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網紅」遊樂項目再出事故!事故頻發敲響警鐘!「安全繩」何時...

2020-12-21 人民傳播

人民名品 ▍《品牌資訊》

揪心的「網紅」遊樂項目

「網紅」遊樂項目事故頻發令人揪心,遊客何去何從?

近年來,高空滑索、高空吊橋、玻璃棧道、蹦極等旅遊娛樂項目越來越受到歡迎。許多遊樂場所與景區爭相開設這類項目來吸引顧客。據統計,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有47家景區擁有玻璃棧道遊玩項目。通過給予遊客刺激的遊玩體驗,將景區項目打造成「網紅」項目來獲取名利本身無可厚非。但是,若不能妥善保護遊客的人身安全,這樣的遊樂項目只會帶來「樂極生悲」。

「高空項目」危險多多

2020年9月18日,重慶萬盛奧陶紀景區內,一名工作人員為該景區高空速滑項目拍攝宣傳視頻時跌入山谷,經搶救無效身亡。

有遊客稱,該遊戲項目為兩個索道一組,驅動裝置是串聯在一起的。遊客在高處坐在其中一條索道的安全椅上,然後下滑,與此同時,產生重力,將另一條索道上的空置安全椅從低處帶回。事件發生時,不知為何,高處遊客下滑時,低處安全椅上仍有一人,被瞬間拉回索道,懸掛在半空。有關部門已責成景區停運全部速滑項目,事故原因、責任認定正在調查中。

事實上,這已不是該景區第一次發生事故。2018年10月3日,「遊客在奧陶紀景區極限飛躍項目遊玩時保險扣突然脫落」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重慶市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委員會宣傳部官方微信發布通告稱,因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遊客背後保險繩保險扣脫落,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隨後,涉事項目停止運營。

近年來,玻璃棧道速滑作為一種受歡迎的遊樂項目,同時也是一種刺激而又危險的遊樂項目。2020年8月19日,遼寧本溪桓仁滿族自治縣虎谷峽景區,一處玻璃棧道在營業期間發生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遼寧回龍湖旅遊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隨後發表聲明稱,部分遊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時,因突降暴雨、滑速過快,導致人員發生碰撞,並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劉俊副教授表示:高空遊樂項目一旦有環節出錯,往往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

「低空作業」亦有風險

比起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空遊樂項目,蹦床這種地面遊樂項目亦會「暗藏殺機」。

2020年5月25日,江蘇徐州90後女孩琪琪(化名)與親朋好友在玩一款名叫「人體炸彈」的蹦床項目時,被彈起後頭部著地致傷,最終診斷為完全性截癱。

2018年,湖北武漢的齊先生在光谷關南園四路的空氣工廠蹦床館參與蹦床項目時,從蹦床上跳進海綿池內,瞬間全身無法動彈,脖子也疼痛難忍。後經醫生診斷,齊先生第四節頸椎粉碎性骨折,第五節骨折。

近年來,蹦床項目事故頻發,「蹦床致殘」等新聞層出不窮。劉俊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事實上,蹦床項目也是一種高風險的遊樂項目,許多未受過訓練的遊客不知風險執意挑戰高難度動作,十分容易造成人員傷亡。

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網紅」遊樂項目事故頻發,如何減少乃至杜絕是一個難題,同時也需要經營單位、遊客和監管部門三方的共同努力。

遊客選擇需謹慎

面對「網紅」遊樂項目不斷出現的事故,文化和旅遊部等部門曾發出提醒,遊客參加高風險旅遊項目前,要認真了解項目經營者的資質、安全措施及項目的安全要求,不選擇存在安全隱患的項目。

對於蹦床項目,江西省南昌市第二附屬醫院骨科主治大夫馬勇表示:蹦床項目對於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健康要求頗高,只建議成年的健康遊客可以謹慎遊玩,並且社會上關於幼年兒童遊玩蹦床有助於長高的說法是不科學的,不建議未成年人參與此類高風險遊樂項目。

北京順義法院牛欄山法庭法官塗琳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參加「網紅」遊樂項目,需要仔細閱讀風險告知,謹慎選擇遊玩項目。同時注意遵照遊戲規則,切莫挑戰高危動作。

監管部門需重視

除了遊客本身需要謹慎,監管部門也要負起責任。

據了解,一些「網紅」遊樂項目的國家標準已經「在路上」。由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提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懸空地板、踏步、步道及棧道玻璃》國家標準,將於2021年4月實施。

制定標準同時也要提高檢查力度。劉俊表示:類似於玻璃棧道、高空滑索等遊樂項目,加強檢查力度、提高檢查頻率可以有效地減少事故發生概率。對於這樣的「高空作業」,事前的未雨綢繆可以防止事後的亡羊補牢。

經營部門需投入

保障遊客安全,經營部門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山東省導遊協會副會長孫樹偉表示,景區也要為遊客的安全保駕護航。「警示標誌、安全提示要到位,設備的後期維護和保養也要及時跟上。同時,遊客在遊覽時要服從景區的管理,嚴格按照規定穿戴好景區配備的防護服裝。」

劉俊表示:蹦床項目其實可以多配備幾名給遊客做示範的工作人員。如果遊客能夠在遊玩項目之前多一些正確、專業的學習,那麼遊客出事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有專家指出:景區或者遊樂場所與其把大量經費投入到宣傳中,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網紅」,不如把經費更多地投入到安保環節上。畢竟等真的出事之後,景區也許真的出名了,但是離「涼涼」也就不遠了。

【完】

往期精彩推薦

HOT ON THE TOP

一瓶水的生意到底有多賺錢?農夫山泉或已成長為「大自然的印鈔機」!

小米發布全球首款量產透明電視,售價49999元!透明手機還遠嗎?

生命豈能兒戲?自如回應「租客喝了半年多中水」,「甲醛房」事件仍在發生!

藥店巨頭現資本擴張「後遺症」:老百姓大藥房被點名借疫情哄抬物價、銷售劣藥!

百度或將成為自動駕駛界黑馬,全球首個量產自動駕駛計算平臺ACU下線!

「國貨幫國貨」!阿里升級新國貨計劃:讓每個消費者的購物車多3個中國品牌

版權聲明:人民名品致力於智慧財產權保護,並尊重版權人的權利和義務。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不能及時獲取版權人的聯繫方式和授權。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您第一時間與我們溝通聯繫,我們會及時進行處理。謝謝理解與合作!

聯繫郵箱:rmrbmp@sina.com

來源:澎湃新聞網、經濟日報、新華網客戶端

編委/執行副總編輯:馬海濤

編輯:唐曉彤、魏良煒

責任編輯:梁雅婷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投訴郵箱:rmrbmp@sina.com

人民名品公眾號

微信號 : rmrbmp

相關焦點

  • 水上樂園事故頻發,安全監管豈能當「甩手掌柜」
    7月29日,吉林延邊龍井市一水上樂園海嘯池設施損壞致44人受傷……記者梳理發現,6月30日至7月29日一月內,全國僅公開報導的水上樂園事故已致3人死亡,48人受傷。適逢暑期,被家長和孩子們視為消暑勝地的水上樂園,為何接連發生傷亡事故?(8月22日《工人日報》)  一月內3死48傷,水上樂園為何安全事故頻發?
  • 戶外充氣城堡為何事故頻發?
    據媒體梳理,2014年7月至今已發生至少24起充氣城堡致人傷亡的相關的事故。儘管去年7月起,國家已正式實施《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規範》,但一系列血的教訓卻仍然難以扭轉經營者漠視,監管者無力的局面。據了解,基於充氣式遊樂設施事故的頻頻發生,2019年7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規範》國家標準。針對充氣式遊樂設施的特點,提出了風險評估、圍牆、場地要求、遊戲者數量、緊急情況處理、安全標示等多項技術要求。
  • 極限運動事故頻發,「三無」培訓誰來系「安全繩」|電訊特稿
    近年來戶外極限運動之所以事故頻發,是由于越來越多不具備相關技能的人參與其中。本報記者:鄭明鴻、朱青8月25日,經過現場搜救人員確認,兩天前在貴州省關嶺縣滴水灘瀑布進行瀑降遇困的兩名探險人員,已無生命體徵。悲劇的發生,讓原本「小眾」的戶外極限運動,再次成為公眾熱議話題。
  • 溫嶺爆炸事故再敲安全生產警鐘
    原標題:溫嶺爆炸事故再敲安全生產警鐘 6月13日下午4點40分左右,一輛滿載液化石油氣的槽罐車在浙江省溫嶺市G15瀋海高速公路出口發生爆炸,引發周邊民房及廠房倒塌。最新通報顯示,截至6月15日7時許,這起爆炸事故,已造成20人死亡,各醫院正在全力救治傷員。
  • 2個月發生3起熱氣球事故,還有多少網紅項目在玩命
    近日,雲南騰衝一景區的熱氣球項目發生意外。地面工作人員準備收起熱氣球時狂風驟起,導致熱氣球再次升空,一人未及時放手,被帶到空中後墜落身亡。目前,當地文旅部門正加大對景區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嚴防類似情況發生。
  • 2個月3起人員墜落事故:載人熱氣球為何事故頻發?
    劉翔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國內的熱氣球觀光旅遊發展迅速,然而相關行業規範卻沒有及時跟上,是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受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委託,自己正在編寫《熱氣球載客安全運行指南》,讓熱氣球載客未來有規範可依照。載客熱氣球項目迅速擴張運行規範仍是空白劉翔的父親劉連成是中國第一個熱氣球飛行員。
  • 網紅遊樂致傷殘,安全不能成空白!
    【深度分析】(一)關注點一:對於網紅遊樂項目的基本態度年輕人喜歡新興網紅遊樂項目可以被理解,然而這些項目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必須引起全社會的警惕。(二)關注點二:網紅遊樂項目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1.許多消費者缺少一定的安全意識,對於密密麻麻的商家免責條款常常不仔細研究就籤訂;2. 目前關於這些新興遊樂項目行業標準嚴重缺失,準入門檻太低,項目只要取得了工商營業執照就可以開張;3.
  • 近期13起事故案例,敲響居家消防安全警鐘
    病毒仍在肆虐 疫情還未結束很多人至今都處於宅家防疫的階段長期居家導致火災隱患增加近期發生的13起事故案例>為居家消防安全敲響了警鐘案例一2月4日23時51分,溫州龍港市湖前片區鳳翔村李莊站19-20號2間2戶三層樓民房發生爆燃而坍塌,現場被困人員10人。
  • 酒精消毒事故頻發,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酒精消毒事故頻發到底是哪裡出了錯2月8日當天,由於天氣寒冷,37歲的杭州市民小張(化名)便站在大功率電暖氣旁,正對著頭、面、頸、四肢以及衣物表面進行酒精消毒。突然意外發生了,擦拭的酒精在電暖氣的作用下遇熱揮發,引燃了小張的衣物,他瞬間被火焰包圍。
  • 7年23起事故,血的教訓為何難換平安?
    4月26日16時許,河南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遊樂場內充氣遊樂設施被大風吹翻,數名兒童被壓。據媒體梳理,2014年7月至今已發生至少23起充氣城堡相關的事故。儘管去年7月起,國家已正式實施《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規範》,但一系列血的教訓卻仍然難換孩子們在遊樂園的平安玩耍。
  • 反思中原福塔高空鞦韆事故,「網紅景點」應謹記安全第一
    既然是防護欄,毫無疑問是為了防止遊客甩出而設置的。換句話說,這種裝置本身就是為了承受人體撞擊而設,為什麼不能包裹上軟性材料,以降低對人體的傷害呢?4.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既然開設了高空項目,塔身為什麼沒有設置防掉落網?
  • 臺軍內部事故頻發,臺當局只顧吃「人血饅頭」
    早在當時戰機失聯之時,島內有關人士就分析稱,戰機發生事故的原因很可能是飛行員的身體素質出現問題,或者是地勤的壓力過大導致。如今自殺的這位機工長正是負責地勤工作,這一巧合讓臺軍內部人心惶惶。臺軍內部事故連連到底是為何? 在幾個月之前,臺海軍在訓練時就發生過翻船事故,兩名士兵不幸身亡。在幾天之後,一名負責這次訓練的軍官在宿舍內自殺,外界紛紛猜測與事故有關。之後臺軍也公開證實輕生的軍官是因為自責而自殺。
  • 滑雪成為網紅項目的背後,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從大山上一滑而下,一嘗腳下之於雲巔飛翔的感覺,再落入厚實綿密的粉雪當中,被大山深深包裹,現實的煩惱都被呼嘯而過的風一一吹落。那一刻,是專注而純粹的。在攜程平臺,你更能感知滑雪在中國的出圈:雙11期間,國內滑雪門票和玩樂產品的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860%,滑雪主題遊產品預訂量增長超350%。滑雪裝備的銷量也一路水漲船高。
  • 盤點天津發生的電梯事故
    (2013年8月3日《渤海早報》)電梯事故為何屢屢發生?以上這些電梯事故,最嚴重的莫過於君臨大廈,造成14人受傷,其中8人重傷。在其餘事故中,雖然沒有造成嚴重人員傷亡,但通過媒體報導可知,這些電梯發生事故往往並非偶然,有的電梯甚至曾經多次發生故障。那麼,造成電梯事故頻發原因有哪些?
  • 揪心!浙江省發生兩起事故,地址位於衢州,場面情況讓人頭皮發緊
    揪心!浙江省發生兩起事故,地址位於衢州,場面情況讓人頭皮發緊高速行駛由於車速是非常快,對於安全車距要求是非常高的,如今路上的車是非常多的,多多少少在路面行駛的時候會發生一些突發情況,有足夠的安全車距也就能給你足夠的反應時間去應對。
  • 網紅設施跟風建設何時休?
    對此,寶湖馬術小鎮負責人劉經理表示,迷彩滑道項目早已經暫停營業,因此孩子摔傷是自身原因導致的。目前,園區已經申請保險理賠,正在進一步調查取證。最終雙方協定先以治療孩子為前提,後續將依照法律程序來解決。「網紅」設施跟風建設何時休?
  • 揪心!傷亡不明,廣東省陽江發生一起事故,場面情況讓人頭皮發緊
    揪心!傷亡不明,廣東省陽江發生一起事故,場面情況讓人頭皮發緊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如今市區道路的車輛是越來越多,特別是早晨的上班高峰期道路上是很容易堵車的,而紅綠燈也是非常多的,行駛速度比較緩慢,最為司機在這個時候駕車一定要注意緩慢行駛,不要超速。
  • 「我報警了,但很遺憾沒能阻止事故」……T179次列車脫軌事故調查組...
    2事發前約10分鐘撥打的「110」電話為何沒能成功預警?經記者多方核實,事故發生前,當地「110」報警平臺確實接到了村民電話。當地公安機關表示,正配合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3月30日,救援人員在事故現場救援。 新華社發(李鈺龍 攝)3需加強監控、預警、技術升級一些受訪的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專家認為,在地質災害頻發的季節,應加密普速鐵路巡查頻次。
  • 雙層床墜床事故頻發,安全隱患誰買單?
    經診斷,這次墜床事故造成小雨腰椎壓縮性骨折,馬尾神經壓迫。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記者聯繫到了當時為小雨做治療的醫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創傷外科主任醫師 宋先舟:檢查的時候就發現她雙下肢的肌力還是差一些,再就是會陰部的感覺減退,X射線檢查和磁共振的檢查證實腰椎的骨折,腰1的壓縮性骨折和脊髓挫傷。
  • 戴了救生圈還系了安全繩,6歲男孩和爸爸遊泳還是溺亡了
    夏日炎炎,遊泳者眾多,防溺水警鐘再次敲響。6月26日下午,廣東惠州發生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情。一名6歲的小孩,在東江沙公園內水域遊泳,不幸溺亡。據了解,當時一對夫妻帶著六歲的兒子,來到東江沙公園嬉水,媽媽在岸上,爸爸為兒子戴上遊泳圈,並且套上了安全繩後,父子倆遊到離岸邊30多米的江中。後來爸爸游離兒子,並讓媽媽看著孩子。不料,孩子獨自在江中遊動時,從遊泳圈以及安全繩中脫出,沉入水底。當父母二人發現時,早已無力潛入4米深的水底,父親在岸邊跪地,絕望地喊著「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