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Foundries「變身」格芯,12寸晶圓廠落地成都

2021-01-17 雷鋒網

雷鋒網最新消息,今日上午,全球第二大晶圓廠Global Foundries在成都高新區正式宣布,將攜手成都市成立合資公司——格芯(成都)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並在成都建立全新的合資晶圓廠。

據雷鋒網了解,格芯成都是中國最大的12寸晶圓廠,投資規模累計超過100億美元,預計年產量將達到100萬片。按照其官方的計劃,第一期建設CMOS工藝產線,主要為180nm和130nm,引自新加坡技術,產能每月2萬片,預計2018年底投產;第二期22FDX,引自德國技術,產能每月6.5萬片,2019年下半年投產。這樣算下來,一期二期完成後,總產能將達到8.5萬片/月。

眾所周知,晶圓尺寸越大,單一晶圓片上可生產的IC晶片就越多,但對材料技術和生產技術的要求更高,目前的晶圓尺寸有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12英寸甚至更大的規格,而12英寸可以說是當下最最主流的尺寸,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到2020年12英寸晶圓的比例將達到68%。

值得一提的是,Global Foundries還宣布,未來在中國市場將啟用全新的名字——格芯,而放棄了此前大家所熟知的格羅方德。

格芯執行長Sanjay Jha表示:「為滿足全球客戶群的需求,我們將不斷在產能和技術上進行投資。從應用於無線互聯設備的世界頂級 RF-SOI 平臺,到佔據科技前沿的 FD-SOI 和FinFET工藝路線圖,這些均見證了市場對於我們主流工藝和先進工藝技術的強勁需求。新投資將有助格芯擴張現有的晶圓製造廠。通過此次在成都的合作計劃,我們將穩固,並進一步加速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曾報導,格芯此前曾公布了一組數據:22nm FD-SOI工藝功耗比28nmHKMG降低了70%,晶片面積比28nmBulk縮小了20%,光刻層比FinFET工藝減少接近50%,晶片成本比16/14nm FinFET低了20%。如果該數據屬實,那麼22nm FD-SOI的性能甚至可以與14/16nm FinFET持平,而晶片的成本卻與28nm相當。

半導體資深人士莫大康也曾表示,相比FinFET,FD-SOI根據功耗和綜合成本優勢,其產品廣泛應用於移動終端、物聯網、智能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發展FD-SOI製程工藝是中國集成電路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機會。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8寸晶圓廠老兵不死,馬來西亞Silterra重現生機!
    隨著市場對8寸晶圓廠的需求捲土重來,讓馬國當地的半導體業者見到了成長的機會。諸如X-Fab以及Silterra等馬來西亞自家的晶圓廠以其現有的8寸晶圓產能,具備充分利用這一市場需求的優勢。 根據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指出,2020年全球半導體銷售預估將成長5.1%至4,331億美元(2019年銷售為4,123億美元),2021年則將成長8.4%。
  • 樹挪死、人挪活,6寸晶圓廠挪了會怎樣?
    目前業界以8寸晶圓廠居多,12寸晶圓則多用於生產價格高、毛利高的晶片產品。 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市面上的8寸晶圓產能就開始供不應求,到現在為止,聯電、世界先進等晶圓代工廠2021年的產能都被預訂一空,而且是漲價後也賣完了。
  • 成熟的8寸晶圓供應緊張,先進的12寸晶片,卻又沒那麼緊張?
    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8寸晶圓廠突發斷電 聯電回應:正在恢復中、財務影響不大
    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面臨著行業性的產能緊缺問題,8寸晶圓產能尤其緊張,關鍵時刻代工大廠聯電還掉鏈子了,上周有2座工廠突發停電,引發了市場擔心。據報導,1月9日下午,聯電竹科力行廠區發生跳電事故,並傳出爆炸聲響,樓頂冒出陣陣濃煙,疑似出現火警,新竹市消防局派遣化學車前往搶救。
  • 【產業年終盤點】2019中國63座晶圓製造廠最新情況跟蹤
    )南京紫光存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2英寸)格芯(成都)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格芯成都,12英寸)德淮半導體有限公司(12英寸)德科碼(南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德科碼南京,8英寸)江蘇中璟航天半導體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中璟航天,8英寸)二、化合物項目(10)
  •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
    中國首個高標準12英寸晶圓廠落戶,國產芯開始提速。近日聞泰科技投資120億在上海建設的首個12英寸規級晶圓廠成功落戶,對我國半導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從前對科技無國界的幻想,使得對投資大耗時長的光刻機以買為主,結果被老美打到了七寸,徹底成了晶片製造的軟肋。中芯國際花8.3億向ASML購買的光刻機屢被放鴿子,甚至被嘲即使拿到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也造不出高端晶片。現在國內大部分手機廠商的晶片還只能通過購買解決,尤其是高通,就算漲價也無可奈何。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但從目前的數據來看,12英寸晶圓的出貨面積佔全部半導體矽片出貨面積的65左右。8英寸的佔20%左右,其它的主要是更小尺寸的晶圓片了。另外從實際來看,14nm以下的晶片,像7nm、5nm的晶片全是用12英寸的晶圓製作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由於8英寸設備幾乎已無供應商生產,使得8英寸機臺售價水漲船高,而8英寸晶圓售價相對偏低,因此普遍來說8英寸擴產並不符合成本效益;然而,如電源管理晶片、LDDI(大尺寸顯示驅動晶片)等產品在8英寸廠生產卻最具成本效益,並無往12英寸甚至先進位程轉進的必要性,使得8英寸廠產能跟不上。
  • 曝8寸晶圓代工產能「按片拍賣」,每片最多漲300刀
    導讀:12月15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某老牌晶圓代工廠正「拍賣」明年二季度8寸產能,每片晶圓價格最多漲300美元。來源:經濟日報爆料指出,臺灣某老牌晶圓代工廠近期提前將2021年第2季度的部分8寸代工產能以「競標」的方式,供客戶競價,採取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也正因為主打工藝不同,所以臺積電目前是全球12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全球12寸晶圓產能的40%左右,因為12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28nn及以下的工藝的晶片的。而中芯國際則是目前全球8寸晶圓產能最高的廠商,佔到了全球20-30%左右的8寸晶圓產能。
  • 消息稱8英寸晶圓價格2021年將至多上漲40%:中芯國際、臺積電等要大賺
    8英寸晶圓被認為是落後產線,然而,就是這一比12英寸晶圓「古老」多年的產品,目前其產能依然很緊張。業內消息人士稱,受益於居家辦公趨勢和5G熱潮帶動的強勁需求,大多數晶片公司都將2021年8英寸晶圓的價格提高了至少20%,緊急訂單最多甚至提價40%。像聯華電子、格芯和世界先進這些公司在第四季度將價格提高了約10%-15%。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
  • 晶圓缺貨潮持續上演,國產石墨烯晶圓要「芯」變革?
    來源:產業最前線未來市場龐大,晶圓產能緊缺形勢嚴峻根據SEMI的預測,到2021年全球8寸、12寸矽片正片的市場需求將分別達到650萬片/月和680萬片/月,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於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加上更多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所以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近年來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
  • 車用晶片罕見缺貨 產能全線吃緊 受波及的不只車廠
    多位晶片業人士對記者表示,從晶片的工藝節點來看,當前最緊俏的是8英寸晶圓,全球工廠的8英寸晶圓產能普遍處於吃緊狀態。缺貨較為嚴重的車用晶片主要來自此類。另外,消費電子,物聯網,智能硬體也用到此類晶片。晶片代工廠進行擴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緊張狀態, 但一位國產代工企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由於採購和建設8英寸廠需要一定周期,代工廠能擴產的操作空間和意願都較為有限。
  • 一片晶圓到底可以切割出多少的晶片vv數目?
    目前業界所謂的6寸,12寸還是18寸晶圓其實就是晶圓直徑的簡稱,只不過這個吋是估算值。實際上的晶圓直徑是分為150mm,300mm以及450mm這三種,而12吋約等於305mm,為了稱呼方便所以稱之為12吋晶圓。國際上Fab廠通用的計算公式:聰明的讀者們一定有發現公式中 π*(晶圓直徑/2)的平方 不就是圓面積的式子嗎?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尺寸演變節奏上,1980 年代以 4 英寸矽片為主流,1990 年代是 6 英寸佔主流,2000 年代 8 英寸佔主流,2002 年英特爾與 IBM 首先建成 12 英寸生產線,到 2005年 12 英寸矽片的市場份額已佔 20%,2008 年升至 30%,2008 年以來 12 寸成為晶圓主要尺寸,2017 年繼續上升至 66.01%。
  • 海思退位,博通反超高通重奪晶片設計全球第一(附全球十大晶圓代工)
    jXzednc當前主要的晶片公司可大概分為三類,無晶圓廠純設計,晶圓代工和晶圓廠、設計綜合,第二類的代表是臺積電、格芯、中芯國際等,第三類的代表是Intel、三星等。 第一類廠商數量最多,因為它們只需要做好晶片設計,再交由臺積電等使用成熟工藝生產即可。jXzednc
  • 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
    打開APP 8英寸晶圓的前世今生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2-09 09:46:50 ,而是變成了「你,有8英寸晶圓嗎?」。  8英寸(200mm)晶圓到底有多缺?
  • ...本土晶圓廠擴產恢復 國產設備廠商訂單良好 繼續關注優質龍頭股
    2020年初受疫情影響,國內一季度企業大面積停擺,現本土晶圓廠復工情況如何,國產設備廠商訂單情況怎樣,半導體設備板塊是否還有投資機會,今天我們主要來看一下。投資要點:1、本土晶圓廠擴產恢復正常2、一線國產設備供應商持續獲得訂單3、重點關注國產替代趨勢下的優質龍頭公司根據中國國際招標網,本土晶圓廠的設備招投標隨著新冠疫情的全面好轉而重啟,華虹無錫項目、