的相關企業受到過行政處罰。

安徽省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主任於三忠坦言,比起速成班,所謂的「傳幫帶」同樣值得警惕。

「一些『大咖』或者『大師』帶了很多徒弟。這些徒弟往往不願意花時間系統學習,認為跟著『師父』玩兩天就能掌握技巧,實際上對器械、技術和理論的掌握都是欠缺的。」於三忠不無擔憂地說。

共系「安全繩」

2019年6月16日,59名驢友被困浙江省永嘉縣十二峰,經過多方救援力量搜救,才最終全部獲救;

2019年8月,深圳藍天救援隊隊員許挺秀、尹起賀在廣東省惠東縣白馬山救援野外溯溪的驢友時,遭遇山洪失聯,最終不幸遇難……

李明松認為,不止一起事故表明,盲目參與戶外極限運動,不僅容易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甚至危及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作為戶外極限運動從業者,應通過親身體驗,告訴參與者如何正確參與戶外極限運動,讓他們在參與這類運動中學會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樊黔等業內人士建議,戶外極限運動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但不應成為節約社會公共資源的「絆腳石」,亟須相關部門出臺法律法規,以規範發展。

「國內戶外極限運動已經上了快車道,不會因個別意外事故而停止腳步,所以加快規範戶外極限運動顯得尤為重要。」樊黔說。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給極限運動系牢「安全繩」
    悲劇的發生讓原本小眾的戶外極限運動,再次成為公眾熱議話題。(見8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  戶外極限運動包括速降、蹦極、攀巖、馬拉松、滑雪等,上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目前,戶外極限運動已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運動類別,越來越多的愛好者對此趨之若鶩,並催生了具有一定市場規模的戶外極限運動培訓機構。
  • 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
    新華社南昌12月8日電追求刺激,勿忘「安全繩」——部分極限運動體驗館亂象調查新華社記者黃浩然換上「蜘蛛服」,轉體後粘上「魔術牆」,結果衣服卡襠造成下體撕裂;穿上防滑襪,從4米高的跳臺躍入「泡泡池」,結果摔成完全性截癱……近兩年,極限運動體驗館不斷「吸粉」的同時,安全事故也不時出現。
  • 「網紅」遊樂項目再出事故!事故頻發敲響警鐘!「安全繩」何時...
    人民名品 ▍《品牌資訊》揪心的「網紅」遊樂項目 「網紅」遊樂項目事故頻發令人揪心,遊客何去何從?許多遊樂場所與景區爭相開設這類項目來吸引顧客。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有47家景區擁有玻璃棧道遊玩項目。通過給予遊客刺激的遊玩體驗,將景區項目打造成「網紅」項目來獲取名利本身無可厚非。但是,若不能妥善保護遊客的人身安全,這樣的遊樂項目只會帶來「樂極生悲」。
  • 2個月3起人員墜落事故:載人熱氣球為何事故頻發?
    圖據視覺中國「目前行業內只有針對運動、比賽競技的熱氣球規範,並沒有針對載客熱氣球的規範。」劉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國內的熱氣球觀光旅遊發展迅速,然而相關行業規範卻沒有及時跟上,是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受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委託,自己正在編寫《熱氣球載客安全運行指南》,讓熱氣球載客未來有規範可依照。
  • 關於銅盂「6·07」空調工人墜亡事故,官方調查來了……
    經調查認定,潮陽區銅盂鎮「6·07」一般事故是一起典型的生產安全高空墜落事故,屬於一般生產安全事故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一、事故直接原因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黃澤龍在空調安裝作業過程中,安全意識淡薄。黃澤龍對作業環境潛在的安全隱患認識不足,佩戴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的安全繩,並在未確認安全繩是否已經系牢固的條件下,違反操作規程進行作業身體置於不安全位置黃澤龍在進行外機安裝作業時,身體重心懸空於窗戶之外,身體置於不安全位置,在拆卸百葉欄板時,支撐平衡點被打破,身體失去平衡導致下墜二、事故間接原因汕頭市安興科技有限公司未向該公司高空作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範的高空作業安全繩
  • 水上樂園事故頻發,安全監管豈能當「甩手掌柜」
    7月20日,安徽黃山一水上樂園的充氣遊樂設施發生事故,一名8歲女童身亡。7月29日,吉林延邊龍井市一水上樂園海嘯池設施損壞致44人受傷……記者梳理發現,6月30日至7月29日一月內,全國僅公開報導的水上樂園事故已致3人死亡,48人受傷。適逢暑期,被家長和孩子們視為消暑勝地的水上樂園,為何接連發生傷亡事故?(8月22日《工人日報》)  一月內3死48傷,水上樂園為何安全事故頻發?
  • 戶外充氣城堡為何事故頻發?
    據媒體梳理,2014年7月至今已發生至少24起充氣城堡致人傷亡的相關的事故。儘管去年7月起,國家已正式實施《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規範》,但一系列血的教訓卻仍然難以扭轉經營者漠視,監管者無力的局面。據了解,基於充氣式遊樂設施事故的頻頻發生,2019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規範》國家標準。針對充氣式遊樂設施的特點,提出了風險評估、圍牆、場地要求、遊戲者數量、緊急情況處理、安全標示等多項技術要求。
  • 雙層床墜床事故頻發,安全隱患誰買單?
    近年來校園內墜床事故頻頻發生,學校宿舍內雙層床致人傷殘的案例也越來越多。而這些雙層床背後的安全隱患遠比想像中更嚴重。意外墜床 女孩致五級傷殘小雨(化名)今年17歲,本應該像同齡人一樣,在校園裡度過美好的青春時光。可是就在三年前,一次意外的墜床事故,不僅給她的身體造成了永久性的傷殘,還讓小雨被迫終止了學業。
  • 身上竟還繫著安全繩……
    「該男子40歲左右,是施工的工人,拆6樓樓頂牆皮時不慎從樓上墜亡,當時該工人腰上還繫著安全繩。」現場目擊者說。事發後,當地公安、120醫療救護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展開救援處置,墜樓的具體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掛安全帶是為了別人掛的嗎?
  • 臺軍內部事故頻發,臺當局只顧吃「人血饅頭」
    早在當時戰機失聯之時,島內有關人士就分析稱,戰機發生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出現問題,或者是地勤的壓力過大導致。如今自殺的這位機工長正是負責地勤工作,這一巧合讓臺軍內部人心惶惶。臺軍內部事故連連有關機構受到了島內民眾的問責,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臺軍不得不出面進行澄清,聲稱這次的隊員自殺事件與之前的戰機失聯並無關係,希望外界不要妄加猜測。這次的案件完全就是該隊員個人原因。然而他們還表示詳細的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的了解。
  • 戴了救生圈還系了安全繩,6歲男孩和爸爸遊泳還是溺亡了
    據了解,當時一對夫妻帶著六歲的兒子,來到東江沙公園嬉水,媽媽在岸上,爸爸為兒子戴上遊泳圈,並且套上了安全繩後,父子倆遊到離岸邊30多米的江中。後來爸爸游離兒子,並讓媽媽看著孩子。不料,孩子獨自在江中遊動時,從遊泳圈以及安全繩中脫出,沉入水底。當父母二人發現時,早已無力潛入4米深的水底,父親在岸邊跪地,絕望地喊著「兒子」。
  • 系好極限運動的「保險繩」(體壇觀瀾)
    翼裝翱翔於天際、徒手騰躍於巖壁、深潛暢遊於大海、單板飛馳於雪山……極限運動,在挑戰身心潛能的過程中,不斷拓展人類的邊界,讓更多不可能變成可能。   從「少數人的遊戲」到日趨風靡,極限運動以其刺激與冒險性,成為很多年輕人追求時尚、彰顯個性的健身選擇。但不少人只看到這項「未來體育運動」的炫酷一面,卻忽略了要求極高的技術含量和身體儲備。
  • 84萬起事故,死亡近1.9萬!老年代步車事故頻發,究竟該不該存在?
    關於老年代步車的問題由來已久,技術老舊且事故頻發,嚴重危害正常的社會交通秩序,而坊間討論最多的問題是,既然老年代步車如此不安全,為什麼不施以嚴格管控呢?
  • 酒精消毒事故頻發,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酒精消毒事故頻發到底是哪裡出了錯2月8日當天,由於天氣寒冷,37歲的杭州市民小張(化名)便站在大功率電暖氣旁,正對著頭、面、頸、四肢以及衣物表面進行酒精消毒。突然意外發生了,擦拭的酒精在電暖氣的作用下遇熱揮發,引燃了小張的衣物,他瞬間被火焰包圍。
  • 窨井蓋「吃人」事故頻發?最新法令來了!「有井無蓋」,這些人將被...
    這些事故的發生令人後怕它們也時刻警醒著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腳下的安全」!後其鄰居劉某發現自家孩子房某某(2周歲)不見了,經多方查找在姜某某打開的窨井內發現了房某某,被打撈上來後,房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經鑑定系溺死。姜某某認罪悔罪,並積極賠償,取得了被害人家屬的諒解。2018年1月,姜某某犯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
  • 美國「魔鬼公路」事故頻發,專家警察無解,卻被中國美術老師搞定
    據當地美國交通數據,已有17人在該公路的同一個地方因為翻車事故導致死亡。而美國相關部門對這些事故進行調查,在調查中也發現這裡沒有剎車,駕駛員也沒有酒駕醉駕等其他問題,但具體因為什麼而翻車卻得不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 澳大利亞維州地鐵隧道工程安全事故頻發 工人擔憂過不了今年聖誕節
    正在施工的維州Metro地鐵隧道工程頻發安全事故,一些工人近日擔憂他們有可能無法度過今年的聖誕節。 《先驅太陽報》3日報導,據悉,最近的一次事故發生在1日,北墨爾本地區的施工現場發生環氧樹脂(epoxy)化學反應,整個現場被煙霧籠罩。消防員趕至現場,疏散施工人員。
  • 當紅藝人浴室滑倒事故頻發,衛浴安全短板如何破?
    一連串的浴室意外事故,讓浴室安全問題再被關注。9月18日,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包括今朝裝飾、住範兒、土巴兔、一起裝修網等多家裝修企業,他們均提醒,浴室內防滑瓷磚、防滑墊的使用必不可少。同時,若條件允許,最好進行乾濕分離。值得注意的是,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因浴室滑倒造成的安全事故並不少見,就此產生的法律糾紛也不少。業內專家指出,浴室防滑一直是個難題,也是長期以來沒有解決的問題。
  • 極限運動,是玩命還是挑戰極限?翼裝飛行女最後一望,令人唏噓!
    俗話說,生命離不開運動,自我們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運動。因為現在都是白領亞健康狀態頻發,很多人都會通過運動鍛鍊身體。甚至有一些人 喜歡上了極限運動,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極限運動都是非常危險的,甚至有些人說極限運動就是在玩命,雖然這種運動的確非常刺激,但也是非常的冒險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